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精选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精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土木工程硕士毕业论文题目【第一篇】
1、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的探讨。
2、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
3、房地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分析研究
4、工程项目工程量计算及投资报价书
5、工程招投标市场环境分析与立法研究
6、工程项目成本计划、控制机制研究
7、工程项目管理经验总结(实例)
8、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理论(方法、手段、策略)研究
9、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10、工程项目规划(实例)
11、砖混结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钢筋混凝土中钢筋腐蚀原理的研究
13、关于软弱土判别与处理的问题讨论
14、桥用高性能混凝土长期耐久性研究
15、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16、新型防水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7、砖混结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8、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19、各种水文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
20、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下,工程地基处理与地基加固研究与技术发展应用
21、新型保温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2、高速公路隧道开挖全过程ANSYS仿真分析
23、钢纤维水泥砂浆钢筋网加固RC梁抗剪试验研究
24、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深度与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25、热棒技术在大面积混凝土温控应用中的仿真数值研究
26、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开发
27、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及实证研究
28、基于图论的道路横断面设计研究与软件开发
29、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楼宇结构的监测系统的研究
30、建筑业实施增值税问题研究
31、嵌套式高冗余度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
32、基于压电陶瓷的钢管混凝土柱界面剥离损伤监测的实验研究
33、大型水电站前期项目发包管理研究
34、坡积土长期抗剪强度以及边坡时变稳定性研究
35、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工程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
36、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下,工程地基处理与地基加固研究与技术发展应用
37、各种水文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
38、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39、新型模板体系开发与设计
40、新型模板施工技术研究
41、新型脚手架开发与设计及应用研究
42、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43、新型钢筋连接技术与开发与应用
44、纵向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45、无粘接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46、土木工程随机风场数值模拟研究的进展
47、土木工程材料与结合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营模式
48、探究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
49、分析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问题
50、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
51、土木工程的质量管理
52、分析土木工程测量
53、分析土木工程管理
54、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
55、泡沫混凝土的性能
56、探究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技术性能
57、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问题
58、高温条件下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
59、分析新型防水材料在建筑中的使用
60、探究通信工程施工组织
61、探究新型墙体保温材料设计
62、新型节能保温材料在施工中的应用
63、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64、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分析
65、工程项目施工监理研究
66、办公楼建筑设计分析
67、公司办公楼的设计
68、探究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69、膨胀土判别与分类的BP神经网络方法研究
70、软弱地基变电站沉降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71、施工现场安全分析
72、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
73、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
74、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
75、建筑工程新型防水材料的使用
76、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77、商品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测方法的研究
78、论高速公路隧道行车安全
79、公路工程中的造价控制
80、分承包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本科论文【第二篇】
摘要:我国土木工程在不断的迅速发展,由于土木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其施工技术,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先学习了解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这样才能够保证项目是高质量的,本文对于土木工程住宅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研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论文
1引言
在建筑行业飞快发展的今天,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土木工程的建设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加强土木工程住宅施工技术的运用,将会对土木工程带来非常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土木工程住宅施工技术要点的要求
对基坑土方的开挖的要求
第一步要明确一下施工工序,应该怎么做,还有确定分层的厚度,越精准,越能满足要求,这些工作做好之后才能够开始房屋基坑的施工。在目前建筑的发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些要求,防止地基土出现扰动现象,那么在施工的时候要做到连续施工,在开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排查,还应该时刻观测地下水位,若是发现已经达到了水位以下,应该立即进行降水处理,要选择适合的方法。
对土方填筑与压实的要求
对于填筑的土料应该仔细的进行挑选,选择合适的,因为并不是所有土料都可以作为填筑土料的。在进行压实工作时,应该时刻注意每层铺土厚度、压实度以及土的含水量,而且填土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填土,要按照从低到高,从下到上的顺利,依据整个宽度进行分层铺填碾压或者夯实。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同类土进行填筑工作,还应该分层的进行填方工作,在进行回填以及夯实工作的时候,应该同时从相对两侧或四周开始工作,若是进行了填筑,当天就应该进行压实,二者共进退,填土压实质量应该与相关规范规定的要求吻合。
3基坑的开挖及其支撑与保护技术
浅基坑的开挖技术及其支撑与保护技术
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仔细分析如下的几个要点。首先,在确定了土方边坡之后,应该仔细分析几个问题。例如土壤的特性是怎样的,挖掘区域的气候如何等等。然后,若是所在区域的土质非常均匀,并有合理的湿度,地下水位低于管沟地面或者基坑的标高,而且敞露时间少,那么就不可以开始放坡和加支撑这两项工作,还要特别注意,开发深度是有规定的,挖土深度是一定的,应依照规定执行。之后,如果管沟或基坑的地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那开挖的最大深度就是5米,既不可以加支撑也不可以超过这个限度。条件是具有适宜的土质和湿度以及其他地质情况。最后,若是临时挖方边坡的高度小于10米,其相对使用时间较长,在山体稳定时,按照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坡度。横撑、板桩等技术都是浅基坑的支护技术。
分析深基坑的开挖及其支撑与保护技术
在实际的工作中,为了确保深基坑徒弟的稳定,大部分都会选择采用临时支档技术,能够更加保证稳定性,而采用透水挡土支护结构的一般都是工字钢桩加横挡板、预制桩以及双排灌注桩,运用止水挡土结构的则是地下连续墙、钢板桩等。支撑部分的结构也应该选用悬臂、锚拉式支护等结构。
石方爆破问题及软土地基的施工
面对爆破工作来说,必须要对以下几点进行重视。首先,在施工场地中一些废弃的建筑物进行整体的拆除。其次,必须要处理好地下的阻碍体。同时要根据工作的相关制度进行施工要。首先是打孔,之后安放炸药,最后在进行引爆。只有这样做不仅能够加强工程的施工效率,而且还能够减少企业投资的成本,但是它依然存在问题,通常最容易出现问题就是会出现很多的粉尘,并且有巨大的声响。针对软基施工来说,在根据它自身的主要特征,我们了解到了建筑体不稳固的问题,最严重的有可能造成了建筑物整体的不断下降。因此受力性不能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开展细致的加固工作,在实际工作的阶段中,首先要结合地区的地理地势的具体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完善措施。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施工
在很多工程中都运用了这种结构,因为它有许多的优点,强度很大,耐持久等,因此,这么好的结构应该多加应用,造福人类。(1)粘结预应力施工。预应力筋表面应该涂上涂料,再用塑料套管在其外面包上。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该先将预应力筋铺设在模板内,要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操作。一切就绪后,要等到混凝土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强度,再进行张拉以及锚固预应力筋。经过实际施工表明,张法技术是粘结预应力施工的基础。(2)所谓张法施工,首先将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然后再把它临时锚固在钢模或台座上,之后再进行浇筑混凝土,对预应力钢筋进行放松,依据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之间的粘结,致使混凝土出现预压应力,但是要注意,应该掌握好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之间的粘合力强度。
排水技术
在土木工程住宅施工技术中,排水技术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对于后续的土方建设工作,土的干燥性是非常重要的,易对其产生严重的影响。现在的排水技术分为明排法和人工降水法两种方式。采用人为的办法把地下水控制在坑底以下的范围就是人工降水法,因此,为了方便随时抽水,应该先在基坑周围设置好足够的滤水管,然后在开始挖掘基坑的工作。它有一个坏处就是让之前的建筑体发生位移或下沉的情况,若是严重,还会发生裂缝或倾斜等情况,非常的恶劣,为了防止发生这种情况,首先就需要做好分析研究工作,还要做好防护工作。而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防止项目受到流沙的干扰,能够拥有更好的施工状态,能够更好的保证工程的质量。
4结语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大,虽然我国土木工程住宅技术得到了应用,不过依然存在很多情况,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施工技术还不是十分的完美,应该不断进行修整,还是有许多的工作要依靠手工来做,因此,土木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新时期下,需要不断的完善住宅施工技术,进而才可以保证建筑体的稳定性,才可以保证项目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应凌江。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和创新探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xx(11):91.
[2]朱勇。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探讨[J].科学与财富,20xx,8(4).
[3]孙纪平。浅谈土木工程住宅施工技术特点[J].建筑建材装饰,20xx(5):201.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第三篇】
摘要:
工程学是一种融合数学和自然科学之应用学科,需经由研究、了解、实践并结合专业判断等过程,利用具经济价值之自然物质与能源,以改进人类生活与生命的发展。工程学又枝出许多领域,工程学范围限于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与环境相关之学门,其他军业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农业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则不在范围以内。
土木工程学是一种为社会服务且参与度高的学科,如住宅、公共建设、道路、铁路、桥梁、隧道、水库、机场等工程皆包含在内。随土木工程的发展又划分出多项领域,包括结构工程、营建工程、基础工程(foundation) 运输工程、环境卫生工程(sanitation)水力工程等。本文作者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土木工程的特点及发展进行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土木工程涵义、特点、未来发展方向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一)建筑材料方面。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出现。比钢轻的铝合金、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已开始应用。但是这些材料有些弹性模量偏低,有些价格过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而尚待作新的探索。另外,对提高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仍继续进展。
(二)工程地质和地基方面。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的构造及其在天然状态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不仅直接决定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还常常关系到工程设施的选址、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地下工程影响就更大了。工程地质和地基的勘察技术,目前主要仍然是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试验,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为适应现代化大型建筑的需要,急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创造新的勘察方法。
(三)工程规划方面。以往的总体规划常是凭借工程经验提出若干方案,从中选优。由于土木工程设施的规模日益扩大,现在已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规划水平。特大的土木工程,例如高大水坝,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这类工程的社会效果是有利也有弊。在规划中,对于趋利避害要作全面的考虑。
三、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二)智能土木结构理论的体系构成
传统的土木结构是一种被动结构,一经设计、制造完成后,其性能及使用状态将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可预知性和不可控制性,这就给结构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展出了在线监测结构,它赋予传统土木结构以在线监测机制,从而为探知结构内部性能打开了窗口,使人员可以方便地了解结构内部物理、力学场的演变情况,这就是结构智能化的第一层次。在在线监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监测数据的智能处理机制,使得结构具有自感知、自诊断、自推理的能力,从而使结构实现了第二层次的智能化。进一步在结构中引入自适应及自动控制机制,即根据自诊断自推理的成果,由在结构中耦合的作动系统做出必要的反应,从而实现智能控制结构,这就是第三层次的智能化。比如,对结构的开裂、变形行为,结构的。锈蚀、老化、损伤行为,以及结构的动力振动行为做出抑制性控制,在更高层次上对结构起到保护和维修作用。可见,在结构智能化演化过程中,按其智能化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自感知土木结构,它是智能结构的最低级形式;第二层次:自诊断智能土木结构,具有对前一层次结果的智能化加工处理,包括结构内部力学物理场的自我计算,对结构特定目标参数的自我诊断,以及以做出结构自身行为的应对策略为目标的自我推理等功能。第三层次:智能控制土木结构,它是智能土木结构的最高形式。
(三)发展高新技术,应用结构健康监测,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性能退化,这将影响起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甚至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从建筑建成的一刻起,就要做好健康监测、修复和加固的准备。
随着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及结构动力分析理论的迅速发展,人们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给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结构上安装各种传感器,自动、实时地测量结构的环境、荷载、响应等,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科学有效地提供结构养护管理的决策依据,确保结构安全运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近年来,大型土木工程特别是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技术成为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通过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国内外近年新建的许多大型桥梁都安装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如我国的上海徐浦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东海大桥、香港地区的青马大桥,韩国Seohae桥和Youngjong桥、美国Commodore Barry桥和加拿大Confedration桥等。通过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与加固,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建筑事故,也基本解决了建筑过快老化损坏,不得不拆去重修的尴尬局面,及由此造成的大量经济、资源、时间上的浪费,实现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第四篇】
摘要: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对于土木工程课程体系而言改革是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以结构专业的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软件基础教程为例,分析改革探索中的几点具体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土木工程;课程教法
1概述
依据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土木工程的课程体系应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1]。如何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责无旁贷。作为土木工程三大力学中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结构力学以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为基础,又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钢结构设计等专业课埋下伏笔,结构力学在课程体系中无疑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拥有着诸如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房屋建筑学、土力学基础工程、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建筑抗震设计等比结构力学更多的前期先修课程,决定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具有起点高、知识储备多、对工程实践有一定要求的特点。同时,混凝土结构设计为结构软件(PKPM)提供结构设计方案和参数依据。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软件共同服务于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早已起不到很好的引导学生的作用,如何改变这种课时少、内容多不容易教更不易学的现状,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土木工程应用型课程改革
加强学生的建模能力
工程中需要有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抓大放小)的思想,用计算简图来代替构造极其复杂的实际工程结构。因此,建立模型是结构计算分析和施工图绘制的先决条件。而模型建立的好坏、荷载选取、传导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结构计算分析的准确性。结构体系、杆件、结点、支座、荷载的简化是涉及到的几个主要方面。结构力学的题目常常是给出现成的力学简化图形,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以既有的固定模式加以求解。平日的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导他们尝试采用逆向思维在设计前先建立出准确、客观、简洁的模型,再进行内力计算,绘制内力图。
融入具体实例
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推崇案例教学法以期改善结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枯燥难学脱离实际应用的旧局面。案例教学法从内容、方法、手段角度达到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如:在讲悬臂梁的内力计算和位移计算时,可以与雨篷板的实例相结合,让学生从分析内力分布的基础上讨论理解挑梁根部截面面积大、端部相对较小以及构造上应保证板中纵向手拉钢筋要有足够的受拉长度的原因。在分析两端固定的单跨超静定梁求杆端剪力,杆端弯矩和杆端剪力自相平衡时,可以举例“方向盘效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力(矩)的平衡无处不在,从而更加深对平衡的认识,感知力学可以活学活用的意义;在讲解结构位移计算时,可以举例施工阶段的位移监控计算旨在消除大型屋架或桥梁因自重过大引起相应的挠度前给大型屋架或桥梁一个预拱度,以便于结构成型后处于按设计要求的水平位置上。这个预拱度的数值便是我们定量分析结构位移的目的之一;排架结构其实就是单层工业厂房的一种基本计算模型,多跨超静定梁是桥梁结构的一种形式,框架结构是一般民用建筑的典型代表。
强化结构力学实验
传统的三大力学教学中只有材料力学有相当一部分的实验教学环节,结构力学和理论力学基本上很少有实验课。但是力学实验技术无论是作为认识和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还是作为直接解决设计工程中的力学问题的专业手段,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2]。结构力学的应用型的实现离不开实验的推进。比如说,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几何可变体系、几何不变体系、瞬变、常变体系模型,以便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杆系结构的组成和规律以及结构和机构的区别;亲自动手制作桁架零杆检测模型,改变荷载的位置或是减少某根零杆来理解零杆既然受力为零是否可以去掉。
强调引入计算机技术
①计算机技术对试验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有贡献,实验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相结合而产生的实验和分析杂交技术方面,充分体现了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实验成果的效率、精度和可靠度。
②作为传统求解超静定的结构力学方法力法和位移法,由于以手算为主,计算规模有局限性。当超静定次数过多或遇大型复杂结构问题的分析时,矩阵分析法便显示出其依托计算机的矩阵运算规律性强、易于编程的优势。
③土木工程的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结构软件如PKPM等结构设计软件提供参数依据,PKPM应用于毕业设计以及今后的设计工作。在毕业设计中运用电算对手算结果进行对比、校核,分析内力计算的施工图,以利于进一步优化结构设计,强化对土木工程专业各科形成的知识体系的理解。
提升教师工程应用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及结构软件课程的学习,不仅限于书本上现成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设计过程中针对实际工程项目时需要编制设计说明书、制定方案、整理结构计算书、绘制施工图、校核。为满足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功能性要求,需要老师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和丰富的工程检验,串联起基本原理、设计、施工、监理的相关内容,给学生方向性的指导,使其少走弯路。
采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它的最基本的含义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从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3]。例如在结构软件的教学中可以引入问题驱动教学:某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7度()抗震设防,抗震等级为三级,楼面恒载标准值为/m2,活荷载标准值为/m2,屋面恒载标准值为/m2,活荷载标准值为/m2。楼面梁间线荷载标准值为8kN/m,屋面梁间线荷载标准值为4kN/m。开间:6000mm,进深6000mm,3900mm,6000mm。在引导学生依次进行绘制结构平面图、进行楼层定义(柱、梁、板的布置、本层信息修改)、荷载输入、设计参数的输入、楼层组装、SATWE前处理生成各层恒载简图时,可以抛出问题引发大家思考,思考图3中1号房间第一层的恒载简图里的/m和27kN/m、图4中2号房间第一层的恒载简图里的/m和/m、图5和图6中1号房间第一层的活载简图里的/m和/m的来历。引发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个别提问,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考单向板和双向板的区别,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1号房间和2号房间的板分别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板,明确1号2号均为双向板后,再将混凝土结构设计里双向板传给支撑梁的作用反力的方法的问题抛出并温习:以45°等分线为界,分别传至两相邻支座,这样沿短跨方向的支承梁,承受板面传来的三角形分布荷载;沿长跨方向的支承梁,承受板面传来的梯形分布荷载。反算并使设问里的数字得到验证。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寻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学里无形中使学生张嘴等待老师喂的低效教学模式。
3结语
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土木工程结构方向教学体系的改革任务对教师而言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老师根据土木工程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理论实践巧妙结合、因材施教,也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加强学生建模能力,将基本概念时引入具体工程实例,强化结构力学实验,将计算机先进的技术引入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教学中,增长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经验以提升的工程实践能力,采用问题教学法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延强。面向应用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4):142-143.
[2]刘礼华,欧珠光。结构力学实验[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孙显元,王章豹,李钢。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学生会申请书(优推4篇)
下一篇:平面设计论文【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