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随笔(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信息技术教学随笔(精编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1

实践告诉我们,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数学课程的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寻找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才能和谐互动,教师才能愿用、乐用,用多、用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怎样才能把一些抽象的、学生不易感兴趣的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呢?现代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就能变许多的“不可能”为现实,让课堂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法》中,如果只是枯燥的讲解乘法的法则,然后进行练习,就显得教学古板、不生动。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比较被动。采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将带来不同的效果。首先提出问题|:枯水季节结束后,洪峰来临,某水库的水位保持上涨,每小时上涨0。35米,水文监测站在凌晨0时测得水位达到正常。那么,早晨5时和昨夜21时的水位分别是多少米?并在此演示水库水位上涨的图片,形成动态效果,同时将不同时间的水位用图展示出来,结合图形列出算式,分析算式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并能在这样的情境下分析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使有理数乘法的学习不仅仅是枯燥的运算。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在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什么时候该使用信息技术时,必须保证其目的在于能更好的完成一定的教学或学习的目标。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实践证明,有些内容靠静态的实物、图画和详尽的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动态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的'营造学生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在《角及其表示》一节中,角两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没有关系这个知识点,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困难,所以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的优势来突破这个难点。设计两个角,大小相等,长度不同的两个图形,先让学生观察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然后让这两个角能动着重合起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到这两个角同样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以上3篇信息技术教学随笔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信息技术教学随笔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2

摘要:要想学好正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及操作习惯,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小学教学中才刚刚起步。但是它强大的生命力及广泛的用途,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学好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其他各科的学习,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通过这几年来的信息技术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任务不是知识的传导,不是学习内容的新旧、多少,而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基本的学习、操作的习惯。

可能有的人会说,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兴趣浓得很,还用培养吗?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打游戏,原因有三:一是信息技术课上学的内容现在还用不到(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综合环境);二是学生认为这些知识长大了学也是一样;三是游戏的吸引力确定太大了。如何将学生往好的方面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计算机的兴趣呢?

由于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因此,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积极创设有效的情境,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1.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

如果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则大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校操场示意图制作”这节课一开始,我并没有直接开始知识点的传授,也没有介绍学校操场示意图制作方法。而是提问“你们喜不喜欢体育运动?喜欢我们的操场吗?”“我们一起来绘制我们的学校操场示意图吧,怎么样?”从学生身边能感受到的地方作为课题来进行本课知识点的落实,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2.创设游戏情境

俗话说,爱玩是人的天性。而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在富有乐趣的情境中向他们传授信息技术知识,这样可以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初一新生中就有对鼠标“单击”“双击”概念不清、左右键使用不熟练的情况。于是,我出示了“给圣诞老人理发”的小游戏,加强他们对鼠标单击、双击的熟练操作。看着他们兴奋地通过鼠标给圣诞老人理发、染发,装饰等操作,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鼠标的操作。再通过讲解“单击”“双击”在默认情况下都是指鼠标左键,那学生则更容易理解掌握,学习劲头也更足了。

3.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基于目前教材的改革正在进行中,需要我们的教师建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出适合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取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性,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内容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取材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的。如在讲授“网络与道德”这一课时,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你为什么喜欢上网?”引出对“青少年上网的好处的讨论”;“你爸爸妈妈、老师对你上网持何种态度?”,“为什么网络这么好,他们会限制甚至反对?”引出对“网络所存在的弊端”的讨论;“究竟原因是什么呢?”引出人们的网络素养和网络道德还存在很大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那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把学生的讨论归结到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上。从以上这一步步的问题引导,看着学生想要探究,似有领悟的眼神,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然,创设教学情境还有很多种方式:如可以制造悬念、巧设疑问、实践操作、热烈讨论等,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兴趣情境、直观情境、类比情境等,只要能恰如其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好的方法。

二、创设竞争机制

俗话说,大浪淘金,物竞天择,爱拼才会赢!生活告诉我们,要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的空间,让他们稚嫩的翅膀在天空锻炼,这样才能具备搏击风雨的能力。因此,适当的让他们在比高低、争第一的竞赛状态下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能够达到理想状态。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要巧设灵活多变的竞争形式,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如比一比,看谁打字既准确又快速!看一看,谁做的最美观!评一评,谁是我们的文明小网民!测一测,谁的信息技术知识最丰富等形式。在进行这些环节时,我经常把学生放在集体中竞争,进行男女生之间、组与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赛。如果是组与组之间的比赛,那么如果有一个人做得不好,就会影响整个组的成绩,不但自己面子挂不住,别的同学也会怪罪于他。这么一来,不会做的学生为了整个组的利益,就会主动地向别人请教,而其他熟练的同学也乐于帮助本组基础较差的同学,从而使得每位学生都为小组的胜利做出自己的贡献,进而推进整个组的进步,推动整个班的进步。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3

在中低年级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用计算机画图》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学楼一楼电视屏幕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随笔4

有时候,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上的很辛苦,讲了好多,就怕少讲了什么。但是对于学生来讲,会操作的同学早就听的不耐烦了,不会操作的还是一头雾水。教师没有把握好应该讲多少,使得教师上课上的十分累,学生听课听的也十分苦。

如何让教师教的轻松,让学生学的快乐呢。我在教学《节日贺卡》时就有这么一个问题,这一课是信息技术第五册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内容,其实学生在前面也制作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这样就让教师很难把握好该如何指导。

如果教师就采用教师演示一遍,学生也做一遍的话,会使学生达不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和目的,学生做的。只是机械的模仿教师做单一的演示文稿,有的学生还会因课堂内容太多而没有完成任务,也使教师讲和非常辛苦。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按照课本一般的思路来设计的,没能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占用课堂时间少,不能多讲,但又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瞎操作。这一课可以以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自已动手去试试。同时,教师在教法中一定要引申出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以达到任务模式教学。从学生上机时间占课时的70%出发,学生可以采用练习法、发现法、观察法等,利用小组合作,在课前就给学生分一下小组,4人一组,在每组中选出一名电脑较好学生负责这一组的答疑和管理调度。这样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掌握知识,并且肯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学生更能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只需检查总体、指导个别学生。在这课结束前各组展示作品,形成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对电脑的兴趣。

这样一种教学过程,让电脑技术好的同学能有更好的发挥指导作用,而让电脑技术不好的同学能得到更多的帮助,教师也不用对每个学生作指导了,只要对个别学生作一下指导就行了。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也学的快乐。

23 7306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