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道德规范论文范例精选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学术道德规范论文范例精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术道德规范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研究生 学术诚信 学术道德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027-03
研究生是当前高校科研的生力军,也是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与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关系到道德品质养成和科学素养训练,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使命,而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并遵从学术共同体公认的学术规范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随着科技竞争的日趋加剧以及网络搜索引擎、文献资源库、翻译软件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科学研究中的捏造、篡改、欺诈、剽窃以及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发生频繁,曝光率呈现不断上升之势。此种现象的存在与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反差,既反映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复杂性,也表明了深入探讨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与学术道德培养的必要性。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影响因素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强烈的道德自觉性、充分了解相关学术规范并具有道德行为能力的学术新生力量。通过对国内外学界近十几年来有关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发现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研究生的个体特征、学风、研究生对学术道德建设的认知、导师指导、教学培养体系和内容、管理制度、社会复杂环境等。
(一)研究生的个体特征
性别、年级、学科专业以及入学方式等描述了研究生的个体特征。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归根到底是要激发研究生个体在学术规范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结合心理学,学术道德建设在实践中需要对个体特征予以考虑,以便更好地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
(二)组织良好的学风
学风反映在研究生所在的班级、导师团队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上。班级、团队是研究生在学校期间常见的组织形式。良好学风意味着研究生能自觉地在科学研究上进行时间投入。因此,组织良好的学风能促进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建设。
(三)研究生对学术道德建设的认知
学术道德建设作为培养体系的一部分,需要广为研究生所认知。如果研究生入学后缺乏该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可能会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常识而产生学术失范行为。
(四)导师指导
研究生有别于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一般都是采用导师负责制。因此,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思想等方面都负有指导成才的责任。如果导师疏于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现制止及指导,那么对于研究生而言,学术道德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
(五)教学培养体系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内容以及培养任务的执行与学生的行为息息相关,培养目标的合理,培养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学术的需求,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会产生影响。
(六)管理制度
学校或者二级学院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以及毕业环节管理上要制定管理制度,规范合理的制度能够有效对学生示范行为进行遏制,对学风进行引导。但现实是学术不端行为没有因管理制度的存在而减少。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制度本身的制定不够合理,另一方面是制度的执行存在漏洞,这些都会使得目的良好的制度失效。虽然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是思想层面的问题,但是限于人的行为选择,制度需要在学术道德建设中发挥有益的补充作用。
(七)社会环境复杂
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与过去相比,处于一个与社会零距离接触的环境之中,社会环境的复杂会对研究生的个体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社会中就存在研究风气不正、的投机机构,这些机构能满足学生的毕业科研成果刊发需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研究生会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动机。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的发展趋势
从趋势上看,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呈现四个发展趋势。
(一)全过程培养与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教育过程转变是当代教育思想的新观念。在这一背景下,“全过程培养理念”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得到重视和实践,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教育被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落实于课程教学、科研实践、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各主要环节,从而能在源头上杜绝研究生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二)全面质量观与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研究生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教育应该树立全面的质量观。以管理学科研究生为例,研究生论文存在着论文模型构建不合理、论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没有针对性等问题。有的研究生为了规避学术不端,体现自己的“创新”,擅自更改模型,使模型失去了分析意义;有部分研究生论文最后提出的政策建议只是生搬硬套别人的观点,没有针对自己的研究结论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全面质量观意味研究生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哲学基础,不仅要注重对研究生进行科研方法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其学术道德、学术规范、个人品质的提升,注重对其进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熏陶,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
(三)建立健全导师负责制,完善培养机制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关注研究生的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教育。研究生导师不应只讲授必要的专业知识,还应传授科研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知识。随着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科研项目已成为导师招收和指导研究生的前提条件,如果导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争取课题项目,会导致这部分导师忽视对研究生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的教育。
(四)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
广义的防范机制包括学术道德课程教学、导师的言传身教、完善的制度环境。狭义的防范机制是指对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果,在参加论文答辩、公开发表之前予以检测和筛查,从而避免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和甄别,还需要发挥专家在论文送审、评阅、答辩等环节的把关作用。学院可以加强论文的双盲评关卡、充分利用学术不端网络检测系统,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严格审核。
三、适应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的路径选择
学校应重视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维护者和良好学术规范的践行者。要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中心,注重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探索系统化、规范化的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体系,以制度建设、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宣传教育、经费投入及配套机制等多个方面为切入点,推行一系列实际举措。
(一)加强制度建设,使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有章可循
学校可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负责制定、解释和评估学校学术道德方面的政策、规定和存在的问题,接受对学术道德问题的举报,并对有关学术道德问题进行独立调查和审议。学校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的研究生教学管理和德育工作成员负责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方面的具体事务管理。
学校制定和与学术道德规范相关的规章制度,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各学院应在学校已有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学科特点的制度体系。
(二)优化培养方案,将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列为必修环节
各学院应倡导各系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适时调整学科培养方案,把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及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关课程列入专业培养方案中,并对学分设置、课程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提倡不同学科的资深教授、热心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教师开展本学科的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类的学术讲座,引导研究生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规范、理论和方法,结合科学研究方法的讲授和指导,使研究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
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科学精神,各学院应结合学科特点和研究生学习需要,开展“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研究生系列讲座,使研究生了解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及危害,充分认识学术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帮助其在科研过程中更好地遵守规范;开展“论文写作与指导”专题讲座,内容可包括学术研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什么是学术研究的原创性、如何撰写学术论文、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何获取和利用第一手资料研究问题等。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学术道德规范建设的良好环境
各学院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与教育,从基本规范入手,以正面引导为主,使研究生充分认识学术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在全校范围内建立起有效的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宣传教育体系。重视在研究生中开展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宣传,通过宣讲、报告会、专题学习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有效落实。高度重视学术道德规范宣传、教育和学习的各项活动。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必将纳入研究生教育的必修环节。这不仅对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培养我国高质量、高层次创新人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就培养人才而言,“无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才有德是真品”。因此,加强对研究生学术规范养成的教育,将对研究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章仁彪,唐踔。关于研究生学术失范问题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8):20-24.
[2] 肖文英,胡晓艳。从研究生培养体系看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S1):68-70.
[3] 傅立民,孙中华。部分在校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的原因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8):43-46.
[4] 李亚芳。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评价的理性思考[J].中国研究生,2007(4):60-62.
[5] 钟芳芳,肖文英。基于道德认识谈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41-44.
[6] 张保生。从学术规范到学术失范 [J].社会科学论坛 ,2005(3):33-34.
[7] 江新华。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表现、根源与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1):73.
[8] 郭德侠。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与制度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1):78-86.
[9] 杜瑛,刘念,冯小明。论研究生学术行为的引导与规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8):43-46.
[10] 程孝良,向玉凡。研究生学术失范成因与治理路径探微[J].中国高教研究,2011(3):29-31.
[11] 罗志敏。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研究:当代挑战与模式转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5):48-53.
学术道德规范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培育机制
一、引言
人才紧缺是当今世界的难题之一,为了给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国家越来越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但近几年,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招,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所谓学术道德失范是指学术作者主体用不符合学术活动中基本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或手段来达到自己的学术目标。[1]恩格斯说:“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学术界也有自己的道德规范,但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现状并不乐观。有些研究生投机取巧,写论文东拼西凑,或者直接照搬他人数据,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有些研究生做学问心浮气躁,为了达到学校要求,不惜花钱请人;更有甚者,在网上当,兜售学术论文。这些不正当的手段或行为都加剧了学术界的混乱,造成不良影响。
二、改善学术道德失范的外部环境
学术道德失范是一种社会不良现象,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学术道德滑坡不仅影响高校的学术竞争力,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学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2]想要改善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从外部看,需要从学校和社会两方面入手。
1、学校要完善学术管理机制
(1)强化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学校在研究生入学之初,就应该开设有关学术道德教育的课程,印发有关学术道德教育的学习手册,学习完相关课程之后,签订学术道德承诺书,从精神上督促学生遵循学术道德的章程。[3]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对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形成系统的认识,提升学术道德素养,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并且对研究生的论文要经过多轮审核,强化监督机制,帮助研究生树立起以遵循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观念,自觉抵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
(2)建立多元化的学术评价标准
学校应根据本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科特色,采取适合本校的多元化评价标准。不应单以的数量论英雄,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标准。[4]比如,申请专利的情况、帮助导师完成课题的情况、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及获得的相关奖励,都可以列为学术评价的标准,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术道德失范行为。
(3)创新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方法要多元化。首先,在研究生入学之初,通过举办相关讲座,介绍相关案例,宣传学术道德规范。其次,发挥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让优良的学术作风不断传承下去。[5]另外,还可以在校园宣传栏张贴有关宣传学术道德的海报,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有关学术道德的文章,全方位创新学术道德教育方法。
2、改善学术界不良风气,促使学术道德法律化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日益增多,从根本上说与学术大环境息息相关,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促使学术道德法律化,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努力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营造治学严谨的学术氛围。另外,社会各界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做好学术道德宣传工作。媒体不仅可以揭露道德失范的恶习,对学术环境起到监督作用,还可以对遵循学术道德的行为进行宣扬和表彰,做好学术道德舆论导向,努力改善学术界不良风气。[6]
三、加强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的内在自律性
学术道德失范具有普遍性,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加强道德教育,这不仅关乎高校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更关系到我国学术水平的提升。从内部看,需要从自身以及导师方面来探讨。
1、强化研究生自身学术道德建设
(1)增强内在自律性
研究生作为国家学术创新的主体,要谦虚上进、诚实勇敢,要有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增强自身的内在自律性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要求。对研究生开展学术道德教育有利于强化研究生的自律性,形成积极稳定的学术道德意志,外部的学术道德规范一旦内化为自身的要求,就可以成为约束研究生自身的准绳。[7]
(2)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提高学术道德创新能力,是指在遵循一般学术道德的基础上,面对矛盾和冲突,形成自己的认知,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处理矛盾。研究生在涉及学术道德问题时,需要依靠学术道德规范来解决,但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会有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发生,这就促使一般的学术道德规范进行创新与改革,形成新的道德价值观。[8]与此同时,一些不适应现代学术的道德观念将被淘汰,由此,真正实现学术道德的创新。
2、规范导师自身学术行为,充分发挥导师监督作用
“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导师是研究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导做人,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规范学术行为。对学生的论文要严格把关,认真指导,对于学生出现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要承担连带责任,以此促使导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导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学术道德,应该怎么遵循学术道德规范,更要让他们懂得学术道德失范的危害性,注重培养学生治学严谨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道德高尚的品格,从而树立优良的学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改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
良好的学术道德环境需要学生、教师、高校以及社会的共同营造,我们应该树立坚定的信念,增强学术道德责任感,逐步减少甚至消除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引导学术道德教育良性发展,从根本上剔除导致学术道德失范的种子,提升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文英,胡晓艳。从研究生培养体系看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S1):68-70.
[2]李疏贝,陈燕,肖夏璐。学术共同体模式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创新践及其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 101-105.
[3]刘彩红。浅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124-125.
[4]王绪本,向玉凡。科学研究视域下的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4):37-40.
[5]黄成华。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与监督的制度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172-173.
[6]钟芳芳,肖文英。基于道德认识谈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01):41-44.
[7]王正杰。论新时期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思想研究,2009,(04):137-140.
[8]马晓辉,黄富峰。关于研究生学术道德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2011,(02):19-22.
学术道德规范论文【第三篇】
第一,设立科技期刊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制度。早在2010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上海分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研究》课题组就在上海生命科学院信息中心举办了学术研讨会,会议就科技期刊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条例、科技期刊在防范学术不端中的职责等进行了研讨。各科技期刊社应参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7年1月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结合《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研究》课题组提出的“科技期刊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条例”,制定自己期刊社期刊工作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制度,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第二,建立严格规范的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流程。各科技期刊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严格、规范的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流程。首先,构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多层防线,建立规范、严格的论文评审制度。科技期刊社的稿件,不论是约稿、自然来稿,还是人情稿、疏通关系稿,都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评审后且无学术不端行为时才可录用。但现实中,人情稿、疏通关系稿是不遵守评审制度的高发区,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组织的首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决赛中,就有“那人,那情,那稿”一题让选手阐释,可见人情稿、疏通关系稿在科技期刊界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次,编辑人员编排稿件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对于不明白、不理解的观点、提法一定要向专家请教,切不可听之任之。再次,严格审核作者信息,杜绝情况的发生。
第三,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学术素养。在我国的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既有综合性、学术性、技术性科技期刊,也有检索性、科普性科技期刊,但不论是何种类型期刊,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的学术素养都十分重要。科技期刊编辑只要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对本学科有一定的研究,了解学科的前沿信息,就能在编审稿件中及时地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将伪科学消灭在刊出之前。目前不少科技期刊社的编辑都加入了相关学科的课题研究,成了真正的研究者,这更有利于对稿件的学术质量进行把关。
第四,拓展科技期刊编辑的学术范畴。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种学科相互融合,虽说不少科技期刊是专业期刊,但作者的论文中会涉及本专业之外的知识,编辑只有拓展自己的学术范畴,熟悉、了解不同学科的研究动态,才能及时发现文章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把一些篡改、伪造的错误论点、结论删除掉,才能用自己宽泛的学科知识扩大期刊的读者面,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2017年10月笔者在杭州参加的“中国科普期刊学术研讨会”上,见识了《航空知识》杂志的做法,他们的编辑就有宽泛的学科知识,在为读者普及现代航空知识、传播航空领域文化、讲述世界航空历史和中国航空发展史的同时,还送上了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的期刊社,我想不会有学术不端的文章刊出。
第五,鼓励编辑参加各种学科的学术交流会、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研讨会是一个学习、分享的平台,能隐性提高编辑的学术水准。2017年11月2日笔者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参加学术会议原来如此重要!”一小段文章,文中总结了8点,笔者在此引用3点来说明科技期刊编辑参加学术交流会、学术研讨会的重要性:一是了解领域前沿。参加学术会议,短时间连续倾听若干学术报告,编辑最直接的受益是快速了解本领域及相近领域的学术前沿,了解行业动态。二是提高鉴赏能力。学术会议很短,大多两三天,但报告集中,是该领域科研人员密集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时候,编辑聆听后能提高自身的科研鉴赏能力和学术品位。三是结识学术朋友。编辑只要参加各种学科的沙龙、研讨会、论坛,就能零距离地接触各类专家,既能与他们交朋友,一起探讨学科的新理论、新观点,创新研究方法,又能实地约稿,用实际行动帮助科技人员坚守学术诚信,从根本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学术道德规范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科研道德;道德失范
科研道德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准则。教师通过科研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整个领域的学术水平,造福社会。然而近年来出现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和由此引发的学术纠纷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的深切关注和重视。
一、高校教师科研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形式
近年来,学术研究在高校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学术水平(学术论文的多寡)已成为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带来了功利和浮躁的不良风气。随着这种风气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逐渐蔓延开来,科研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科学研究的单纯本质,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对社会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高校教师的科研道德失范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论文抄袭成风
论文抄袭已成为学术界提高论文数量的一种公认的方法。有些人将别人的文章大段大段的抄袭,有的人甚至直接将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后占为己有;有的信手拈来,该抄便抄,有的甚至嫌国内的文章不够抄,抄到国外文章上去。这样写成的文章没有自己的观点,毫无创新性,给读者错误的引导,对学术毫无贡献。
2.科研论文轻“质”重“量”
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和职称的晋升多与科研论文的数量挂钩,而忽略文章的质量,因此导致大家一味地追求论文的数量和出版速度。1篇篇粗制滥造的文章不断出现,造成了数量的。
3.夸大科研成果
不以端正的态度做学问,不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地做研究,而是急功近利,用众多的学术头衔包装自己,追求短期效益,制造轰动效应,科学研究看似开展得似模似样,实际上只是打着科研的幌子,谋取金钱或职位上的利益,白白浪费了科研资源。
4.评审不公正
在科研项目的评定、论文的审稿等环节中,学术道德问题一直很突出,拉关系、找熟人,或是指定审稿人,只要是能使自己的项目申请成功,自己的论文早日发表,各种方法是无所不用。这种不公正的评审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流失。
二、高校教师科研道德失范的诱因分析
任何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有它的社会基础,高校教师中的道德失范问题也不是孤立存在的社会现象,而是与整个社会风气,整个科学研究领域各个环节的运行特点紧密联系着的。高校教师道德失范现象暴露出编辑出版、科研评审及科研人员心态等多方面的问题。
1.编辑出版把关不严。论文的编辑出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只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发表,才能得到同领域其他人的认可,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但就编辑出版而言,有的杂志社一味追求文章的数量,对文章的内容把关不严,这为粗制滥造的文章提供了可乘之机。
2.评审制度所迫。既然科研项目的评定、职称的晋升等都与学术成果有关,高校教师必然使出浑身解数来增加作为学术成果主要指标的论文数量:或东拼西凑,或到处挂名,要不就直接抄袭别人的科研成果。不良的科研风气助长科研人员的不良科研思想和行为。
3.被抄袭者态度过于宽容所纵。某些被抄袭者则抱着慈悲心态或碍于面子等问题对抄袭者视若无睹,他们的行为无形中助长了不良科研行为的发生。
4.从科研评审来看,普遍存在着一种重视头衔和论文数量的现象。不是看你的文章学术水平如何,而是先看作者是谁,作者的多少头衔和文章。在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评定和职称晋升上也存在这一现象。
三、高校教师科研道德失范的防控
各高等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术行为规范体系,重塑学术道德理念和学术道德原则,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
1.加强科研道德教育
在科研道德方面,教育部2002年2月的《关于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8月《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为我们制订高校教师科研道德规范提供了重要依据。各个高校应根据这两份文件的精神,采用一切途径和手段,对高校教师进行科研道德的广泛宣传和深入教育,以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的学术氛围,提高高校教师对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意识,使遵守科研道德规范成为新的社会风气。
2.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
社会风气是社会行为的导向者,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事在必行。高等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教育和科研规律,要把学术道德与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要定期对本单位的学风建设进行自查自纠。
编辑、出版部门应制定严格、规范的出版要求,认真评定文章的新颖性,不给粗制滥造的文章以可乘之机。同时,加强论文中文献引证的管理,规范地对待引文和参考文献,把好编辑关。在出版时,应按照学术研究的规律组织出版。
4.建立并完善各项学术管理制度
建立制度规范和自我约束有机结合的学术监督和核查制约机制,在自我约束的基础上,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和完善能有效促进学术繁荣和形成优良学风的科学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建立学风建设奖励和惩处制度,对模范遵守学术规范的科研人员,要广泛宣传、进行表彰;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要依据相关制度,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建立和完善学术诚信制度。
5.严肃对待失范行为
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触犯国家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其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可采取暂停、终止科研项目并追缴已拨付的项目经费,对于其获得的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予以取消,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其申请科研项目和学术奖励资格等措施。
参考文献:
[1]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14(1)
下一篇:美学论文范例实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