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作文教育指南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六年级作文教育指南精选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六年级作文教育指南【第一篇】

我发表了一些作文到报纸上,我想当作家。

曾经,我看过鲁迅先生文章的开头一句话“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我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不直接写“我家门前有两棵树”?我问过很多人得到了不同的答案,有的说有什么作用来着,有的说没用,在我请教过很多作家后,那些作家出乎意料的统一答案,那就是鲁迅先生高兴这样写。

有一次语文考试,我做到现代文阅读的时候,我读了读发现是我的文章,我写的文章!哈哈,我肯定满分!我开始按照我当时写的时候的思路作答,考完后觉得这次考的好。

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去活吧,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六年级作文教育指南【第二篇】

1、学生认识到电磁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2、学生了解导致烧伤或烫伤的几个主要原因。

一、导入新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乐趣,然而,你考虑过它们是否给你的身体健康产生过危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新课

1、听故事。(介绍国际象棋大师被电磁波伤害致死的故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

2、读课文第1―5节,讨论什么是“电磁污染”以及对人类的威胁。

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怎样才能减轻电磁污染及其危害呢?

5、针对这些,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6、学生讨论回答。

三、反馈检测

电磁辐射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哪些危害呢?

六年级作文教育指南【第三篇】

根据市教育局安全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安全意识,我校强调各位科任老师在每天上、下午放学前五分钟必须做到安全教育。本学期我班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它作为一项关爱学生生命的硬任务来完成,每天上、下午放学前利用两个五分钟对学生进行防交通事故、防火、防食物中毒、防传染病、防煤气等多方面的教育。做到每周确定一个重点和一个主题,创造性地开展好这项活动。

虽然时间非常短暂,但作用却非常大,它既教会了学生很多的安全知识,能及时地指出学生存在的安全问题,又及时地提醒学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短短的“放学前五分钟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把安全铭记在心上、常挂在嘴上、落实在行动上,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自护自救的能力。同时也使每一位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安全宣传员,使全体师生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校园健康和谐发展。

六年级作文教育指南【第四篇】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又送走一个美好的学期,回首这一学期的教育工作,感触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开学初,严格按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教学规划,按实验目录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实验手册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在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不但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实验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注意,对易损、易坏仪器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开学初,严格按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材中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2、做好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1、学生基础差,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有部分实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3).如何处理好知识的全面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没有而新增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去学习。

4、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教育优化。

5、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条件的支持,但是学校的条件往往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去合理地解决好这一问题。

6、如何把新课程的实施与学生升学更好的融合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去思考。

(1)、在教学目标上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2)、在教学对象上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有效参与、动态参与;

(3)、在教学关系上民主互助、合作愉快、深化角色改变;

(4)、在教法上启发、导学、激励、内化;

(6)、在评价方式上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过程。

六年级作文教育指南【第五篇】

教育叙事主要是以讲解教育故事为主的叙事,面对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在数学教育上有怎样故事呢?本文是本站网友分享的“六年级作文教育指南精选5篇”,仅供参考。

数学是美的,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由于它的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语言表达简洁,无不体现其美的因素。就连数学家罗素也认为:“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因此,我觉得数学教学应当激起学生对数学美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数学中不是不存在美,恰恰是缺少发现。在复杂的数量关系、代数式、几何图形之间,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寻求数学的“形态美”。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地使用好教材,维护神秘的数学美对学生产生的感染力是巨大,当学生引起对某一数学现象突发奇想时,要积极鼓励,不要简单地认为那是想入非非,或许他有着独特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再是那样抽象难懂,枯燥无味了。

一直以来,我总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何使他们能够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尽可能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尤其对于我们六年级学生来说,要始终认认真真地集中注意力学习,再加上教学设施不够丰富,只能靠黑板、粉笔、来开展教学的环境,这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然而最近我的一次连续性实验,却取得了我意料之外的效果。那天在学习《比例的应用》时,我尝试着在班中四个小组里展开竞赛,学习解题方法、解题步骤、解题格式、解题思想等各方面,只要做得出色,都可以得分,类似现在流行的益智互动类电视节目,最后算出总分,宣布赢得比赛的小组,胜出的小组可以得到老师用红印章印出的五角星。第一次比赛后,我觉得效果不错,随口说了下一课我们继续比赛,谁知孩子们兴致勃勃,没有赢的小组争相说下一次一定要获胜。于是我在学习后面的3节内容时,都采用了这样的办法,说实话,我也没有偏向于哪个组,巧的是,四节课下来,正好每个组都胜出了一次。我曾担心哪个组实力太强,会连续赢,这样会使得别的小组失去信心,那我的“好方法”也就落空了。可喜的是,不需要我的“暗箱操作”,孩子们居然能够打成平手,我也为他们高兴。

当然,这样的比赛肯定也存在着问题,我想,我将继续这样的尝试和探索,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同时,多去反思,争取能够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走出一条不错的路子。

谈到课堂效率,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

课件。

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着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第2/3页。

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是,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以如下例题为例:“有30米布,剪下12米做床单,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布,可以做几件?”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一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但必须要求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和教师的教学习惯有关,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如何发现数学中的美,就要看你有没有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亲近数学、对数学感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圆柱体物品,加深对圆柱体的认识,同时尽量搜集能拆分的圆柱体物品,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充分进行直观感受。

其次,我在实施教学时,怎样计算出这些圆柱体外表面的面积?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先计算圆的面积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做下铺垫。然后让同学们把圆柱体按底面和侧面自由的分解,看一看分解后的平面图各是什么形的平面图。学生兴趣高涨纷纷动手互相帮助很快就拆分成了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我又适时点拨圆柱体的表面积就是组成圆柱体各个面的面积之和,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或正方形面积公式)计算出两个底面圆的面积和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把它们加起来,就组成了圆柱体的表面积了。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由于圆柱体来源于生活,对生活中圆柱体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知识记忆更牢固和扎实了。

最后,在同学们理解和掌握中,提炼圆柱体的计算的基本公式:s圆柱体的表面积=2∏r2+ch.再让学生根据公式指导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并逐渐减少底面变成圆柱体的笔筒或鱼缸,计算鱼缸的表面积;当把两个底面都去掉后,学生就脱口而出说:“这是通风管、炉桶子等等。”那么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计算它的面积了;当把圆柱体沿着直径切开,学生也能迅速地计算出半个圆柱体的表面积了.

总之,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去指导实践。因此,我们教学时,要把知识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增加学生的感性兴趣,又能使我们的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又利用了知识指导了实践。这就是我教学中的感受。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茫然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问题意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的重要!而从现行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调查结果的总体情况来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有些教师甚至“剥夺”学生问的权利,下面笔者从心理学、教育学、教学主体三个方面谈谈为什么要还学生“问”的权利。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问题”是思维之源,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是引导学生探求问题本源,打开新思路的关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思维起始于问题”,“产生思维这一能动过程的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即最鲜明的能动的思维过程表现为人提出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人类生活普遍存在“疑问”或“问题”。问题是认识的不可分割的特征,它反映了认识者的主观状态与世界万物联系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而思维则从认识的问题性中得到自己的本源。思维由“问题”产生,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问题”是创新之本。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善于发问,没有问就没有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就要还学生“问”的权利,让其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和能力。在引导学生溯本求源的过程中,激活思路,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创新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从教育学角度来看。

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既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有的教师质疑,让学生提问题,主动性是提高了,但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吗?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不懂得如何提问题,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繁杂,问不到点子上,甚至有的离题万丈,配合不了教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谈何提高教学效果?因而在实践中,老师们大多不敢让学生提问,一些人虽然也让学生问了,但问归问,教归教,忽视指导,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问的兴趣和勇气。看来,变传统的教师设问为学生提问,真正地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关键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提问题能力,能够准确地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有了提“问”的习惯和能力,课堂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教学主体角度来看。

还学生“问”的权利,是开发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体性发展在学生素质发展中已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地位。所以必须把教学过程建构成学生主体性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尽管近来的课堂教学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一般强调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仍摆脱不了教师中心的阴影。究其原因,是课堂教学的问答双方错位现象严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产生疑问的是学生,因此问题的提出者,发问者理应也是学生。但事实恰恰相反,教师总是提出问题的主角,学生被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活泼、自主地学习,首先要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展开教学,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著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博士也指出:“做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就是说,不论是研究活动还是学习活动,都必须提出有现实意义和创造性的问题。如果只学会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在我们现行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缺少、甚至根本上就没有问题意识,以至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不会提问题,更谈不上提出有创意性的问题。虽然一些教师也力求体现课改的精神,但是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这些提问总是沿着自己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思路进行,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总是期盼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结果到头来还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能尾随教师之后,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要把“学”的权利、“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多的机会去发现问题、去提出问题、去研究问题、去解决问题。

今年我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在这一学期中我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我想只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地做作业并且认真地检查,他们的数学成绩一定会很棒的。

丛昊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上课不听课,虽然看他上课不说话老老实实的坐在那,但他却在下面偷偷的玩东西或开小差,这也是他成绩一直搞不好的原因.在开学的前几次的考试中都考得很不理想,最差的一次考了70多分。在和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丛昊对速算有很大的兴趣而且学得特别的好.我想他既然速算学得好,那么现在数学也应该得心应手的.我感觉他其实挺聪明的,考的不好一方面是由于他上课不认真另一方面是由于考试做题不认真没有检查的习惯.我想把这些毛病改了他的成绩一定会提高的.于是在一天上过数学课,我把它叫到办公室,摸着他的头轻轻地跟他说:“丛昊,其实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你其实是有能力考到100分的,你想不想考100分?”他点点头,我接着说:“那老师告诉你一个方法,你想不想听?”他又点点头,我说:“好好听课,上课争取多回答问题就可以了。现在老师给你来一个小约定,从现在开始只要你上课回答对3个问题老师就奖励给你一个小星星,好么?”他说好。第二天,在我每次提问题时,他都把手举起来然后又放下去接着又悄悄地举起来但举的很低,从他的表现我知道他很想表现他自己但又缺乏自信。整节课下来他只回答对了2个问题,快下课的时候我当着全班的同学的面表扬他,说他今天上课又很大的进步希望他继续努力,并奖励给他一颗星星,他当时很开心。下课后我跟他说:“虽然今天你没有回答3次问题,但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希望下次你能够大胆举手,争取老师的每一个问题你都能回答。”他点点头,在接下来的数学课堂上,他总是尽量的去回答问题,上课听课也认真了很多。在一次考试前,我跟他说:“这一段时间,你表现得很棒,明天就要考试了,只要你认真地听老师读题,认真地用心做题认真地检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考好的!”第二天,我发现他能够安静的听题、做题了,分数也有很大的进步考了96分。

看到他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开心,我想他只要坚持下去,他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编排重视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导入新知识,这种安排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亲近数学、对数学感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位置》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根据教材情境图联系自己生活中的情景,加深对“位置”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尽量利用教材主题图完成相应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其次,我在实施教学时,组织学生回顾确定位置的方法有哪几种?带着问题,让学生梳理归纳,为教学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一内容做下铺垫。然后让同学们把“巩固与应用”中的4道题按照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们学习兴趣浓,纷纷动手互相帮助,在分组讨论时我又适时地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能在小组合作的场景中理解了位置,完成了“巩固与应用”的4道题,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由于学习的兴趣和合作作用,他们对生活中位置的理解与表达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知识记忆更牢固和扎实了。

最后,在同学们理解和掌握中,整理梳理确定位置的几种方法:

一、用“上、下、前、后、左、右”表示。

二、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表示。

三、用“数对”表示。

四、用“方向加距离”表示。

总之,知识来源于生活中的实践,反过来又去指导实践。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把知识和实践在学生的互动交流合作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我们的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又利用了知识指导了实践。这就是我教学中的一点感受。

23 24885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