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发展路径范例【范例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育工作者的发展路径范例【范例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育工作者的发展路径范文【第一篇】
迎新年,实现开门红,我们2022营业部举行了元月开门竞赛活动,为了能够调动起我们员工的积极性,营业部从上到下给予了我们来自各方面的鼓励以及提供了各种方便的条件。借着这次机会,无论说是从营业部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我们营销人员个人的利益角度来讲,我们都应该拿出十分的热情和干劲。
下面我将对自己做出一个具体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目标:
第一,银行的渠道方面一定要好好利用,每天去银行办业务的客户都是潜在的客户,不能放过每一个客户,要抓住客户办业务的时间和客户好好的沟通。尽量留下客户的联系方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深入了解客户。给客户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第二,银行的内部人员一定要好好地利用,每一位银行的员工背后都会有一定的资源,可以和银行人员好好沟通,帮助我们介绍一定的客户。银行人员本身也要挖掘,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客户。
第三,不能将营销的地点局限于银行这个有限的空间,要将我们的营销地点扩大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地方。营销时间也要扩大,不只是工作的时间。要将我们营销做到随时随地都在工作,我坚信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工作肯定会做的更好,也一定会有满意的业绩。
第四,我们的亲朋好友更是良好的桥梁,我们可以通过亲朋好友来帮助我们介绍他们身边的同事以及朋友。
以上是我主要的营销方式,但不是只局限与这几种方式,如果其他的同事有更好的方式我一定会谦虚的学习和请教。
营销目标:
第一,开户数方面,我们营业部的总数是700户左右,平均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大概30户左右。我争取做到不拖营业部的后腿,完成属于自己的那份。从额个人的角度来讲,六个月争取做到四十户。
第二,从资产方面看,我们营业部的要求是6700万,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在这六个月时间里能达到300万。
以上是我的营销计划和目标,希望在各位领导的监督和指导下能够顺利的完成。
教育工作者的发展路径范文【第二篇】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刘立仁厅长回到南京的当天,一边处理繁忙的工作,一边接受记者的专访。
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是这位全国人大代表、农林厅厅长最为关注的话题。“江苏是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突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来抓。”刘立仁说,这一战略举措,使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层次更加提高,思路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统筹城乡发展,江苏着力推行“一降两补一改”解决农业问题,办好农村五件实事加快农村发展,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解决农业问题推行“一降两补一改”
“农业问题是个效益问题,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关键是提高农业效益。”刘立仁说,近年来,江苏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一是降低农业税率”。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税赋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在近年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江苏对有关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去年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今年起,全省开始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争取在3年之内免征农业税,比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规定的5年期限提早两年完成。全省农业税正税税率今年降低2个百分点,农业税附加同比例下降,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免征农业税。仅降低农业税一项,农民从中就可得到亿元实惠。
“二是实行粮食直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把对流通环节的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以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去年,省政府在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3900万元,对丰县、盱眙、阜宁、灌南、宿豫五个粮食主产县进行粮食直补试点,补贴对象为种粮农民,补贴与粮食生产挂钩。今年省财政安排不少于40的粮食风险基金用于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三是实施良种补贴计划”。去年,江苏组织实施了8个县市国家级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实施面积150万亩,每亩补贴10元,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为支持粮食主产区推广优良品种,省委、省政府今年在全省部分地区实施水稻良种补贴,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在苏中、苏北择优选择23个水稻主产县实施,总实施规模510万亩,补贴标准是常规粳稻每亩8元,杂交籼稻每亩15元。
“改革土地征使用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去年省政府出台颁布了《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在丰县、沭阳、江都、东台、常熟等县市开展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和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改革土地征使用制度,调整征地补偿标准,改变过去征地一次性货币安置补偿的做法。今年进一步改革农村集体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明确国有土地出让净收益的一定比例用于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加快农村发展办好“五件实事”
“农村问题关键是发展,促进农村发展关键是要改善农村发展环境,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刘立仁说,针对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从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入手,省委、省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改水任务、基本完成农村草危房改造、农村乡村道路建设和改造,基本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整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这农村五件实事。
目前我省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吃上清洁的自来水、还有相当数量的.草危房没有得到改造、农村乡村道路建设滞后仍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瓶颈”。江苏计划用3年时间将农村人口饮用卫生水覆盖面提高到95以上,新增受益人口940万人以上;支持苏北地区16个扶贫县完成5万户草危房、2万户高危房改造任务;建设和改造农村乡村道路万公里,实现县至乡村道路灰黑化、等级化,建设和改造乡际道路万公里,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任务。
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去年确定新沂、淮阴、盐都、赣榆、沭阳、高邮、海安、姜堰、句容、金坛10个县市、区进行试点,受益覆盖面达到85,实现了不低于60的预定目标,同时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对没有能力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贫困农户给予救助。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省全面推开。
调整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去年我省通过加大农业税社会减免,切实减轻纯农户和种田大户的负担,通过增加省财政对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确保农村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农民实际承担农业税、一事一议筹资、以资代劳总额为亿元,比上年减少亿元,下降,承担劳务亿个工日,下降。
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劳动力转移。
不强,直接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省委、省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当前最大的农民致富工程,提出到实现500万农村劳动力由农到工大转移,每年新增劳务输出50万人以上,力争达到70万人。
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组织实施《江苏省农民工培训规划》,根据市场需求,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覆盖面,确保新增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培训率超过50。加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设立省级农村劳务输出培训专项基金,今年省财政用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资金增加到4000万元,培训并实施转移一人,补贴100元。
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大力兴办劳务中介组织,拓展职介服务功能,完善区域协作机制,推进南北挂钩,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取消对农村劳务输出人员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及歧视性就业准入条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通过农民工回乡创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向农村转移,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良性互动。
教育工作者的发展路径范文【第三篇】
人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两层属性。从各种因素的地位看,人既是人地相关系统中的主体,又是环境和资源的组成要素。研究我国人口问题与社会持续发展对于探讨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人口众多。
国家统计局1982年公布的我国总人口,包括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人口,全国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93年末,我国大陆人口已达亿,比1992年净增1346万人。1949年末到1993年末的44年间,我国大陆总人口翻了一番多,目前已超过12亿人。
(二)绝对增长量大。
我国人口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1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如1930年出生率为38‰,死亡率为33‰,自然增长率仅5‰;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如1965年出生率为‰,死亡率为‰,自然增长率为‰;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由于70年代末我国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们生育意识的变化和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这一阶段中,1985年出生率为‰,死亡率为‰,自然增长率为‰。1993年出生率为‰,死亡率为‰,自然增长率为‰。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发达国家为6‰,发展中国家为20‰。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育龄人口和将要进入育龄的人口比重大,我国人口的绝对增长量仍然是相当大的。
(三)地区分布不均。
胡焕庸1935年根据当时创制的1933年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清楚地表现出东半部人口十分稠密,西半部人口十分稀疏,两者之间明显地看出有一条人口分界线。这条线的东北端起于当时黑龙江省的瑷珲(现称黑河),以此向西南划一条直线直达云南省的腾冲。当时把这条线称作瑷珲—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当时计算,这条线以东的中国东半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而人口却占全国的96%;而这条线以西的西半部,面积约占全国的64%,人口仅占全国的4%。到80年代,胡焕庸利用198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重新计算了这条线东西两侧的人口分布。结果是:东半部面积占全国的%,人口占全国的%;西半部面积占全国的%,而人口仅占全国的%。这个比例数字同1933年的统计数字相比,仅有个百分点的差别。因此,尽管解放以来国家曾一度重视西部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较快,由于东部人口众多,人口也在同步增长,它们之间的比率,虽然经过半个世纪但仍没有多大的改变。
(四)人口素质低。
根据第4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1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亿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全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612万人,占总人口%;大学以上(包括相当于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造成人口素质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文化教育水平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还远远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大陆20~24岁适龄人口中高等教育入学率仅为2%,而印度为10%,泰国为16%,埃及超过20%,韩国则为38%。掌握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高等专门人才,是一个国家在经济竞争中最有效的资源。高等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五)人口结构。
1.民族结构。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汉族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少数民族共有6723万人,占%,大部分散布于西部的广大地区。解放后,由于政府推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人民和睦、友好相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2.性。
别结构。
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一般都大致相近,有利于生产布局的合理组合。据1993年统计,全国男性占%,女性占%,男性多于女性%。
3.年龄结构。
我国人口各年龄组的比率同世界平均数十分接近。中年组为60%,少年组为35%,老年组为5%。中年组比率高,社会上劳动力充裕,中年所需抚养老年和少年的任务不重。但中年组的人口比重过高,尤其是育龄人口和将要进入育龄的人口占一半以上,使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在短期内难于控制。
4.城乡结构。
近百年来,工业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日增,农村人口日减。据1980年世界人口资料,全世界平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9%,发达国家平均城市人口占69%,发展中国家平均城市人口占29%。我国长期以来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够发达,城市人口比例较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民占绝对多数。1993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乡村人口占%,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仍然很低。
5.职业结构。
我国工业化水平较低,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仍占绝大多数。据1993年的资料统计,我国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占%,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占%。
(六)人口迁移。
19世纪末至解放前夕的50年间,由关内迁移到东北3省的人口共3000万左右;19世纪以及20世纪上半叶迁往世界各地的华侨约有二三千万人(不包括华裔);1950~1982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净迁人口3000万,年平均大约90万。
我国人口发展过程中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有:1战争造成的人口移动;2灾荒造成的人口迁移;3水库建筑移民;4中、高等院校学生毕业分配;5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人口迁移。如建国初期,国家为了调整全国人口分布,开垦荒地,开发森林,开发落后地区的经济文化,巩固边疆国防,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发展,曾组织动员人口迁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人口政策的某些失误,人口增长过快,农村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1949~1983年农村人口出生由亿人增加到亿人,平均每年增长%;适龄劳动力由亿人增长到亿人,平均每年增长%;在业劳动力由亿人增长到亿人,平均每年增长%。在农村劳动力不断增长的同时,由于工业、交通、水利和住房建设占地,耕地却有所减少。农村劳动力平均播种面积1983年比1952年减少了%。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广大农民可以摆脱土地的束缚,为农业剩余人口的转移创造了条件,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民工潮”、“打工仔”、“外来妹”。虽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促进和沟通了城乡工农业产品的交流,繁荣了市场,满足了城乡人民的部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这种“民工潮”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又缺乏教育和管理,从而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如自流人口对流入区的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造成资源浪费;农业剩余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增加了城镇人口的负担;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一系列问题尖锐化,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等。
二、人口过快增长引起的有关问题。
(一)土地资源强度消耗。
尽管我国国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土地的人均占有量小,加上全国耕地面积仍以每年平均30万ha的速度递减,由此,人均耕地已有1949年的,下降到1990年的,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t。我国草原面积亿ha,但已有亿ha的草原退化,493万ha的草原受到沙漠化的威胁。尽管我国近年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但森林覆盖率仅仅达到%,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1%。
(二)能源紧缺。
5亿t标准煤,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的能源生产要增长3~5倍,即30~50亿t标准煤,我国的能源缺口较大。
(三)水资源短缺。
我国江河年径流总量居世界第5位,但按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来计算,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球人均的1/4,(前)苏联的1/7,美国的1/3,而我国水资源用量已占全国水资源总量28000亿m3的1/5,占全国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的1/2,其开发程度已居世界前列。由于我国水资源量地区分布不均匀,82%的地表水,70%的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50%以上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18%,再加上降雨在时间上分配不均匀,70%集中在汛期,所以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缺水十分严重,其中以华北平原沿海城市表现最为严重。
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尖锐。据预测,我国目前全年缺水已达350亿m3,如不采取强有力的节水措施,到本世纪末将缺水1000亿m3,如不及时兴建一批水源工程,城市缺水量将超过200亿m3。
(四)环境恶化。
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so2排放量的90%都来自于燃煤,使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城市产生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以烟尘和酸雨最为严重。我国多为古生代地层的煤,含硫量达5%~7%,最高的达10%~13%,中国每年排放1700万tso2,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造成酸雨危害,重庆和广西柳州酸雨率超过70%,ph值为。华中地区酸雨最为严重,其中心区域酸雨平均ph值低于,酸雨频率在80%以上,对农业、森林、建筑物都有很大危害。
三、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巨系统,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导致系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无序状态,要使这个巨系统由无序向有序演化、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演化,其基本条件是各子系统之间要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协调这个巨系统各子系统发展的战略,因为这一战略从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全过程中全面、系统、综合地考虑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这一战略,可以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者协调发展,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口问题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毫不例外地要过人口关,既要解决人口数量对发展的制约,又要迎接人口对发展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质量是在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质量得到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人口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既有数量问题,也有质量问题,但现阶段数量制约是主要的。我国人口过快增长表现为四大显著特征,即人口基数大、净增长量大、持续增长惯性大、人口对生活资料的绝对消耗量大。人口基数庞大成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的、根本性的制约因素。
鉴于人口在持续发展问题上所处的特殊地位,我国人口的现实态势及其在制约我国持续发展诸因素中的作用,决定了现阶段实现我国的持续发展必须以控制人口数量、平抑人口的过快增长趋势为突破口。因而,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将为我国人口素质的逐步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进而从整体上为缓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强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内涵发展能力奠定初步基础。因此,控制人口应成为现阶段持续发展一系列举措中的关键举措。具体地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把控制人口数量的工作纳入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并置于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
高等教育的水平。只有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社会、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人民才能自觉地降低生育率。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3)向全体公民宣传全球环境与发展形势和中国持续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前景和基本对策,增强忧患意识,树立人类与自然共生、环境与发展协调共进的整体观念,明确持续发展的目标,增强全社会对持续发展的信心和责任感。
教育工作者的发展路径范文【第四篇】
摘要:该文主要结合山东省菏泽市农业发展实际,就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和应用,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更好的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帮助。
十八大之后,“中国梦”成了最受民众关注的词汇之一。
十八大之后,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给山东农业发展带来了“福音”。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把农业产业链拉长,安排更多农民就业。
目前,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才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首先,坚持发展原则。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从根本上讲是要突发传统农业粗放式发展模式,是动态发展的农业经济,不是停滞不前以损坏农业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即追求环境保护,又追求农业生产效率,兼顾了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护资源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并重,最终在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显著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次,以群众资源为基础,尊重市场发展规律。
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以市场导向为原则,实现经济主体内部和外部,人类和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禁止强迫农民群众搞所谓农业循环经济。
要综合应用经济手段,配合使用法律条款,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到农业循环经济体系构建中来。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方面,要全面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意愿,不能强迫农民群众,要结合山东地区的农业发展前景和优势,全面尊重农民群众和当地农业企业的自主权。
再次,保证整体利益原则。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从整个农业生态体系以及整合生态承受能力角度出发,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单个经济主体或者产业个体之间的利益必须服从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大局。
最后,互利共赢的原则。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尊重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兼顾的原则。
农业+畜牧业+沼气综合发展模式。
应用农业+畜牧业+沼气综合发展模式需要地区具备较强的农业生产效率和大规模畜牧业生产模式,同时地区存在农业秸秆利用效率不高、畜牧业粪便污染现象严重等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积极应用农业+畜牧业+沼气综合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配置,从而形成了高产率和高产出的新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畜牧业+沼气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种植业促进畜牧业发展,并在地区积极发展秸秆氨化青贮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动物饲料,然后利用畜牧业的代谢产物生产沼气,沼气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燃料,沼液和沼渣经过全面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实现农业、畜牧业一体化发展,切实提升了地区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这种发展模式以沼气生产为中间产物,通过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加工处理,降低了秸秆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
家禽养殖+设施蔬菜大棚的发展模式。
该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需要地区具备大量的家禽和生猪饲养场。
在家禽饲养主要地区积极推广家禽养殖+设施蔬菜大棚的发展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家禽的饲养质量。
最近几年,这种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山东很多地区积极推广应用,并发展了一定的规模。
家禽养殖+设施蔬菜大棚的发展模式从形式上讲实现了生产的一体化,畜禽圈舍、沼气池、设施蔬菜大棚、工房一体化发展。
从发展内容角度分析,家禽养殖+设施蔬菜大棚的发展模式是集合了蔬菜种植、家禽养殖、生态保护和能源高效利用高效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
种植业+畜牧业、设施蔬菜+水果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应用这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不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差。
这些地区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时,应该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角度出发,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
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可以发展秸秆+牛羊饲养+沼气生产+林果经济作物的综合发展模式。
发展畜牧业大大提高了对秸秆的利用效率,而牛羊的粪便可以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清洁燃料。
种植业+畜牧业、设施蔬菜+水果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涉及到很多生产环节,其经济增长空间比较大,可以借助这种模式发展动物、蔬菜和水果深加工产业。
这种发展模式实现了多种产业的高效融合,有利于形成一个多链条的产业链,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最终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环境建设[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01).
[2]邹君,杨玉蓉.农田水分研究的意义、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2(06).
教育工作者的发展路径范文【第五篇】
最近有没有听到这样的消息:你的某个朋友换了份工作,职位提升了,薪水也上涨了?如果你听到了这样的故事,很正常!经理人跳槽越来越频繁了,据调查经理人在一家公司的平均任期只有年,他们这样做也不是没有道理。随着许多公司缩减管理层级,公司内部的晋升机会越来越少,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机会,跳槽于是成了经理人的经常选择。
相比跳槽而言,内部工作变动带来的升职机会更多,因为公司更了解和信赖内部员工。换个东家也许能换来一次职位晋升,但升至高层的概率不大。
事实上,频繁跳槽显然不利于职业发展。猎头公司更青睐那些在外部与内部工作变动之间做到适当平衡的候选者。一个理想的候选者是在两三家公司工作过,比如先在一家公司工作10年,接着又在另一家公司服务3年,然后在第三家公司连续工作8年。考虑到职业发展的连续性,除非去一家新公司能够大幅提高你的就业能力,否则不要考虑跳槽。
除此之外,在一个方向上的快速升迁也不能确保长远成功。坚守同一职能岗位的员工在其职业生涯的初期攀升得比较快,但是由于过度专业化,他们很快就会到达职业天花板。许多公司都青睐那些曾在专业岗位与综合管理岗位上都工作过的员工,因为这样的人更适合做高层管理者。如果一个人的横向变动若能在不久的将来提供升迁机会,就是合理的。
教育工作者的发展路径范文【第六篇】
江苏省太仓市各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产品市场剧烈波动产生的.影响全力抗击严重低温雨冰冻灾害创出了农村生产又获丰收、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的喜人佳绩农业农村经济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
作者:邹家祥吴解民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委农工办刊名:江苏农村经济英文刊名:jiangsururaleconomy年,卷(期):“”(4)分类号:关键词:
教育工作者的发展路径范文【第七篇】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路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的发展和改革,并从中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以下是我对学校发展新路径的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首先,学校发展新路径注重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一个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为此,学校不仅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还着力选拔和引进有能力、有激情的教师。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学校还注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也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其次,学校发展新路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不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将学生的综合发展放在首位。学校通过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学校开设了丰富的选修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此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学校的这种改革举措,使学生的发展得到了全面提升,并且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学校发展新路径注重家校合作。在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通过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访活动,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需求,共同制定学生的发展规划。学校还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和课程,与学校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校和家庭的紧密合作,学生得到了更全面的关注和培养,学校的发展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此外,学校发展新路径注重创新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为此,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引进信息化教育技术,学校开展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学习和探索。同时,学校还引入了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创新教育模式的实施,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学校发展新路径注重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一个有活力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学校鼓励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爱,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还注重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此外,学校还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学校的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总而言之,学校发展新路径是一场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参与和努力。通过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家校合作的推进、创新教育模式的实践以及和谐的校园文化的营造,学校的发展正朝着更加科学、全面、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继续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与学校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育工作者的发展路径范文【第八篇】
发展民办教育,走多渠道办学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条基本政策,它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目前,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支极为活跃的力量。我们应该为之拍手叫好,并要以极大的热情予以扶植,使其走向成熟,走向辉煌。
一、发展民办教育有着广阔的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十年,以公有制为基础,我国建立和形成了庞大的国办学校体系,国家以极大的努力,来满足社会日益广泛而多样的教育需求,通过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大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以国家化为基本特征的“大统一”教育,越来越暴露出它的种种弊端。本来,发展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和社会共为办学的主体,而把社会排除在办学的主体以外,这就必然扼制了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造成了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况且,我国人口多,经济基础差,即使国家把学校办起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一时也难以改善,出现了“低标准办学,教育手段落后”的局面,这又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相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力度加大,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重大的变化,势必影响了办学体制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所有制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化为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这就使多种办学体制的产生有了所有制基础;二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使民间财力其中包括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和私人经济组织迅速增加,非政府办学有了一定的民间财力基础;三是消费结构的变化,个人收入的增长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使得人们用于培养后代的教育投资开始成为一项主要的消费投资,消费进一步向教育倾斜。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是基础,文化教育是上层建筑,多元化的经济成分,是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客观基础,共同参与、共存共荣的办学格局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也是多种经济成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必然反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形式,均可大胆试验。在发展办学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举办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批准,可以举办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进入公办小学和初中的前提下,可允许设立少数民办小学和初中,在这个范围内提供择校机会。”并指出“要因地制宜地指定优惠政策(如土地优惠使用、免征配套费)、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朱镕基在全教会闭幕会上特别指出:“发展民间办学,吸收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办教育,才能实现大国办大教育。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不走多种形式办学的路子,别无选择。”以前在教育的有关文件里,在有关领导同志讲话中,也讲了社会力量办学问题,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确,这样深刻,这样突出。中央的决定,指明了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明了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光靠政府投入办教育不行,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可以投资办学。教育的多元化,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历史必然。
政策允许,政府鼓励,办学合法,民办学校如鱼得水,更加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据1999年底统计,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及教育机构达万所,其中,幼儿园万所;中小学近7千所;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37所;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370所;其他高等教育机构870所。民办学校学生达1800万。我们合肥市也在这一改革大潮中,民办学校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发展迅速、异军突起,成为我市培育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到2000年底,我市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已达142个,在校学生近6万人。这些办学单位和办学机构涵盖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方方面面,是我市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涌现出一批管理规范、特色明显、成绩显著的先进办学单位,有的还成为我省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它再一次向人们揭示,民办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民办教育发展路径的新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