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学随笔【参考4篇】
【导言】此例“语文教师教学随笔【参考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语文教师教学随笔【第一篇】
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谈何容易。尤其是对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而言“使每一节课都精彩”实在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与其望洋兴叹,不如放好心态,莫要好高骛远,扎扎实实,向45分钟要效益,大可不求花样百出,满堂皆彩,但求实实在在,易行有效,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得。
回顾从教以来约一年半的语文教学生涯,不敢轻言“有效”二字。下面是我对如何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的一些浅薄看法。不妥之处,望诸君批评指正。
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有效”?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由此推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在班级授课制这种组织形式下,语文教学能实现预期目标,效果明显。
简单的说完成了教学目标即为有效,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即为无效或低效。可见课堂有效与否,首先在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若课堂目标设定脱离学生实际,往往会使课堂教学陷入困境,使学生痛苦不堪,使老师尴尬难言。
其次是如何才能做到有效?
一、做好课前准备
要提高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在课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1、钻研教材,潜心与文本对话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不如小学教材那么浅显,易理解,而且篇幅较长,教学难度大。所以一定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揣摩教材编写者的编排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对于单元教材,要掌握其重点、难点;对于1篇篇课文,更是要潜心研究。只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才会有学生与课文的真心对话。教师研究教材的感受、体验全面、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有基础。只有教师读懂了教材,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读懂教材。
2、充分解读学生,尊重群体差异及个体差异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删繁就简,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
往往语文老师都会代两个班,而这两个班的学生会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备课时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比如:这个班学生活跃切好表现,那个班的学生文静而不爱表达,那么备课时教法上就要区别对待。另外在设计问题时要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不仅如此问题难度要有一定的梯度,提问时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广泛参与其中。
3、精心备课,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预案
教参仅供参考,他人的教学设计也有其针对性,生搬硬套必然会导致课堂有效性低下。所以精心备课,设计教学预案尤为重要。教学设计要能体现施教者的独特见解和课堂组织的思路,目标明确,教学可行。总之,教学方案要经过自我设计,服务教学。网络的普及,使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手拈来,其中不乏名师关于教学设计的倾力之作。如果奉行“拿来主义”,整堂课照本宣科,即使再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研究教材与学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既要研究书后习题,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学习课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之后,再参考、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的教学预案中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学会学习,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
二、把握课堂教学
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要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获得什么,都在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乐学好学的保证。所以一定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上既要有教师“主导性”的彰显,更要有学生“主体性”体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高效率。
1、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分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课堂上平等对话,弘扬个性。对话本身就体现了民主、平等和彼此沟通的理念,没有精神的自由,没有主体意识的存在,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话语互动?因此,必须让微笑成为课堂上空的一缕阳光,用幽默为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的春光,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营造—种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劲头,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享受课堂,与老师进行无拘无束的、平等的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超越经验事实。
2、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所谓主导性,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主要引导作用,教师好比一部剧中的导演,而学生们则是一个个优秀的演员。导演不需要表演,更不能成为主角,所以教师要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们尽情的表演,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和引导。所以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做到眼里始终要有学生,讲在需要讲之处,拨在应该拨之时。
教师要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听、说、读、写能力为一体的基础学科,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使学生爱听、想说、会读、能写。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活动,在启而不发时可以将问题生活化,使语文成为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笑话、幽默来活跃气氛。
一次,讲到双关修辞,苦于没有好的例子。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一句广告词“这家管不好了”,让学生把玩一语双关的妙处。
又有一次,讲病句中的歧义现象,随即想到一个笑话:护士看到病人在病房喝酒,就走过去小声叮嘱说:“小心肝!”病人微笑道:“小宝贝。”爆笑后明白了什么是歧义现象。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能将问题化难为易。上学期在引导学生学习《故宫博物院》时,我想让一位学生上黑板在补充出我所留白的板书,即从课文中找出故宫博物院从南到北的建筑名称。良久,没人敢上来尝试,面对这样的局面,我灵机一动说:“会填哪里填哪里,填一处也行。”于是学生争先恐后,最终完成效果良好。课堂气氛由沉闷转为轻松活跃。
教师要始终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并且能控制课堂的节奏。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之中,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效率就会很高。所以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得到解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千万不可越俎代庖,使学生丧失主体地位,被动学习。教学上可根据课文的类型,如自读课文完全可以不设计任何问题,让学生自己边读边品味,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这学期学习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效果良好。
此外,对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要多给予肯定和赏识。教师要制定课堂激励制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这门功课。
三、重视课后反思
“昨事不忘,今日之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之余,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延伸。勤于反思,将会对未来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最后,落实课堂有效性离不开勤学与钻研,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获取新知,以应对课堂上学生们生成的新问题。共同加油吧!
语文教师教学随笔【第二篇】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当然离不开作文教学,不过我的作文教学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很突出的指导,一般以学生自己写为主,然后从生活中,从细微中着手,让孩子们乐于表达,乐于写作,我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的作文写下来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只是为自己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等我们稍大一点,拿出它来读时,会觉得自己那时候多有趣,达到这一目的就好了。当然如果有写得好的,与同学与老师一起分享,那就更好了。”本着这一思想,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自由写、多写为主。
让他们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最有趣的事,有则长,无则短。每天选出几篇较好的,读给孩子们听听,有时会把孩子们的作文收集汇编成册,在班级中传看。他们听到、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同学写进了作文那是一种幸福。那么写作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抓住各种机会渗透写作方法
刚开始要求写日记时,每天放学,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今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说说聊聊,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回忆,也拉近自己对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帮助孩子对当天发生的事进行一个梳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可以写些什么。
经常给孩子们读到一些好文章,我们会共同探讨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他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它给了你什么启发。如果我们碰到这样的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呢。这都是我在给孩子们创造的一些机会。
其实这样渗透,对小学生们来说暂时是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用处的,可是我想,如果长来以往,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机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写作技巧,对提高孩子们的习作兴趣,习作能力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三、关于评价
一般来说我对孩子们的作文改得不是很多,大多尊重其原貌,以鼓励为主,发现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我都会加以表扬,所以我读的作文有时只读一句,有时会读一段,当然全篇好的,我绝不会吝啬时间,通篇全读,以此来调动孩子们的习作兴趣。
总之,我觉得作文我们在定位时不要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只说是写出自己所想所感,平时再注意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学生多写,老师多鼓励,孩子们一定会爱上作文的。
语文教师教学随笔【第三篇】
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思考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即这件事的意义。语文这件事也是这样。不管是进行语文教育的老师,还是进行语文学习的学生,都要首先弄清楚这个问题。这样,我们才不是盲目的,我们才是更高境界的人。我国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便说,一个人的觉解越多,他的人生境界越高;而动物是没有觉解的。冯先生说的觉解便是关于意义的问题。只有人会思考关于意义的问题,动物不会。一个人思考的越多,他与动物的距离就拉得越大。在精神世界里,这样的人是巨人,而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比起芸芸众生,这样的人便是超凡脱俗。
在回答为什么要学语文时,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语文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有关于“意义”。“是什么”的问题有关于“内容”。我认为,语文的内容就是两个:语文和文学。有人顾名思义,把语文理解成语言和文字,从而取消了文学,这是不对的。而且,文字就包含在语言当中。我顾名思义,认为语就是语言,文就是文学。我们在中小学时期学习语文,在大学时期也学习语文。与语文相对应的一个本科专业就是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就是专门学习语言和文学的。当然,我们这里说的语言是指我们的母语,而非外国语。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语文的文应该是文学。只不过,年级越低,语文学习的侧重点就越在语言上,比如小学;随着年级的增高,文学的分量在不断地加重,比如高中。当然,语言和文学是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的。两者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不是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吗?就是说当语言在表情达意的时候,富有艺术性,它就变成文学了。这一点,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得到了明显的验证:大多数课文都是文学作品,就是一些应用文也具有文学性。
那么,语言又是什么呢?无非就是字词句篇的学习。具体讲,就是教会我们识字,字形、字音之类,比如初中阶段要求我们掌握3000多基本汉字;丰富我们的词汇量,能理解会运用;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读懂比较繁复的句子,不写病句;能写作比较连贯的篇章来表情达意,会写作基本的应用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是十分基础的,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接受的最低的文化教育程度。而高中的语文要求就要高一点,大学的语文要求就更高一点。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要求就更高,学得也更细,毕竟这是一个专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的工具性这一特征。即它是交流的工具,它使我们会听会读会说会写。举个例子,有些人听别人的话老是听错,读别人的文章读不懂;有些人心里明白,但就是说不出来,也无法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有时候表达清楚了,却没有技巧,让别人看了很生气。这就是语文没有学好的恶果。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语文的工具性里,其实有着对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或曰情商的训练。这已经引出了语文的另一大特征:人文性。
语文的人文性十分明显地体现在文学里。我认为语文的人文性主要提高我们的这三大修养:思想修养、品德修养、艺术修养(或曰审美修养)。具体讲,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使得我们不是一个肤浅的庸人;也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品质,使得我们向古之君子、今之文明公民的标准靠近,而不是没有操守、沦为小人;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脱离了低级趣味,用艺术(比如文学、美术、音乐)来陶冶情操、娱乐心灵。
只要我们认真地去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随笔、小说、诗歌等等),只要有了兴趣,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自己在文学的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很多。你也会发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何等得紧密。学好语文又是何等得重要。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阅读的爱好,很有可能也激发了你写作的欲望。当你养成了爱读书、爱写作的习惯后,你发现你与语文已经难分难解了。生活就是语文,而语文也就是生活。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语文、文学,才变得更有趣更充实也更有意义。即使是生活里的不堪承受,也因为语文、文学而变得可以承受。
总结一下,从语文的两大学习内容(语言和文学)引出了语文的两大特征(工具性和人文性)。而学习语文的意义便在其中。即语文是交际的工具,学好语文有助于交流沟通;语文又是生活的映照,学好语文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与人生境界。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哲学的意义在于提高人们的人生境界。窃以为语文的最高意义也在于此。因为语文天然地以文史哲为依附。而纵观我们的语文教育,片面地重视工具性的一面,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人文性的一面。也难怪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素养低下,更谈不上什么人生境界,不过一俗物而已。就是那些考高分数的所谓优秀学生也大多只会做做应试试题,其思想见地与谈吐也不过尔尔;如果不是新世纪的范进、孔乙己就谢天谢地了。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谈的语文是真正的语文,我称之为“大语文”。这与我们的为了分数、急功近利、舍本逐末乃至面目可憎的应试语文是有区别的。那么,在现今的应试制度下,如何尽力去实践大语文呢?也就是说如何既考高分数,又使得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呢?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文分解。
语文教师教学随笔【第四篇】
我在识字教学中遇到不少困难:学生识字基础参差不齐,每天识字教学花费的时间较长,不能充分巩固复习,学生对识字兴趣不浓。家长也反应,孩子的生字回生率高,不能熟练正确地运用。这些情况,使我常常陷入思考,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让学生愉快扎实地识字和写字呢?我也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付出总是有回报的,现在我班孩子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对识字也有了兴趣。因此,面对这学期的识字写字教学,我充满信心的。
(一)识字教学
一、运用方法,实现高效识字
经过前三册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动作识记,图画识记,猜谜语、联系生活识字……在本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记生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
在以往的识字教学中,面对1篇新课文的生字时,教师常常认为学生都是零起点的,就音、形、义地讲开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部分起点高的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让个人的智慧在集体的碰撞中产生火花。教师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问问学生已经认识哪些字,能识记哪些字,请认识的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解。这样既可以调动基础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激励孩子们课前主动预习生字。
调动无意注意,让生字在不断的复现中巩固,也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方法。根据二年级孩子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集合起来,将识字和学文结合起来,将生字的音型义的渗透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目的复现生字,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学生在无意中识字。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接着通过生字卡认读词语,读准翘舌、平舌、前后鼻韵、及轻声音节。然后让学生读带有生字词的重点句,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理解课文时有意复现生字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字,最后通过指导书写时,进一步巩固识字。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
二、拓宽识字渠道,激发识字兴趣
生活是一本教科书。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400个生字。这只是一个底限,教师应当依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让识字不单单在语文课上,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有利条件识字,拓展识字空间,增大识字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如从同学、亲人的姓名识字,通过各种招牌、广告认字,从阅读报纸、电视、杂志中认字,在背诵经典诗文中识字……让在生活中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使之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并通过这些识字渠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各种方法,巩固识字成果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巩固识字最主要的方法是多见面、多接触。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所以每课每单元的听写很必要,强化记忆,进行积累,也是很必要的;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和生字多见面,如:在教室的四周张挂生字卡片,唤醒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随时随刻巩固记忆;采用课外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物中勾画出所学生字,以巩固加深;还可以根据本册的要求,进行仿写、造句和写话等训练,让学生在运用中来巩固生字,进行“字-词-句”的练习;用难记字或易混淆的字编故事。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巩固生字的兴趣,如打生字扑克,找朋友,钓鱼等,还可以利用展示台、自制识字书展示学生的识字成果,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在识字要求的把握上,教师要尽量避免走入两个误区。第一,千万不要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所有学生做统一的要求。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因此允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第二,不要将生字与语言环境分离,以识记单个字的数量作为衡量学生识字的标准。识字的主要目的是便于他们尽早进入用汉字阅读的阶段,从而培养阅读能力,丰富知识。因此,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
(二)写字方面:
从第一册开始,人教版实验教材就开始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在本册教学中,仍然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和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写字方面的教学。我认为,在指导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坚持范写指导,给予学生正确的范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老师在孩子们心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老师能写得一手好字也是最基本的教学功底,即使自己的字体不是很好,最起码以自己认真的态度,端正规范的字体让学生有一个效仿的榜样。所以,我认为每节课,教师都要板书示范,以自己工整漂亮的字体,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染学生。建议老师们利用黑板,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特别是对于不容易写好的笔画,最好能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来;容易写错的笔顺,要详细讲解,认真检查,直至学生掌握为止。从而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写字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巡视,应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执笔的姿势,运笔的方法。
二、 坚持常规教学,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本册的精读课文要求会写的字都比较多, 教学时, 利用针对课本生字的编排特点,分类范写指导,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掌握其他生字书写的方法。写字教学最常规的步骤,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观察字形 范写指导 临写练习 评价欣赏。
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律,相同偏旁的字可归在一起专门指导。对于比较容易的字,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练习书空,将自己的字与范字比较,或同学间进行评议。对于难写的字,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提出较难写的部件或容易写错的笔顺、笔画,教师都应特别强调,组织学生书空练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板书示范。在这特别强调要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就要培养学生观察范字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写字前要做到看字的笔画,思考、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哪个笔画应写在哪里,占多少位置,注意平衡、等距、长短、垂直的合理,然后再写,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写”的习惯。
我坚持每周抽出一定时间作为写字课,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练练字。我想,只要能够长期耐心指导,坚持不懈在写字教学方面抓细抓实,一定会取得成效的。
三、合理安排,保证质量
我认为无论那一方面的教学,都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科学的引导,写字教学也应如此,所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最好不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而是要分散到各个课时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不是写得越多越好,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本着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抓住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的最佳时期,就能为孩子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班主任评语高中简短优质4篇
下一篇:教师考核表个人总结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