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精选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大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精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小学美术教育和发展的审美定位【第一篇】
1、美术的教育目的和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和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靠于过程。假如说美术表现和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和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和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
2、美术的学科特征和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和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非凡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和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4、美术的素质教育和发展作为普及型立体型的美术素质教育,围绕发展的核心表现出以下征摘 要:①科学性--基础性和系统性的统一,即向学生实施具有辅德、益智、健体(心)的美术“双基”,具有全面整体的、优化结构的、层次递进的、有序发展过程的教育,②实效性--因材施教和以点带面的统一,即以因材施教为根本,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达到以点带面的全局性教育效应;③创造性--主体性和适应性的统一,即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能动性,做好相互间的合作和配合、促进教学活动从不适应向适应方面发展;④规范性--有一定的教育评量体系和活动,即对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综合评估并纳入教育、管理常规,根据甘一世纪学生美术素质的综合要求和表现,建立健全一整套过程和结果并重的美术活动的评量规则,并使之在实践中应用化;⑤发展性--以人为全面发展和“教育是基础生产力”的统一为宗旨,即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第二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变,人们的审美观念在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在变。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喜新厌旧,以及对品牌的全新认识,都关系着广告设计的与时俱进。广告设计不是单求漂亮美观,最重要的是透过视觉图像来介绍产品的特点,建立和稳定它在市场的定位,最终达到提升销量的目的。一个成功的广告设计可以引领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因此,富有创新的广告设计并非只是一个美丽的装饰,其所包含的功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广告的传播途径和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如何在五彩缤纷的广告世界里,力压群雄、脱颖而出,是每个广告制作人绞尽脑汁潜心追求的。广告作为视觉信息的传递媒介,要取得引人注目的效果,并取得瞬间获得,使消费者有过目难忘的印象,采用独特的艺术构思、强烈的色彩效果,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本文就广告绘画艺术如何表现和传播进行粗略的浅析,就广告绘画的制作、设计原则及其表现手法进行阐述,并通过有效的传播,让人们了解广告绘画艺术的价值所在,使人们提高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全民素质。
一、绘画是广告艺术中的基础。
要了解广告艺术中的绘画艺术的表现,首先要了解绘画的相关背景。绘画是一个历史久远的东西,而广告中的绘画,则相对而言是新生的事物,两者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点。
1、绘画的定义和发展。
绘画是以色彩和线条在平面上描绘形象的美术种类。运用笔、刷、刀、手指等工具,将颜料、墨汁、油墨等有色物质,用挥洒、涂抹、拓印、腐蚀等各种手段转移描绘在纸张、纺织物、木板、皮革、墙壁或岩石等平面上,以线条、块面、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通过构图形成视觉形象的画面、图像。广告艺术中的绘画,也是其所含内容的体现,属于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绘画历史悠远,可上溯原始社会。迄今发现最早的作品大约是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和法国拉斯科的原始洞窟壁画,其后的遗迹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中国新疆、内蒙古、广西、云南等地亦发现新石器时代岩画。人类几大文明发祥地最早出现的彩陶纹样,亦为绘画。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爱琴文化的克里特岛,均出现过绘有几何或动植物纹样的原始彩陶。中国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出现了几何形纹、鱼、鹿、人面形甚至人形纹,为彩陶中罕见。公元前6~前5世纪希腊陶瓶则有黑绘、红绘两种式样。可见,绘画的历史相当的久远,其在当今世界的广告艺术的表现中更是显得生机昂然,前程似锦。
2、绘画的特点。
绘画的特点在于它的内容和形式上:有的重视绘画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要求作品表现一定的哲理、信仰、伦理道德观念等;有的则强调绘画的审美作用,以美感为最高境界,追求完美的形式技巧;在主客体关系上,有的恪守客观对象的形与质,有的则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但不同的绘画,侧重各不相同,如现实的、理想的、写实的、写意的、具象的、抽象的、形似的、神似的,或神形兼备的等等。从创作方法来说,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表现主义等主要派别。广告艺术中的绘画,运用的其各种各样的特点作为自身的表现手段,因而呈现的是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的效果。
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而言,绘画是依赖视觉在平面上感受和欣赏的造型艺术,以绘画的造型要素如形、色、光、线条等捕捉最富启发性、感染力的瞬间形象,予以提炼、升华,使之超越相对静止的时空,从而达到深广的艺术境界。广告艺术中的绘画,更加强调其鲜活的造型以及表现效果,其基本目的就是给人以深刻难忘的印象。
二、创意是广告艺术绘画的灵魂。
除非你的广告源于一个大创意,否则将如夜晚航行的船只,无人知晓。——David Ogilvy 为什么要引用大卫·奥格威的这句名言,因为首先我要说一个主次先后的关系。广告与设计都是要沟通传达。如何用相对易于接受的方式来传达信息交流沟通这就是创意。创意是最重要的,你的设计最终源于你的创意才是真正的创意驱使(idea driven)。否则你做的那些(image driven)只是用于装饰或者自恋表达。一旦你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创意,接下来的工作才是如何以崭新的原创的有才情有吸引力的方式将创意化为活生生的作品。在所有的创意中间,广告绘画艺术的表现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将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效果,并引导人们去思考和联想。
如何来执行大创意,如何来更好的表现大创意,我们这里都来探讨一下平面广告招贴中绘画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1.对比。
利用两种效果的图形在作品众形成强烈的反差,冲击受众的视觉。所谓效果,含义很广,比如形态上的刚柔对比,渲染的浓妆淡抹,色调上的冷暖,比例大小上的对比等等。对比应该说是增强视觉冲击力度最常用得手法,大家可以多看看人家的好作品,它们都是综合运用的结果。
例如有一种名叫“均衡酸”的新上市女性化妆品,能有效地调理女性皱纹皮肤。于是,这种化妆品广告,在绘画背景色彩上,厂家指定要印成“酸”色(浅黄色)作底色和“反白”文字。不过,这种的色彩对比,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2.反常。
反经验常识得表现,这样也能很好的抓住受众的眼球。将生活中的经验常识来个颠倒,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房子原本是正立的,你将它在作品中倒立过来;还有水往低处流,你可以让它向上流淌。等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都可以尝试着表现。细化来说比如有些是比例大小的异常反经验,使正常比例的部分比例发生变化异常,或者使多个图形的大小比例发生变异,其实这其中也蕴含对比,只不过这是一种反常识的特殊对比。反常也能对受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第三篇】
摘 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学习美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所以美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情感体验;自主欣赏;创造能力
儿童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更加渴望对艺术的欣赏,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小学美术欣赏课蕴藏着巨大的教育功能,然而有人认为“小学美术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让学生看,多么轻松!其实不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1.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以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儿童的欣赏兴趣来源于强烈的色彩刺激。蓝天,红花,绿树,金灿灿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
儿童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二年级儿童在学习《小扇子》时,他们全被扇子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扇子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
儿童在欣赏作品时通常是凭第一印象,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里的孩子从小看见宽阔的柏油马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高楼大厦,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2.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小学生自身的欣赏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它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所谓的文化内涵,实际上指美术作品创作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创作构思。因此在美术教学时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而要把美术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 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热爱。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总是先产生视觉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审美的视象、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使之内化,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师生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更强的感官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为现代教育技术确立的新定义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它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而是包含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传统的接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能更好地得到诠释。
例如《七彩蝴蝶》一课,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生活中美丽的蝴蝶,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的事物的热爱。并进一步了解蝴蝶的特点、色彩,学会用各种方法来制作蝴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想象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最后,指导学生写作小短文、发挥美术欣赏的功能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都是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一幅作品通常由几个学生从各方面相互补充,就算完成了欣赏教学,也无法做到全班参与。其次,一个学生一般只能谈一点对作品的认识,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所回答的问题大多是一闪而过的念头,所以难免有些肤浅、随意。再者,口头表达使教师无法确切知道全班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认真思考。教师更不知道每个学生对作品是否理解和认识。有鉴于此,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可适当采用写作小短文的形式,以延续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发挥美术欣赏课的功能。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审美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欣赏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欣赏兴趣,鼓励学生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鼓舞和信任他们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发现、感受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景芝:《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年。
[2] 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 吕延和译。 湖南。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
[3] 朱小曼主编:《中国教师新百科(小学教育卷)》[M]。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
[4]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6]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 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第四篇】
一、走进家庭,寻找民间艺术
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民间艺术的影子,例如,贴在窗户上的窗花、沙发上的雕饰、家里的杯盘碗盏以及各色工艺品等,这些都是民间艺术的体现。许多看似平凡的旧器具,其造型和技艺却渗透着民间艺术家的匠心独运。让学生走进家庭寻找民间艺术,可以让他们懂得民间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民间艺术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同时,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发美术教学的资源,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我模仿央视的“寻宝”节目,让学生把家里的“宝物”带到课堂,并要他们了解“宝物”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然后在展示宝物的时候讲解给全班听,让大家来评一评这件“宝物”是否恰如其分。学生都觉得很有意思,有的把家里的古玩拿来了,有的把旧铜钱拿来了,还有的把花瓶也拿来了,一时间,课堂成了一个微型的“民俗博物馆”。通过“展宝”环节的介绍,学生了解了不少民间艺术的知识,并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走访校外,追溯民间艺术
2011年教育部在出台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这条规定鼓励小学美术教师去积极开发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源于民间,走访校外,走进民间,追溯民间艺术的来龙去脉,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及当地文物资源等,能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从而对我国的民间艺术产生敬佩之情,激发学习兴趣;参观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种民间艺术的了解,包括其发展历史、艺术价值、工艺流程及有关的逸闻趣事。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能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例如,有一次我组织学生下乡,带领他们走进农家,随时收集隐匿于民间的艺术。在农村,学生看到了古式的建筑、古老的家具,还有草编、纸扎等,也许在学生看来,这些质朴的农民就是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上,学生接触过一些以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绘画。当这些景象和人物真正映入他们的眼帘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震撼于画家高超的写实技巧和表现力。
三、走进节日,感受民间艺术
我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聚集地,也是民间美术的大舞台。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人们在这些节日里挂年画、贴春联、剪窗花、赏花灯、猜灯谜、赛龙舟、做祭祀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堪称民间艺术的“百科全书”。教师如果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节日,让他们亲身参与民俗活动,体验民间美术在节日中的特色表现,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提高动手能力。有一次,我在年关将至、寒假之前组织了剪纸比赛,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春节”这个主题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剪成窗花,然后全班投票表决,评选出“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工艺奖”等奖项。为了保证比赛公平,我要求学生在窗花背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并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主要是创意和寓意。由于比赛形式比较新颖,加上寒假将要来临的氛围,学生热情高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剪出了一幅幅非常具有创意的窗花,例如,有的学生剪出了奥特曼,有的学生剪出了牡丹花,有的学生剪出了福娃,介绍语也很有意思,有的是“花开富贵”,有的是“年年有余”,看到这些美丽的窗花和美好的祝福语,学生似乎感到春节已经来临了。由于学生表现都很出色,除了最佳奖之外,我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份新年礼物,并要求学生在春节那天把自己的作品贴在自家窗户上。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一定会更加喜爱剪纸艺术。
四、走近艺人,体验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的魅力不只在于欣赏,还在于制作的过程。教师如果能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带领学生走近民间艺人,有条件的话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定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民间艺术。每个地方都会有当地独特的民间艺术,例如,北方城市的捏面人、织纬编,苗族的绣苗绣、剪苗花、做苗衣等,只要有民间艺术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民间艺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艺人的工作坊,也可以请艺人进课堂,从而让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艺。有一次,我邀请了一位擅长编织的民间艺人到课堂上讲课,学生一个个睁大了眼睛,认真地看着艺人编织,不放过他手上的任何一个编织细节。最后在艺人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开动脑筋,按照自己的构思,编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作品。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积极性很高。有了这些成功的体验,我把一些相关的美术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较轻松地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民间艺术来自于民间,它的艺术形式、表现特点贴近生活,容易被人理解。小学美术结合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保养常识精编5篇
下一篇:实用英语学习方法【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