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低能 高分低能的原因与提高学生能力的教育教学改革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高分低能 高分低能的原因与提高学生能力的教育教学改革最新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分低能范文【第一篇】

张 蕾

1、审题一定要把握住提示语的导向性,因为每个命题者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倾向隐含在对材料的阐述中。所以考生无十足把握,绝不可轻易地“反弹琵琶”,论述时切忌图解材料,面面俱到,使文章毫无深度可言。

2、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拟题有讲究。既不能“原地踏步”(即不变一字,就用话题作为文章的标题),也不能与材料或话题风马牛不相及,最好是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

3、不能在文章开头一字不漏地抄录试卷上的作文材料提示语,不能把开头写得平平淡淡,否则可能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无所作为的差印象。

4、高考作文要“二锅头”不要“碧螺春”。亮观点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最好不搞“图穷匕见”,开篇后尽早表达你对材料的认识(旗帜鲜明,快人快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

5、选材不能低幼化。高三学生了,选材不能再像小学生一样,写“扶老奶奶过马路”“同学问为了一块像皮争执不下”等低幼化的故事。

6、可以化用报刊上的故事,但不能连别人的构思也搬过来,尤其是那些知名度很高的满分作文里的故事不能再用了。

7、记叙文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必须有一个或两个相对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如果要发表议论,应当少而精,点到为止。议论文中举例不能多,举例以2 3个为宜,而且要简洁,一般不写细节,对事例不能描述,只能评述。

8、最好不写敏感的政治人物、事件,不能写中学生式的爱情故事。少写深奥的科幻小说,写童话、寓言不要过于含蓄。

9、反对写故作深沉,又与文章主体内容无关的题记。行文中不能一会儿“玩深沉”,一会儿“玩哲理”。虚无缥缈、事件模糊、人影晃动、情感飘荡、玄而又玄,往往会惹恼阅卷入,影响正常判分。

10、作文中出现的虚构人物尽量不用“约翰、彼得”一类的洋名字。用这些洋名字容易给阅卷老师留下“不伦不类、玩世不恭”的印象。

11、应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猪样式”结构。可以把中间一大段多分几个自然段。一可显得你成熟老练,二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千字以内的作文,分成5-8段为好。

12、作文语言严禁文白夹杂,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网络术语,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因为阅卷老师都是文科毕业,所以理科考生少用物理、化学中深奥的专业术语。

13、应试作文一定要看清字数的要求,限最高字数的,不要超过;限最低字数的,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

14、标点符号的书写要规范,绝对不能图省事都点一点。

15、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卷面要清楚、整洁,要使人一目了然。

高考语文作文需要有三种支撑

一、作文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撑

作文一味追求语言华美、结构精巧、技巧娴熟,而轻视传统文化的积淀,忽略人文精神的关怀,这种技巧训练作出的文章无疑都缺乏丰厚的底蕴和隽永的思想,单薄而又贫瘠。

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呢?首先,要关注世界政治、科技、社会动态,让自己的生活中有不竭的源泉。

其次,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使我们的文章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作文需要个性思想的支撑

作文要有个性,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体现创新精神。个性的背后离不开思想,思想是在具体的事件和情境中,明得的理、获得的悟、取得的思考。只有有了思想,作文才能是人生的史记,才会富有生命的质感。作文不能用几条规范标准代替自己丰富的思想活动,应该使自己思想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只有拥有了自己个性的思想,“文”才能载“道”,这个“道”,才能被人接受。

三、作文需要主体意识的支撑

高分低能范文【第二篇】

笔者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计算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低年级计算能力训练时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数学具有严谨性,这就需要教师认真观察和思考,挖掘其中的趣味性。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新颖性,满足学生的探求欲望。其中游戏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计算的训练时,教师可以将训练设计为游戏竞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为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熟练掌握计算口诀和基本概念

低年级是计算能力训练的初始阶段,必须打牢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计算口诀的重视,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计算口诀。就数学知识而言,任何复杂的问题都是由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基本的计算口诀,才能为计算正确率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计算复杂的计算题,如两位数的乘法时,其实就是训练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乘法口诀。若是这些基本的计算口诀没有掌握好,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口诀,为计算能力的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

此外,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概念也是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小棒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进位的重要性,这就对竖式计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需要经过反复的认识和实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失误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失误,并有效地利用失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思维能力处于初始形成阶段,对于新学习的知识容易遗忘,容易犯一些基础的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思考犯错的原因,是自己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还是自己粗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知错的基础上将错题重新做一遍,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在对错题进行分析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重点的讲解,但是教师要加强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关注,要多花时间进行辅导和帮助,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信心。此外,教师可以借助错题本整理这一有效形式,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将同类型的错题进行归类和整理,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纠正,在不断的整理过程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影响着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就低年级学生而言,经常出现尽管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概念和计算法则,但是仍然计算出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计算习惯培养的重视,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计算习惯。

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要对写的题目进行认真的校对,包括数字、符号,为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有效地把握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选择合适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保证计算准确。再次,要引导学生培养规范书写的习惯,确保书写工整、格式正确,例如在竖式运算时数位要对齐、退点不能忽略、数字间要保持适当的间隔,等等。最后,培养学生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讲授估算和验算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够借助估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并用验算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高分低能范文【第三篇】

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存在高分低能问题的成因

高分低能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公开选拔工作中存在着选拔标准和条件不统一,选拔的具体方法不完善、不科学等问题。主要是现行的公开选拔工作对原则的问题规定的比较清楚,但是对具体的问题规定的不细。比如,笔试、面试、考察三者占总分的权重比例,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能靠经验摸索进行。笔试、面试题有的设计不科学,考不出应试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二是客观因素。有些应试者存在着投机行为,这些人平时不努力工作,把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复习备考上,希望通过公开选拔“鲤鱼跃龙门”,一考定终身,他们在笔试、面试入闱的可能性较大,占的比例不小。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原因,比如,考察不可能同客观性试题一样准确,也对公开选拔工作选人用人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分析这些因素,主要应在主观因素上加以改进,尽量降低高分低能者入闱的比例,才能真正地提高公开选拔的质量。

二、对策

公开选拔工作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真正落实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这种选人用人方式,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今后必将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从当前看,只有把握好关键环节,逐步研究和探讨公开选拔的具体方式方法,真正让高分高能者入闱,杜绝高分低能考生入闱,才能保证选人用人质量。

(一)坚持标准和条件,把好报名关

过去的公开选拔,对参加考试人员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没有把革命化放在突出的位置。在报名关上把握不是很严格,使一些平时表现平平,片面强调个人发展的干部有机可乘。要想保证参加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的人员素质,必须把应试者的“革命化”做为首要标准,把工作实绩和潜在能力做为基本条件,坚持标准和条件,把好考前报名关。

1、创新后备干部选拔方式,为公选奠定基础

《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公开选拔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一种形式,也应该在后备干部中进行选拔。可以先公选后备干部,只有通过公选具备了后备干部资格的人员,才能参加党政领导干部公选。通过创新后备干部选拔方式,推进后备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参加公开选拔考试的人员的各方面素质,从而使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得到切实保证。

二是注重培养,提高后备干部的工作能力水平。具备参加公开选拔考试资格的后备干部产生后,由各党委负责日常的管理和培养,并选拔其中的优秀人员重点培养,可以不任实职,任乡镇长助理、局长助理等,安排适当分工。同时建立培养反馈制度、沟通联系制度、培训制度等,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全面培养提高,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各方面能力。

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对于个别表现优秀、工作实绩突出,由于客观原因没有参加公选而没有进入后备干部队伍的,可以通过党委推荐的方式补充进来。特殊专业人才可以由组织推荐进入到后备干部队伍。对表现不佳的、群众不认可的人员,要及时淘汰清理出后备干部队伍,保证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质量。

2、把组织认可和群众公认作为报名的基本条件

人的发展是动态的,取得参加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资格的后备干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后备期间,有的后备干部取得长足长进,也可能有一些后备干部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足。要限制能力低下的干部入闱,就要从基层单位开始,严格把关。

一是把好群众评议关。在报名前进行民意测验,把是否具备报名资格、是否具备领导能力的“审批权”交给基层群众,让群众来把关。对在群众民意测验中优秀率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可以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认定其不是大多数群众拥护,取消其报名资格。用群众公认这个标准把平时不努力工作而热衷于备考,希望以公选为跳板的干部淘汰下去。通过这个规定,不但要求后备干部刻苦学习,还可以督促后备干部努力工作,做出让群众公认的工作实绩。

二是把好基层组织审核关。基层党组织要切实负起责任,对准备参加公开选拔的后备干部平时的表现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对平时事业心、责任感不强,不努力工作的,或表现较差的后备干部,要从对事业发展负责的高度,把好基层组织审核关,不让这些人报名参加公选。

3、侧重履行岗位职责能力资格的审查

干部的成长进步是有规律的。经历过于简单的后备干部过早走上领导岗位,容易使工作受损失,干部受挫折。特别是年轻干部,如果缺少必要的经历,很容易在顺风顺水中呛水,甚至是栽跟头。组织部门要切实发挥把关作用,针对具体岗位的需要,对资历、资格等报考条件作出相应的要求和规定,在保证参加考试人员都具有所考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广纳贤才。

我市在今年初公开选拔校长时,按照公开选拔工作的有关规定,只要具有两年以上工龄,学历达到大专以上的人员就可以参加考试。但是实际上,校长、副校长岗位对干部的素质、经历等要求是很高的。普通教师直接提拔到校长、副校长岗位上,缺少学年组长、教研组长、教务主任等下级岗位的锻炼,由于缺少教育教学业务、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锻炼,是很难胜任的。我们结合省里有关文件精神,规定了教师资格证书、职称、任职经历等条件。一方面把住了关,保证了人员素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青年教师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工作的意识。实践证明,这样的作法,由于干部具有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走上领导岗位后,驾轻就熟,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在各自的岗位上大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二)科学合理命题,把好考试关

领导干部的考试有别于其他考试,通过考试,不仅要测试应试者的文化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测试应试者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测试其是否具备报考领导职位所必备的水平和能力。所以公开选拔的内容应尽突出测试应试者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1、公共知识笔试增加能力测试类型题的权重

增加领导能力和实际经验试题的比例,减少记忆性问题的比例。着重以测试能力为主,根据不同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命题。现在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测试能力的考试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但是国内目前只有四川在部分公务员考试中,进行过这样的考试。在当前不具备推广的情况下,公开选拔应当增加能力性试题的权重比例,适当增加“案例分析题”这类检验应试人员认识、理解、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试题的权重比例,同时减少记忆性试题的比例,真正考出应试者的知识水平。

2、专业知识笔试侧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试

要针对不同岗位的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试卷,在体现出专业性的前提下,要解决好“纸上谈兵”的问题,多设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试题,尽量把所要测试的能力体现在试卷上,通过考试检验应试者的实际工作能力。

3、面试内容要突出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测试

现行的结构化面试,也就是考官提问,考生作答的面试方式,具有测评内容比较全面、规范,测评程序标准化程度较高、简便易行,测评目的与拟选职位的针对性较强等特点,被广泛采用。但是,这种面试方式在其特点突出的同时,也存在试题过于程式化、容易被揣摩、对个性气质测评效果不明显等缺点。在过去的考试中就有以不变应万变来应答的现象。无论考什么题,都用固定的、事先准备好的思路来进行答对,按照评分标准去评价,这样的作答成绩往往还都比较高。

中组部最新下发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中对面试环节的方法和实施程序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其中提到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角色扮演”等方法,都是经过证明比较有效的面试测验方法,判断应试人员能力素质及个性特征都比较准确。但是这些测评方法,由于组织实施过程比较复杂,评分标准不易把握,作为补充方式,可以逐步实施。

在现阶段,组织公开选拔的面试,主要还是要加大领导能力测评要素的比重,突出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测试,提高公选面试的科学化程度。

4、面试评分要力求公平公正

在面试过程中,考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公开选拔考试的所有分数都是量化的,考官的评分是主观性最强的因素。考官的评分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分数,影响到最后的选人、用人。要加强考官队伍建设,培养专业考官。对考官进行专业的业务培训,增强考官对考生作出准确评价的能力;对考官进行岗位道德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考官队伍。

(三)突出重点内容,把好考察关

考察是准确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而且,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考察工作需要把考察结果量化,与考试结果相加,才能最终确定孰优孰劣。必须提高考察工作的质量,把好组织审核的关键环节。

1、科学合理确定考察的方式方法

考察结果需要量化,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的表现需要以分数的形式来体现,就需要对权重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既要保证干部的革命化、又要兼顾干部的专业化;既要看到干部的现实表现,又要对干部的长远发展有一定的预见。

(1)注重政治成熟程度的考察

要在考察中重点考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现实表现。对于能够直接体现干部政治表现的一些内容,如现职的中层干部、市委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中心工作或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奖励的干部等,设置合理的加分因素,鼓励年轻干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为政治上比较成熟的干部创造机会。

(2)注重工作实绩的考察

对于本岗位、本专业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要充分肯定成绩,适当设置加分因素,鼓励干部积极进取,在工作中创造突出实绩。

(3)注重群众公认程度的考察

要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坚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把党管干部原则与走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把群众认可这把尺子用好。

(4)注重潜在能力、培养价值的考察

要对公选入闱干部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全面考察,在对现阶段履行岗位的能力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特别要加强对发展潜力的考察。按照所选岗位的需要,根据入闱干部的专业、经历、现职岗位发挥作用等情况,不拘泥于现阶段暂时的表现,对他们的发展潜力和培养价值进行全面分析,进行横向比较考察,努力做到好中选优。

2、科学合理确定笔试、面试、考察三者占总分的权重比例

高分低能的原因与提高学生能力的教育教学改革【第四篇】

所谓的高分低能,就是学生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而与其相对应的是学生能力的低下,即知识与能力倒挂。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的高分低能呢?

一、高分低能的原因

1.家庭教育观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你看那家长们不管刮风下雨、带着子女来回穿梭于辅导班、家里和学校之间的情景;你看那家长们苦口婆心的讲演:去,做自己的事情去,只要你们把学习学好,其它的事情都不用管……这样一种传统教育观念不仅反映出家长们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而且还给莘莘学子带来了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笔者曾经走访过一些家长,有些家长虽然自己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多大追求,但要求孩子一定要学习好、有出息,似乎他们的价值要靠孩子来体现,且越优秀的孩子,家长的期望值越高。这种高期望值下的家庭教育造就了不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呆子”,从而在客观上滋生了高分低能现象的产生。

2.社会上某些传统观念

社会上衡量好孩子的标准是“成绩好”、“听话”。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循规蹈矩的孩子往往受到更多的嘉奖和夸赞,得到大人们的宠爱;而学习成绩差、不听话的孩子则会受到批评,甚至惩罚。再加上社会中流行的“成功导向”、“完美导向”及“成者为王败者寇”的观念,使许多青少年学生非常看重成功的结果,且越优秀的学生给自己的定位越高。这样便助长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3.学校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实施的是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方面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学生成绩的好坏成了评价学生最重要的指标。另一方面,学校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也是“唯分数是重”。学校根据考试成绩名次给教师排名次、发奖金,这无疑给广大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广大教师不敢放手进行素质教育。

4.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换的主体,是教育质量的终极保证。因此,教师的观念能否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已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可至今仍有些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他们依旧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死记硬背、轻方法指导,讲课枯燥无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讲到这里,你也许会问:那怎样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呢?

二、提高学生能力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1.拓宽家长的期望面,不单以学业成绩衡量学生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请记住: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有许多标准,家长不要单以学业成绩衡量孩子。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假如你发现孩子这条路达不到目的地,就让他们走另外的路试试!家长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优势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父母所期望的是不是孩子所感兴趣的,父母为孩子定下的目标是否符合孩子的发展水平,是否可以通过一定的培养达到一定的目标等等。父母要记住,要以孩子自身做参照,以他的特长为出发点,而不要以周围人甚至自己作为期望的参照物与出发点。

2.摒弃社会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仅仅学业分数高、考试成绩好,那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摒弃传统观念,并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人、造就人,倡导以能力为标准的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倡把知识传授与行为训练、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生活,丰富知识,拓展视野,锤炼意志,开阔胸怀,培养全面发展的21世纪的新型人才,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转变学校教学观念,扎扎实实进行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放弃“分数至上”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观念,扎扎实实进行素质教育,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同时,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当然,这方面的实施还需要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

4.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1)转变教学观念。为人师表者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我们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明确自己角色的转变(由传统观念上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我们的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既为祖国输送更高素质、更高能力的人才,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

(2)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大胆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启发式、探索式教学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各展所长。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而且可以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探索式”教学为例,其教学模式如下: 创设情境提供材料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归纳升华。该模式较好地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和谐、自主、实践和创造,通过全方位的主体参与,使学生的观察分析、语言表述、综合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力得以有效养成。

综上所述,当代中学生高分低能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3 2452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