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说学法【第一篇】
在本科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取朗读体会法和小组探究法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结合发散思维,努力帮助学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第二篇】
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第1篇幅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受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难点:
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说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设计力图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说教法和学法
1、采用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阅读,想象情境,个性朗读等方法,围绕重点内容自主探究,体会父爱的伟大。
说教学流程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上课伊始,以地震灾难为点,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地震灾害的资料,感受地震带来的灾难与痛苦,导入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可亲可敬,儿子可爱的形象。
接着,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
一、品词析句,读中感悟父亲的果敢与坚毅
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文句。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
二、创设情境,说中感悟父亲的执著与忘我
课文中,父亲的爱无处不在!课文5~11自然段写的是人们不断劝阻父亲不要挖掘,而父亲没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复回答着同样的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采用情境对话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父亲此刻的内心情感。首先,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扮演消防、警察、围观的人等,其他学生则扮演父亲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学生深刻地感悟到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三、对比阅读,比较感悟父亲的“失常”与伟大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他的爱,使儿子等十四位同学获得了又一次生命!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伟大的爱可歌可泣!
四、读写融情,感悟父子爱的力量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当学生沉浸在父亲不同寻常的爱里,不禁要问:他的精神力量来自哪里?巧用文本,引读便可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当父亲看到废墟时,别人绝望了,他没有,因为,他想起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当父亲挖得双手流血时,他坚持着,因为他记住的还是那一句话……”“当他要累倒时,支撑着他继续挖下去的,仍然是那一句话:……”学生在反复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时,能够感悟到父亲对儿子的高度感,体会到“父爱如山”的力量!体会到课文反复出现这句话在表达上的好处。
当我们还在感动于父爱的伟大时,课文中,一个七岁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达,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又一次强烈的震憾!这个在地震后的黑暗废墟下,呆了三十八个小时,却能保持镇定的孩子,这个在获救时,首先想到别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处境下,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呢?
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是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父亲内心情感的。怎样体会阿曼达的了不起呢?我鼓励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采用小组内读读,议议,写写的方式学习。先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通过读写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
读写融情的设计,是学生对人物形象感悟升华的过程,是内化学习文本语言的过程,是学生把情感积累外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学生对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有了形象的感染;在品味语言中,心灵获得了爱的感动。此时,引读全文结尾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读出父子的高大形象,读出父子可亲可敬的爱,读出由爱创造的幸福,读出自己心底深处爱的震撼。
最后,整体回归,拓展阅读,发给学生一组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的课处阅读材料:《背影》《点亮一盏灯》《游子吟》《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体验语言的魅力,品味亲情的幸福,享受阅读的乐趣。
说作业设计
在课近尾声时,我设计了一个多层次的实践练习,供学生自主选择,并向课外延伸:
1、扮演一名电视台的记者,向观众报道这次事件的经过:
(其目的是创造性地阅读文本,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与父母一起找找生活中的父爱,母爱:
(其意图是围绕单元专题,创设亲子交流氛围,以爱育爱。)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潜心品读文本,领悟文本的语言表现力,扎扎实实地练好学生的语文内功。整个教学设计,紧紧抓住一个“情”字,通过多种形式品读,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父子深情,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牢牢地把握一个“爱”字,用文中父子之爱燃起学生心中之爱,让爱在课堂中传递,让爱在生活中绽放异彩。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第三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和品析词句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研讨合作,从中领悟文中的感情。
五、说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中从课文的`结局入手,激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然后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的了不起”。旨在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朴实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
分为四大板块逐一推进。
第一板块: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地震灾难。2、揭示课题。教师简介大地震发生的概况,让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心情,激起学生的沉痛,难过,与伤感。为学习下文做好情感铺垫。
第二板块:自读课文,初步感知。鉴于高年纪的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的要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三板块:细读交流。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文章中的语言说出图意。再针对故事的结尾,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自主阅读,深入感悟:学生自渎课文,从父亲和儿子的表现中找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内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地去朗读它。4、结合自己的感悟,相互交流,解释疑问。(父 :不放弃、责任感;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对同伴的责任。)教学时我主要采用整体默读,重点段品悟诵读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朗读中感悟。
第四板块: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在课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父亲与你之间所演绎的真情故事,说说最想说的话,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想到要感恩父母,由人及己,情感升华。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1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父与子》说课稿【第四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1篇感人至深的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底下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文章所表现的是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分析能力,但对于这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学生在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父爱时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脱离生活的经历,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故而朗读不能有感而发。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品读文本,感受父子间那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同时再现情境,呈现汶川地震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
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好句。
三、教学重难点
其中,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则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教法的选择上:
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和情境感悟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们通过读去解决问题,通过词句的推敲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并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学法上,我始终本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 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2. 品文悟情,以读促思
3. 总结全文,领悟方法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开课伊始,我设计了检复字词、理清文章顺序和回顾单元训练重点三个环节。教学中,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回顾,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形成一种整体上的认识,从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品文悟情,以读促思
课文的2~2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内容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等的描写,展现了在大地震的背景下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形象。
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文眼“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展开学习。先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之前学习的有关描写人物的文章的相关学习方法,而后呈现阅读提示,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方法并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自读自悟文本和组内交流,学生勾画出了重点词句,并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冲”“跪”“站”“走”,外貌描写“满脸灰尘”“衣服破烂不堪”,神态描写“双眼布满血丝”和“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一连串的数字描写来体会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而这位父亲的“了不起”更能通过人物间的语言描写直接体现出来,我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对话的朗读,同时更有教师的范读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真正感受到父亲的伟大、了不起。
而对于儿子的“了不起”,我更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语言描写的捕捉,学生不难感受到儿子的勇敢、机智,体会到了儿子的“了不起”,从而完成了课文主体部分的学习。
(三)总结全文,领悟方法
这对父子在这场大地震中谱写出震撼灵魂的乐章。而这震撼灵魂的乐章更源于他们彼此之间信念的坚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教师富于情感的引语帮助学生再次梳理了全文,并深刻感受到了父子间、亲人间那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已毕,但学生们仍然被这份浓厚的情感紧紧地包围着。因此,我适机呈现了一组08年汶川地震时的相关图片,引领学生真正感受大地震来临时的情景。最后呈现书中阿曼达和他的父亲得以相见、紧紧相拥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语言来描述父子相见时的感人场景。学生在说话的同时情感上得以升华,并为本单元的习作积累了素材,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所进行的说课,欢迎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上一篇:春节给老师的祝福语实用4篇
下一篇:初中历史说课稿(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