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说课稿(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初中历史说课稿1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突出地讲了"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与"商鞅变法"两个史实,该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题材,也是学生借古看今,深切认识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战略的好的学习材料。

2、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前面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为争夺人口,土地和对别国的支配权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与此同时,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经济,强化军事,形成了社会大变革的趋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春秋和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原因及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农具和牛耕产生发展情况的讨论研究过程,以及对商鞅变法的了解,研究过程,帮助学生感知人类生产进步与社会变革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初步掌握、归纳、比较、置疑等基本的学习方法入具有初步判断、推理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的个性与习惯,逐步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世界观,树立凡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改革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将来积极支持和投身到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中去。

重点、难点:

本课有两个重点:一是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及意义;二是商鞅变法。

本课的难点是"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大变革",即铁农具与牛耕的推广与各国变法之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或"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本人采用前一种)。因为本课内容难度较大,为启发学生思考,可将所有教学内容均以提问置疑方式切入,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逐一解决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关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及推广"这一目的可以分为"铁农具"和"牛耕"两个部分来讨论。

1、"铁农具"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①中国境内大约在什么时候开始制造和使用铁器?其依据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回答)

②想一想:图中的各种农具都有些什么用途?它们与今天的铁农具有何不一样?原因是什么?(多媒体演示《战国铁农具文物图》,然后组织讨论)。

③《战国铁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多媒体演示教材《分布图》,然后提问,组织学生归纳——铁器分布非常广泛,说明铁农具不仅开始使用,而且得到推广。

2、"牛耕的使用推广"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①牛耕发明以前,人们是怎样耕田的?

②牛耕大概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③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展开想象,进行讨论,然后回答。)

3、"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意义"这一小目下可设置问题: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有何重大意义?(组织学生拓深、拓宽教材内容来回答,教师作必要的分析补充)

二、关于"商鞅变法"可设置以下四个问题展开教学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要相信变法?(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进行讨论)

2、你知道"商鞅舌战"和"徙木立信"的故事吗?请讲给同学们听听。(对商鞅变法主要的经过补充一些故事,这样能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中哪条措施最重要?为什么?

4、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将内容与作用结合起来,由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挥,教师随机演示)

内容作用

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废除了旧制度增强了

国力

奖励耕战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建立县制增强了秦军战斗力

总结:

1、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2、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拓展延伸

1、设置材料问答题:

(多媒体)有一次,前总理朱镕基在北京观看话剧《商鞅》。当该剧最后演到商鞅因变法被旧贵族们处以极刑车裂而死时,朱xx潸然泪下,感慨地说道:"改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①设问:旧贵族为何这样仇视商鞅?商鞅遇害后,他的变法事业失败了没有?为什么?朱xx的话表达了他一个怎样的信念?

②问答题:

为什么"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它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初中历史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所取代。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剑拨弩张,形成“冷战”局面。但这种冷战的格局并不符合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两大阵营的存在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是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一个过渡环节,因此,本课具有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2)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苏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及透过现象了解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两极格局,初步了解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了解世界和平的可贵。

(三)教学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了解与评价。

二、说学情

本课的“冷战”和两极格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密切,较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借助文字材料、历史图片,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冷战”、两极格局和“热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主要采用谈话法、阅读指导法、问题导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等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在思中学,在学中思。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

四、说学法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课程标准,我通过上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提问的这个环节,使得新课与旧知识很好的衔接,便于学生形成整体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根据学案预习,并且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本内容。

三、合作交流,拓展升华

本课书共有三个子目,根据我的教学对象及新课标要求,我自主设置四个步骤来完成主体部分的教学。

步骤一:“冷战”兴起的原因。

在讲这一目时,我先用幻灯片展示出美苏两国战后的发展情况,由此得出,美国已经成为世界霸主,而苏联成为其称霸的。主要障碍,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主要凸显双方在意识形态的分歧。

针对矛盾,美国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对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即冷战。

引导学生分析“冷战”的含义与实质。并让学生探究冷战的原因。

步骤二:“冷战”的形成过程。

在讲这一目时,我用谈话法和阅读指导法的方式让学生阅读相关课文,让学生了解美苏对抗的相关史实。学生自己总结出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峙的表现,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一过程的了解。

“冷战”的形成过程阅读性较强,知识点比较明确,而且美苏两大阵营之间遏制与反遏制、对抗与反对抗的线索也比较清晰,属于学生了解识记的层次。所以把“冷战”的形成过程通过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展开自主学习,从而理清“冷战”形成的基本步骤。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步骤三:局部“热战”

“冷战”时期的“热战”是以美国参与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最为典型。我首先向学生展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的两幅图,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部分,借此来反映出“热战”的实质(是“冷战”的延续)和影响,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阅读历史图片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步骤四:拓展升华,设疑培优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有何影响,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把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归纳能力。

四、前后贯通,课堂小结

通过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得出:不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不同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和平相处,理性、宽容和智慧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最后引导学生以史为鉴:遏制和对抗没有出路,和平、合作才能共赢!

五、学以致用,当堂检测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等奖初中历史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明朝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表现;二是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三是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概况。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概况;了解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的有关史实;理解明末内外交困的原因及后果。

2、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认识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社会频繁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提问:明朝的建立者是谁?朱元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明王朝存在了多少年?为什么走向灭亡?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部分

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4-85页,概括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有哪些表现?

(1)、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地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剥削。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农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提问2:中国古代历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李自成起义__明朝

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页,找出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口号、政策、建立政权和__明朝。

(1)、爆发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引发了农民起义。

(2)、口号:“钧田免赋”。

(3)、政策:提出“钧田免赋”口号。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4)、建立政权: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5)、__明朝:1644年,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进攻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__。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2:比较秦末、明末两次农民起义的异同点。(设计意图:培养同类知识的比较能力)

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6页,找出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是谁?是谁于何时改国号为清?清兵如何入关?

(1)、满洲兴起: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在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还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材料解析题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王闯”指的是谁?

2、材料中说“近来贫汉难存活”,为什么会这样说?

3、“闯王”为什么受到广大民众的欢喜和拥护?

4、“闯王”曾经在1643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建立政权的地点和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

5、“闯王”的起义军攻占了北京,灭亡了明王朝,这一事件发生于何时?

6、“闯王”起义军最后的结局如何?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局面及影响,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等;满洲的兴起和清兵入关。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__了明朝的统治。(设计意图:梳理知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初中的历史说课稿4

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美国经济的发展》。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美国经济的发展》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的内容,本课从“战后的繁荣”“危机和经济调整”以及“新经济的出现”三阶段介绍了二战后50、60年代至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及主要原因。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典型代表,战后美国的经济也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了解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分析原因和特点,对研究西欧、日本,直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说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本课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进行一些抽象的思考,但是对经济属于比较陌生,尤其是本课涉及一些经济术语,比如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信息化等,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会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史实,精简抽象理论,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概述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图”“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等图表的分析,学会运用图表数据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感受不同观点的交锋和碰撞,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形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原因。

难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美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将采用经验导入。我会在PPT上出示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耐克、苹果等商标,并提问:同学们都对这些品牌非常熟悉了,那大家知道这些品牌是哪个国家的吗?

学生回答美国后,我将进一步追问:我们每天都在享受这美国经济带来的益处,那同学们知道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吗?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商标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了解美国经济发展的欲望,又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

环节二:新课教学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会首先在PPT上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图”和表格,并提问:战后美国在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通过初步阅读教材和观看图表可以得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最后我会在PPT上总结展示:

学生了解了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后,我会进一步提问:那为什么战后美国经济呈现截然不同的三个阶段呢?进而带领学生一起去探讨每一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1、战后的繁荣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来到五六十年代,在PPT上展示图片—“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美国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和“从月亮上看地球”,请学生结合图片和教材49页的材料“工业生产极大发展”思考战后美国经济的原因。

学生回答后,我会进一步明确:这一时期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展示图表和图片来总结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读图表的能力,同时直观的图片和图表也避免了材料的数字化,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

2、危机和经济调整

繁荣过后是危机,接下来,我会请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字“经济危机”和“债务增加”,深刻理解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受限的原因。本阶段中学生会接触到通货膨胀等专业经济术语,这时我会用生活中通俗的例子给大家解释,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货膨胀的基本含义就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表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史料教学法,从史料中分析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同时提高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新经济的出现

新经济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我将对这个概念加以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到新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基本内容,并且我会适时展示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接下来我会请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字,了解这一时期美国经济之所以能进入新经济的原因是改革社会经济和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在学生了解了上述知识之后,我会展示“新经济时代经济结构示意图”以及“西方国家劳动增长率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并提问:通过观察这两幅图,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自由交流讨论,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自由发言,其他小组可做补充,最后我会针对学生发言进一步总结,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对美国经济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在小结环节,我会让带领学生以板书为线索,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

作业:课堂的最后,我会请学生课下搜集福特公司的发展历史,从福特公司的发展历程中了解美国经济的发展。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小结的方式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直观、简洁为原则,以下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23 1865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