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整理【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整理【4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第一篇】

阅读完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写到:“《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捧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没有“误尽苍生”的负罪感,没有“走进死胡同”的沉重感,也没有被驳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的惶惑。肖川博士是一个可敬的建设者,而不只是一个睿智的批评家。游历他教育思想的家园,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常能得到“原来可以这样做”的启迪。凭着对国内外教育的广泛研究,凭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刻认识,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肖川博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对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扬弃,可以读到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读到对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鉴。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的亲切。

在肖川博士的教育辞典里,没有强制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畅游肖川博士教育理想的世界,感悟到的实在很多。我愿成为一个执着的追梦人,一个快乐的追梦人,做一个“人性化”的,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第二篇】

前几年在第二届东莞市名校长,名教师的培训办开学典礼上,我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的讲座。他语言风趣、生动,不时赢得我们的掌声,我们在享受他语言的乐趣中受益不少。

最近在书店里无意中看到了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这是他历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和成长等等。在他的演绎下,教育理想与信念竟然如此异彩纷呈!激发我们去实践、完善和升华。

阅读完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写到:“《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

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

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第三篇】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作者肖川博士历时十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集。文章的都直抵人心,说出了我们教育者的心理话,读书的过程是与读者对话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诗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发现、去体味教育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

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要与经典为友;告诉我们教育带给了我们什么;告诉我们要审视我们的教育目的;告诉我们老师要“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六个学会”。

学会等待,我们要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绝望,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亲切。学会等待,意味着我们要可以用开展的目光对待学生,意味着我们要可以用沉着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用开展的目光对待学生,这正是新课程下的对学生评价机制的变化。我们要开展的看学生,我们要看学生的开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老师要给学生以更多的展示、引领和平等的给予,就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学会与学生共同分享。老师学会了倾听,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世界。这就意味着老师的作用应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迫;是给予,而不是施舍。这也正是新课程下的老师的角色的转换和师生应该建立起来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表达。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犯错误,而老师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定会获得悬崖提缰的良好的自我教育效果。宽容是爱的甘露,通过老师耐心地引导,犯错的学生会得到滋润和营养,必将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转化。老师要擅长宽容,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老师要做“大智假设愚”的人,通过自己的无为,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潜能。这样老师的心智就不会闭锁,头脑不会固执,思想不会僵化,眼界也不会狭隘。学会了宽容的老师,才能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多样化,珍视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对待事物,尽可能地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老师学会了宽容,自然就会用自己的率先垂范,成为学生模拟的楷模,自然产生宏大的教育力量,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老师对自己所认同的事物常常也会抱以审慎的态度,而对学生所信赖的事物也能假设它确有合理之处,从而防止了武断性。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根底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宽容孩子的特性,才会看到了更多不同的笑容,才会欣赏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壮观。

老师要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以及选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例如,鼓励这一方式的选择。老师通过一个无意的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的语言,一个夸大的表情,都可以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到达使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目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又开发了潜能。鼓励的运用要源于尊重,源于信任。一个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憾。所以说,老师要学会选择,只有老师具有不俗的选择才能,才能到达不教而教的目的。

老师要擅长合作,当然不仅仅是在与同事教育教学事业方面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有了合作的意识,老师就会尊重和接纳学生的不同、差异、另类,甚至异端;老师就会“求大同,存小异”,作必要的.妥协、让步、隐忍和放弃。作为老师,在合作中,可以与学生和家长建立互信;在合作中,可以对学生进展引导;在合作和接纳学生的同时,让学生接纳老师传授的知识、方法;在合作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才能、区分是非的才能和前进的动力。老师擅长合作、擅长沟通,而又有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已及人的胸怀,学生自然会通过观察、体悟、分析等自觉行动,到达教育的目的。

学会创新,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探究以改良自己的工作,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意味着我们要对司空见惯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新的见解……当前的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前的社会也正提倡建立创新社会,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成为当务之急,培养我们老师自己的创新精神更是迫在眉睫。要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们就一定要具有开放的头脑、进取的精神和探究的兴趣。

掩卷深思,不仅让我们感慨书中到处蕴含着深入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辉。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中,我学会了许多许多,倾听教育大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表述,我将怀着永久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请教育的理想。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第四篇】

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我佩服肖川先生的深刻见解。他站得比我们高,看得比我们透,讲得比我们深。他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理想与信念竟然如此异彩纷呈,他让我们感受到自由思想力量,憧憬幸福的教育生活,更激发我们去实践,去追求。

他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真实、亲切与随和。他说:锤炼语言,也就是锤炼思想;追求表达的独特与精致,也就是追求思想的独特与精致。在教学中我们也应当如此,我们应当追求课堂用语的精炼与准确,只有多学习,反复练习,才能有所进步。我要做肖川先生笔下那个“寥寥数语”者,而不是“洋洋千言”者。

书中讲到:别将生命的弦绷得太紧,留一份闲适给自己。理性的顿悟,灵性的升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时翩然而致;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

是啊,不就是在这种闲适中,我才能感受到闲适的`美好,不就是在这种闲适中,我才能思考如何给学生闲适。教育人,需要一份闲适给自己,才能在心静时找到教育的真谛;需要一份闲适给自己,才能领略知识的海洋,思想的价值,提高自己的学养;需要一份闲适给自己,才能思考学生需要怎样的闲适。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不是急功近利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是闲适;学生畅所欲言是闲适;遇到问题交流讨论是闲适;安静的思考,认真完成作业也只有在闲适中才能真正落实。

肖川先生给予我们教师的是真诚与深刻,我们有责任与义务把真诚与深刻的接力棒传给每一名学生。让我们一起在努力实践中,期待教育的理想的实现。

23 33190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