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热选4篇】
【导言】此例“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热选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第一篇】
“师道尊严”一词源自《礼记·学记》中“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严”这个字,本有紧急、严厉、威严等含义,但此处所提到的“严师”之“严”却另有其义。据东汉郑玄《礼记注》:“严,尊敬也”,所谓“严师”即尊师。因此,上文可译为:为学之道,以尊敬师长为最难。师长得到尊敬后,他所传授的道才会得到尊重。道得到尊重,然后人们才会懂得敬重学业。显然,尊师之意不在尊人,而在重道;重道之意也不在道本身,而在民,在于使国民形成重视教育的风尚。由此可见,《学记》倡导“师严而道尊”的目的在于通过尊师重道而推行社会教化,因为“师”和“道”是紧密相连的,“师”是“道”的传播者,只有尊师,才能达到应用“道”来化民成俗的目的。
《学记》中的上述观点是对先秦儒家教师观的总结。需要注意的是,先秦学者在高度重视教师职业,极力提倡尊师的同时,无一例外地为尊师设置了一个必要前提——择师,并将尊师与择师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尊师必须建立在严格择师的基础之上,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人才可以称为“师”,才有资格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
教师道德公正,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物时能做到坚持原则、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合乎道理、抛弃私心杂念。只有具备公正的品德,才能坚持真理、平等待人、扬善除恶、求美去丑。教师的公正是与教师的良心密切联系的,两者共同指导教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才会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才能顺利组织实施教育过程,获得最佳教育效果。
教师道德公正,对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道德公正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终身发展。
公正是教师的一种美德,它表现为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的一种高尚人格。公正好比一架天平衡量着教师行为道德水准的高低,并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产生极大的人格影响。教师具有公正的品质,无疑会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榜样作用。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他们能够在这种作用下,培养公正的品格,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养成对社会、对他人采取公正的态度。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名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据此,保罗·韦地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几个方面,其中就有公正。他是这样说的“她会给予你应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因此,让人性的阳光照进校园,用教师之光照亮学生一生的前程。
道德权威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它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具有很高道德权威的教师,能够使学生心服口服、言听计从,顺利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如果缺乏道德权威的教师,形单影只,孤掌难鸣,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学生很难听其教导。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先修养和锻炼自己的品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能够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模范行为去教育、感染学生,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价值观也在改变,有少数教师很注重从家长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来确定学生座位、课堂提问、选班干部和评先等敏感问题,给学生留下极坏的印象,在学生心目中失去了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权威性,从而无法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由此可见,公正就像一面镜子,能反映出教师的心灵。它又像一把标尺,衡量着教师的道德行为。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公正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来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第二篇】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更应该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其言行要透出真、善、美,要时时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更得发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当然,也要以思想进步、道德高尚、遵纪守法、言行一致、以身立教、严于律己等标准要求自己,在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关注第一个“生命个体”,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是人类掌握知识、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但教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敬业尽职,专心致志,作好教育人的工作,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名副其实的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的,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也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环境。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尽心尽力的作好本职工作,发扬春蚕吐丝,蜡烛燃烧的奉献精神,维护“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声誉,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依法执教是现代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发展,反映了现代社会逐步走向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作为现代教师,不仅要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还要养成依法执教的自觉行为。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是作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的当代,依法执教具有重要的职业道德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把坚持正确的职业行为方向与依法执教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比如在教育活动中不得有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认真遵守和贯彻党的民族教育、宗教政策等等。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禁止体罚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也可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因此,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时,不得违背法律的这些规定。我国的教育法还规定了学校和教师有管理教育学生的权利,但是,依法执教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同时也是学校和教师应尽的义务。但现实生活中,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恶意挖苦、讽刺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做法都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要克服和避免这些现象,加强依法执教,强化教师依法执教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在教育法制化的时代,教师已不仅仅是个教育者,而且是教育内部的重要的一个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教,才能争取教育社会地位的保障,才能自觉维护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法律法规再次学习,让我感到依法执教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难免有时对学生说话不当。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多注意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有意识的克制自己的行为,以免对学生和自己都造成伤害,保护学生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学习职业教育法心得体会(二)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中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发展和提高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所以,这段时间,我们组织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期间,我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条文及规定,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二、培育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紧紧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不仅要做到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从教育权与受教育权审视着我们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高位与低微、权威与平庸框架下的等级关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真正的人教育人的关系,就是相互之间的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
其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一项绝对权力,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履行义务,依法保证学生享有受教育的资格。
所以,我们应确立的新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当是对学生作为人的受教育权的尊重,这是学生的绝对权,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主体,都应依法保证学生的受教权。对于知识欠缺、超越能力有限的弱势全体,教师更应给予尊重。同时,我们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决不排除学生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作为教育者,同样有被尊重的权利。如果我们不从理论实质上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那么,体罚学生、限制学生的发展、束缚学生的积极性、遏制学生创造力等现象将层出不穷。
总之,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展。
学习职业教育法心得体会(三)
为认真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制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本学期我们泰山小学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多途径,全方位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学生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及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把法制教育视为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好……学法培训活动的开展,使全体教职工受到了良好的法律法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环境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等。通过学习,使学校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师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我在学习中也收益非浅、感触颇多,下面就个人学习所得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爱国守法,我们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更应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依法执教的意识,并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贯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内容。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塑造下一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在平凡的工作中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三、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师德师风规范要求,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坚持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教师的爱心去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趣,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不歧视学生,更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京口实小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第三篇】
关键词 :好老师职业信念职业道德知识储备人格魅力
基础课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不仅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还对学生的德育发挥积极作用,所以广大基础课教师应准确把握职业定位,积极提升职业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1 充分认识基础课教师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基础课教师应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职业信念,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对于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影响。不能因为一些教师或学生对于基础课的偏见而妄自菲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第七章“高等教育”中将人才特征描述为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可以说,无论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还是广博的知识面的确立,都离不开基础课程的学习。而且,基础课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新生最早接触的教师,他们的言行举止、教学水平、人格魅力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基础课教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基础课教师虽不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但他们在课堂阵地上进行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育良好道德品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等工作,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2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丰富的内涵,最为重要的就是爱岗敬业精神。爱岗敬业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敬业”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层面的要求。对于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而言,爱岗敬业主要体现为安心从教和认真负责教学。基础课教师应立足自身工作岗位,扎实开展工作,不为流言所动,不为利益所惑,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培养人才。基础课教师还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对教师的光荣职业负责,基础课教学常常不注重通过分数进行考核,学生对此也不甚重视,教师是否用心教学很难用外界手段进行约束,所以基础课教师应加强自我要求,始终忠于教育事业和自己的职业良心。
3 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
耕耘杏坛兢兢业业不懈怠。三尺讲台是基础课教师的教育阵地,教学工作是他们对学生发生影响的主要手段,所以基础课教师应保持勤勤恳恳的教学态度,认真开展工作。既要做好教材分析,吃透精神实质、广泛查找资料,又要用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还需要有充足的热情和激情,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经验丰富的基础课教师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但也应做到“苟日新、日日新”,每次讲课前都当作新课来备课,不断提升授课水平,不能固步自封,否则必然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的需求。
强化知识储备,扩展知识宽度。当前处于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网络的普及使教育对象具有更为丰富的知识获取渠道,这都对基础课教师扩展知识面提出客观要求。基础课常涉及到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知识,且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更需要教师掌握丰富的知识并具有深刻的生活阅历。所以基础课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广泛吸收更科学的知识,才能在授课中做到广泛联系、旁征博引,提高授课吸引力。
以科研促进教学。基础课教师授课任务很重,常常忙于讲课,始终处于“放电”状态,有时忽视了“充电”,尤其是深入的科学研究。有的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认为讲授的内容并不深,不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加之高职院校中科研氛围相对较弱,更容易形成只讲课不科研的习惯。这不利于基础课教师自身的成长和授课水平的提升。必须在备课讲课之余,挤出时间开展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因为科研工作可以深化自身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形成科学系统的知识框架,提高授课的思想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学科发展动态,深化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美国课程专家威廉·派纳所说:“要成为真正的教师,我们必须考察、表达、留意并且不断澄清我们自己的声音。学生在学习中发出的声音必须得到完全和最好意义上批判性的阐明、讨论和尊重。”这就是要求教师对所讲授的知识要有深入透彻完整的把握。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每名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专业背景、知识储备、生活阅历、表达习惯,应根据自己的特长逐步培养独特的教学风格,发挥自己所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教师擅长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则善于营造情境,开展情境教学,还有的教师善于将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内容非常深刻,都是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也都能得到学生的喜爱。
4 发挥人格魅力的积极影响
为人师者正衣冠。一个人的形象代表其生活理念、对自身的要求,教师的形象会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础课教师担负着“育人”的重要使命,所以基础课教师更应注意自身形象建设,确保穿着大方得体、卫生整洁,具有一定的内涵。例如讲授礼仪课程的教师的装扮应更加职业化,以自身的衣着为学生提供着装礼仪的范例。
运用体态语言增强人格魅力。广义上来说,肢体动作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向对方传递很多信息。教师站在讲台上,处于学生目光的聚焦之下,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传递着信息。教师的站姿、走姿、目光、手势、微笑等都体现出教师的特点和魅力,所以教师应加强修炼和培养,通过体态语言为学生展现人格魅力。例如教师在提问时,不能用手指点学生回答,而要将五指并拢,向斜上方伸出,这样可以使学生觉得教师训练有素、动作得体。
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基础课教师应该用心去关爱学生,让学生敞开心扉接纳自己,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仁爱之心是教师最能打动学生的特质。
参考文献:
[1]许艳玲。谈如何做一名好老师[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
[2]李蓉。如何做一名好老师[J].文学教育(中),2011(06).
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第四篇】
一、体育教师人格魅力的要素
1.广博的知识
广博的知识是衡量一个高校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展现人格魅力的源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已经越来越成为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拥有知识就意味着拥有立足之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课的知识,也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的知识。常言说的好:知识能塑造人的灵魂。而人格魅力恰恰是人的灵魂的外化。通过广博的知识而折射出人格魅力,不仅能让人从内心折服,而且能使人变得凝重,使人充满魅力。所以,教师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
2.突出的能力
能力可以决定人的生存质量的高低,也是展现人格魅力的桥梁。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能力显得极其重要。即使一名体育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而缺乏体育运动知识的能力,都是不能适应教师职业的需要。人格魅力的实现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能力的发挥。所以教师在工作中,必须注重培养教育教学能力、体育保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体育科研能力。
3.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展现人格魅力的基础。高校的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克服行业所带来的艰苦性以及待遇方面的某些不公平。要无怨无悔,才能做到尽心尽力的为学生服务,才能以自己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4.强健的体魄
强健的体魄是展现人格魅力的重要保证。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必须要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投入到健身运动中去。在人们的心目中,体育教师就是健康的象征,就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体育教师必须进行自身素质的培养,加强形体训练,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形象。
二、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作用
1.教师思想品德的作用
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的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有着重大的责任。“身先士卒”是一个教师在自己本质工作中应有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了解学生的同时,也是学生在了解教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伟大与神圣的。所以在教学中用自己的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品德,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因此“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教师的德,是教师的人生指挥棒,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一种心灵的彻悟。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影响的重要性。所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的作用。
2.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品质高尚,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当他们的朋友,弯下腰同学生打成一片;宽容学生,从心理上容纳和接受学生的不成熟与不完美;要赏识学生,睁大眼睛去发掘学生的优点,不吝啬赞美的语言;要有满腔的热血,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不辱骂学生,“亲其师而信其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只有这样,才能使一心向善的学生更加增添动力。
3.教师的言谈举止的作用
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要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作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终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模范的榜样鼓舞人”。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获取知识,不仅在体育课上学到增强体魄的基本功,而且可以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学到高尚的品质,修正自己的举止态度,从而获得超过教师的动机和自信,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4.教师的心理素质的作用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的作用。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样,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学生也很难说是一名优秀的学生。比如遇到困难与挫折,是张皇失措,退避三舍,还是从容镇定,迎难而上呢?又比如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是领导同事的误解,或是家庭内部矛盾,是大吵大闹,怨天尤人,还是不争不辩,宽宏大量呢?所以,完整的体育教育应包含心理素质教育。心理教育是现代体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里教育既是过去体育中忽视的部分,同时,也是今后体育中应该加强的地方。
上一篇:小学教导主任述职实用4篇
下一篇: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