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培养探索汇聚精编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幼儿教育培养探索汇聚精编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幼儿教育培养探索【第一篇】
摘要: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园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对幼儿进行教育,它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启迪智慧,培养想象力。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如何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关键词:游戏;智慧;兴趣。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助其学到知识,增长智慧,提高动手能力,学会主动分辨事物,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学会合作,主动地体验社会生活。幼儿在玩游戏时能够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挥想象力,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增强自信心,借助游戏认识周围的事物。
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游戏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幼儿天性好动,不宜长时间的保持一种姿态,否则他们会感到疲劳和厌倦。游戏能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掌握教学常规,乐于与人交往,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
1.常规游戏,增强体质。
常规游戏形式简单、取材随意、灵活多变,深受幼儿的喜爱。它丰富了幼儿的童年生活,其轻松愉快的游戏方式也给幼儿带去了无限欢乐。在常规游戏中,幼儿能反应敏捷、记忆准确,集中全部注意力,充分调动身体的各部分积极参与活动,使眼、耳、手、脚和腰协调一致。如跳绳、接力跑、打溜溜球、捉迷藏、跳皮筋、跳房子、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常规游戏。在活动中,幼儿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享受充足的阳光,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促进骨骼生长,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锻炼体能。
2.竞争游戏,培养个性。
幼儿年龄小,做事缺少思维,但是好胜心很强。教师在幼儿做游戏时,采用积极鼓励、肯定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游戏表现,运用赏识的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赞一声“你最棒”或轻轻抚摩一下幼儿的头,给予一个微笑,伸出大拇指。如:在玩石头、剪子、布或跳绳比赛游戏时,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胜利时,就会心花怒放;失败时,就会闷闷不乐。教师及时开导,让幼儿继续努力,找到自己的不足,改变方法,必须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就一定能够成功。这样在竞争游戏中能够培养幼儿的个性和积极的情感,良好个性也会逐渐养成。
二、游戏在幼儿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教师以“发展幼儿多元智能”为价值取向,依托游戏资源整体设计幼儿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使幼儿的情绪在游戏中积极高涨,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乐而不厌。
1.数学游戏,开拓思维。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幼儿不爱学习。如果数学教学与游戏巧妙结合,就能减少幼儿的疲劳,满足幼儿对游戏的欲望,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幼儿学到应有的数学知识。如:教学《2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参观动物园”的游戏。出示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认真观察:“有几只野鸡呀?”(2只野鸡)教师设计爬台阶游戏,谁能说出野鸡身上有关“2”的事物,就可以爬上一个台阶,谁先爬上最高的台阶,谁就获得胜利。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数量是“2”的事物。野鸡有2只脚,2个翅膀,2只耳朵,2只眼睛。幼儿们兴致勃勃地玩着,很怕老师没听到,把全部精力都投入游戏中去。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数字“2”,突出了生活中数学的意识,调动了幼儿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唤起了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使幼儿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语言游戏,张扬个性。
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在活动中发展又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活动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掌握语音词汇和口语形式。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学习语言的游戏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有机会说。如:玩“过家家”的角色游戏时,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小朋友等不同角色。吃早饭时,爸爸、妈妈是怎样给爷爷、奶奶夹菜的,他们会说什么?小朋友在吃饭时是怎样挑食的,妈妈、爸爸会说什么?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语言。幼儿们扮演得惟妙惟肖,语言也很精彩,幼儿们体验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懂得了尊老爱幼,了解了每个家庭成员的职责。扮演不同的角色给幼儿带来了快乐,也使幼儿学会了换位思考,增加了表达的机会,从而促使其语言能力不断提高,为幼儿的语言表达夯实了基础。总之,幼儿人小心不小,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可塑性强。教师要巧用游戏,愉悦幼儿的身心,培养其学习兴趣,陶冶其情操。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贺玉杰.让幼儿体育游戏焕发新的生命力[j].赤子(上中旬),2015(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幼儿教育培养探索【第二篇】
近几年,我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从省内来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在逐年上升。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公布安徽省今年研究生招生分校计划,18所省属高校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所招硕士研究生中5454名为学术型、3796名为专业型。明年,我省专业型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有望达到1:1.
面对快速增长的招生计划,如何科学地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课题。
开展试点,探索专业培养模式。
5月30日,合肥一中一间教室里坐满了省内一线名师、省内外教育专家及本校的青年教师,一场别开生面的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会在这里举行。硕士论文答辩为什么被安排在中学里举行?答案就在答辩会里。
来自合肥师范学院的级化学学科教育硕士研究生刘亚丽第一个登上讲台,用播放ppt的'形式,阐述了答辩论文的要旨。随即台下的答辩专家逐一提问,这些专家大部分是省级示范高中的特级教师以及985高校的资深教授。专家身后坐着一排排合肥一中的青年教师,他们边听边做笔记。
“在研究生培养改革中,我们规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来自于基础教育一线的专家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合肥师范学院院长吴先良说。,经国务院批准,该校被确立为全国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次年,第一批研究生入学。
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分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相比,专业型硕士更强调应用能力培养。起,我国开始大规模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而此前,招收的基本上都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据省教育厅统计,最近3年,我省省属高校共招生学术学位26239人,专业学位16025人。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立了专业型硕士点,但是在师资以及培养方式上并没有单独设定,基本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相同。“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扩招后的专硕培养质量和就业前景就不容乐观。”教育专家表示,如何创新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教育部选取了部分高校进行改革试点,合肥师范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入选的师范类高校。
突出实践,确保专业方向不走偏。
合肥师范学院试点专业是教育硕士,为了在培养方案上突出应用性,该校把省教科院、六安市教育局、部分中学及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都邀请来参加方案制定,依据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乐教、懂教、善教会管”的教学研究型教师和管理研究型人才。
为紧贴一线教学,合肥师范学院优选出合肥一中、合肥六中等6所名校作为首批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工作站,把理论课和实践课交替进行。今年将根据专业领域拓展的需要,计划再增建5所工作站。同时,首批专业硕士研究生也频频出现在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合肥市数学教学研讨会、首届皖台基础教育论坛等一批高级别的大赛和论坛上。只要有基础教学研究的地方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课堂。“如此培养下的研究生方向不会偏向,不会只懂纯理论,就业后在学校成长快。”合肥一中党委书记范广伟说,以往在教师招聘中,高学历人才缺乏实践能力是通病。
合肥师范学院这次特殊的答辩会还引起了合肥一中师生的广泛关注。该校部分化学教师全程参与了答辩会,并就自身的教学和受教育经历畅谈了自己的看法。此外,不少合肥一中的同学也利用上课间隙时间前来现场旁听,不仅目睹了基础教育一线名师和专家的风采,而且直观地感受到原本只在高校举行、对他们来说有些神秘的论文答辩过程。答辩主席、华东师范大学王后雄教授告诉记者,硕士答辩受到中学师生的热捧,说明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是十分“接地气”的,这对硕士毕业生就业及今后事业发展大有裨益。
幼儿教育培养探索【第三篇】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如何有效地、可持续地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职业院校依托产业、行业和区域经济,走职业院校与企业一体化办学的道路,探索校企合作新的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开办企业冠名班,采用订单式培养,毕业生更加贴近社会需要,更加符合企业需要。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冠名班订单式培养。
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影响和推动着职业教育的调整、改革和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实行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高职院校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依托产业、行业和区域经济,走职业院校与企业一体化办学的道路,是当前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与企业一体化办学、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能够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加贴近社会需要,更加符合企业需要。
一、组建职教集团。
工学结合是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只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高职院校四方共同努力推进工学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作为源头环节的职业院校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办学模式,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真正实现“零距离”对接,而成立职教集团是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政府有关单位的指导下,成立由一所特色学校牵头,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学校组成的职教集团。职业教育集团旨在于以“大职教”的理念为指导,打破区域和部门之间的界限,以重点学校为龙头,以骨干专业为纽带,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拓展招生和就业渠道,增强整体实力;通过加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城乡结合、校校联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职业学校适应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提高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做为“烟台市汽车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学校,在近几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充分发挥了汽车专业的特色优势,从培养目标确立、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几方面入手,加强与半岛制造业相关企业的紧密联系,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二、开办企业冠名班。
开办企业冠名班是校企合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即职业院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且具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与其合作开办“企业冠名班”。双方签订培养协议,采用“订单式”培养,由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明确要求,对基本素质、基本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然后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开设的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制定课程计划、教学方法、评估手段,由校企双方进行实施。企业可派技术人员到校进行兼课,并对全程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专业课和实践课程进行指导,每门课程结束时,由任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考评,做出评价;毕业时,企业根据对学生的评价情况,安排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就业。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先后与浪潮lg数字移动通信(烟台)有限公司、得宝数字通信(烟台)有限公司、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办了“浪潮lg班”、“得宝数字班”、“通用汽车班”。实践证明,这种校企合作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毕业生就业率100%,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采用“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就是企业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订单的方式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订单”不仅是一张企业用人的“预定单”,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计划、职业岗位能力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学校以企业“订单”为依据,组织人才培养工作。1、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要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新整合,经过将工作任务转化为能力构成、将能力培养转化为课程设计“两次转换”,来设置开发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工作过程顺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可将课程分为公共领域课程、专业领域课程和拓展领域课程三大类,按照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服务于专业领域课程学习需要、专业领域课程定位于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拓展领域课程服务于素质培养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原则,科学设置课程,优化课程体系。
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要根据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按照“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对于公共领域课程,坚持“必需与够用”的原则,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对于专业领域课程,按照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内容的重组;对于拓展领域课程,按照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岗位发展需要的原则,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组;增加实习、实训课程内容的比例,按照单项职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实训“两层设计”的方案,进行重新组合和重新设计;落实实习实训场地、实习实训设备、实习实训课时及考核方式和学分记绩,采用“技能、任务、项目、岗位”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做到“做中学、做中教”,真正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针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编写实训教材。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传统实训项目及教材的改进,结合企业岗位的工作程序编写实用的实训教材,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在实训基地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校企合作,可以借鉴企业的文化理念,在实训基地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对企业的归宿感,从而实现“零距离”上岗,缩短从学校到工作的磨合期。
5、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过程。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企业可派技术人员到校进行兼课,特别是对实践课程进行指导,共同编写实训教材。实训指导教师应当由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理论知识扎实、表达能力强的骨干担任,从而形成实训基地中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既能体现高职教育价值观又能提高学生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活动。这种模式重视学生的情操熏陶、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为学生提前熟悉社会工作、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创造了条件,缩短了走上社会的适应时间,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教育价值的主要途径。积极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建设与运行方式,不仅可为高职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实训条件,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适应力,而且可为企业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同时也可为企业进行员工职业岗位培训。
参考文献。
2、林少群关于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12)。
3、唐永泽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1)。
4、龚双江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合力提高育人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幼儿教育培养探索【第四篇】
当前阶段,我国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的发展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对于幼儿教育而言,信息技术等同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内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不仅是推进实现幼儿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顺利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根本保障。
幼儿教育。
幼儿时期作为个人智力发展的特殊阶段,是一个人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节点。这一特殊阶段中的教育对于幼儿整个人生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幼儿教育阶段作为个人教育的初期阶段,是幼儿成长与健康发展的基础阶段。
幼儿教育培养探索【第五篇】
幼儿的人际关系能力,能直接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发展和品格的形成。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能,合作完成工作等等,所以人际交往能力要从幼儿开始培养。
1.家庭教育环境的扭曲。
现下社会,祖父母、父母、幼儿三代同堂的家庭越来越少,小家庭和少子家庭越来越多,而在人口集中的城市人们不得不住进高层住室,空间的变导致幼儿的活动也受到约束,他们只能呆在家里看电视或玩玩具,社交能力的培养同时就受到了阻碍。玩是幼儿的天性,然而与其他小伙伴玩耍的同时避免不了与他人的冲突。他们可能因为一个玩具、一个过家家的角色、一个动画片而争执甚至拳打脚踢,此时,双方家长就会很快将自己幼儿带开,并私下劝其幼儿以后不要和另一个幼儿玩耍。于是幼儿获得与别的小孩交往的机会和积累与人沟通的经验就少了。
2.宣传媒体在幼儿人际关系中的影响。
宣传媒体发展迅速,幼儿常涉及到的宣传媒体有:电视、电脑、cd、手机、小人书、漫画书、游戏。宣传媒体的广泛运用对幼儿的人际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今,幼儿们不出家门就可以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设备来娱乐和打发时间。这种方式虽然增强了幼儿对多媒体的应用,提升了儿童手机信息和与人联系的速度,但是看电视的时候大脑是处于被动地接收外来信息,极大地限制了幼儿大脑的主动性。也就是说一方面幼儿出门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减少了,另一方面,幼儿大脑与他人交往需要的主动性也减弱了。
二、幼师在幼儿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幼儿园是儿童走进社会的第一站,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各个方面。在幼儿的心目中老师无所不知,无所不会,一个多才多艺的幼师对成长中的幼儿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以高超的教学能力,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幼儿交往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成人所造成的。作为教育者,不仅要认识到交往是幼儿的生活,是幼儿的需要和权利,还应切实体现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自由天性。”我们应把“培养”与“教”放在同等位置甚至更高的位置,如果不去培养幼儿自己的能力,幼儿便不能自己更好地去适应复杂的社会。
1.幼儿的自我表现及交友。
人参加群体活动是很社会交往的基础,可是许多幼儿却不知如何进入到群体活动中去。进入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弱,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不是凭借单纯的知识技能可以直接获得的。而如今,幼儿们大多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说话方式和行为态度都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合作。创设平等、民主的交往氛围,帮助幼儿建立轻松和谐的同伴关系是帮助小朋友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2.创建开放式集体。
个性、创造与协作、规则并不一定是对立的。在封闭的集体中,幼儿会变得保守、排他、计较的人。因此,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表现自由,尊重幼儿的内心的感受,引导幼儿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此外,不能按照大人的思路让幼儿去做,要认真对待幼儿的自身感受和想法,建立畅所欲言的人际交往环境,“开放感”产生“心安感”,它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开端。创建开放式集体,能从根本上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协作性和学习性。基本原理就是在确保表现自由的前提下,促进自我表现,这样每个幼儿都能以个体来发挥自己的潜力。
3.玩耍和游戏中培养。
幼儿与外界接触少,所以缺少交朋友的经验。老师应该多组织幼儿们玩游戏,游戏中幼儿们与同伴会有更多的交流,他们会一起分享或共用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对幼儿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发起交往时,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更多采用主动邀请和言语协商策略,更少采用攻击和联合策略。同时也可以加些比赛项目,让他们在游戏中有领导、有分工,让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游戏一方面增进了幼儿彼此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如果有了摩擦,也锻炼了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总之,玩耍和游戏增加了幼儿间的交往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4.关注孤立儿童。
在幼儿游玩中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中的一员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地区不同,家庭教育不同,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导致不少幼儿在上幼儿园之前很难找到自然地融入集体的方法。长时间的与集体脱离,他们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他,更不会主动地与同伴玩合作游戏。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的现象。这些不合群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宽容、理解地他们的行为,试着耐心地改变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创造他们在游戏中表现的机会。只有在温暖的教育环境中,幼儿才会喜欢和大家玩。对于不善交际的幼儿,如果老师能早发现、早引领,那么他们就能早点改变孤独的性格了。
参考文献:
[1]小田丰.幼教与教师-关注幼儿的个性培养.中山大学出版社,.
[2]张博.论幼儿交往生活的缺失.南京师大学报,.
[3]杨晶晶.幼儿人际关系的特点和培养.新课程学习(下),.
[4]李楠.角色游戏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河南大学,.
幼儿教育培养探索【第六篇】
一、充分利用生活活动中孩子感兴趣的事件、事物、将各领域的教育目标融于其中,拓展孩子的经验与视野。孩子最喜欢过节,有吃、有玩、还有父母送的礼物,这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了,也是我们实施教育的良好机会,于是我们设计了许多有关节日的主题,如“快乐的六一”、“三/、”节时的“我爱妈妈”、“吃月饼、看月亮”、“团团圆圆过大年”等,通过孩子亲身感受,讲述过节的趣事,发展语言;了解节日来历及过节的风俗,增强社会性;装饰环境或制作札物,表演歌舞,从生活中感受美、表现美,不露痕迹地在生活活动中让孩子们得到锻炼。这些只是幼儿感兴趣的众多事件和事物的点滴而已,如果我们能将贴进幼儿生活而又为他们感兴趣的事件和事物充分利用,该是生活赋与教育的多大一笔财富啊!
二、结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尽可能选择在孩子生活中现实存在的事物,给他们感知和了解的空间,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和学习。俗话说;“熟能生巧”,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在他们的生活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和经历后,才能一点一滴形成、积累起对事物完整的'印象,拓展视野,这是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的。如果我们只是告诉孩子阳光、空气、水对植物的重要,缺一不可,孩子是不会位的,因为这个道理太过抽象,但我们通过种植、观察、对比、记录,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对孩子的一日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及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渗透于每一个生活环节,使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在一日活动中得到实践和强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跌到了爬起来”,对大孩子来说轻而易举,对小班孩子则不易,教孩子自己站起来,擦干眼泪,学习做个坚强勇敢的人,对教师来说,不近人情却实属用心良苦;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挑食、浪费的现象严重,在午餐和吃点心时,让孩子知道食物来得辛苦,来得艰难,“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挑食,才能长得高,长得漂亮”;给孩子活动的空间,让他们能自由、自主的活动、交往,既有助于语言发展,也有助于社会性的培养。
总之,幼儿的生活活动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积累了知识和技能,体验了情感,培养了品质,从中获得无数的经验,成长了,进步了!要使生活活动真正为教育所用,我们还必须注重其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认真观察孩子的反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只要我们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我们便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教育机会,使生活成为幼儿教育用之不尽的资源。我想幼儿教育应该是这样的教育: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快乐的、自主的、平等的、安全的;各尽所能按自己的兴趣、特点发展;教师应该是慈爱的、包容的,给每个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感受成功的喜悦。摒弃过去那种小学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我们面对的毕竟只是年幼的孩子,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过于高深的知识,会给孩子造成不安,影响身心发展。而生活化的教育,就能为我们提供必要的教育空间和教育氛围,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寓教于生活中,还可以使各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在生活中整合。语言领域的目标不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吗?在生活中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交流;科学领域的知识也是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健康领域更是通过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来实现其目标的;在生活中,孩子们一起活动,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生活中的美,从中增长审美能力,学习社会规则;生活,实在是教育最为丰富的资源!当然,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层出不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旨应该是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适应孩子的发展,幼儿教育生活化可能是最符合孩子天性的一种教育!
幼儿教育培养探索【第七篇】
很多科学家和心理家们都在探讨是否应该将信息技术引入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因为信息技术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正面信息的同时也有着很多负面的信息。所以,教师很难控制孩子的教学成果,保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因此,融入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校领导怎样运用好着把“双刃剑”。
幼儿教育是以教育孩子的身心为根本的,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从形式看,幼儿园的活动包括组织孩子进行有意义的游戏、有意义的活动,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每一个环节当中都渗入孩子成长当中所需求的知识,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信息技术要与幼儿教育相融合就是要将以上环节进行一一融合,成为学前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幼儿这个特殊的阶段而,他们的内心都是空白一片,需要教师进行教导,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融入幼儿教育有很多特殊点,值得教师重视。首先,信息技术使用的'主要对像是孩子,它们是要服务于孩子的,要从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和利用,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育的主体始终是孩子们。其次,就是要发挥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教师应该将很多新兴信息用简单易懂的话语讲解出来。信息技术本身就有着很多的优势,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其优势发挥出来,来增加教学的成果。与此同时,孩子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还有就是切忌在教育过程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遗忘了传统教育的优势,这样就过犹不及了。
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的过程当中有着很多的问题,应该在实践当中不断总结和优化,逐渐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相融合,不断优化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案。
孩子都会对新的事物有好奇心和新鲜感,抓住这一点,以文字、声音、图片你个多元素的方式展现在孩子面前,更加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将孩子的兴趣吸引到课堂当中,使孩子多方面接受信息,直接刺激孩子的记忆力,加深印象和理解,扩展孩子的视野。这样相较于教师的讲解更加容易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如叠纸的活动,信息技术可以将每一步放大,展示给孩子们,并且还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叠纸方法,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举一反三,不局限于一种方法。
2.信息技术仅仅只是工具。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十分大的,它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本身就适应孩子的教育,更加容易被孩子所接受,但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教师一定要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效率。
幼儿教育培养探索【第八篇】
一般来说,幼儿教育中主要教学科目可分为语言类、健康类、科学类、艺术课四大类。由于每一种类型的教学课程都有着完全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为此,幼儿教师在进行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来进行选取适宜的教学媒体。
幼儿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幼儿园园区内部的校园网、广播站、幼儿教育频道等教学平台的教学优势,充分组织并定期性的开展一系列林林总总的幼儿教学活动、教学游戏、教学栏目,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出比较适宜学习的外部环境。例如,运用幼儿园内部的广播站为幼儿营造出一个十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婉转的音乐旋律贯穿于幼儿每天的学习和现实生活。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园园区内的广播站播放“童话故事、科普生活小常识等节目,以此来扩大幼儿的学习视野;并在全园范围内组织比赛并选拔出幼儿小记者、主持人,并由他们自主的'进行采访和主持园区内的节目;在园内举行大型的比赛活动时,幼儿教师需要运用先进的摄像设备进行记录,并在广播站进行播出等。
幼儿教师需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明确自我的课堂教学角色。
当前阶段,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更为有效地提高课堂的质量,但是当幼儿教师过度地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幼儿教学时,恰恰会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进而产生诸多的教学问题。例如:班级中的幼儿在进行实际学习过程中,过分削弱了自我的学习能动性;教师与班级中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则被学生与多媒体这一单向交流所代替;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而并非教学主体;多媒体教学课件如果要是过于的花哨,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辅导内容夺去教学内容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内容十分的生硬呆板、课堂教学活动严重缺乏多样性;幼儿教师严重缺乏对班级中学生的关心等问题。为此,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整合的首要的教学内容仍然是语言类学习内容,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多媒体教学技术只是起到了辅助教学作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引导者。只有教师深刻的明确自己的课堂教学角色,才可以遵循课堂教学的各个计划进行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精心进行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过程中,需要集中整合并不断优化其课堂教学的所有资源,才可以真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班级中幼儿进行正确的学习行为,并不断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真正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需要深入明确其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当前阶段,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在极大的丰富了幼儿教育的多种形态的同时,吸引幼儿学习专注力的方面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背景下,教师可以十分有效地吸引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挖掘不够深入,就无法十分明确的掌握教学内容中的所有重点和难点,并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教学内容的复杂性问题。幼儿在进行实际学习过程中,其学习效果也将不尽如人意。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班级中的幼儿的学习心理,进行适当的学习引导,进而全面的锻炼幼儿的学习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有机整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摒弃畏惧学习的心理情绪。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正确运用二者整合的教学优势,以此来全面辅助幼儿教学,进而有效地提升幼儿教学质量。
作者:王泽汇单位:安徽省临泉县滑集镇腰庄小学。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培养探索【第九篇】
幼儿教育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由于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我们的教育应是保育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寓教于生活之中。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我们知道:“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地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们的教育应注重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把幼儿的生活和教育联系起来,融为一体,使幼儿在有趣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中,启迪智慧的火花。我们每时每刻都置身于生活中,在生活的过程中成长,从中积累经验,增长见闻,孩子更是通过生活认识和感知世界。孩子在生活中的状态是随意、愉悦的,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种状态,让孩子在无意间学习我们想要孩子获得的经验和技能,而不必给孩子造成过多的心理压力呢?为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在小班初期,我们进行了一个主题教学叫《金色的秋天》,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是在生活活动中完成的。活动安排是这样的:。
活动一―《香喷喷的果子》:让幼儿和父母去采购水果,了解秋天水果的种类,带几种水果到幼儿园和小朋友共享;幼儿和同伴一起比较水果的外形、触摸果皮、闻闻果香,品尝果子的味道,说说吃各种水果的不同感觉,满足孩子“贪吃”的天性。孩子在吃和玩的过程中,既认识了枯、广柑、抽、苹果、梨、柿子等水果,又真正感受到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的含义,丰收是什么呢?孩子们说:“噢!就是那么多好吃的果子长好了,可以吃了!”。
活动二―《美丽的叶子》:和孩子一起去捡落叶;选一个有风的下午,看秋叶飞舞,模仿树叶扒落的样子,让孩子们随音乐歌唱舞蹈:“飘啊,飘呀,秋叶儿,随着秋风飘,秋叶红呀秋叶黄,秋叶真美丽,我要问你职呀飘啊飘到哪儿去?……”让孩子给树叶找妈妈,了解树叶的不同;用各种形状的树叶拓印各种颜色的树叶画,用来装饰环境;既满足孩子“贪玩”的天性,又能把语言、艺术、科学融合在一起,使各学科的目标在生活活动中得到有机地整合。
活动三―“看月亮,吃月饼”,让孩子了解中秋节的风俗,感受亲惰,爱自己的家,依恋自己的父母;有的孩子过了中秋节后,告诉老师说:“月亮是圆的,月饼也是圆的,妈妈买的月饼真甜。”情感的培养足需要体验的,只有让孩子有亲身的经历,从生活中丰富自己的感受,才能培养起美好的情感。活动四―《秋天里的小动物》:观察秋天里昆虫、鸟类的变化。通过观察,了解动物与人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爱动物、与动物和平共处的环保意识。活动五―《秋天里的花》:带孩子去公园赏菊,观察菊花的颜色、形态,感受菊花的美,还知道:“把这么美的花摘下来多可惜呀!”通过赏菊―爱菊―画菊,让幼儿欣赏生活中的美,用艺术表现美。
总之,这个主题都是和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没有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材料提供。孩子对秋天里人的'活动,秋天里节日的风俗,秋天里动、植物的变化,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和了解,对秋季的特征有了较为完整的印象;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相关的科学知识,从生活中感受美,并学习用艺术来表现生活中的美,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各领域教育在活动中有机的联系、整合,这实在是一举多得。富教于生活之中,充分利用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能使孩子和教师都从中受益。这个活动之所以让孩子感兴趣,是因为多变的事物,无拘无束的生活化的氛围,因而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各种知识、技能得到了潜移默化。教师无需费尽心思去准备各种材料,无需纹尽脑汁地去思考教育策略,更无需使用各种方法去灌输知识,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生活对于教师的价值在于它使教师从过去的教育模式里解放出来,用一种全新的观念、多角度地去审视教育活动,从而探索更有利于儿童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使之更符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生活化的教育活动何以让幼儿乐于参与?是因为生活化的教育活动贴近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方式。因为在生活活动中,孩子们没有压力,兴趣、需要表露无遗,而又不乏探究的好奇。生活化的教育活动,注重孩子的感受,注重孩子的亲身经历,注重孩子经验的积累,满足了《纲要》对幼儿教育的要求。生活对于孩子、对于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借生活提供的教育环境、机会,使生活活动为教育所用,真正成为教育的强大支持系统。因此如何挖掘生活的教育价值,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课题,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人手:。
一、充分利用生活活动中孩子感兴趣的事件、事物、将各领域的教育目标融于其中,拓展孩子的经验与视野。孩子最喜欢过节,有吃、有玩、还有父母送的礼物,这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了,也是我们实施教育的良好机会,于是我们设计了许多有关节日的主题,如“快乐的六一”、“三八”节时的“我爱妈妈”、“吃月饼、看月亮”、“团团圆圆过大年”等,通过孩子亲身感受,讲述过节的趣事,发展语言;了解节日来历及过节的风俗,增强社会性;装饰环境或制作札物,表演歌舞,从生活中感受美、表现美,不露痕迹地在生活活动中让孩子们得到锻炼。这些只是幼儿感兴趣的众多事件和事物的点滴而已,如果我们能将贴进幼儿生活而又为他们感兴趣的事件和事物充分利用,该是生活赋与教育的多大一笔财富啊!
二、结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尽可能选择在孩子生活中现实存在的事物,给他们感知和了解的空间,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和学习。俗话说;“熟能生巧”,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在他们的生活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和经历后,才能一点一滴形成、积累起对事物完整的印象,拓展视野,这是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的。如果我们只是告诉孩子阳光、空气、水对植物的重要,缺一不可,孩子是不会位的,因为这个道理太过抽象,但我们通过种植、观察、对比、记录,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对孩子的一日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及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渗透于每一个生活环节,使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在一日活动中得到实践和强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跌到了爬起来”,对大孩子来说轻而易举,对小班孩子则不易,教孩子自己站起来,擦干眼泪,学习做个坚强勇敢的人,对教师来说,不近人情却实属用心良苦;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挑食、浪费的现象严重,在午餐和吃点心时,让孩子知道食物来得辛苦,来得艰难,“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挑食,才能长得高,长得漂亮”;给孩子活动的空间,让他们能自由、自主的活动、交往,既有助于语言发展,也有助于社会性的培养。
总之,幼儿的生活活动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积累了知识和技能,体验了情感,培养了品质,从中获得无数的经验,成长了,进步了!要使生活活动真正为教育所用,我们还必须注重其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认真观察孩子的反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只要我们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我们便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教育机会,使生活成为幼儿教育用之不尽的资源。我想幼儿教育应该是这样的教育: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快乐的、自主的、平等的、安全的;各尽所能按自己的兴趣、特点发展;教师应该是慈爱的、包容的,给每个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感受成功的喜悦。摒弃过去那种小学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我们面对的毕竟只是年幼的孩子,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过于高深的知识,会给孩子造成不安,影响身心发展。而生活化的教育,就能为我们提供必要的教育空间和教育氛围,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寓教于生活中,还可以使各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在生活中整合。语言领域的目标不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吗?在生活中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交流;科学领域的知识也是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健康领域更是通过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来实现其目标的;在生活中,孩子们一起活动,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生活中的美,从中增长审美能力,学习社会规则;生活,实在是教育最为丰富的资源!当然,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层出不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旨应该是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适应孩子的发展,幼儿教育生活化可能是最符合孩子天性的一种教育!
幼儿教育培养探索【第十篇】
[摘要]幼儿教育质量的好坏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改革,才能保证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在许多幼儿园都采用了信息技术来与与幼儿教育进行整合,可见其对幼儿教育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出现在许多方面都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文章就二者的整合进行简要分析。
一、整合优势。
(一)提升学习热情。
孩子在幼儿时期普遍有着这样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奇的事物更能产生兴趣等,因此在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儿学习兴趣,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仅仅去根据设定的好的教学内容去进行讲解,并且讲解的相对枯燥,因为幼儿好动的特性,在课堂内容没有吸引力时,课堂气氛就会较为混乱,这种教育形式,幼儿很难产生学习的热情,面对这样的情况不仅不会使幼儿的学习热情得到提升,学习能力不会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幼儿的发展。然而在在进行幼儿教育时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因为信息技术有较强的灵活性,在进行教学中内容的设定也能更加丰富,并且呈现出的动画、图片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能延长注意的时间,动画视频直观的将教学内容进行呈现幼儿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随之提升了。
(二)陶冶情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首先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信息技术中那些有趣的内容很容易使幼儿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使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想象的空间,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很容易展现一些思维逻辑方面的内容,幼儿通过多媒体的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小短片,其中可以包括一些绘画、歌唱、舞蹈等内容,让幼儿通过有趣的小短片,可以让幼儿对这些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使得幼儿愿意主动的学习这些内容,不断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整合的方法及应用。
在幼儿时期如果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能力,对幼儿的各项发展都是有助益的,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找寻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如果单靠教师的语言阐述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并不容易,但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就相对容易了,在进行《三只小猪》故事的课程时,笔者就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了教学当中,笔者没有直接将教材拿出来对幼儿进行故事教学而是将这个故事实现进行了录音并且还配上了合适的音乐,在课程开始时直接将故事的录音播放给了幼儿,因为故事的录音中不仅有语言故事的讲述还有动听的音乐,幼儿听的非常认真并且笔者还观察到许多幼儿在听故事时还会模仿故事中的动作。故事听完后笔者进行了提问,哪只小猪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幼儿在听完问题后,积极的进行回忆,并回答了笔者提出的问题,幼儿们还结合着小猪的动作和大灰狼的动作进行了模仿,并且表演的很形象,这时笔者并没有结束课程而是再次了运用多媒体技术对课程进行了总结,教师将《三只小猪》的动画场景播放出来让幼儿欣赏,幼儿在观看故事时可以了解到小猪们是怎样盖房子的,并且什么样的房子更结实,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可以使幼儿的听觉、视觉以及感觉上都能被信息技术调动起来,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
幼儿时期已经有许多的知识具有抽象性,幼儿很难将其中的知识理解透彻,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幼儿在枯燥、乏味的环境中本身就不会产生兴趣,再加上比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幼儿在认识的过程中就显得很被动,教师也会发现,即使自己很用心的在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也没有什么提升,但是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会出现全新的景象,信息技术呈现出来的内容都比较直观,许多科学现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呈现幼儿理解起来就容易的多了。例如教师在进行科学领域《磁铁的秘密》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课堂上真正能让幼儿去动手操作的材料并不多,那么许多无法操作的材料幼儿就不能判断,他是否可以被磁铁吸引,限制了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那么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将这一问题解决,教师事先可以将想向幼儿展示的材料制作到多媒体课件当中去,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对幼儿进行展示了,并且这种展示的效果有时会比真正的操作能更清晰的将实验现象展示出来,并且一些实验现象稍纵即逝,采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将这一问题有效解决,幼儿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反复观看,了解其中的秘密。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这就是在信息技术下孩子们产生的主动、精彩、新奇的特性作用下的结果。
总结:
在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其发展。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幼儿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幼儿教育系统中,要它们两者间进行有机的结合,如此才能够促进我国幼儿教育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2]宋薇.在音乐导入教学中运用的信息技术[j].赤子(上中旬),(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