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论文范例(实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法制教育论文范例(实用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法制教育论文1

一直以来,在高校法制教育中主要采用“注重课堂教育、辅以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此种模式过于急功急利,虽然可指导大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法律制度与法律常识,但是,因法制进程一直处在动态状态,此种教育模式愈发不适应,导致法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使其面临较大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知识传授,忽视理念教学

法制教育的本质为理念教育,旨在通过法制教育活动来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法律精神,形成法律信仰,为此,法制教育在灌输法律知识的同时,还应强化理念教学。然而,在具体的法制教育中,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理念教学,主要以制度内容为主,在制度价值与法律理念方面的讲解较少,将制度看作教育的重点。

(二)忽略师资力量建设,教学深度不足

现阶段,政工干部是高校法制教育中的主要师资力量,从体制层面上来说为两课教师,同时兼任思政课教师与法制教师,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是与思政有关,系统化学习法学的较少,对法学理论的认知较少。另外,因公共基础课具有沉重的教学任务,这制约了教师的进修学习,大部分均是以自学形式来强化专业能力。因专业水平与素质的影响,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片面讲解法律条文,缺少对价值理念的剖析与引导,无法促进法制教育的发展。

(三)注重课堂教学,忽略实践活动

若想强化法律意识,则应在讲解法律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法律情感,强调法律信念。尽量在法制教育中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使其深入体会法律,从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法律信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法制教育的根本目标。然而,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切身体验较少,主要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缺少对心理体验的考虑。

(四)课时有限,教学效果不高

法律意识的强化、法制观念的形成均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分析各所高校的法制教育计划可知,课时有限,外加教学改革的推进,法制教育课时被严重缩减,在教育课时有限的条件下,其教学效果也不言而喻。另外,一些高校将法制教育安排在第一学年,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其心理正处在调试期,理性思考欠缺,且法律理念教育相对抽象,这在无形之中制约了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高校法制教育的理性选择

(一)正确认识法制教育目标

在具体的法制教育活动中,应牢牢树立一种理念性教育,尽可能规避或者降低法律工具主义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将其看作一种信仰教育。高校法制教育在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大学生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并在社会生活中积极贯彻法律制度,达到法制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在法制教育中,绝大多数学校均由思政教师任课,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高校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聘请毕业于法学专业的人担任法制教师,以此来解决当前法制教育中专业性不强、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另外,如若条件允许,还可邀请专业、资深法学专家进入学校开展主题讲座,进而提高法制教育的时效性。

(三)重新审视法制教育内容

在法制教育目标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法制教育内容。高校法制教育与法学教育存在差别,它并不强调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也不突显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围绕可帮助大学生形成坚定法律信仰的知识与制度开展教育活动,例如,人民主权思想。只要可强化法学生法律意识,并能促进法制观念形成的法律制度均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另外,高校法制教育还应有效对接中小学法制教育,确保法制教育层次鲜明,且具有一定的延伸性。

(四)依据法制教育规律,编制科学的教育计划

法制教育的本质为理念性教育,为此,应合理延长教育周期,适当调整教育计划。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分离法制与道德教育,另一方面,不要将法制教育周期局限在某个学期或者某节课堂上。在大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涯中应合理安排法制教育,在教育初期主要采用课堂教育的形式,并通过笔试来考查学习成绩。在中后期可以采用社会实践的形式,并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进行学习成绩的考查。

三、结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法制教育论文范例》,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法制教育论文2

法制教育渗透需要教师在备课的阶段就要积极主动地发现渗透点,进而再挖掘出需要渗透的法律知识,如果教师不主动地去挖掘,法制教育的渗透点也是很难浮出水面的,因此,教师拥有一双慧眼十分有必要了,教师要善于开采语文学科中所蕴含着的法制教育宝藏。例如,在教学《网上呼救》这篇文章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有效的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时,教师在肯定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等作出贡献的同时,还要安全文明上网,如果一旦制造了网络谣言,而且还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以及重大损失,这种行为就会构成违法,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在让学生们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多想学生渗透一些文明上网的常识,让学生们知道不文明上网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相信学生们也会在教师的淳淳诱导下文明上网的。

二、感悟教材,受教育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比如说,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在文末有这样一句话:“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们反复的阅读,让他们谈谈从中悟到些什么道理。很多小朋友最先说出的是游人多,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示意学生们再悟,学生们很快便说出了叶老先生既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遵守公共秩序的文明游客,他也是在排队等候出洞。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们的这种感悟予以赞赏褒奖,然后再进行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也一起跟着叶老先生去浏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并且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在公共场所,我们也一定要做个文明的好孩子,要自觉的遵守公共秩序,要懂得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学习这节课,既让学生们对叶老先生产生一种崇敬之情,而且还让他们很自然地接受了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

三、法制教育应与语言情境相结合

语文文本中有很多蕴藏着人文法制的教育资源。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们懂得,诚信是一个人的精神与财富,诚信比物质财富还要珍贵。如果是非法所得、非法占有的,一定要杜绝,让法制教育意识印在每一位孩子的大脑中。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借助教材内容去教育学生们都要做一个品质优良的好少年。比如,在探究《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这节课时,学生们也了解了乱砍滥伐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一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们灌输这样一种理念,就是每个人都要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教师还要及时的介绍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所做的努力。课后再布置学生搜集或者查找与之相关的内容,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还要教育学生养成节约资源、不要乱抛废物、不破坏花草树木以及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教材中类似于这样的人文教育的事例还有很多,把这些内容结合课程资源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也能够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口语交际中讨论,确定法制认知

法治教育论文3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法治教育

一对高中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其中责任担当包括“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1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树立法治理念,提高法治素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法治教育,让学生学法、懂法、尊法、守法、用法,规范自身行为,明辨是非,树立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理念,实现法治教育的育人功能。2

二高中政治法治教育的重点

我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作了一些梳理,得出高中法治教育重点如下: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加大法治原则、法律理念的教学深度,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认同法律背后的价值、宗旨,注重法治意识的培养。认知法治与民主的关系;认知家庭、婚姻、教育、劳动、继承等与学生个人成长相关的法律关系;认知和理解政府行政管理的法治原则,建立权力受法律制约,权责统一观念;了解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对正当程序原则的认识,树立理性表达诉求。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三高中政治法治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3《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法律内涵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规范是法律制度的基础,如《合同法》中的诚信原则。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其次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法律规则和道德规则,核心素养也要求要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二)法律法规的学习与法治理念的培养相结合。法治教育不局限于只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与之相关的法治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意识。比如《政治生活》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内容提到“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这就提到政府合法权力的来源是法律授予、人民赋予。法律对政府而言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而对老百姓而言,是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思维,所以才有了《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等,政府的懒政、怠政、不作为、乱作为都是违法的。另外,政府是公权力的行使者,政府要依法行政,公权力的滥用会导致私权利的破坏和损害,当公权力不受约束时,它的危害很大,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也必须要对公权力进行约束,才能保证公权力真正是为公。(三)以《宪法》教育为主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的基础,其他一切法律都不能与之相违背。做合格公民是核心素养的体现,宪法思维是什么?宪法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我们为什么要服从它们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学习《宪法》相关内容。另外,我在高一学生中做了个简单的调查,发现居然有高达80%多的同学没有完整看过《宪法》内容,绝大多数人只大概知道宪法规定了我们的国家性质、国旗、国歌、国徽等最基本的内容,更不了解宪法要解决的问题。宪法要解决国家权力的正当性问题;宪法要在不同国家机构之间妥善分配权力;宪法要界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4尤其是人权方面:公权力不得不当侵犯、公权力必须针对其他方面的侵犯予以保护、公权力基于公共正当利益而限制人权的适当性和衡量性、对公权力的约束。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个人自由权、政治权利、社会经济权、平等权等以及相应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其他的具体的如民法、刑法、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等等都在具体方面规定和保护了公民的权利,同时也规定相应义务。此外,高中《政治生活》绝大部分内容就是《宪法》规定的内容,如国家性质、政治制度、公民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政府、人大、法院、检察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党制度、民主集中制等等知识点。(四)以提高法治实践能力为目标。核心素养要求提高学生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法治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形成法治理念、法治思维,还要提高法治实践能力。高中生即将年满18周岁,即将拥有宪法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审慎行使权利,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投出一票,需要不断提高参与能力。另外学生也应该了解具体的法律,如民法、刑法、婚姻法、继承法、诉讼法、劳动法等相关原则,以规范自己行为,同时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正当程序来维护。

四高中政治法治教育的形式、方法与案例

(一)法治教育的形式、方法。高中政治法治教育的形式可以采用渗透式、专题式、参与式等。渗透式,对现有教材进行挖掘,拓展延伸,针对有涉及到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原则等内容时可进行法治教育的渗透教育,如市场经济的平等、诚信原则也是法治理念;具体的方法可以采用导学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专题式则是针对法治教育的某一内容进行专题学习或研讨,可以以微课的形式进行,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内容时可以专门学习《劳动法》有关理念和原则。专题式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案例研讨,引入典型案例、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案例等,通过案例研讨深入了解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参与式(实践式或体验式)主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认识和理解法治理念,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具体方法有旁听审判、情境模拟(模拟法庭)、角色扮演、法治辩论等,不断创新形式,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二)法治教育案例。案例一法治理念渗透《政治生活》P27页有关民主监督内容有一个案例,具体如下:某乡农民刘某拉了一车西瓜去县城卖,途中碰到一伙歹徒拦路抢劫,一车西瓜被抢走了。无奈中,刘某跑到派出所报案。听了案情,值班民警说:“现在已经下班了。再说,一车西瓜也不值多少钱,这事就算了吧!”面对派出所民警的行为,刘某该怎么办?这个案例我采用导学方法,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认为这个案件严不严重?你如何看待值班民警的行为?如果你是值班民警你应该如何做?你为刘某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什么建议?引导学生注意案例中的用词,案例中用的是“抢劫”一词,让学生认识到这是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最低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树立法律意识;值班民警的行为是严重不作为,树立权责观念;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正当程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程序观念。案例二案例研讨在讲到政府依法行政的知识点时,我援用了一个《钓鱼执法》案例5,具体如下:2009年10月14日傍晚,孙中界开着公司的面包车去接人,路遇一男子借口冻了一个多小时也等不到车,要求搭车,孙中界看他衣服单薄冷得发抖,就同情他,答应带他一段路,走了四五分钟,该男子说到了,孙中界就缓慢停车。这时,该男子突然掏出十元钱往车内一扔,随后就伸脚急踩刹车,并伸手拔出车钥匙;同时,路边几名执法人员冲了上来,认定孙中界开黑车,非法营运,强制他在处理通知书上签字后才放他走。回到临时住所后,孙中界越想越觉得自己委屈,自己完全是出于好心,却被当成非法营运处理,驾驶证和行驶证被没收了,小车也被扣押了,还要面临上万元的罚款,为表明自己的清白,愤然砍下自己左手小指头。第二天,他哥跑到派出所报案被拒绝受理,他哥只得向媒体求助。经报道,引起了轩然大波,17日,有关部门做出回应,对此事展开调查,并于20日公布了调查结果,称当场查获的孙中界涉嫌非法营运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取证手段并无不当,不存在所谓的“钓鱼”执法问题。调查结果公布后,舆论再一次哗然。在上海市领导的干预下,浦东新区政府成立了联合调查组,通过进一步的调查,终于还原了事情真相。于是,相关部门负责人亲自向孙中界道歉,对由此造成的损失协商国家赔偿;召开新闻通气会,承认交通执法大队在孙中界事件中采用不正当的取证手段,承认之前公布的调查结果简单草率,与事实不符,误导公众和舆论,为此,向社会公开道歉,并启动问责程序,对直接责任人追究责任。我重点引导学生研讨三个问题:第一,上海交警的钓鱼执法行为及两次完全不同的调查结果带来什么危害?第二,当公权力不当侵犯了个人合法权益时怎么办?第三,如何对公权力进行约束?第一个问题,主要从公民角度、政府自身角度、社会角度三方面进行研讨危害性。政府的不当行为或违法行为给公民造成难以抚平的身心伤害;损害了政府的权威,损害了群众基础;更可怕的是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老百姓本出于同情心出手相助,反倒被利用,这种行为会大大削弱老百姓的同情心,或老百姓出于自我保护本能而不愿意出手相助,会引发社会道德滑坡,当今社会出现道德滑坡,与政府不无关系。第二个问题的研讨,让学生明白侵权责任、权责统一;个人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公权力不得不当侵犯私权力,就算是出于正当公共利益考虑时也要考虑适当性和衡量性;通过正当程序与途径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假想当事人不是通过这种自残方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政府的这一违法行为不知道何时才会被制止,老百姓的维权代价太大了。第三个问题的研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必须对公权力进行制约(尤其是法院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如通过提起诉讼,法院判决政府行为违法)、有权不可任性、有权必有责,权责统一。通过案例研讨,让学生充分讨论,通过价值辨析深刻认识法治理念,同时也引导学生反思我们应如何去完善我们的法治,关注前沿动态。如对聂树斌案的思考,为减少冤假错案,国家正在进行法官审判的终身负责制的探索。

五结语

校园欺凌案频发,犯罪低龄化趋势等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素养势在必行。通过高中政治法治教育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对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Z].2016-6-28

[3]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6.

23 524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