酒店管理论文范例大全【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酒店管理论文范例大全【优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酒店管理专业论文【第一篇】

一方面,教学性实训通常以模拟实训室为主,虽然能够完成一些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但存在真实性差、实训环境缺失、练习因子呈样本状、情境非立体化和过程断链等弊端,容易造成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片面性,影响实训效果与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尽管酒店管理专业都非常重视校外实训环节,也和校外企业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如上海商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首创上海市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喜达屋亚太酒店与度假村国际管理集团、洲际集团等建立了长期而又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但是通常情况下,实际的实习效果和预期的实习目标之间还是会存在某些偏差。如学生实习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实习生角色转变慢,不能很快适应酒店的工作节奏;酒店分岗挫伤实习生工作的积极性;初入酒店产生人际关系障碍等等。而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较好地克服上述两个环节存在的各种问题。酒店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围绕着酒店行业的实践要求而在校内开设的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场所,包括校内酒店、酒店管理公司等。一方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克服校内实践环节以模拟性为主的局限性,将传统的“模拟式教学”提升为“体验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稳定、真实的实训场景,使教师和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岗位,深度体验酒店管理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形式,把实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包括学生自行运营和管理的超市、教师指导下运营与管理的客户服务中心等等,其实训内容和效果是一般教学性实训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相对校外企业来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初识职场的一个重要平台,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为主要目的的场所,学生不仅可以深度学习和体验酒店服务和管理的程序及技巧,并且能够从中培养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团队意识、成本意识、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为日后校外实训及就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2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特点

2.1真实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区别于一般教学性实训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真实性,这里不再是“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等单一项目训练,老师和学生所服务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顾客,所有的产品、服务、经营环境都是真实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老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实训中感受到自己就是一名“员工”,师生以“教师———经理”、“学生———主管、领班、员工”的双重身份进入各个真实的工作岗位,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得到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与锻炼。

2.2生产性

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一个实际经营场所,面对的是真实的顾客,因此,基地需要面对顾客进行各类产品的生产,实训内容需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也就是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在保证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相应经济效益,变消耗性实验实习为创造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于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实训过程中的“做”最终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以顾客的满意度和货币投票作为教学和经营效果的评价标准。这就需要在实训过程中所有人员以真实生产的标准要求自己,基地管理也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健全的组织规范、严格的组织纪律。

2.3教学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区别于校外生产性实训最大优势是其主体功能的教学性特点。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往往是一些高星级酒店,如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喜达屋和洲际集团。酒店需要保证对客服务质量,维护酒店的经营利益,短期的实习生往往面临岗位单一、轮岗困难、岗位以基层服务为主的问题,实习生较难有机会多角度地了解酒店运作,也较少有机会独当一面,自主处理对客服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性的特点则能够最大程度地解决上述问题,其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为主要目的、学生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真正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深度体验企业的具体要求与规范化管理,为学生未来的择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构建

3.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筹建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筹建是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必要条件,筹建资金可以是学校独资,也可以由学校、政府、行业及企业多方共同出资建设。但一个现代化的酒店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巨大的建设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大量的日常物品材料投入、设备维护与更新经费,仅靠学校有限的财力很难保证可持续发展。因此,争取政府、行业和企业的支持与合作是解决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来源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多渠道的资金引入可以减轻学校的资金和管理压力,另一方面,融入包括企业在内的各方力量更有利于把酒店管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一个真正的“酒店”,保证实训质量。

3.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人员配置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虽然是以学生为主力,由学生全面参与实训基地日常的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工作,但是为了确保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保证实训基地产品的质量,必须要由酒店管理专业委派相关教师担任实训指导老师,负责实训基地日常经营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因此,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根本保障。就目前的现状来说,本科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呈现高学历但缺乏行业经验的特征,不利于对学生生产性实训的指导效果。对于这个问题,建议通过以下两种路径解决:一是“送出去”,即专业教师进酒店挂职锻炼和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使得教师既是教学的行家,又是酒店经营管理的能手;二是“请进来”,即引进企业名师进行全程指导,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建立相应的人事制度,适当放宽学历限制、偏重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聘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配套教学改革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用于相关的课内实践和专业实习,校内生产性实训的运营需要教学和实训模式的改革,需要专业领导和教师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共同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新的实训任务,使学生的实训项目紧密结合相应的酒店生产过程。即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逐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舞台,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为一项项具体的、形象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实训基地根据自己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自主工作、自我管理,在实训中逐渐成长、深刻领悟,从而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校内生产性实训真正成为教学性实训和校外实训的有效补充。

4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矛盾

4.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三大利益群体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常涉及企业、教师和学生三大利益群体,这三大利益群体相互支持,缺一不可。企业在筹建和运营中起到投资、管理等重要作用,并且其主要目标指向经济效益;教师是学生实训的直接指导者和管理者,并且借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个平台强化了职业素质,能够更好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学生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最直接的受益者,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大量岗位由学生负责,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真正地直观地认识酒店管理这个行业,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而且其创造性和潜能也被极大地激发。

4.2教学与经营的矛盾

如上所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个真实的经营场所,其经营权往往归属企业或承包者,运营中往往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经营利润是其重要目标之一。而酒店管理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参与者和使用者,由于角色身份的原因,老师和学生这两个群体往往更倾向于从教学需要方面考虑实训内容和程序。可见,教学和经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集两者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便不可避免地在运营过程中产生某些矛盾和冲突,如经营方为保证产品质量或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可能会对学生的实训环节产生或多或少的限制;初上岗位的学生可能需要经历一段磨合才能保质保量地提供对客服务等。这就需要校方在整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筹建和运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作用,明确基地的实训性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训为主要内容的原则,并将相关细则落实到合同文本。

4.3规范管理

要使教学和经营两者能够避开矛盾,相互促进,除了如上所说进行细则的书面约定外,还应进行日常的规范管理。第一,要组织各方团队力量共同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见并给出常规的应对措施;第二,要针对人员、设备、物品、资金等各种资源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做到人人知晓、人人遵守;第三,以规范化为前提,以系统化为保证,以数据化为标准,以信息化为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把服务者的焦点专注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从而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的竞争力。总之,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规范管理,使教学与经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实训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5结论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很强,所以在各大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包含了一定比例的实践环节。在本科院校中,教学性实训和校外实训是实践环节的两种常见方案,作为以上两种方案的有效补充,一方面,校内生产性实训能够克服校内实践环节以模拟性为主的局限性,将传统的“模拟式教学”提升为“体验式教学”;另一方面,相对校外企业来讲,校内生产性实训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为主要目的,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深度体验。可以说,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导入是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水平和质量的必要途径,本文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具体的运营和管理等问题尚需在建设中不断地摸索和探讨。

酒店管理论文【第二篇】

摘 要

现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人类社会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这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其与物质能源一起并列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这已在全社会达到共识。而管理信息系统是随着管理科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图书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酒店预定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输入方便、直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酒店预定管理的效率,减少因为手工预定带来的麻烦,也是酒店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时代同步的重要条件。 因此,开发这样酒店预定管理系统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关 键 字

酒店预定系统,预定管理,设计与实现

第一章 系统分析

开发背景

…… …… 余下全文

酒店管理论文【第三篇】

一、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入手,建立起适应工学结合的“校企共育的‘两段五岗’”法人才培养方式。所谓“两段”,是指根据管理岗位能力形成规律,把三年学习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2学年的校内为主的学习阶段;第二阶段:第3学年在企业工作场所的学习阶段。所谓“五岗”,是指学生经过“认岗”“识岗”“知岗”“轮岗”“顶岗”五个步骤,能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良好过渡。“校企共育的‘两段五岗’”法人才培养方式,是对传统培养方式在时间上、空间、主体上进行全方位统筹,突出了“双主体”“双师”“双资源”“双身份”“双管理”等特点。经过几年的实施,该院办学思想发生了以下重大转变:培养目标要从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技能型人才转变;学习制度要从学校为核心、全日制是主体,向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转变;教学内容要从校内课程为主,向校外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实践操作与书本知识并重的转变;专业教师要从知识理论型向“双师型”转变;证书制度要从“学历证书”向“双证书”制度转变;教学评估要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向重就业能力、重社会评价转变。学生管理由以学校为主发展成学校、企业管理为主。

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实施“工学结合”的“3+1+1+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三个学期教学活动在校内完成,第四学期在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五学期回校进行经验提炼和理论强化,到最后一学期找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通过工学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了完善的“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职业素质教育,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按照认知和专业能力递进的要求,将学习分为三个层次:依托本市企业进行的职场体验,使学生对以后要从事的工作有明确认识,从而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依托实训基地进行的实境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从而成为准职业人;依托合作企业进行的顶岗历练,使学生在真实工作中锻炼技能和积累经验,从而无缝对接岗位需要。

三、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不断深化产学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不定期邀请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为学生介绍基层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工作岗位,两个月轮岗一次,使学生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并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并在岗位工作中获得一定报酬。例如,酒店管理概论这门课程,学生因为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酒店,组织结构这部分内容掌握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借助酒店平台亲自去了解一下,就会对酒店的组织结构一目了然。所以在酒店管理课程设置中,涉及此种类型的内容都放到实训基地去进行教学,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四、措施

1.找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结合点

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双方利益得到切实保障。要将学校的培养标准与企业的需求接轨,既要看重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需求,也要维护学生的权益,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的共赢。

2.改善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要按企业的要求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在校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锻炼,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劳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与职业操守;改变学生好高骛远的思想,立足现实,扎实工作。

3.产学研合作的形式要灵活

一切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为标准。可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有的可建立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有的可阶段性合作;既可以是教学做一体化,也可以是单纯的实训,不搞“一刀切”。

作者:徐斌 孟文燕 单位: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第2篇:酒店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

一、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

1.规模小,发展不受重视

酒店行业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然而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酒店管理专业并不是一级学科,它是涵盖在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因此高校中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规模都比较小,也没有得到高校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充分重视。

2.应用性强,强调与行业需求的对接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教育部将把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是培养酒店高素质服务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的摇篮,专业培养有很强的应用性,在办学定位上应采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3.服务性强,要求人才知识的复合性

酒店业是对顾客提供服务的行业,如何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其满意度和忠诚度,这是酒店最重视的问题,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科构建应注重服务性特征。由于酒店的客人来自不同的地区、国家和民族,这就要求酒店从业人员除了掌握娴熟的服务技能,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流畅的外语沟通能力等,因此酒店管理专业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复合性。

二、需求导向的理论研究

在人才培养和人才教育的导向理论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供给导向、需求导向、经济导向、就业导向、能力导向等观点。一些教育经验丰富的西方国家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应用型人才教育的课程体系。我国学者分别从市场需求、就业需求、岗位需求和学生需求等方面来研究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但是笔者认为仅以行业或岗位需求为导向会导致教育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倾向于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可能会有利于人才的短期就业,但是对人才的长期职业发展不利因此笔者认为“需求导向”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应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三、基于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基于需求导向,本文对酒店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1.区别于高职高专的教育层次

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层次既要有别于深厚专业基础理论的研究型教育,又要有别于重视实践能力的职业技能型教育。在理论教学方面,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要有别于高职高专的“够用、重服务”的教学原则,要坚持“扎实、全面”的教学原则;在实践教学方面,要有别于高职高专以技能操作和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在培养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2.明确服务应用型的课程目标

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到底是职业经理人还是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应用性本科人才可分为四类: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其中服务应用型人才,主要指在第三产业中工作,即从事服务业一线工作的人才或技术人才等。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不管是专、本、硕哪种学历,通常都要先从事酒店的一线岗位,这是酒店行业的用人规律。因此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是倾向于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兼备基础管理知识。基于此,课程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两个意识”和“三个能力”为核心,“两个意识”即服务意识和职业认同意识,“三个能力”即职业能力、外语沟通能力和综合能力。

3.构建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

高校的课程体系一般由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基本上是由通识课和专业课两部分组成。根据课程目标可将专业课分为专业素养课、专业岗位课(大二开设)、专业综合课(大三开设)和专业实习(大四开设)四个层次。具体课程的开设如下表所示。

4.采用经营性的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集中在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是在仿真客房、模拟餐厅之类的场地,虽说仿真但是并没有真实的顾客和运营环境,所以学生只能掌握死板的服务程序,并不能了解对客服务的精髓。专业实习是提高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往往时间有限,并都集中在大四,那么怎样让学生更早接触真实的岗位呢?笔者认为学校自建咖啡吧、茶艺室、小酒吧、休闲餐厅等经营型实训基地,创造一个完全真实的实训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专业创收。

5.调整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

目前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料都普遍陈旧,这直接导致课程内容完全跟不上行业的发展。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要与时俱进,根据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可增加“酒店职业素养”“奢侈品管理”“酒店环境管理”等新课程,当然同时也要求专业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经常深入酒店实习或调查,随时了解行业的发展动向。

四、总结

总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切实全面地关注学生、行业和社会相关方的利益和需求,高校要以长远的、全面的视角构建其课程体系,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为缓解本专业的就业矛盾提供新思路。

作者:方宁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旅游系

第3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一、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

自21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产业的空前发展,带动着旅游酒店业的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心理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在“假日经济”的拉动下,更是为酒店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酒店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运营方式、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服务意识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属于旅游教育领域,在旅游产业突飞猛进的当今时代,加大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是所有酒店业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我国酒店管理主要分为:中职、高职、本科三个层次,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教育更倾向于本科或中职层次,造成的结果就是在管理岗位上本科毕业生更占优势,在基层服务岗位上中职毕业生更占优势。如此不平衡的就业分布状况,严重影响了酒店对管理专业人才的均衡吸纳。目前,在高校方面,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发展思路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方式上没有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强调管理理论忽视能力培训、理论脱离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行业需求不符;在酒店企业方面:人才招聘强调学历忽视能力、强调工作业绩忽视教育培训等。目前,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虽然已发展成专门的学科体系,但对专业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影响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重理论知识教育,轻实践技能培训

在酒店企业,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是检验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在高等教育领域,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检验教育培训成败的重要指标。酒店管理专业原则上应具有较强实践性、实用性和管理性,由于许多院校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导致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的灌输,没能组织适宜的实践活动把课堂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学”却没能达到“致用”的目的。这种简单的理论传授的教学模式,导致理论知识与行业需求的脱节,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无法做好的阻碍因素。

(二)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准确

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扎实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酒店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游刃有余。所以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为社会培养学识丰富、工作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然而现实中,大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没能科学的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甚至根本没有制定与社会发展形式接轨的人才培训目标,所以在目标缺失的状况下一味的灌输理论知识,以理论测试成绩衡量学生的能力。而酒店的管理人员从基层的服务员到初、中,高级管理人员都是要具备高超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客户来酒店消费注重的是服务管理的质量,而不是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

(三)培养意识的不到位

影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思想意识的不到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意识、酒店企业对组织培训的认识、酒店管理专业人员及酒店工作人员对接受培训的认识不到位。高等学校教育偏向于知识理论的灌输;酒店企业错误的认为高校毕业生已经在学校学到足够的专业技能,不需要公司再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时间、精力等宝贵的资源去培训员工,大部分公司只注重员工的工作绩效,重视经济收益,认为对员工的培训影响了公司的营业收益;部分在职的酒店管理人员,也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认为参加培训是浪费时间精力的事,所以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三、新型模式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措施

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为酒店企业提供专业技能过硬的管理人才,改变培养模式,转变培养观念是可行之策,针对管理模式的革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

各所培育酒店管理人才的高校,要科学的掌握社会发展形式、酒店行业需求,开设特色的专业教育课程,制定与酒店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既重视理论教育,又不忽略实践操作,各高校应鼓励或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巩固、落实所学的专业技能,促进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中去。

(二)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

学校作为“人才的摇篮、社会的培训基地”,有义务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各人才培训院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酒店行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充分的挖掘被培养人员的潜能,促使学习者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三)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合作关系

为了能使学校的理论知识切实的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合作,可以把合作企业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应用本专业知识的平台,不仅有助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工作经验的积累,还能帮助培训学校、学生了解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学习与应用的结合。

(四)加快“店中校”和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点中校”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运作方式是,学生的先在学校学习两三年的理论知识,再把课程开设到酒店,学校教师讲授专业知识,酒店管理人员讲授实践知识的学习模式,也是一种由学习到工作、由理论到实践、由实践再到理论的科学培养方式。

四、结论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消费观念的转变,人民对酒店行业的要求不再仅仅是酒品菜肴方面,而是对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人民在酒店的消费更多的追求服务和享受,这就要求酒店行业要配备专业、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所以要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以便培养出符合社会和酒店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王洁 单位:义煤公司豫美宾馆

第4篇: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改革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意义与目标

酒店管理这个专业的本质就是培养技能型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在专业学习中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实习就是真正地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地走出校门。当你决定学习酒店管理这个专业时,就决定了你是注定要跟酒店打交道,而酒店管理是真正地考量你的应用技能。此外,学生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品质。学校在实际的教学计划的制定中,也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方针的创新。学校要高度重视专业实习的落实,切实为每一位酒店管理学子提供最可靠的实习环境。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学习酒店管理这个专业的学生逐渐增多,很多学校要求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必须进行,很多学生的实习地点就是酒店。他们在实习时大多是被安排在酒店的前台、餐厅或者后勤部等等。实习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认识和掌握酒店的管理模式和基本流程,在实际的工作中加深对酒店管理的本质认识,争取在实习中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弥补在校期间自身专业技能掌握和理解的不足。酒店管理主要考察的不仅仅是管理方面的能力,还要注重对于这个特殊岗位综判断能力的考察。目前,很多高校都是通过安排学生去指定酒店实习的形式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但是,由于学时的限制,很多高校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习,甚至有的学校只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实习,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强制实习,只是让他们简单撰写一个实习报告。很多同学没有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寥寥草草地撰写完实习报告甚至是抄袭来的,根本没有进行实习。一方面,学校没有采取有关措施监督学生进行实习,实习管理规范没有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实习的同学存在的实习困扰没有及时进行改革,导致越来越少的同学真正地参加实习。针对高校学生的实习情况,总结他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学生的自身利益没有保障。

当学生在酒店实习时,常常会出现安全问题难以保障,酒店是一个人员较杂,环境特殊的地方。酒店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日常管理的综合性工作,对学生这个尚未踏入社会的群体而言,就会出现出了问题不知道如何应对,如何解决的现象,甚至没办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在酒店的日常管理中,尽管会有同班的学生一起工作,但大家的班次、组次各不相同,总会有遇到危险没人帮助的情况,进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二)实习单位不规范。

在学校进行酒店的实习安排时,由于学生较多,就会出现酒店供不应求的情况,学生的实习工作不能完全安排上。在学校安排实习的酒店时,由于学生的自身条件各不相同,很多学生由于外貌、能力等原因,就会失去参加高级酒店实习的机会,面临实习的学生越多,竞争力就越大。因此,这些问题无形中就给学校增加了压力,这时就会出现学校不给学生安排实习的情况,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实习酒店。

三、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改革

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情况的分析与存在问题的探讨总结,学校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帮助学生到达真正的实习效果。这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加强学校与酒店的沟通,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酒店这个行业属于服务型行业,由于酒店的性质决定了人员的多、杂、乱,人流动量很大,在酒店的管理中,学生被安排在不同岗位就要做不同的工作。学校在与酒店签订相关协议时,一定要明确表示不管任何情况下,都要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出现问题要及时与学校沟通,争取在第一时间通知学校,切实做好学生的安全问题。进入到酒店工作后,学生也应及时向学校反馈相应的事项,学校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自己的教学计划改革,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利益。

(二)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力度。

在实习前,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仅仅要准确地掌握酒店管理的专业技能。酒店管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此外,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品质,即要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友善,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才能在这个行业发展地更好。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方针的改革。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做到真正地遇事沉着冷静,认真分析,找到最准确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四、小结

总而言之,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是决定学生自身技能上的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时期,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无论是对学生、学校还是酒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时,学校要做到真正负起责任,保障学生的实习效果,在实习计划的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

作者:时晓倩 单位:江苏省仪征技师学院

第5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研究

一、酒店管理专业现状

酒店管理专业虽然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个分支,但是专业划分的比较细致,所学课程有专业的代表性,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酒店专业现在在各大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均有设置。就像大家所知道的那样高职院校比较重视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讲究实际操作。而在大多数本科学校比较重视理论,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尽管许多本科院校在培养酒店专业人才的方法上正在进行改革,想做到理论与实际,即“学习+实践”的模式也比较难。为此,本文认识到,创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人才培养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服务技能和较强经营管理实践能力、能胜任酒店企业中基层管理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酒店职业经理人,而不应仅仅限于服务人员,否则将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目标设定不合理,也不会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本专业。

2.人才培养形式

在学校进行系统教育,参加专业的培训班和研讨会,和职业培训。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不仅在学术方面,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也要体现出一个专业人才的素养。主要是强调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是必要的环节,而且还包括教学模式的改革,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情境模拟教学等,都比较适应这个专业。

3.人才培养模式

在大学除了学学英语外,还要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主要以外教为主,外教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语言。加强第三语言的培养,提高语言能力,突出个人才能,增加竞争力。除了应用现有的书籍进行教学外还应引进外国优质教程。在校提供可供学生展示专业技能的实训场地,如酒吧实训室等。

4.人才培养规格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爱岗敬业,遵守纪律。学生应具备基本能力,较强社交和表达能力,领导及协调能力等。学生应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除了要掌握酒店管理和餐饮服务与管理岗位所必需的职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旅游管理的基本知识。还应及时关注酒店业发展动态,和人文、法律、国防知识。

5.人才培养改革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我们,培养人才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培养人才要和估国际接轨,吸取国外经验,培养有国际市场意识的专业人才。不完全改变以往的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而是取其精华,进行教学教育改革,而且还要汲取各方之长。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的质量是从内到外,即学校和社会。

三、案例解析及启示:瑞士的洛桑模式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高水平运作能力,“学以致用”,是洛桑学校的教学传统。把学校的学科型教育转变为适应酒店的技术应用型教育,培养有理论、懂业务,既会实际操作又有管理才能的人才。洛桑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产教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在洛桑学校的食堂你不会看到食堂厨师或者职工,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要扮演顾客与服务员的角色。在入学条件上,入学申请者要具备领导意识、独创性、成熟性、自信、智商、写作能力、数学概念、参与性、团队精神和纪律条件并接受测试。为了训练学生品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新生入学后,必须经过18周的酒店基本锻炼,每周一个课题,如餐饮备料、运输、初加工、餐具洗涤、客房整洁、食[]堂服务、大堂清洁等等。在课程设置,不断推陈出新。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职业品行教育,学校建立有一系列严格的学生职业品行评分制度。酒店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对于学生的培养,而且也是对于教师能力不断提高,不断更新的督促。学校对教师也十分严格,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要求教师每隔三五年,回到企业里去,不断丰富新的经营信息,调研国际化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这样就可不断更新学校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通过学校酒店一体化,“工作+学习”的方法来锻炼学生能力。生源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高职学校的学生以较低的录取分数线进入学校,专业分数肯定没有本科院校同学高,例如外语水平,大部分不如本科学生,学习氛围和兴趣与本科学生也存在差距。本科学生每天都在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学术研究,实际操作能力不如高职学生,这种现象是由于学校性质和教育体制造成。酒店业目前所遇到的人才困境,已经不单单是学校能够解决,更需要行业企业、国家和社会来共同努力。首旅集团张润钢说到“教师在认真地教,学生在认真地学,但他们的床单破旧不堪,墙壁到处裂缝,怎么可能培养出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想要模拟酒店,就应该有完备的实训设施,学生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虽然设备不能比得上五星酒店。完备的设备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学校和企业联手,酒店将学校视为酒店的人力资源部门,作为酒店人才的基地,而学校将酒店作为培训人才的基地。酒店积极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去,有目标的培养人才,培养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有用的人才。学校在,学校教学,学生实习,学生就业方面应多与企业合作,建立良好友谊,通过一年的实习,学生通过对酒店的了解不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对酒店的了解,学生都对企业有了感情,或纷纷选择留下来发展,或选择其他企业。他们通过学习和锻炼,逐步走向管理岗位。从而达到学校教学、学生就业、与酒店用人的三赢。行业企业的支持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四、总结

酒店管理论文【第四篇】

关键字:酒店管理酒店饭店管理

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会令服务员们应接不暇;但是此时客人们往往会得到服务员的这样的回答:“不行,这不符合我们的制度”或“我得和我的主管商量一下”,甚至会听到很无奈的回答:“我希望能为您做点什么,但是现在我什么也做不了,而且这并不是我的错。”可以设想,遇到如此尴尬的景况,客人不悦之情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呢?如果能授权服务员打破规章制度,自发和灵活地处理一些问题,而不是互相推诿或仅指望管理人员来处理问题,结果很可能会令客人感到满意。

对员工的授权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授予其权力,而是管理人员在将必要的权力、信息、知识和报酬赋予服务一线员工的同时,让他们主观能动地、富有创新地工作。也就是说“授权”通过赋予服务人员一定的权力,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授权”可以实现饭店内部有关的信息、知识和报酬的共享,使员工对饭店和客人有较充分的了解,并因此备受激励。除此之外,“授权”还强调对员工的尊重,把员工从细枝末节的严格规定和制度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适当“授权”能唤起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创造性和对顾客的真切关怀。“授权”不但使员工工作更投入,而且还会使顾客满意度增加。员工这种自我负责的,对客人热情而周到的服务,可以成为饭店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举措之一。

对饭店员工授权的方式

●授予员工一定的决策权。“授权”被认为是在工作中给予员工一定的决策权,即授予员工一定的人事、资金等资源的支配权力,并允许员工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行使权力,以便于当出现服务差错时,不需要再去找不在现场的有关负责的管理者。而是打破常规,主动、灵活地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美国学者鲍恩和劳勒(BowenandLawer)认为:对服务一线员工的授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允许员工自己决定怎样做才能使顾客更加高兴;或给予员工几乎没有限制的权力,去对任何服务中的差错进行补救性服务。”而授予员工一定决策权也就是使员工在决定服务程序的问题上有了一个延伸的发言权。

例如,美国马里奥特(Marriott)饭店公司在其下属的多家餐馆里规定,任何雇员只要认为需要就可以用不超过餐厅规定限额的额外支出安抚不满的顾客,如为顾客免费送上饮料,甚至可以代付账单。

●建立和工作绩效密切相连的报酬体系。饭店员工都非常希望他们的辛勤工作能够得到充分肯定,他们在为饭店创造满意的顾客、利润的同时,饭店也需要对他们给予回报,使他们和饭店共享利润。因此,在饭店内部建立一种和工作绩效密切相连的报酬体系,视服务员工的工作绩效的好坏程度而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奖励,无疑是对服务员工的一种肯定和激励,使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满意感增强,更好地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例如,美国的费尔菲尔德宾馆是马里奥特饭店公司的一个分支,他们的客房清洁人员在特别繁忙的日子里,可以“竞标”打扫更多房间,每打扫一个房间就额外得到半小时的报酬,而优秀的“竞标”员工则可以拿到相应的奖酬。

●对员工进行培训。饭店的员工和顾客的距离是最近的,如果在服务之前员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和指导,那么当服务差错出现时,他们就会不知如何应对不满的顾客,在处理服务差错时可能会不知所措,缺乏信心,就不能决定哪一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所以当服务差错出现时,如何来进行补救性服务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需要对服务一线的员工进行培训。饭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员工进行补救性服务的培训:

a.提高服务意识

经常是员工被授予了权力,但是却不愿意主动地进行补救性服务。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有很多原因,包括缺少激励,缺少责任心,即没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培训的重点:向员工强调饭店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使员工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优质服务的思想,形成优质服务的工作态度。

b、提高服务知识和技能

当员工有了一定决策权,可以对服务差错做出及时的反应;有权力独立地进行补救性服务后,应该继续培养他们去如何创造性地为顾客解决各种服务质量问题,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及提高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增强做好补救性服务工作的信心;如何做适当的决策。以及如何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等。培训不仅能够改进员工的服务方式,使他们在对顾客服务时更加细心周到,而且由此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顾客的满意感。所以要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有主题的培训。

例如,有些补救性服务中,服务员工可能会忽视他们采取的措施对其他部门服务工作的影响。饭店总服务台接待员允许不满的旅客提前登记入住,会打乱客房部清洁卫生工作计划。要防止这类问题,管理员工就需要对服务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了解自己在整个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以及自己的工作与其他部门员工的工作关系。还有些服务员工可能会不顾成本,给予顾客过多的赔偿。要防止这类问题,管理员工应使服务员工了解合理的赔偿限额。在服务工作发生差错后,员工有权按照本饭店的服务质量承诺制度,赔偿顾客的损失。

饭店员工授权的意义

●使服务员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顾客需求做出快捷而直接的答复

饭店对服务第一线员工授权是一项有效的管理措施。授权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工作灵活性,员工可以根据服务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在每一个服务的关键时刻更好地满足顾客提出的要求。被授权的员工在顾客到来之前就拥有了所有必要的资源,来为顾客提供他们所要求的服务,

●使服务员工在补救性服务过程中向不满的顾客作出快捷而直接的答复

在饭店对顾客服务中既有履行服务程序,如登记和安排客人在宾馆的房间里住宿;也包括对服务不善进行补救,比如把客人从吸烟楼层重新安排到他最初要求的无烟房间。如果饭店对服务员工适当地授权,允许员工按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行使权力,在第一时间纠正服务差错,就可以让情绪不满的顾客变得满意,甚至成为忠实顾客。但是如果饭店不授权服务员工,对顾客采取必要地补救措施,而是推卸责任或让顾客等待时间过长,那么饭店服务在补救性服务这一项上就有所欠缺了。

●改善员工的自我意识和对工作的认识

授权可以反映一种心理上的态度,授权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控制感。饭店严格的规章制度会使员工缺少发言权和地位。而授权可以让服务员工拥有发言权,并且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工作的“主人”,他们会觉得自己负有责任,感到工作非常有意义。

●被授权的员工会更加热情地对待顾客

有研究表明,饭店的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员工的礼貌、热情和积极配合的态度构成的。顾客希望饭店的员工对他们的需求表示关心,而被授权的员工受到了来自管理人员的良好的指导、培训和监督,报酬制度也相对公平和合理,他们会对顾客的需求做出更为积极地反映。

●被授权的员工可以为服务活动出谋划策

授权意味着放开对基层员工的控制,鼓励员工发挥主动性和想象力并为此给予奖励。被授权的基层员工往往随时准备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新的服务想法和意见,对“我们的工作怎样做最好”拥有发言权,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改善和提高饭店服务质量,

●使饭店获得更好的口碑,增加回头客

当饭店的顾客接受了被授权的员工高质量的热情的服务,获得满意之后,他们很可能会成为饭店的回头客,而且会积极地为饭店进行口头宣传,成为饭店免费的广告员。

对饭店员工授权是一个双赢的理念,它不仅使饭店一方获得回报,还可以通过向顾客提供改进过的服务,使顾客一方得到满意,因此,授权是饭店提升服务质量的妙方,从而创造卓越的服务业绩。

酬,而优秀的“竞标”员工则可以拿到相应的奖酬。

●对员工进行培训。饭店的员工和顾客的距离是最近的,如果在服务之前员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和指导,那么当服务差错出现时,他们就会不知如何应对不满的顾客,在处理服务差错时可能会不知所措,缺乏信心,就不能决定哪一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所以当服务差错出现时,如何来进行补救性服务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需要对服务一线的员工进行培训。饭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员工进行补救性服务的培训:

a.提高服务意识

经常是员工被授予了权力,但是却不愿意主动地进行补救性服务。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有很多原因,包括缺少激励,缺少责任心,即没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培训的重点:向员工强调饭店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使员工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优质服务的思想,形成优质服务的工作态度。

b、提高服务知识和技能

当员工有了一定决策权,可以对服务差错做出及时的反应;有权力独立地进行补救性服务后,应该继续培养他们去如何创造性地为顾客解决各种服务质量问题,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及提高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增强做好补救性服务工作的信心;如何做适当的决策。以及如何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等。培训不仅能够改进员工的服务方式,使他们在对顾客服务时更加细心周到,而且由此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顾客的满意感。所以要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有主题的培训。

例如,有些补救性服务中,服务员工可能会忽视他们采取的措施对其他部门服务工作的影响。饭店总服务台接待员允许不满的旅客提前登记入住,会打乱客房部清洁卫生工作计划。要防止这类问题,管理员工就需要对服务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了解自己在整个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以及自己的工作与其他部门员工的工作关系。还有些服务员工可能会不顾成本,给予顾客过多的赔偿。要防止这类问题,管理员工应使服务员工了解合理的赔偿限额。在服务工作发生差错后,员工有权按照本饭店的服务质量承诺制度,赔偿顾客的损失。

饭店员工授权的意义

●使服务员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顾客需求做出快捷而直接的答复

饭店对服务第一线员工授权是一项有效的管理措施。授权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工作灵活性,员工可以根据服务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在每一个服务的关键时刻更好地满足顾客提出的要求。被授权的员工在顾客到来之前就拥有了所有必要的资源,来为顾客提供他们所要求的服务,

●使服务员工在补救性服务过程中向不满的顾客作出快捷而直接的答复

在饭店对顾客服务中既有履行服务程序,如登记和安排客人在宾馆的房间里住宿;也包括对服务不善进行补救,比如把客人从吸烟楼层重新安排到他最初要求的无烟房间。如果饭店对服务员工适当地授权,允许员工按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行使权力,在第一时间纠正服务差错,就可以让情绪不满的顾客变得满意,甚至成为忠实顾客。但是如果饭店不授权服务员工,对顾客采取必要地补救措施,而是推卸责任或让顾客等待时间过长,那么饭店服务在补救性服务这一项上就有所欠缺了。

●改善员工的自我意识和对工作的认识

授权可以反映一种心理上的态度,授权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控制感。饭店严格的规章制度会使员工缺少发言权和地位。而授权可以让服务员工拥有发言权,并且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工作的“主人”,他们会觉得自己负有责任,感到工作非常有意义。

●被授权的员工会更加热情地对待顾客

有研究表明,饭店的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员工的礼貌、热情和积极配合的态度构成的。顾客希望饭店的员工对他们的需求表示关心,而被授权的员工受到了来自管理人员的良好的指导、培训和监督,报酬制度也相对公平和合理,他们会对顾客的需求做出更为积极地反映。

●被授权的员工可以为服务活动出谋划策

授权意味着放开对基层员工的控制,鼓励员工发挥主动性和想象力并为此给予奖励。被授权的基层员工往往随时准备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新的服务想法和意见,对“我们的工作怎样做最好”拥有发言权,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改善和提高饭店服务质量,

●使饭店获得更好的口碑,增加回头客

23 547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