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实现网络教学(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运用多媒体实现网络教学(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多媒体教学的原则1

一、媒体运用必须合理,找准媒体与教材的作用点

多媒体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它优越性的发挥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并不是说在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教师在一堂课里,仅使用了5分钟的多媒体手段,然而,听课的老师几乎都认为那是一节最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课。可见媒体使用不再于多而在于精,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可用可不用则不用。使用多媒体教学还需要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如何使用,这个知识点是不是适合用多媒体来展示。从教学内容上看,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都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也就谈不上比传统教学的新与优。因此,不能离开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来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学习的对象和主体。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之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媒体与教材的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要重视教学效果,避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往往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是重知识的讲解而是重如何使课件精美。从封面到主页再到每个主题页,特别是要上公开课时,更是将课件制作得美不胜收。在课堂上展示时,给学生的感觉是漂亮精美,耳目一新。整个课堂显得十分热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整堂课下来,学生印象最深的是课件中漂亮的画面,而知识点却掌握得很不理想。象这样的肯定不能算是成功的,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者在制作和展示课件时,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所以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紧抓教学的主题,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喧宾夺主。

三、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注意交互性,避免“人灌”变“机灌”

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象有些教师所理解就是制作几张幻灯片,其实质就是将黑板板书换成幻灯片。制作课件时没有一个用于交互的按钮,从第一页开始一路放映到最后一页,中间没有任何页面的跳转和交互。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由教师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洗耳恭听”的新的“填鸭式”模式。由过去的“人灌”模式变为现在的“机灌”模式,这样更加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这样多媒体的优越性根本毫无体现。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提高自由度。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做出正确的响应,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

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离不开教师。有的教师把上课要说的话,录制下来作为配音,跟随课件播放。上课时,教师操作计算机,学生随屏幕显示学习,一节课看不到教师在黑板上写几个字,在讲台上讲几句话。其实,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并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教师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提示,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授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对学生心理活动进行积极引导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情绪智力的过程。而我们如果一味地依靠多媒体技术,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心理活动难以捉摸,而且不利于运用教师的体态语言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难以引导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教书育人的目标也难以真正得到落实。

五、给学生留下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性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必须培养。多媒体技术在化抽象为形象、提高教学内容可接受程度的同时,很容易造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培养的不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受到抑制。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要给学生留下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应正确、辨证的对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多媒体技术更好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运用多媒体实现网络教学》,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多媒体教学的原则2

摘 要: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我们要对其正确定位,不能“喧宾夺主”,它只是辅助手段。只有遵循这个前提,我们才能科学运用,有效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整合运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已成为当前“时尚”。君不见语文竞教活动中,无不使用多媒体,通过炫丽的画面、动感的元素、悦耳的声音制造成具有震憾力的动画场境抢夺着评委的眼球,聚焦着学生的视野。在这过程中,学生虽饱了眼福、但是否也获得了口福(阅读能力)、心福(思维能力)呢?这或许还得打一个问号。语文和多媒体,这两者谁主谁辅,谁是“伴娘”,一个简单的问题总要弄得我们沉下心来自问。语文教学到底该教什么?多媒体到底如何运用于其中?这不得不引发匀几许思考。

一、多媒体课件运用的原则

我们知道,多媒体具有良好的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能将语文教学的内容、过程、作业设计通过图像、文字、声音、动画展示出来,加大了语文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增强了语文课的教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但是从现有课件制作情况看,有些确实有待提高,缺乏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创作多媒体课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这是首要,也是必须应遵守的原则,因为多媒体课件作为固化的宜于普遍推广的科研成果,一旦出现知识性错误,或教学目的不明确,内容不准确,表述不规范等,所造成的后果就远远不是一个教师的失误这么简单了,其对学生应是危害相当严重的。所以,在制作时要合理使用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不失时机的穿插学与教的过程。

2、实用性原则。建构主义认为:一切新的学习都是以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的方式建立在以前学习基础上的。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必须从新课标出发,以教学目标的范围和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为设计依据,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的实际需要来创作课件,使课件有实用价值。这样才能保证课件的实用性,从而课件省时、快捷、方便高效的作用。

3、交互性原则。一个好课件,不仅具有较好的表现力、呈现力、还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正是这种交互功能,才使人机对话得以实现,才能更好地控制课件的播放方式和速度,才能使课件为我所用,并得心应手。

4、美观性原则。课件是作用于眼球的媒体,能带给学生审美体验,因此,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就应具有良好的和谐感,也就是制作的课件不仅内容正确、实用,而且还要构图清晰匀称、色彩逼真、排列适当,有所创新。因为思想性与美观性和谐统一的课件才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二、多媒体课件运用的注意事项

1、优化教学方式,反对“换汤不换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不光是对教的优化,更要优化学的过程,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工具也为此服务。换句话说,多媒体课件不仅是教具,也是学具。现行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只是把它作为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即一块可供自由书写的、具有动画元素的黑板了。这显然弱化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现代教育新理念认为,课件的应用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授呈现和演示的工具。如果教师运用课件教学,还只认为课件是一种包装,依然以讲解为主,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的教学观念,那么就是拿着新武器走老路,“换汤不换药”了。这样的行为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就必须予以反对,甚至否定了。

2、慎重选择使用,反对“杀鸡用牛刀”。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课件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化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非要有课件辅助教学,也不是只有运用课件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根据实际慎重选用。有个别教师认为制作课件就是备课,这其实忽略了备课的真正内涵,他们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殊不知,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用制作课件代替备课,无疑就患了以点概全的错误。另外,有个别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这种做法,是我们投影片就完全能够实现的,何须用多媒体。这就是典型的大材小用,“杀鸡用牛刀”的做法,我们也要给予反对。

3、遵循学科特点,反对“蜻蜓点水”。众所周知,各学科都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语文教学要着着重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多读多体会,多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然而,有的教师认为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能“旁征博引”,能满足学生视听等感官需求,于是在课件中就大量运用声音、图像等信息。教学中虽吸引了学生注意,但牺牲了学生朗读时间。我们知道,语文是读懂的,思维是在想像中发展的,而不是众多众美的视觉就能达到目的。而这也难怪,现在许多教师感觉语文教学“泛化”严重,越来越不像语文了。这种不注重语文学科规律,“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我们也应举手反对。

总之,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我们要正确认识,不能“唯机是教”,更不能太过于强调,它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一种手段,我们要恰当地运用于日常教学,注重优势发挥,使其能在很好地喧宾(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但又不能夺语言文字运用的“主”。只有这样,其运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在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中有效发挥作用。

多媒体教学的原则3

一、设计教学课件的基本原则

1、通用性:既要适用于单机运行,又要满足局域网中文件服务方式下的本地运行要求。所配备的安装文件(Install或Setup)应允许用户指定安装路径。

2、可控性:推荐以超文本结构作为课件中各学习单元之间的链接结构,提倡选用“按钮”和“热字”的形式作为控制链的出入口。要允许随时结束退出。对于一个内容丰富的大型课件,建议给出导航图。

3、科学性: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表述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注意引导式启发,防止简单的书本搬家和呆板的说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不失时机的穿插学与教的信息交流。

4、容错性:人机交互时的误操作或非界定操作,要有明确的错误提示,绝不可出现“死机”现象。

5、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应配有课件的内容简介、作者联系信息、版权声明及在线帮助等,功能键的定义要符合大众习惯,操作键的定义要明确专一、杜绝二义性。

二、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校园的学习环境和手段。对现代网络技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发生空前转变,火柴盒式的教室教育可移动的开放空间教育所逐渐替代。根据教学需要,师生可以进行多种开放的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开放空间教学组合,从而打破那种僵化的限制教师与学生活动自由的传统教学格局。随着校园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根据学习需要自己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设备的“无年级课堂”、“无年级学校”等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将会不断产生;远离学校、教室的辩论会、讨论会将会成为现实;考试不再用纸笔,全部实现机考,也将会成为可能。网络化对学习环境和手段的改变,将会逐渐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个性化教学为模式的新的教学格局正在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网络思想,注意传统教学与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效率,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要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想尽办法获得知识的意识。具体表现为:

1、采用网络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比重由原来的30%上升到80%。学习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广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作用外,还在教学中起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及察看全体学习过程的作用,更好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2、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威信受到了挑战,压力增大,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虽然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幕后,但是教师的地位不能被计算机所代替,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群体合作。网络教学设计需要解决一个重大的课题是如何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如何收集优秀的教学资源。

3、个体特征不一样的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一样,有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教师可以随时指导学生。网络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识水平来学习与提高,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网络教学能够整合多学科内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具有计算机的知识,并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去调动对其他学科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另一方面,进行网络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学生不太习惯于这种不太“象”上课的模式,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进入角色(可能与根深蒂固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关),学生普遍反应信息太多,没有次序,不容易进入学习的角色,另外网页内容外观花样多干扰大。因此教师在收集教学资料时,尽可能考虑到这些方面,网页内容以简捷为主,页面不宜太花。

2、安全问题也是网络教学过程中常遇到的。病毒、黑客对计算机的侵入会导致电脑死机、文件破坏或丢失,有的可能是不可逆转的。这时需要教师平时一方面要做好文件资料的收集备份工作,另一方面要注意网络的安全维护。如果在课堂上出现意外,要有必要的补救措施,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3、电脑游戏、电子小说、网络图片等非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诱惑会转移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机器硬件和软件的管理。

4、网络速度也会影响到教学效率,有时打开一个网页或运行一个程序需要很长时间,而一堂课不过45分钟。这时可从硬件或系统软件直接解决问题;一些大程序文件或浏览量比较大的网站的网页内容可以先下载到局域网的主机上或学生机上。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为网络教学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计算机不仅是“教”的工具也是“学”的媒体。所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不仅是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要求,对传统的教育内容、目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路。

23 225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