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硕士开题报告1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主要是研究生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所选课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研究工作的设想,同时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

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

3、课题研究过程,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目前仪器设备和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论文工作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再谈下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至迟应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凡未按时开题着,可酌情在论文成绩中减1至5分。

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并进行现场考察和初步的试验研究,然后写出5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必须在学院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

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和科学论证。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取消研究生学籍,终止培养。

4、开题通过后,应将开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教研室主任和学院院长签字后交校学位办公室。研究生、导师、学院各存一份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的复印件,以便定期检查论文工作。

5、开题通过后,一般不得改变研究课题。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课题者,由导师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教研室主任、学院院长、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批准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改换研究课题,更改研究课题后仍不能进行下去的,则对研究生取消学籍,并取消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的资格。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2

一、 论文题目

康德的科学和哲学关系思想研究

二、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研究方向

国外马克思主义

四、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卢梭和牛顿的思想是康德思想的两大来源,因而,解读康德的模式也有两种:在卢梭的思想的视域下解读康德的思想;在牛顿自然科学理论的视域下解读康德思想。然而,国内学界重在以卢梭解读康德思想,在以牛顿的自然科学理论解读康德思想方面,在国内学界几乎是一个空白。而以自然科学(特别是牛顿力学)的视角重新理解康德的相关思想必然要研究康德关于科学和哲学之间关系的思想。

另外,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不但是科学哲学中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整个思想界中的重大问题,他不但关涉到知识和智慧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且还连接着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思想分歧: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想冲突。

对于如此重大的哲学问题,几代学者都试图给出自己的解题模式。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出发,中国科学哲学的奠基人舒讳光先生认为“自然科学发展本身已要求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否则自然科学就要陷入‘危机’之中。

对于科学和哲学的关系而言,以上两种解题模式是很重要的宏观解题模式,但是,在这一问题的微观领域(各个哲学家本人),学者研究的还较少。康德是现代哲学的奠基者,也是对现代科学哲学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他的科学和哲学关系的思想对于我们解决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国内外研究综述

对于康德科学和哲学的关系的研究,按照时间顺序,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康德去世到19世纪末,这个阶段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康德哲学是为自然科学奠定基础。第二个阶段起步于20世纪初,这个时期一些部分学者开始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用自然科学(特别是牛顿力学)推演出康德的哲学。

最早做这个工作的`是Ernst Cassirer4,在他的名著《康德的生活和思想》5中,他论述了康德的思想和牛顿的经验科学的关系,这给出了研究康德哲学和科学关系的新视角。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Gottfried Martin出版了他的专着——《康德形而上学和科学理论》6。书中,Gottfried Martin认为自然科学(包括数学)和传统本体论对于康德哲学的影响很大,这是康德哲学起源的两条线索,但是,他的研究重点主要限于《纯粹理性批判》,没有具体阐明自然科学、数学在康德哲学形成中的作用。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Buchdahl, Gerd7的《形而上学和科学哲学》8和GordonBrittan9的《康德的科学理论》">,这两本书论述了康德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并掀起了研究康德科学和哲学关系的热潮,很多学者都致力于从自然科学出发重新解读康德哲学。要注意的是,这两个阶段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区分,在第一个阶段,少数学者从康德的自然科学理论推演出康德哲学理论,在第二个阶段,也有一些人认为康德的哲学只是为科学奠定基础,这两个阶段大体上可以说明两种倾向。

六、研究纲领的重建

以上为国内外学者对于康德科学和哲学之间关系研究现状,这些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存在着明显的问题:第一,没有或者没有详细的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康德的科学和哲学关系的变化过程。第二,没有梳理出康德科学和哲学关系的演变逻辑。

笔者认为,历史和逻辑是相统一的,这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方法,也是一切理论思维的重要方法。本文试图利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重建研究纲领,以包容和扬弃前辈学者对康德科学和哲学关系的研究。具体来说,在康德的前批判时期,康德试图用自然科学和数学的知识解决哲学问题;在沉默时候,康德一直在思考如何用人的先天认识能力为自然科学和数学奠定基础;在批判时期,自然科学、数学形象和哲学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康德用自己的哲学为科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学和数学理论推演出一些哲学理论;在晚年,康德把拉瓦锡的热量说升华为以太理论,用以太演泽试图统一科学和哲学。

基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性,在下面的篇章,我将用康德的思想发展过程证明我的观点。

七、论文提纲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科学和哲学的简要定义以及本文选题的相关说明

三、康德生平和主要著作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五、研究纲领的重建

第一章前批判时期,自然科学、数学向世界图景、人的认识能力的推演

第一节康德前批判时期思想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从把自然科学、数学引入形而上学到两个世界的划分思想

第三节从把牛顿力学引入单子论时空观到先天时空观

第二章沉默时期,以先天认识能力为科学奠定基础

第三章 判时期,科学形象和人的先天认识结构的双向推演

第一节 学(几何学、代数)和人的先天时空的互相推演

第二节 然科学(特别是牛顿力学)和理论哲学的相互推演

第四章 批判时期,科学和哲学是相统一的

第一节 德科学和哲学关系思想存在的问题及晚年的探索

第二节 学的新发展

第三节 德对拉瓦锡化学理论的接受和阐发

第四节 德对以太(热量)存在的先天证明

第五节 太演绎:科学形象和人的认识能力(康德哲学)统一的中介

结论

本文总结

参考文献

硕士开题报告3

一。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思维的奥秘

1、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理性思维程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设计计划方法论

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计划书

a.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计划书的构成

d.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麦肯锡理念》/[美]埃森·拉塞尔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4

6、《企划书实用手册》/[日]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译·—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

10、《企划训练入门》/[日]悴田进一著;李幸纹译·—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

11、《设计过程与方法》/[日]沈祝华,米海妹编著·—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

47、《创意企划案》/小管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9

48、《新企划力:创意思考解决难题的六大能力》/郭泰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50、《创意企划案》/小管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9

53、《现代策划学》/[美]苏珊著;·—北京:中共党校出版社,2002,1

5、《策划学全书》/胡屹编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6

14、《丰田方式》/[日]片山修著;陈锐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9

2、《星巴克咖啡王国传奇》/(美)舒尔茨(Schultz,H)(美)扬(Yang,D·J·)著;韩怀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2、《跨国公司行销中国》/卢泰宏编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1

13、《未来生活的选择》/[英]约翰。埃尔金顿朱丽娅。黑尔斯著;张葆华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1

17、《体验经济》/[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著;夏业良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18、《消费者行为》第三版/[美]所罗门著;张莹,傅强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1

38、《麦肯锡理念》》/[美]埃森·M.拉塞尔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

39、《公司战略计划》/[加]明茨伯格著;张艳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1

44、《体验营销》/[美]施密特著;周兆晴编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10

45、《麦当劳店铺管理手法》/俞浪复编著;·—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46、《钢索上的品牌战士》/[英]菲欧娜·吉尔摩著;黄富厢,刘军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9

52、《米奇的魔杖—迪斯尼的经营之道》/[美]比尔·卡波达戈利,林恩·杰克逊著;关海歌、路小林译;·—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1

54、《供需新规则》/[美]里克·卡什著;音正权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12

55、《金字塔原理》/[美]明托著;王德忠,张询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22、《工业设计理论基础》/李乐山著·—待补

15、《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新都市主义论》/王受之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

4、《品牌再设计》/(美)凯瑟琳·费西尔编·夏颉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5

16、《器具的进化》/[美]亨利。佩卓斯集著;丁佩芝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7

19、《速成读本:设计》/克拉克,弗里曼著;周绚隆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

20、《剧本导引—资讯时代产品与服务设计新法》/[台]洪德彰,林文绮,王介丘著·—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5

21、《包豪斯》/[英]慧特福德著;林鹤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2

23、《外国艺术设计史》/邬烈炎,袁煦炀编著·—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6

24、《国际4A广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朱海松编著·—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4

21、《大系统思维论》/王营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

25、《工业设计方法学》/简召全等编著·—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待定)

26、《物生物》/[意]布鲁诺。莫拿利著;曾育,洪进丁译·—台北:博远出版有限公司,(待定)

27、《最新日本广告实务》/王润泽编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8、《市场调查手册》/中华征信所著·—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

30、《品牌领导》/[美]艾克,乔瑟米塞勒著;曾晶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4

31、《不守规划的创意》/[美]鲍。吉尔著;邱顺应译·—台北:滚石文化,2001,1

34、《定位》/[美]艾·里斯杰克·特劳特著;王恩冕,于少蔚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

42、《总体设计》/[美]凯文·林奇加里·海克著;黄富厢,朱琪,吴小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1

40、《品牌的建立》/钱竹主编·—北京:艺术与设计出版社,2002,9

49、《世界顶级设计作品选--世界著名设计公司卷》/蔡军,徐邦跃编著;·—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

29、《游戏的人》/[荷兰]约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0(1997,5重印)

32、《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王雨田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5

33、《分析的艺术》/陈功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0

3、《跳出思维的陷井:日常生活中逻辑的威力》/[美]坎纳沃著;王迅,徐鸣春译·—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02,3

35、《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英]弗兰克·莫特著;余宁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36、《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

37、《社会学(第十版)》/[美]波普诺著;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1、《右脑与创造》/[美]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著;傅世侠,夏佩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

43、《辞海》》(1999年版彩图本)/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9

51、《科学方法论·互补方法论》/刘大椿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硕士开题报告4

开题报告是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教育硕士开题报告样本,供大家阅读查看。

论文题目:轻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立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研究现状的述评、研究价值

2006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人口普查,根据调查数据推算,智力残疾55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6。68%,其中轻度智障人士约占50%。近年来,随着对残疾人士职业教育的重视,轻度智障学生越来越多地走上社会,承担起一定的劳动岗位,他们逐步从社会隔离到融入社会、自食其力。为此,轻度智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水平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这个领域目前尚无人关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轻度智障学生幸福感的现状,并将对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尝试推论影响轻度智障学生的幸福感的规律,为提高轻度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生活的水平服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目前普遍定义为,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近几年随着积极心理学流派的崛起,主观幸福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成为诸多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让人们意识到,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因而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主观幸福感的内涵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维度: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度。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情感平衡度,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部分,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指与消极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积极情感体验。在这其中,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的综合判断,作为认知因素,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衡量主观幸福感更有效的指标。

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①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

②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③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西方思想者在对幸福的探讨中,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相继出现了自然幸福观、理性幸福观、神性幸福观、人道主义的感性幸福观等多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但这些努力似乎并没有使幸福问题得以澄清。最初,人们将幸福归结为财富、权势、享受等,但很快便发现这些东西并不总能带来幸福,而有时它们恰恰是痛苦的根源。于是,幸福又被较多地与价值联系在一起,它被归结为美德、自由、信仰,但这样做的后果又往往使幸福越来越远地离开了具体人的体验,以至于人们开始对这种形而上探讨本身的价值产生了疑问。20世纪中期,对幸福的实证研究应运而生,Dodge的幸福理论提出已有70年的历史。

至今,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者们着眼于测量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并根据测量结果描述了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平均水平。这类研究以描述性为主,采用的主要是单项目测验,在信效度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不可能揭示主观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机制。第二阶段,研究者们深入考察了几种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模型。在揭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出现了人格理论,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发展了多项目测验。近年来,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研究者们开始运用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理论来整合各种方法,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跨文化研究。

关于个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研究是心理学界重视个人生活质量研究的一个明显标志,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国外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满意度这一领域。目前,国内也日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注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水平在青少年幸福感中的作用。

(三)主要参考文献(请查图书室教育杂志和中国知网,8项权威文献)

1、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2000,8(4):23—28

2、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2

3、黄蓝,朱倩昕。近年来西方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1002—6908(2007)0520

4、严标宾,郑雪。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5、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 (01)

6、刑占军。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心理科学,2002,25,3:336—339

7、杨秀君,孔克勤。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心理科学,2003,26,1:121—123

8、杨海荣,石国兴。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以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4,12,6:416—419

9、肖非,王雁。智力落后教育通论。华夏出版社,2000年8月

10、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J]。中国心理卫生,17,11:783—786

11、田丽丽,刘旺,Rich Gilman。国外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研究概况。中国心理卫生,2003:,17,12

12、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9—66

。C。,Huebner,E。S。,Environment events and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 of adolescents:A test of cognitive mediation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01,22(3):3320—336

,R。,Huebner,E。S。,A review of life satisfaction research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2003,2:107—116

,G。,Huebner,E。S。,&,Suldo,S。,Relationships among stressful life events,temperament,problem behavior,and global life satisfaction in adolescent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02,39(6):677—687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了解轻度智障学生幸福感的现状,并将对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尝试推论影响轻度智障学生的幸福感的规律,为提高轻度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生活的水平服务。

(2)关键概念

轻度智障学生——轻度智障学生是指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缓,智商在50~70或55~75的学生。本研究中,轻度智障学生指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在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轻度智力落后学生,他们在学业适应、社会适应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差异,同时还不同程度地伴有情绪行为问题、人际交往不良,部分学生还存在某些生理残障。

主观幸福感——本研究中的主观幸福感,是指轻度智障学生对自身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是否幸福的程度判断。

(3)研究内容

1、幸福感文献综述。

2、编制轻度智障学生幸福感及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并实施。

3、对轻度智障学生的家庭、教师进行访谈。

4、对问卷和访谈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4)关键问题

如何通过问卷实施,得出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影响轻度智障学生幸福感的因素。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对象

从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一所为智障学生提供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中随机抽取了初职一、二年级、三年级、六年级、预备年级各10名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共69名随班就读学生,其中男生42人,女生27人,智商最低为55,最高为69。

(2)工具

在总体幸福感量表(SWB)基础上进行扩充改编为轻度智障学生多维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

(3)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作为学校的专职心理老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较为熟悉,同时对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行了解。故,实施问卷所得的结果会比较真实,信度和效度都较高。

在问卷实施后,对所取得的数据将采用EXCEL表格进行记录,并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

3、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近几年国内特殊教育的发展,让轻度智障学生有了进行职业教育的机会,使得轻度智障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并更多得融入到社会中。为此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本课题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拾遗补缺的作用。

(2)、在研究方法上,特殊教育多采用质性研究,即个案研究、案例研究等方式,本课题则以以调查+访谈的研究方式进行研究,并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分析,从各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中尝试得出一定规律。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1)文献综述

2)自编问卷

3)调查报告

4)研究论文

三、论文大纲

轻度智障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关键词

1理论综述

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轻度智障生身心特点

讨论

2实证研究

研究对象

工具

结果与分析

3讨论

4总结、局限与展望

5参考文献与附件

23 1468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