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学论文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学生教学论文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学论文【第一篇】

一、音乐唱法的风格的

音乐艺术中的歌唱方式、技巧是非常关键的。高超的歌唱二度创作需要展现出歌唱人员对自己嗓音灵活自主的使用的水平。节奏以及呼吸、音色全部是考验歌唱发声的主要部分,只有具备上述歌唱技巧之后歌唱人员才可以很好的表演音乐作品。

(一)美声唱法的表演风格

男中音在美声唱法中的表演中通常非常重视自身感情的充沛,要全面使用声音技巧对歌曲开展二次创作。通常不倡导进行其余的动作,一般利用眼睛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动,来塑造人物内心世界,传达歌曲情感。伴奏的时候一般使用钢琴以及管弦乐队,增加庄严的气氛。

(二)民族唱法的表演风格

民族唱法里面的表演风格:通常是体现各个地区以及民族特色,十分淳朴、自然。服饰也极具地域民族特点,庄重、优雅。在表演的时候一般会动员身体各个部分,让其都加入到表演中。在舞台表演的时候淡雅爽朗,和美声唱法的端庄肃穆形成非常显著的对比。

(三)通俗唱法的表演风格

站在演唱人员的角度分析,其可以全面彰显自身特色,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表演,因为这种表演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比如:爵士舞步、霹雳舞步……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进行表演。凸显演唱人员的特色。给大家营造一种昂扬的气氛。这和美声唱法的表演风格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歌唱艺术表现是最重要的 ,其是歌唱者在对音乐作品的再次创作中实现的,演唱者必须包含深情才可以进行完美的表演。在上述二次创造中,歌唱主要技能方式是凸显艺术表现的前提,歌者学习技术技巧的效果和其艺术表现水平有直接关系,另外歌唱艺术表现水平的高低和技能、才华的发挥以及体现有密切关系。所以,全面的歌唱艺术就是歌唱技术和艺术表现全面融合后的成果。所有进行音乐学习和分析的人在需要在自己的实践中坚持上述原则。

二、民歌风格在表演中的优势

民歌唱法和民歌形成以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其出现在我国民间,形成以及发展的根基就是最广大的群众,民歌唱法源自大众劳作。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工,最后变成了现在的民族唱法。我国地区宽广,不同民族都有独特的审美要求、文化环境以及生活习俗,所以其创作出的音乐也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南方区域的民歌通常非常的委婉、柔和、朴实、美妙,其中我国北方区域的民歌就更加宽旷、清亮、豪迈。上述各种风格以及特点的音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唱法,充分的展现出国内民族唱法的多样化。民歌唱法,现在被划分成两个种类:自然真声唱法以及真假声结合唱法。前者一般出现并使用在平原区域,全部让真声进行演唱,音域并不宽广,就像我们日常说话的声音。上述唱法非常的自然、朴实、醇厚,其中内容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因为其受到生活事情的熏陶,因此得到了众多艺术院校的认可。

三、戏曲风格 在表演中的优势

国内戏曲艺术的发展时间很长,有很多民歌都是源自戏曲。戏曲特殊的咬字以及节奏,为民歌发展打下了非常坚实的根基。因为国内各个地区以及民族语言特色、地理氛围、风俗习俗以及音乐特色,让戏曲演变成多种风格的唱腔等。昆山腔可以被分为南昆以及北昆,演唱主要使用真声,是非常缓慢柔和的,体现出朴实凝重的特色。弋阳腔演唱大部分使用真假融合的方式。风格清亮,主要包含川剧、赣剧等剧种。梆子腔大家非常了解,包含河南豫剧等,演唱大部分使用真假声融合方式,风格清亮、欢快、高亢、明亮。另外也有的唱腔非常的连贯、温和、婉转,以真假声融合演唱为重点,包含京剧、闽剧等剧种。上述戏曲重视自己的地方特点,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同样戏曲唱腔依照自身行当以及行当里面的人物划分成不同的人物角色,比如:老生、小生、老旦、青衣、花旦等。因此戏曲风格的音乐在我国民族音乐表演中占据重要的发展优势。戏曲是国内民族音乐取之不尽的发展源泉,在众多的高校中音乐发展中都把戏剧风格的民族音乐看做重点的培养对象,因此艺术表演可以吸收借鉴戏曲元素,在表演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不断的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为国内音乐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四、音乐唱法中不同风格表演的有利点

总之,风格表演也是音乐演唱中的关键方面。在日常训练中,也要踏实的学习知识,之后在表演使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在舞台上的表演水平,在演唱的时候也要不断吸收经验教训,向观众传播作品中的丰富感情,让观众深入的体会到作品的感情。演员需要维持自己的表情,做出相应的手势,让“演”和“唱”统一在一起,让歌唱全面的表达自己的感情,然后提高音乐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给观众打造出众多令人感动、非常完美的作品。假如在演唱中表演者以不同的唱法在情感的处理中不正确,则很难表达出歌曲本身的含义与情感的交互,因此音乐演唱中的不同的唱法取决于演唱者对于歌曲自身的把握,并以演唱技巧与表演情感为主。更加可贵的每种不同类型唱法所表现情感处理方法的涉及到的听众的交流情感也是各不相同的。现代音乐中以其“新”的形式与创意在占据当代音乐的主流市场,以青少年为欣赏主体在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上迎合现代人的标准,但是现代音乐在发展中逐渐出现“杂”与“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的音乐的真正意义,变成的商业音乐的商业手段,如何才能使流行音乐在注重情感处理与表现技法上得到创新立意是现代流行音乐的主要解决的问题。

五、结语

“歌手和艺术家的本质差异就是其能不能把技术完美的融合在艺术表现中,能不能将二者的统一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演唱人员充分的学习了非常高难度的发声技法,但是其却将歌唱发声技巧训练当做学习的最后目标,提出动听的声音就是歌唱的所有。音乐表演是二次创作,其给予音乐作品一种生命的活力,其不只要尊重原作,还需要在以后的创作中添加自己领悟到的东西,更好的丰富作品的内涵。在二次创造的时候,音乐表演的主要技法 ,也就是歌唱发声的基本功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由于音乐表演属于非常精准、灵动的活动,所以我们一定要具备非常高的歌唱创造水平。

教学小论文【第二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话不假,一提起三年级作文,作为刚接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我叫苦不迭。同学们觉得白纸一张,茫茫然无从下手。我通过近一年执教三年级语文,倒觉得白纸一张好比划,要使同学不怕作文,不为作文头疼,在作文教学中是有一些门道的。

一、培养同学习作兴趣,这是写作之根本。

孩子们经过小学两年的学习,观察,脑子里积累了不少的材料、优美词句。可是由于刚进入三年级,习作要求由一、二年级时问答式,改成文章的格式,很不适应,对作文感到头疼,无所适从。因此作文教学时挖掘同学头脑中的材料,对同学作文相当重要。在三年级的第一次作文教学时,我就规定了孩子们习作内容,全班同学都写同一个内容和主题,我带领着孩子们一段一段的写作,最后把各部分连起来,就组成了第一次同学作文。通过这次作文后孩子们对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觉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觉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渐改变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样的作文,变为同学有独特感受的作文。

二、积累写作材料,是写作之源。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万般思绪,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修订版《小语教学大纲》十分强调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同学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量比原来增加了1/3左右。这项规定,体现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把金钥匙。我用科学的方法激励,指导同学积累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每次作文教学之前我都会让孩子们去观察体验与这次作文相关的事物和事情,必要时我会亲自给孩子们找材料。如第六册第一单元作文就是写花,可是在我们这里那时很多话都没开放,于是我通过网络搜集图片介绍有关知识,让孩子们对这些花有感性认识,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材料可写了。再如“动物小档案”教学,我想让孩子回家观察家里的动物羊、狗、鸡、鸭之类,了解他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以及自己和他的之间的故事。这样一来作文就不难了。同学的头脑当中只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文章。同时,我让同学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同学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三、观察、说话、思维、表达同步发展,这是写作之法。

三年级同学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同学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给观察方法,我先让同学观察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如文具盒、台灯、教室、自己的房间等。接着,扩大观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发展变化,从看、听、想等方面写动态片断。如指导写“我们学校的花坛真美”片断,我让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如有个同学这样写:“这个花坛座落在一年级教学楼的前面,一条马赛克铺成的小路直通一年级教室,把花坛分成大小不等的两边。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儿探出了嫩黄的脑袋,圆球型的小榕树伸展着腰枝,假槟榔露出春的笑脸,好像在和教室比高低。花草们有的围成圆形,有的围成棱形,有的手拉着手头挨着头,在窃窃私语。

只要你细细一瞧,还有蝴蝶和蜻蜓在翩翩起舞呢!”同学观察清楚了,就得让同学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这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因此,把观察到的事情说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经常让同学把观察到的按要求说一、二段话,同桌互说互评或通过口头作文比赛,赛后评议。同学说的,其实也是形象画面的观察在头脑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问题,这就是同学的思维。同学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解决同学观察时因受时间、地点、角度的限制而产生的困难,可应用思维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过程,丰富写作内容,使表达更完整。

四、教师下水作文,是同学习作之蓝本。

三年级的同学刚接触写作文,很多方法和技巧根本没有,因此例文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模本,在每次作文时,我都会写或选择相关文章,让孩子们学习,找出那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要求孩子学习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之中,毕竟是三年级初始作文,孩子的创新根本没有,能够仿写,并达到一定的要求就相当不错了。

五、看准作文类型,在选择题材上注意写具体,这是写作之巧。

虽然三年级只是作文的起步,但各种类型的作文基本上已露出“原形”。我在指导上很注意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文等五种形态入手,抓住它们最普遍的规律进行归类指导,在选题上注意专一性训练。如我让同学用总述句写一段话或一件事,先总后分,让同学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写具体。又如,用总结句“妈妈真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在一段话或1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让同学根据总结句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条理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关心与被关心,爱与被爱中找到妈妈的可亲之处。想象是同学创新的灵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极有潜力的作文流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类作文的指导。如编写童话故事,展开想象续写结尾等。我抓住少年儿童喜欢幻想的特点,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捕捉材料,运用夸张、拟人手法来编写童话,同时,也可以帮助同学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在童话中受到教育。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有时确实是使人感到无头无序,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多一份心,讲究一下方法,相信会给同学带来一片芳草地。

教学论文【第三篇】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课程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会体育学习的能力”。自此,自主学习成为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一大热点。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常常由于误解而陷入误区,以致出现了种种偏差。因此,本文试从自主学习的内涵与本质、实践中要处理的几个问题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厘清,并与同行商榷。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及本质

何谓自主学习,其本质特征是什么?对该问题的回答,西方几个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的看法不尽相同。

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维列鲁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是个体利用内部语言主动调节自己学习的过程。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是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做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负责,是学习者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负责能力。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学习者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自己设计评价指标。这需要有感情的投入和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所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

现代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内涵与本质也相继提出了各种主张。如有学者认为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也有学者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性学习。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尽管对自主学习的内涵界定各有不同,但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却基本都包含了这样几个方面:

1.能动性

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他主学习,它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这种自觉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

2.有效性

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一般说来,学习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的过程也就越优化,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3.相对独立性

自主学习有其独立性的一面,它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对学习的各个方面做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但这种独立性又不是绝对的,就在校学生来说,其学习的许多方面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都不可能全然由自己来决定,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因而还有其依赖性的一面。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学习简单地分成是自主的或是不自主的,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分清其学习在哪些方面或过程是自主的,在哪些方面或过程是不可自主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学习施加教育影响。

二、自主学习实践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强调自主学习不能否定教师指导

强调学生自主不是否定教师指导,不能片面认为只要教师发表意见,就是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是说教师可以对学生放任自流,完全不闻不问。所谓学生自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学习责任的承担。学生在学习上的这种自主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培养下,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逐步形成的。因此,强调学生自主,其本意不是排斥教师指导,在自主学习中决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教师指导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自主,相反学生通过充分地利用教师指导,可以获得更大的自主。

而从另一个方面而言,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一部分来自直接经验,但对间接经验的获取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学生获取间接经验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如广播、电视、网络、书籍、报刊、他人等等,而来自教师的经验,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但是即便是同一时间、同一教师的条件下,不同的学生所获得的经验仍然是不同的,其原因就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因此,如何通过教师合理、适切的讲授和指导,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讲授中自主地实现信息的获取和内化,同样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因此,教师有责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实行全程跟踪指导,根据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化指导。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主,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是“导”,千万不要代为解释,不要越俎代庖,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

2.自主学习不等同于自学

将自主学习等同于自学,认为既然是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做主,那就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这是对自主学习概念的错误理解。学生的自学行为不都是自主学习。自学是在没有教师授课或指导的情况下的学习,而自主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如果脱离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来理解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难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

3.明确自主学习的范畴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者,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自主学习。对于缺乏认知基础、自我管理能力仍很不成熟的低年级学习者,在使用自主学习时就要慎重。教师可以从学生兴趣出发,以问题情境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主要任务,适时地加以引导,但教师指导所占的比重明显较大。此后,可随着学习阶段的不断提高,学生认知基础的不断丰富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增强,可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教师指导的重点也可发生相应的转移。

目前许多体育教学中,教师都会提供学生各种各样自主学习的机会。但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基本技能和技术的学习,仍不可违背运动技能学习的规律,正确的示范和模仿仍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切不可为了盲目使用自主学习,而刻意“迫使”学生机械地进行所谓的“自我发现”和“自主探究”,从而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甚至运动损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也效果甚微。

运动技能的学习毕竟不同于心智技能的学习,当前花式繁多的学习方式,多半来自于对心智技能学习的实验和研究,那么在以动作技能学习为主的体育教学中,如何移植和运用这些学习方式,还需从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出发,从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应用。

4.明确自主学习与其它教学策略的关系

任何学习方式都有其先天的不足和局限性,自主学习也不例外。自主学习只有与其它教学策略进行整合,才会催发出蓬勃生机。首先,在对传统教学进行批评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的继承。由传统教学到自主学习,本质是学生学习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一段适应与缓冲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离不开教师指导与传授的过程。其次,自主学习必须要与合作学习整合。自主学习需要积极的课堂环境,以避免课堂过度的、不适宜的竞争,这有利于低成就者建立自尊和自信,合作学习可以提供这样的环境。而且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涵,就在于学习者可以自主地整合社会环境提供的各种资源,其中自然包括来自同伴的帮助和信息整合。最后,自主学习只有走向以问题为主线的探究性学习,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升华。因此,新课程改革明确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主要的教学策略予以倡导,其中“自主”,是“合作”与“探究”的前提和条件。

三、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1.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途径之一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指导,使学生发展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例如,对奥林匹克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主题,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广播电视的渠道,去获取并整合相关信息。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育电视栏目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信息素养,又提高了学生体育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2.通过主体性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倡导学习者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还可以把评价的反馈功能、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布鲁纳早就指出教师必须采取提供给学习者最后能自行把矫正机能接过去的那种模式,否则,教学的结果势必将造成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掌握方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且教给学生一些评价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他人的评价学会对自我的评价,从而建立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是通过评价信息的不断输入而形成的,幼儿阶段主要依靠成人对他的评价认识自我,以他人评价作为自我评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儿童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其自我意识主要建立在自我评价基础上。可以说,没有来自家长、教师和同伴的他人评价,儿童就不可能发展自我意识,不可能形成自我评价能力,也就不可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习契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习契约也称学习合同,它是一份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协商拟定的书面资料,清楚表明学生的学习目标、体育学习内容、练习方法和次数、技术掌握程度、锻炼时间、教师指导形式以及评价方法达到效果的方式等,以规范学生和教师在评价中的职责。学习契约的运用不仅是学生评价方法的改革,而且可以通过学习契约的建立,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的责任感,并促进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

教学论文【第四篇】

摘要: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各个学科教学的发展,其中初中语文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课程导入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般,只有成功的开场才能对课程的深入开展有足够的保证作用。通过短暂的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此,笔者主要谈一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课堂导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

课程导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程开始之初的信息介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此外通过课程导入使得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和谐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质量。此外,有效的课程导入可以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调整到学习状态之中。

一、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质量

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具有独特性。具体来说,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因此内容十分庞杂,语文教材包涵有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因此,教师想要提高课堂导入的质量就必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导入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让课堂导入真正起到作用。

1.如何进行历史性比较强的教材内容的导入。在初中语文的教材之中有一定程度的历史性比较强的内容,因此在针对历史性比较强的教材内容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选择最佳的课程导入方式。一般在进行这类教材内容导入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简单地介绍当时的环境背景,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大概的认知。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就能够和教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导《七步诗》这首诗的时候笔者会这样进行课程导入。这首诗的作者乃是魏武帝的儿子曹植,那个时候皇帝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曹丕,也就是说曹丕和曹植乃是亲兄弟,但是曹丕对曹植比较猜忌,而且曹植才华很高,因此就故意要求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不然就要杀头。但是没想到曹植做到了,这就是《七步诗》的由来。在进行这样的简单介绍之后笔者会给学生放映一段简单的动画,内容就是刚才介绍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这首诗的主旨也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为了体现当时紧张的环境氛围笔者又将《三国演义》电视剧里面的背景音乐放给学生听,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再来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对诗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很明显就会更上一层楼。通过视频、音频等手段进行课程导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高是完全可行的。

2.如何进行情感性比较强的教材内容的导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不仅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除了要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外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还可以促进学生情感能力的发展。学生带着情感阅读文章和理解文章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的建议

1.结合文章实际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在进行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先行仔细地阅读教材内容,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有一个大概的掌握。在进行课程导入的时候教师要针对实际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导入设计,尽量做到灵活、科学和严谨。而且,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导入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节课堂气氛。

2.考虑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课程导入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教师要考虑到教材内容的情感取向,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情感状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将课程导入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的时候要慢慢来,循序渐进,而不是一开始就激烈地刺激学生的情感。

3.课程导入应该“接地气”。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应该溯本回源,让课程导入更加贴近生活。所以教师在根据课文实际内容进行教学导入的时候也要极力寻找生活之中与之相关的事物,以此来帮助拉近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于比较熟悉的事物接受起来会更加容易,因此掌握起来速度也就会更加快,掌握的牢固程度也就会有一定的提高。

4.不断进行创新。好的课程导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创新。一成不变的课程导入方式只会让学生丧失兴趣,因此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应该在课程导入的形式上面下功夫,让学生不至于产生审美疲劳。一旦课程导入让学生感到厌烦,那么其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三、语文教学课堂导入常见的集中形式

1.开门见山法。所谓开门见山就是指在课程开始的时候直接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指画出来,让学生直接了解学习的大概内容和教学重点。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马上产生兴趣,但是也对教师的能力水平有比较高的考验。比如学习辛弃疾的《菩萨蛮》,在上课之初教师就直接说我们本节课要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词的名字叫做《菩萨蛮》。这种导入方式有一种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无理感但是确实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2.温故知新法。所谓温故知新就是教师在教导新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先不直接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什么,而是立足于已经学过的内容慢慢地引出新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会让学生复习一遍之前学到的某些内容,然后在学生差不多大概复习完之后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新的教学内容也就不会感到太陌生,而是会产生一种比较淡薄的熟悉感。教师此时就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开始新的教学。比如在教导《“挑战者”号追思》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因为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已经学到了关于挑战者号爆炸和一些相关的内容,在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回忆有关的内容,然后问学生们这样一个问题:“挑战者号的悲剧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一个道理呢?或者说从这篇课文之中你领会到了什么呢?”这样一来学生必然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可能他们的很多思考内容和我们接下来所要学习的《“挑战者”号追思》这篇课文所要表述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

3.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状态,因为学生对一件事情抱有疑问,其注意力相对来说就必然会更加的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帮助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因此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来说也会更加的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比如说在教学《万紫千红的花》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教师可以问学生在这篇课文之中最精彩的是哪个部分呢?有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呢?等等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困惑之中进行课文学习,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4.眼见为实帮助学生理解。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比如初中语文有1篇文章讲的是为什么死海被称作死海。学生就很不理解,因为在实际生活之中学生并没有与之相关的认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一个小实验。准备两个杯子和两个普通的生鸡蛋。首先我们在杯子之中盛满水,然后将鸡蛋放进去。很快鸡蛋就会沉到底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这个时候教师再拿出一包盐,在学生的注视之中教师慢慢地将盐放到其中的一个杯子之中,这个时候奇妙的景象出现了,这个杯子里的鸡蛋慢慢浮了起来。其实这是因为盐进入水中之后水的浓度慢慢升高,形成了超饱和食盐水。学生眼见为实,那么对于与之原理差不多的死海也就能够变得比较熟悉了。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就会感觉比较轻松和容易,而不是像之前一样觉得这一定是无稽之谈了。

5.通过故事、音乐等进行课堂导入。通过故事、音乐等也可以进行课堂导入,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其导入的效果还比较好。初中的学生对于故事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因此通过故事导入可以明显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心思放到学习上来。而通过音乐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情操素养,帮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课程导入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一定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促进我们教育的不断进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一代人才。

教学小论文【第五篇】

一、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应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激发学生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将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是负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花心思。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如,指导学生写1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事先我就布置了任务,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所喜欢的小动物,通过亲自饲养或询问他人等途径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思维,才能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进而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赋予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每次习作多表扬、多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内容缺乏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如,春暖花开,要写《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带学生去踏青,让他们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办法。这样1篇篇《赞美春天》的作文就会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

三、学生没有好的习惯

如,勤于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多读书,细心观察生活,通过习作实践,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从而坚持下去。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实践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只有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才能写出1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作文。

23 264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