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论文优推5篇
【导言】此例“怎样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论文优推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物理实验小论文【第一篇】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一)观察是准备创新素质
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师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学习面镜前,就布置学生写小论文《平面镜成像》,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平面镜的相关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演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二)实验是学习前人的“创新”
1、认识物理实验及其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都应该:了解实验目的,理解掌握实验原理,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科学家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以达到激发学生渴望实验的目的。
2、促使学生认真做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做好实验初中物理开始阶段的实验,应指导学生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科书的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的好品质。这个阶段主要使学生知道怎样进行物理实验。初中阶段学生做实验时,其动机和目的往往是有不确定性的,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操作规范的事,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创造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可能就让学生参与。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也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如声的产生中的音叉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等就请学生做;将其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如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等;做好教材中的小实验;让学生参与教师准备和整理实验器材,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实验器材的机会,以便了解器材的性能、用途。处理好实验性的习题,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进行观察从中得出结论。总之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简单器材做好实验。做好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做好物理实验是需要一定的物理实验器材,但物理实验有时用简单的器材就能说明问题,例如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部分内容时,就让学生通过拍桌子感到手疼来体会。
二、综合提高创新的实践。
(一)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后,会积极主动做好实验,当学生能够做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联系专题,分析解决问题,如在学完力学知识后我就让学生,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①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②如何用怎样用天平、烧杯、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③怎样用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④怎样用弹簧秤、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⑤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⑥怎样用准确的砝码、直尺、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等等,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小发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生自己制作出“土电话”、“验电器”、“橡皮筋测力计”、“密度笔”、“莲花型烟灰缸”、“书页夹子”、“重垂线水平仪”、“两用秤”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也有利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
(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掌握已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当学生学习了一些知识后,就应该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新知识,如学生学完长度测量的内容后,就建义学生去测量教室的体积,测量教学楼的高度,树干的周长,一张纸的厚度等。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如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复习,引导学生讲座为什么会发生物态变化,进而导入分运动,内能的学习,通过内能的学习,引入热机知识的学习,通过质量,体积的测量,进一步研究物质密度的测量,通过欧欧姆定律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导体的电阻等,使学生知道新知识的增加都是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的,但学习了知识后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三)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完简单机械后,就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车中的力学问题,学生通过对自行车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
(1)轮胎为什么要有花纹?
(2)自行车下坡时为什么不宜急刹前轮?
(3)自行车在正常使用时有几种摩擦?
(4)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
(5)自行车是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
(6)自行车上使用了那些简单机械?
(7)自行车的座垫下面为什么要安装弹簧?
(8)自行车轮胎中的气体减少后对地面的压强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9)普通自行车下与比赛用的自行车有什么不同?
(10)自行车上的那些材料可用非金属材料替代?等许多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许多同学都谈了自己的观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
物理实验小论文【第二篇】
摘 要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中学物理教学课程改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高考转的质量观。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 课外活动 学生动手 实验技能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索创新的素质培养,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作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一 、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方面。在实验中,把这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实验的信心,会更进一步想到所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有没有可以或需要改进的地方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或自己动手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目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把中学物理实验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如在学自感现象时做自感实验,让十几个学生手拉手,两边的学生握住电路中的两端,把开关断开,学生们双手肯定会松开,胆小的还会“呀”的叫出来 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
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参加演示实验,培养和保护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学们观察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所学知识延伸迁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就需借助于小实验开阔学生思路。如小实验“巧找重心”,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还可使学生学会用悬挂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杂技演员走钢丝、顶碗等技巧的道理。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关键是要热心,经常与学生交流总结做小实验的体会,及时表扬与肯定他们成功的做法,这样学生才能长期养成动手的习惯,如果不闻不问,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总之,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四 、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让少数同学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作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五 、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二是抓好落实,一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老师,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例如:利用课外活动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六 、引导学生制作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
利用日常生活品做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这些实验对学生来说感到格外亲切,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的活动,一方面可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真(原理科学)新(设计新颖,采用新技术)美(设计简单合理),在整个活动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全班动手,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顾康清。论物理活动课的设计原则[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赵力红、臧文彧。高中物理探究性趣味实验(第一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物理实验小论文【第三篇】
摘 要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中学物理教学课程改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高考转的质量观。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 课外活动 学生动手 实验技能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索创新的素质培养,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作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一 、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方面。在实验中,把这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实验的信心,会更进一步想到所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有没有可以或需要改进的地方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或自己动手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目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把中学物理实验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如在学自感现象时做自感实验,让十几个学生手拉手,两边的学生握住电路中的两端,把开关断开,学生们双手肯定会松开,胆小的还会“呀”的叫出来 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
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参加演示实验,培养和保护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学们观察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所学知识延伸迁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就需借助于小实验开阔学生思路。如小实验“巧找重心”,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还可使学生学会用悬挂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杂技演员走钢丝、顶碗等技巧的道理。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关键是要热心,经常与学生交流总结做小实验的体会,及时表扬与肯定他们成功的做法,这样学生才能长期养成动手的习惯,如果不闻不问,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总之,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四 、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让少数同学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作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五 、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二是抓好落实,一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老师,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例如:利用课外活动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六 、引导学生制作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
利用日常生活品做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这些实验对学生来说感到格外亲切,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的活动,一方面可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真(原理科学)新(设计新颖,采用新技术)美(设计简单合理),在整个活动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全班动手,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顾康清。论物理活动课的设计原则[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赵力红、臧文彧。高中物理探究性趣味实验(第一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怎样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论文【第四篇】
一、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其做成相应的动画加以放大。这样,可很方便地面对全体学生进行讲解,所有的学生都看得非常清楚。再如,托里拆利实验,由于水银有毒无法让学生操作,所以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既能避免实际演示带来的危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新课程强调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而言,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可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巧设问题,如扫帚底部为何会弯曲,扫帚运动方向与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关系等。这类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既可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有针对性,学习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又如,我在完成《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后,设置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使学生感到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并能够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例如,我在教学“压力”时,先举出一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有压力的例子,然后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接着提出问题:“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有多大?”要求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掌握新知识。
(二)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良好
的物理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物理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物理教材上的探究内容是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并得出结论的。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
(一)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自学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最好不要越俎代庖,急于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有针对性地自学,让学生自己解惑排难。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采用自学指导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并提出疑难问题,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实验释疑,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总之,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要想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就必须意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认真做好以上的每个环节,把握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知物理现象,领略物理的神奇,体验科学的真谛。
物理实验小论文【第五篇】
一、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物理实验能从抽象衍生到具体,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起着促进作用,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加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真正目的。在物理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具体的实验分析,把抽象的物理问题简单化,同时也让学生直观清楚地看到物理实验的结果,增加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物理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和科学性。例如,在讲述物理电路图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理论学习,自行设计电路图,再动手进行试验,鼓励学生创新,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并将实验结果和自己的想法进行进一步的对比。
2.物理实验将静态理论延伸到动态实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物理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微观世界,物理主要告诉我们自然万物的生存规律以及自然现象的产生演变。物理教材是静态的,是将物理概念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些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很难正确理解吸收的。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会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例子为学生进行讲解,促进其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光反射、浮力等都是人的肉眼很难清晰看到的抽象概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的确确存在着许多证明其存在的现象。如:镜子、水面上漂浮的木块等。然而一些公式的推导则需要教师通过物理实验进行证明,让学生不再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大大提高学生记忆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大小,即f=μF的关系推导公式,便能通过物理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说明。
二、结语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了实验,任何理论知识都显得空洞乏力。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物理现象,让抽象的物理概念通过实验的演示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物理实验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也加深了其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总结出结论显得更加有成就感。因此,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上一篇:客户关系管理论文(优质4篇)
下一篇:教师工作计划优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