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表达对老师的不舍范例(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家长表达对老师的不舍范例(精选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家长表达对老师的不舍【第一篇】

老舍是鲁迅之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现代中国作家,老舍作品所呈现出来的人道主义思想、民族国家关怀情结、人性假恶丑现象批判等,都很容易获得国内外读者的认可,这意味着老舍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作家。为此,一些学者在研讨会上就老舍的国际影响和文学地位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王卫平(辽宁师范大学)在题为《老舍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位置》的发言中高度评价了老舍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老舍是20世纪中国仅次于鲁迅的文学大师;从老舍在中国、在世界的传播、接受、影响和高度评价来看,他可以被视为20世纪世界“百强”作家之一;老舍的创作成就具有世界性元素和世界意义,具有“伟大文学”的一些共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因素,在20世纪的世界文学史上是占有一席之地的。魏韶华(青岛大学)在题为《老舍在法国的译介与影响》的发言中认为,老舍是除鲁迅之外在国外译介作品最多的中国现代作家,国外产生过三次老舍作品的翻译高潮,老舍作品也随着这三次翻译高潮传入法国,法国读者和文化研究者对老舍的理解和研究随着老舍作品的不断传播逐渐加深,而老舍在法国的传播和接受正是法国人民对老舍研究、探索的过程,这也证明老舍是一个随时可以与世界文学和文化“对话”的作家。骆明(新加坡文艺协会)在题为《老舍〈小坡的生日〉中新加坡多元种族的图景及其对海外华人问题的关切》的发言中认为:老舍作为新加坡196位南来作家之一,其小说《小坡的生日》体现了他对多元种族思想的认同和各种族和睦相处理想的渴望;小说中与热带有关的描写是以新加坡社会为背景的;从文字的角度上看该小说是作者文字风格固定下来的一个转折点;从对海外华人的观点的角度来看,作者高扬了华人对南洋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老舍的多元种族思想对新加坡思想文艺界乃至政界都有明显的借鉴意义。陈军、蔡丹丹(扬州大学)在题为《论〈茶馆〉在国外演出的接受》的发言中梳理了《茶馆》在西欧、日本、加拿大、美国演出时的盛况情景,他强调说:《茶馆》广受〈WWW.〉外国观众欢迎的表层原因是因为《茶馆》本身具有超阶级、超时代、超地域的人类性特征及丰富的“人学”价值,是因为外国观众把《茶馆》当作认识中国历史和社会的一面镜子乃至一部教育型的喜剧和社会学的文献,而深层原因是源于《茶馆》的现代品格增加了外国观众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尤其是《茶馆》展现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东方神韵深深吸引了外国观众;此外,《茶馆》的接受及其产生的再接受给中外戏剧界的交流带来了不少有益启示,“《茶馆》接受现象”值得学界深入研究。

二、老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老舍是一个著名的中国现代作家,新时期以来他的文学地位在不断上升,在某种意义上,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于这一点与会学者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和论述。关纪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在题为《老舍民族观探赜》的发言中指出:老舍民族观的发轫与形成跟满洲民族的既往历史以及他本人的经历与视野关系很大,他的作品映衬出这一烙印;老舍民族观的核心理念是主张和宣扬不同民族的平等和友好,他反对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他把民族关系的恶化看得相当严重,他认为通向民族平等友爱的必经之路是各民族都去争取情感的共鸣与文化的互敬,他对各民族皆葆有各自文化形态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发现不同民族的许多矛盾均与有关,正视、心系、展现、引导多元是其民族观的宝贵质地,其民族观建立在严肃剖析自我民族的基准之上,超前的民族观念彰显了其爱国主义精神与国家至上理念,也投射出了现代人文精神的澄澈与光明。范亦豪(南开大学)在题为《品老舍味儿》的发言中析出了九种独特的“老舍味儿”,即:地道的老北京味儿,与生俱来的穷人味儿,或隐或显的旗人味儿,浓郁的传统文化味儿,化入了西方文化味儿,起起伏伏的幽默味儿,耐人思量的哲理味儿,深藏着的忧郁味儿,灵魂里的自由主义文人味儿;“老舍味儿”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里都是特别的,独有的,没法儿复制的,是一个作家最棒的最有价值甚至永恒价值的地方,也是其他中国作家无法比拟的地方。史承钧(上海师范大学)在题为《老舍创作的时代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的发言中认为,通过分析老舍不同时期的主要作品可以发现,他始终关怀着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为力求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素质而痛苦彷徨,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也体现了他对下层劳动者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而这些都彰显了他的社会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曾广灿(南开大学)在题为《老舍与抗战文艺》的发言中强调,正是族灭国破家亡的历史危急和救亡图存的人文环境塑造了老舍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理念性格;抗战———中华民族伟大而惨烈的卫国战争成就了老舍作为抗战文艺最激进鼓吹者和杰出实践家的角色;老舍的理论阐释和扶持呵护,为抗战文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大力量源泉;他在创作上涉笔表现和描写日本军阀对中国野蛮侵略践踏时限之长、数量之多,在中国作家中很难再找到第二人,他是一位卓越的国际主义文化战士。夏宇继(日本神奈川大学)在题为《杰出的平民作家老舍》的发言中认为,老舍的民间亲和力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这源于他是一个天然的、本色的、杰出的“平民派”作家,他的文笔坚持着通俗却不媚俗的原则,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中仅次于鲁迅的一面启蒙主义的精神旗帜。莫骄、王珑、邹琰(重庆北碚区博物馆)在题为《城与人———北碚文化圈与老舍北碚时期创作及文化思想》的发言中认为,老舍旅居北碚时期的思想和创作既受到40年代北碚文化圈的影响,又具有自身的文化反省及文学探索的特点,北碚文化圈所提供的无可替代的社会资源、人际网络及较为安宁的战时生活成全老舍在此地完成了思想和创作的一次伟大飞跃,这才有了旷世名作《四世同堂》的诞生。王庆泉(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北京市老舍研究会)在题为《秉承老舍先生的人文精神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繁荣北京文艺事业而努力》的发言中,梳理了老舍基金会26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介绍了老舍文学奖的评选标准和举办四届以来评选作品的情况,并希望文艺界加强老舍作品的改编力度,扩大老舍的当代影响力,以便令读者、观众传承老舍精神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逄增玉(中国传媒大学)在《老舍短篇小说的叙述视角与功能》一文中指出:老舍的五部短篇小说集共收有47篇作品,其中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者(也称为有限叙事者、直接叙述者和限制视角)的作品占了20篇,将近二分之一,其余都是以第三人称或全知视角为叙事模式;选择不同的叙事视角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功能和效果,为了表达不同的思想立场,老舍的短篇小说采用了不同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这些视角和方式在小说结构与功能上与老舍的目的和期待视野吻合融洽,体现了老舍的独特艺术个性。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在《老舍文学与主流的逆反》一文中认为,很长一段时间内老舍常被左翼主流文学界视为一个“另类”,而其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与左翼主流文学确实存在明显不同,比如他坚信“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认定“巡警未必是坏人,学生运动未必是好事”,坚持“带笑的文化批判”的写法,但这些过去被认为是错误的说法,在今天看来都是正确的。席扬(福建师范大学)在《“转折时代”的“持守”与“弃斥”———“十七年”时期老舍与赵树理文学行为共同性及其意义的考察》一文中用比较文学视野考察了“十七年”时期老舍与赵树理文学行为的共同性及其意义:老舍与赵树理身上的诸多审美共通性作为在某种视野中的“整体”,却蕴含了“十七年”时期“历史”与“现实”被割裂的多种复杂性;他们的众多相似性可以被视为一种中国当代文化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他们的主体性并没有在“左”倾思潮泛滥的语境中自我消弭,这使得权力主体与文学主体之间的博弈不但始终存在,而且微妙又复杂,这也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现象的“典型性”所在。邵薇(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在《浅谈老舍和蔡万植的市民小说———以〈骆驼祥子〉和〈浊流〉为中心》一文中认为,老舍和蔡万植是20世纪30年代中韩两国文坛上备受瞩目的作家,他们都擅于将视点放在都市里小人物的身上,给读者展现一个特定时代背景下小市民的生存境遇和命运,《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与《浊流》中的初凤就是这些小市民的代表,这两部小说的叙事结构相似,命运悲剧发生的原因也都源于人物的性格缺陷。刘东方(聊城大学)在《老舍的现代白话语言观摭论》一文中认为,老舍的现代白话语言观包括语言的本体论、语言的目的论和语言的建设论三部分,他感悟到语言与思想之间是浑然一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他强调文学语言的俗白特性,他主张现代白话语言的建构与发展应从世界各国的文学和语言中吸取营养。老舍的现代白话语言观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老舍作品的研究和读解

老舍的文学创作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他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各种文体的创作都呈现出较为独特的风貌,因此研讨会在老舍作品研究尤其是文本细读方面的成果是最多的。吴小美(兰州大学)在题为《我看老舍〈新时代的旧悲剧〉》的发言中强调:“新时代的旧悲剧”几乎可以囊括老舍全部创作的总主题,它也可以说是一个时代前进与道德式微的二律背反的持续探索;《新时代的旧悲剧》通过审丑来实现审美目的,其中的讽刺与幽默既具有老舍一贯的艺术风格又另有特色,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成为了典型人物,通过这部小说可以看到老舍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正义感,这部小说在今天仍具有可贵的现实意义。徐德明(扬州大学)在题为《〈吃莲花的〉•〈食莲人〉•〈奥德赛〉———跨文化的今典与古典的精神空间的错位》的发言中,通过文本细读对老舍散文《吃莲花的》进行了跨文化研究,认为这篇散文表面上是在展示中国市井文化与士大夫文化、饮食文化与审美文化的差异,深层揭示的乃是在现代中国生活的不同人群的精神空间中的一系列文化错位的问题,而这源于老舍当年广泛的跨文化交流和观照视域。汤哲声(苏州大学)在《论老舍早期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一文中认为:老舍的长篇小说是从写一个恶人———《老张的哲学》中的老张开始的,老张之所以恶在于其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处世哲学;在《赵子曰》中老舍探究了解救社会之困的最有价值的路径———救民和杀军阀,也写了所谓新学生混迹于世以及胡闹的行径;在《二马》中老舍对中国国民性进行了深刻批判,认为这才是造成中国国家羸弱和国人在域外社会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孟庆澍(河南大学)在题为《“反”成长与罪的观念———略谈〈骆驼祥子〉的两个问题》的发言中认为,《骆驼祥子》是一部“反成长”教育小说,在主题层面上它是一部思考善恶问题并涉及“罪”的观念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小说,从情节结构来看它是一个“恶”逐渐战胜善的故事,而在社会批判、文化反思的外衣下,它以“反”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讲述了一个“恶”战胜“善”的宗教故事,进而讨论了更加复杂和深邃的“罪”的观念。

马晖、王万鹏在题为《〈断魂枪〉:一则关于中国文化转型的“寓言”———兼论老舍的文化性格》的发言中,通过对老舍文化性格及文化立场的分析,把老舍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立场与《断魂枪》的深层文化意蕴形成比照,对小说《断魂枪》的文化主题和人物形象进行了新的阐释。王玉琦(江西财经大学)在题为《文艺传播学视野中的老舍抗战时期通俗文艺创作述要》的发言中,从文艺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了老舍抗战时期通俗文艺创作的观念及其特征:老舍作为一个传播主体,其角色定位为“我就是一个抗战派”;从传播内容的角度来看,其创作的价值取向为“国家至上”;从传播对象的角度来看,其创作的受众定位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从传播媒介的角度来看,其创作时的文体选择为“旧瓶装新酒”;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其追求的效果是“使读者入迷”。就老舍的传播意图及其社会效果等角度来看,其通俗文艺创作是非常成功的。陈建华(上海交通大学)在《老舍“火”了———读短篇小说〈“火”车〉》一文中认为,老舍在其短篇小说《“火”车》中通过书写一次人为的火车之灾,揭露了国人心中的“铁屋子”,认为老舍通过一则“火”车的悲剧建构了一个“中国寓言“———人心与制度腐败至无形之中,且了无形迹到得过且过、无人负责的境地,进而彰显了其批判之维以及当时国家所面临的残酷现实。陈红旗(嘉应学院)在题为《老舍的“新武化主义”批判与“唯物辩证法”的幽灵———再论老舍与左翼文学(1926~1937)》的发言中认为,探究老舍与左翼文学之间的关系,须讨论他对学生运动负面情状的描写以及其中“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在厌恶社会动乱和抵制革命暴力的市民文化视域下,老舍并不喜欢学生运动和左翼文学,甚至将它们视为“新武化主义”的表现形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老舍对一些左翼文艺观念的态度由原来的明确“反对”转为积极“认可”,而促使老舍思想发生转变的重要元素,除了学界广泛提及的“国家至上主义”,还有一个则是被忽视了的“唯物辩证法”这一“革命现代性”幽灵。李来根(武警政治学院)在《经济视角下的〈骆驼祥子〉》一文中认为:《骆驼祥子》通过表现经济制度来剖析社会制度的路径加大了其透视人生、剖析和批判社会现实的力度,作者还深度剖析了祥子内心深处的经济观念对获得经济权独立和个人生存发展的影响,更从经济视角进行伦理剖析以揭显经济关系摧毁传统伦理道德的社会现实。于昊燕(大理大学)在《老舍的婚恋:现代社会的古典弥合》一文中通过文本分析探究了老舍的婚恋选择,认为其婚恋观念中古典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弥合,既有合理的融合也有无奈的顺从,可以作为文化融合的一个标本。舒济(老舍故居)在题为《老舍晚年语言风格的习练历程》的发言中认为,老舍的文学作品文风简练,文字以少胜多,这种语言风格在其晚年时已相当成熟,《茶馆》《正红旗下》以及三部内容迥异的歌剧———改编自川剧的历史喜剧《拉郎配》、改编自藏族神话故事的儿童剧《青蛙旗手》和现代题材的《第二个青春》———都是例证。

王本朝(西南大学)在题为《老舍与1950~1960年代文学的语言问题》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当代文学的语言问题并不完全是文学语言本身的问题,它牵涉到作家与时代、文学与社会的复杂关系,而老舍真切感受到文学语言出了问题,他强调语言的口语化和简洁化,这回应了当时中国对文学民族化的价值诉求,同时,他以语言的口语化和简练救正当代文学语言之弊,既彰显了老舍个人的艺术风格,也被烙上了鲜明的时代话语特征,或者说,他把自己的创作经验放进了社会时代规定的装置里,相得益彰,表演了一场个人与时代的合奏曲。杨瑞松(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在题为《从〈正红旗下〉到红旗下:老舍的“祖国”之爱》的发言中认为,老舍在1949年后放弃对“祖国”符号的负面态度,重新拥抱“祖国”的做法,或许可以视为他努力企图“重新学习”、实践“文艺作品是要拿到人民中间去的,不再是给自己与几位知音去欣赏的文字把戏”的新觉悟的一项重要转变,不过《茶馆》中的对白:“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以及老舍悲剧性之生命终结方式,始终成为一个盘旋在他重新拥抱“祖国”之生命抉择上的幽灵,进而使得老舍的“祖国之爱”充满了暧昧性。杨迎平(南京晓庄学院)在题为《论老舍〈茶馆〉人物的类型化创造》的发言中认为,老舍在《茶馆》里人物的类型化创造是其美学追求,追求的正是人物的“类型化”“脸谱化”“象征化”,这些类型化人物形象具有整一性、定向性的特征,可称之为“类型人物典型化”,同时,这些类型人物具有象征性、隐喻性,可以充分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理念和时代精神。张鸿声(中国传媒大学)在《城市现代性表达的悖论———老舍当代创作中的“北京”叙述》一文中发现:老舍是新中国的追随者,其对北京的表现当然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但表现上的困难以及他本人的文化性格,使他只能以北京传统形态为表现基础,进而产生了其北京叙述的两个模式———从传统形式渐渐过渡到现代性的城市表述和对以传统城市形态进行符合“左翼”主题的“史诗性”叙述,但他建立在个人生活基础上的旧北京经验,与其对于北京的现代性叙述存在着背离,而表现上的困难造成了其文学创作的诸多特点。张丽军(山东师范大学)在题为《政治表征的中山装与西装:建国后老舍的服饰变换与文化冲突》的发言中认为,从具体的文化表征———老舍衣着的变化可以探寻出其精神世界中的多元文化构成以及这些多元文化是如何交错融汇、审美显现在其文学创作之中的,这些不同质素的文化在老舍的精神世界中并未完全融合,这就使得老舍的内心承受着丰富的文化冲突与心灵的苦难。此外,一些俄国学者还就老舍的幽默特质、儿童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四、老舍史料研究及其他

史料梳理和文献建设是老舍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会学者都充分意识到了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一些学者从宏观角度介绍了中外老舍研究的史料整理工作,也有一些学者在微观问题考证方面得出了重要结论。布施直子(日本神奈川大学)在题为《浅析老舍在日本被接纳之状况》中详细介绍和归纳了在日本已经出版的老舍创作(小说•戏剧)译本和老舍创作的翻译状况,概述了日本“老舍研究会”及“老舍研究会会报”的运行情况,这有利于中国学界深入了解日本老舍研究的总体状况。石兴泽(聊城大学)在题为《中国与苏俄老舍研究比较》的发言中通过史料梳理和比较研究后发现,苏俄老舍研究成就显赫,学术特点突出,且在某些方面显示出与中国老舍研究某些相近的特点:中国与苏俄老舍研究都曾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中国与苏俄老舍研究大都表现出宏阔的研究视野和重综合性分析的特点;中国与苏俄老舍研究者眼光开阔且学风相似。张桂兴(闽南师范大学)在题为《〈骆驼祥子〉最初发表时间辨正》的发言中重新辨正了《骆驼祥子》的最初发表时间为1937年10月1日,而刊载《骆驼祥子》最后部分的《宇宙风》第48期是由于日帝野蛮入侵中国导致上海“八•一三”事变发生才不得不拖期的,而造成某些学术成果出现资料错误的原因是相关学者并未查阅原始资料。张松颐(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正红旗下〉注释摭谈》一文中介绍了自己增订《正红旗下》18条新注释的情况,这些新增注释主要集中在风俗、名物、语言三类上,它们有利于读者了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李春雨(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老舍〈猫城记〉在俄罗斯的翻译与研究》一文中详细介绍了俄罗斯汉学界对《猫城记》这部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翻译和研究情况。另外,也有英国学者在大会上介绍了英国学界对老舍作品的译介和研究情况。

五、结语

综上,本次学术研讨会探究了老舍的创作和影响等各方面问题,很多研究成果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与会学者还提出了一些老舍研究方面的新问题和新视域。这次大会彰显了老舍及其创作的时代意义和世界地位,实现了中国老舍研究界与海外老舍研究界乃至汉学界的一次充分交流,也总结了过去两年来老舍研究方面的经验、成绩和不足,这对于老舍研究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家长表达对老师的不舍【第二篇】

一、营造氛围,为想读奠基

情境是阅读的基础。中学语文教学借助情境营造阅读氛围,是开展高效教学的法宝。从历史的层面看,有些文章的阅读,是需要建构阅读情境与氛围的,像游览之思家园之思修养之思类文章,丰富的同题材作品,特别是学生阅读过的同题材作品,就是学生开启新阅读的情境基础。或者说,学生阅读史为新的阅读作了情境氛围的奠基。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文本具有相似情绪色彩的氛围,用名家之作唤起学生相似的阅读经验,从而为想读新文本、理解新文本奠基。

教学《想北平》,我以名家之作营造家园之思的阅读氛围,为即将的阅读作情感与经验上的奠基。请看

师:这节课开始,我们来探讨家园之思这个话题。什么是家园之思?

生1:就是对家、故乡、对亲人的想念。

师:我们读过哪些家园之思的作品?

生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两个异字,说明王维是游子、异客。他漂泊在外,才忆山东兄弟。

师:还学过哪些家园之思作品?

生3:《背影》算吧,内容写思念父亲,要掉泪,也是家园之思。 生4:《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5:《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也是。

生6:还有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梁实秋的《清华八年》

师:名家们在什么时候会生发家园之思?

生1:范仲淹在远离故乡、北雁南飞时想家。他在《渔家傲秋思》中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然后,才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生2:苏轼也是远离故乡,但他是在中秋,在月有阴晴圆缺时想家。

生3:古代游子看到柳树、听到思乡曲时会想念故乡。

师:如果是你,你想念故乡什么呢?

生1:我想念家人、家中食物,自己曾经住过的房子、见到的小店、走过的小路

当学生围绕家园之思对自己的阅读经验进行检讨时,家园之思的课堂氛围便是一个金钟罩,会将学生的眼球拉入,不知不觉中生成了一粒粒家园之思的铁离子,顺其自然地被吸纳,从而生成浓郁的家园之思的情怀。因此,教学《想北平》时,我围绕家园之思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想家园之思的内涵、名家想家的背景和名家的想家作品。这样,学生阅读《想北平》之前,课堂上就汇聚了名家们的家园之思的理趣与作品样式,家园之思也就悄然进入学生的阅读视野中。

情境阅读中,想读才能读好。心理学表明,阅读教学中名家之作的特定情境,可以唤醒、调动人的原有阅读认知经验的某些表象,对将要阅读的文本会起到唤醒或启迪的作用。事实上,处于家园之思氛围中的学生,也会因为名家之作的讨论、提醒和启发,自觉地产生《想北平》的阅读期待。这样,阅读《想北平》时,教师便可智慧地将这种特定阅读情境顺利地引向文本情境中,以实现家园之思在阅读经验上的条件反射。

二、纵情遐想,为想读蓄势

情境阅读中,想读是一件美妙的心理活动。阅读课文之前,让学生围绕课文题目尽情地遐想,也是一次美妙的阅读准备。

阅读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许多设计是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预习作业。我们以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会给文本与学生带来委屈和不公平。

文本的委屈在于学生不是为了获得阅读愉悦而开展阅读,学生的委屈在于阅读文本之前从未思考过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话题。也就是说,在学生还没有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便硬生生地被输入了赫尔曼黑塞的观点。

想读,经典文本才能读得更好。如果在文本阅读之前,能让学生围绕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课文题目作一番写作上的想、阅读上的想,学生在未阅读文本前便有了自己基于课文题目的另一文本。具体阅读时,学生便可以携带自己创作的文本走向课文。这才作到了阅读起点上的公平思考,才能发现彼此的思想差异,从而发现经典的卓越,才能感受到经典的力量。

因此,文本阅读之前,不妨让学生合上手中的课本,对着课文的题目进行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式的遐想,让学生异想天开我行我素。

教学《获得教养的途径》时,可以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获得教养的主要方式与途径,说说获得教养是容易的事还是痛苦的事。然后,让学生想赫尔曼黑塞会怎样写这篇文章或者自己将怎样写这篇文章。在课堂上,三位学生在黑板上写了自己的写作思路:

思路一:一段有关教养的故事,引出什么是教养的话题,然后分点论述获得教养的途径,接着分析获得教养途径不同的原因,最后结合自身获得教养的途径,说明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

思路二:先列举获得教养的各种途径,再分析伟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最后强调青年人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

思路三:先列举有教养的各种表现,再分析教养是如何获得的,最后强调青年人要尽快形成良好的教养。

思路一紧扣题目展开,中心突出,可以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思路二紧扣题目,由一般到特殊,再到青年人,这样写有高度,有说服力。而思路三前面两部分紧扣题目,是破题所必需的,第三部分强调青年人要尽快形成良好的教养,则远离了获得教养的途径。尽管学生的思路有可商讨之处,但毕竟这是学生基于题目获得教养的途径生成的新思路。

事实上,汇生之想,可为阅读印证铺路。基于课文题目获得教养的途径,学生在思路、内容上的各种各样智慧的想,不仅丰富了将要阅读的课文的内容,也打开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思路、课题写作的思路。当课堂教学汇集了众生之想,具体阅读就可以变成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印证之旅。这样开始印证式阅读,学生心中便会产生那种盼望、希望、期望的滋味,这样的阅读会更加美妙更加自主,还要老师逼迫吗?

叶圣陶先生当年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这读,应该是读得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那样放开喉咙大声朗读着,要像寿镜吾先生那样投入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但时下阅读文本前,教师们每每强调一定要完成预习作业明天上课前,我要检查岂不知,这样的阅读,已经演变成为完成预习作业而进行的一项苦差事。优美的语言、经典的样式,在学生眼里就是一项项单调乏味的作业了。因此,汇生之想,让学生领略阅读趣味,才是正道。

三、比照印证,为深化想读

情境阅读中,想读之后再细读,读才能较好地深入下去。我常常采用的方法是比照、印证想之异。

比照,即比较,对照。对于阅读来说,比照就是把学生基于课题生成的内容、思路、写法等,在阅读中和作者进行比较,以发现自己构思上的差异,深入探究作者行文的理趣,从而收获经典的经验与力量。《想北平》是家园之思的经典之作。老舍会怎样写? 在营造了家园之思氛围之后,课堂上,我对学生说。

我们将阅读老舍的《想北平》。现在大家不要翻开课本,来想一想:《想北平》老舍会怎样写?重点会写些什么呢?还有老舍开头会怎样写,结尾会怎样写?如果你来写,你会写些什么,按照什么思路去写?请同学们打开读写本,猜想老舍怎样写《想北平》。

老舍会怎样写《想北平》?学生们沉浸在智慧思考中,之后便打开读写本思考《想北平》老舍将怎样写。从老舍的作品看,北平在老舍心中地位非常高。老舍的一系列文学作品均以北平为背景,特别是平民百姓的生活背景。老舍写作《想北平》时,是1936年6月。当时他离开北平已经整整14年。老舍之想北平,实是游子的家园之思。

之后,让学生们交换阅读刚刚写的《想北平》老舍将怎样写。一位学生认为:老舍的第一段会描写北京的胡同及其中的吃喝声,文章的主要部分会叙述胡同的吃喝声、带孩子的女人、淳朴的北京底层人、白天喧闹和夜晚静谧的胡同,后面还会写北京的风景、古建筑、特产等,最后抒发对北平的怀念。另一位学生认为,老舍会主要围绕着母亲来写。文章开头一段会将北平之美景与儿时回忆相结合,由此引出思念母亲的一些事来,主体部分则会写拿着糖葫芦的孩子和母亲的生活情境,写自己与母亲小手拉着大手的过去。然后回归现实,对比山东和北平,表达思念母亲、思念北平之情。第三位学生认为,作者会写北平大雪纷飞的场面,中间则是回忆童年时候在大雪中玩耍,看着其他人在茶馆里喝茶取暖的事;继而会回忆大雪中北平的前清大街小巷、胡同儿、四合院、北平的美食;最后则是在大雪中直接抒发对北平的思念

显然,学生们想的丰富多彩。而学生所想的,也是想北平能够涉及的。那么,老舍会这样写吗?老舍会怎么写?课堂上,教师一点拨,学生阅读的好奇心产生了,阅读的渴望产生了。

可以想象,当学生打开课本阅读《想北平》,看看老舍会怎样写?重点会写些什么呢?这是怎样的一种急切的阅读?这种阅读状态,其实是学生想北平的思路与老舍的思路相互对照、相互比较的阅读过程。

事实上,正是由于老舍与学生在想北平的内容、结构上存在的差异,才促进了学生对课文《想北平》的爱不释手。课堂上,我看到学生们沉浸在课文的阅读中,执着于阅读差异的比较与反思中。

在《想北平》中,老舍认为北平是与自己心灵相茹合的一段历史,是无法分割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能表达心情。老舍说,这种爱是用言语表达不出来的。若真的表达,那么将哭到嘶哑。所以,《想北平》所想的北平内容,并不是学生们想象的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等。

课文中,老舍将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作对比,让他的爱有质感而合道理。对比之后,才写北平的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温和布置匀调花多菜多果子多接近自然的特点。老舍想的北平是平民的生活圈子,是心灵最深处的故园花草。因此,老舍一句真想念北平呀!,道出了离开北平十四年后沉寂的爱。

家长表达对老师的不舍【第三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散文;情感;体验;《想北平》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文类,与小说、戏剧等文体相比,散文更注重作者的情感表达。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将散文当成一般文章来教,将其压缩成简单枯燥的艺术手法和普遍内涵的载体,教师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学生也就无法对散文真正产生兴趣。因此,在散文教学中,必须十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就以教授《想北平》的经验为例,提出一些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和方法。

一、授课前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教师要与文本展开倾情对话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避免文本阅读的缺失,以教参的说法代替教师自己的想法。只有教师自己与文本展开倾情对话,通过解读和质疑文本,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随之将这种情感声情并茂地传递给学生。

(二)善于捕捉文本中的“唤情点”

“唤情点”一词,是由于漪提出的,它是指在传情达意上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或表现手法。教师在钻研完文本后,要对文本进行宏观审视,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将有利于“唤情”的各种教学因素综合运用。《想北平》写于1936年,与学生的生活年代相距甚远。在预习作业中,很多学生表示这篇文章很容易读懂,甚至对于老舍反复强调的爱,他们觉得有些矫情。其实,整篇文章中唤情点很多,教师要妥善处理好,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消解学生的情感缺失。

二、授课时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吟咏美读

诵读是语文教学中体验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之初,笔者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引领学生开启情感之门,但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历练。在品析了文章内容之后,教师主要让学生通过全班朗读,分组朗读和推举代表竞读,反复品味文本的重点段落。尤其是对最后“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这句情感的至高点,教师让学生反复读,加深他们对文本情感的理解。

(二)精读细品

只有通过精读细品,才能让学生走进文字的深处和作者的心灵,这也是有感情诵读的一个基础。

第一,语境中的品味。

(1)字词句的品味。教师要找出每篇文本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学生增强语感。就《想北平》而言,它在语言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天然去雕饰”。在教学中,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发现文中有很多如“白霜儿”“愧杀”这样的北京方言,口气纯真朴实又显自豪之情。在这样平凡又有味的语言体会中,加深了对老舍平民化北平的了解。

(2)形象的品味。教W中只有引导学生揭示形象包含的内蕴,才能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把握。在导入《想北平》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小问题,让学生谈谈他们印象中的北京。学生说出了诸如“长城、故宫、拥堵、雾霾”之类的词语,教师将他们的想法写上黑板,再让他们找出老舍笔下的北平,“小蝌蚪、嫩蜻蜓、西山、北山”。通过板书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与外乡人的身份相比,老舍将北平当成了自己的“家”,正因为这种“家”的概念,才有了前文深沉的“爱”。

(3)手法的品味。作者在处理情感时,必须依靠一定的写作技巧,用理性去引导,才不至于让情感失控。老舍爱北平,反复强调这是“说不出”的,但很显然,在文本中,他“说出来”了。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找出老舍“说”的手法。比如将对北平的爱类比成对母亲的爱,教师通过补充《我的母亲》中的一些素材,让学生深刻体会老舍对于母亲的深厚情感,有了这样具体的感受之后,学生再体会情感时,就容易多了。

第二,非语境中的品味。

有时分析字词句篇等言语对象,需要与作者的思想倾向、作品的写作背景等要素联系起来。在理解文末“要落泪了”这一语句时,教师出示了著名作家舒乙评价他父亲老舍的五句话,并且出示相关资料,展示老舍父亲作为满族护军士兵为国捐躯的事例,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老舍不仅作为一个北京人,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满族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最后展示1936年的华北危急北平危急的背景,让学生明白最后的“落泪”不是故作矫情的呐喊,而是发自内心的对故土家园的担忧。学生有了这样的背景认知,就能够弥补课前产生的“文本浅”“矫情”之类的阅读误差了。

三、授课后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学生在课上产生的深刻情感必须在课后加以巩固,打通自己的生活世界,才能让这种理解历久弥新。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重方法让学生在课后迁移提高,加深印象。如:

(一)在补充阅读中迁移

笔者在课后印发了林语堂的《说北平》作为比较阅读材料,让学生去读一个福建人眼中的北平,在比较中加深理解。推荐学生阅读老舍的一些名著名篇,让他们在阅读中发掘以北平作为背景的故事魅力。

(二)在写作活动中迁移

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进而指导自己的写作,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迁移。在布置课后作业时,笔者就让学生回去写一段《说常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很多同学都在练笔中展示出了独特的情思。除此一例,还有很多练笔的方法,可以仿写,学习文章的情感表现方法;可以扩写,进一步开拓文本的意境;可以写读后感,尽情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看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验蕴含其中的独有情感,才能读出散文的“个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参考文献

家长表达对老师的不舍【第四篇】

一、学生管理方面要在“科学”上下功夫

魏书生老师说,坚信每位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找到适合学生的具体事务,不难为,更不放纵。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都有能干的事,从中找到幸福的源泉,体会成就感。

1、目标要具体,责任要细化。学生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

我们班男105宿舍经常因纪律、卫生扣分,每次我去检查,总能找到很多问题:床底下灰绒绒、食品袋等多日没扫,暖气片底下不干净,小卫生间地面、台面、便盆离标准也差很远;铺面不整,等等,打扫卫生的同学态度倒是很好,总能根据我的要求一一改正。但是,也只是那一时,该扣分还是扣分。又一个大休来临,我来到他们宿舍,看见还是原样,我又火了。舍长很委屈:每次扣分后我们回来看,宿舍都很好,是不是舍管老师故意跟我们过不去。我一听,他还挺有情绪,态度也不对劲,不是静下心来找自己的不足,而是以为别人跟他们过不去。一定要让他心服口服。我当着舍长和其他同学的面,点出了宿舍存在的问题。舍长竟然在那儿站着一动不动,虱子多了不咬人,干脆不管了,第二天,他告诉我,“老师,这个舍长我不干了”。我心里想着,又遇到一个不敢担当的。想起魏书生老师的话,目标要具体,责任要细致。就问:“那你能干点什么?”“我扫地吧”。“能扫干净吗?”“扣不扣分说不准。”“这是不负责任的话。”晚饭后,我把这个宿舍的所有学生都叫了出来,问了他们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早上起床后宿舍垃圾多,怎么办?宿舍垃圾如何处理?能不能在熄灯前两分钟上床前将所有垃圾归位?“那有擦鼻涕纸怎么办?”“上床以后才知道今天要擦鼻涕吗?”学生笑了,那怎么办?“提前准备好塑料袋放在床头上”。第二,“能不能不说话?”一个学生问,“老师,说一句也不行吗?”“为什么要说一句话?说一句话得到的是别人用食指指指点点,瞧不起,不说话,值班老师和领导对你们伸出的是拇指。一句也不说行不行?”“行”。他们一起回答。第二天,我问他们,表现的怎么样,我看他们的表情个个有点喜滋滋的,说,行老师。一个学生说,“够好的了,老师,只等舍管老师加分了。”“卫生、纪律都行吗?”我问,“行,老师,我们都提前5分钟上床了。”我开了他们7个人的会,每个人都得到了重视,都听到了具体要求,都在我面前表了态,效果比开集体会,比一个同学回去传达要好得多。各自把各自的事情干好,整体效果自然就有了。

2、解决问题要及时。学生在具体事件中有亲身体会,触动较深,及时跟上有效的教育,效果能更有效。

一天,学校停水,28班班主任手里拿着一瓶水,我随口问,“在哪儿弄的?郑老师?”“我们班在商店里拿了一提。你们班要么?要的话也给你们拿一提。”当时学生马上就要跑操了,我问我们班同学,“你们要吗?”“要”“要”“我也要”……“要的人不少,给我们班拿两提”,我跟郑老师说。晚饭后,我问他们,水钱收了没有。他们齐声说,没要。“为什么没要?”他们这时候送来,谁要呀,楼底下已经有水了,“那就留着以后谁要再卖给谁吧”。“让他们班拿回去分了。”我一听,怎么这么别扭!我给他们说了这样几点。第一,我们同学嫌时间晚了,把水退了,他们班同学却马上把水分了,这样对比,不显得我们班同学个头矮了点?第二,不要,是信誉问题。我们既然跟人家定了,就应该言而有信,无论怎样都得要。何况是人家把水大老远提到五楼来。 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给他们班级提上一提水,他们不要了,我们怎么想?将来我们在座的可能有很多人去搞经济,经商,你们希望对方讲信用吗?商场上需要讲信用,人与人之间更应该讲信用,也只有这样,商场上、全社会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我想这次矿泉水事件最起码能够触动那些要过水的同学,有一定的教育效果。

二、 班级工作的开展在“源头”上找活力

1、 重视内在优秀品质的挖掘。魏书生老师说,发现学生内心美好的品质,发扬它们,以求达到更好的境界。守住自己的长处,正强化,持之以恒,把它做大,能得到根深叶茂的效果。听了专家的话,我深受启发。我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至少10条优点,记住并发扬。平日里常常自我解嘲的同学,有的认为自己没有那么多的优点,找不出来,我帮他们找。“哦,原来我还有这么多的优点,原来我也是个好同学的料”。这使每个学生有了前进的底气和动力。魏书生老师让学生写最崇敬的好人是――,让学生的心向往之;写出最不服气的人是――,以便追赶,体验成功、胜利与快乐。我也让每个学生写出在班级里自己羡慕的同学是谁,向他看齐;最不服气的人是谁,以便追赶;很多同学还真略加思索就写了出来。看得出他们内在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被“煽动”了起来。心里不服输,行动要落实。我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从卫生纪律各个方面入手,去赶超自己的目标。学生利用自己的优秀资源,找到了赶超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有基础,有方向,有突破口,做起事来有底气,有奔头,脚踏实地。正如魏书生老师说,要鼓励学生“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不发牢骚,不吹冷风,乐观进取,做自己的主人;元帅当不成,士兵要当好;高处不能成,低处去成就。”

2、重视思想激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都源自学生内心深处的强烈愿望。大合唱比赛需要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性,宿舍纪律卫生工作的达标完成,需要每个个体学生积极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学习上更是如此。还有三个周就阶段测试了,可是很多同学却很浮躁。自习课得空就说笑,上课不认真听的现象也较多,自由支配时间总是嫌少,玩的时间总是不够,走读的学生有许多回家就上网,听歌,联系以前的初中同学,或者请同学给谁谁传话,比如“喜欢”之类的当面难以开口的话……,很多家长给我打电话这样说“都让他给气死了”。

针对学生的倦怠心里,我引用高金英老师演讲报告里的名言:累死也比输球的感觉好(姚明);眉毛上的汗水与眉毛下的泪水,二者总得选一样;宁可苦学三年,不能苦拼一生;现在睡觉只会做梦;自制自律,从容面对未来。山溪的理想是大海,臭水沟的理想是池塘;海鸥爱的是大海,蜻蜓爱的是池塘;人能走多远?这话不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登多高?这话不要问身躯,而是要问意志;人能创造多少?这话不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智慧;人能看见多远?不要问眼睛,而是要问胸襟;无形决定有形。如果你知道方向,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我还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同学之间互相激励。学生的思想有了动力,班级的正气就旺了起来,心一处使,浑身就有了使不完的劲。工作好做了,工作也容易做好了。

23 9258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