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说课稿【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思想品德说课稿【通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第一篇】

摘 要:新课程实施之后,思想品德教育淡化教材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和活动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表明思想品德教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教学过程,而应该是一个教材、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多维互动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多维互动 思想品德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谭正桥,男,广东省东莞市可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多维互动教学是把系统论、信息论运用到教学中而形成的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和课外延伸为平台的创造性教学模式。思想品德的多维互动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遵循学生的道德认知规律,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组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一个有效的、有实际意义的、易操作的多维互动教学过程,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社会之间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和交互合作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材多维互动

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中提出:“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丰富教材内容,有效落实课程目标。”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定的教学境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改变和补充,以灵活的教学内容代替相对固定的教学,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如果我们沿着教材思路让学生逐一活动,因为涉及到肖像和姓名两大权利,就会显得内容庞杂,费时费力,学生注意力会难以持久;如果由教师自己给学生讲授肖像和姓名中有哪些权利和这些权利的重要性,则会陷于传统说教,枯燥乏味。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我们可以以教材为蓝本,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把学生生活中耳闻目睹的,课内的、课外的、零散的、不连贯的事例整合起来,利用教材的《牛顺改名的故事》,串在“牛顺”身上,创设情景,然后把这些情景交给学生,让学生参阅《牛顺改名的故事》,同桌讨论,去感悟,去探究,去发现肖像和姓名中有哪些权利,并且感受到权利的重要性。

这样多维互动的教材处理体现了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内容融人中学生的生活中,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情景的感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认识。

二、教学形式多维互动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学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学,要注重社会实践教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ll)》明确提出,思想品德具有实践性,要“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亲自动手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认识、情感的体验和行为的养成。

思想品德教材每一单元的篇首都有“主题探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组织七年级新生对新环境适应状况作自我调查与研究,让学生在亲身的调查活动中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生活,尽快融人新的班集体,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将教学形式仅限于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多维互动的教学形式,把教材、教学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具生命力,更具魅力。

二、教学方法多维互动

在思想品德课中除了传统的讲授法,还要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中所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多维互动教学方法不是单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法,它是一种崭新的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有多种类型。思想品德教学中,以下的几种多维互动教学方法是比较成功,值得借鉴的。一是案例分析法,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些鲜活实例,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和世界观。二是调查研究法,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社会调查,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深入实际、亲自调查研究。三是辩论法,辩论法注重立足现实,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引导,使学生在辩论中取长补短,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有序性和独特性,深化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四是模拟法庭教学,《思想品德》有部分内容是法律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法律条文是抽象的枯燥的,然而现实生活是具体的实在的,针对初中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在法律知识教学中,可开设模拟法庭进行角色体验。当然以上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教师必须针对不同课程和不同学生,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中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电影中活生生的剧情,架设生活和教材的桥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接着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从中得到情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提高警惕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互助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正确态度,并且在探究新知识的同时获得轻松、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最后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元、多向对话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并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手段多维互动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乏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声、光、影等立体化的感受,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提倡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优化组合声、光、音、像、图、动画、文字等最新信息资料,呈现教学所需“鲜活”情境。

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感受到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干世界装扮成了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评价的多维互动

评价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评价必须是一个多维互动的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我们应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所提到的几种评价方式。包括第一,观察。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的依据。第二,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第三,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第四,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第五,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自我小结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德育;难忘的入队仪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1-0066-0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作为学生的信息素养之一。”德育教育无处不在,任何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信息技术教师因其专业性特点,在日常教学中,往往重技能轻德育,这样很不利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对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其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还要从现有教材中挖掘其中蕴涵的德育思想,设置适当的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一、教材分析

《难忘的入队仪式》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第四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PowerPoint软件的第一课。本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打开PowerPoint软件,浏览放映“红领巾伴我成长。ppt”,让学生初步认识PowerPoint的窗口,感受PowerPoint的功能;通过让学生欣赏班队活动照片,重温入队时的情景,并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完成“红领巾伴我成长。ppt”欣赏后,要求学生尝试文字的修改,以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最后,保存演示文稿,提醒学生要有保存作品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PowerPoint的界面及操作与Word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即可学会PowerPoint软件的操作。四年级学生具有多次参加少先队组织活动的经验,对少先队员的责任与使命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PowerPoint软件,了解软件窗口的主要构 成。

(2)学会启动和关闭PowerPoint软件的方法。

(3)熟悉PowerPoint窗口的界面及基本操作。

(4)掌握演示文稿播放、切换及退出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联系已学过的Word软件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欣赏PowerPoint作品,了解演示文稿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信息课学习的兴趣,提高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有班集体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

(3)增强少先队员的责任与使命感,具有爱社会、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打开与保存演示文稿。

(2)初步认识PowerPoint软件的界面组成。

(3)播放、退出演示文稿。

(4)修改演示文稿中的文字信息。

2.教学难点

切换查看幻灯片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

七、课前准备

课件(“成长纪念册。ppt”、ppt课件、在线测验练习)、学件(教学同步素材、“少先队员在行动。ppt”和“美丽的新市镇。ppt”)。

九、教学反思

本课以传统的“影集”引入,通过欣赏“成长纪念册。ppt”,感受PowerPoint的强大功能。教学中利用教学素材提供的“红领巾伴我成长。ppt”,通过启动软件――打开演示文稿――欣赏演示文稿――修改文字――观看放映――保存演示文稿――课堂练习等系列教学活动,不仅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时,德育教育在本节课中还得到了很好的贯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在情境激趣中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本传统“影集”,进而引入对本班学生“成长纪念册。ppt”的欣赏,初步感受了电子相册具有集图片、文字、音乐、动画等为一体的巨大魅力。学生在欣赏的过程兴致盎然,激情高涨。“成长纪念册。ppt”内容是从班主任手中获得并精心筛选的本班学生自入校以来的若干张图片,图片内容涉及到学生们平时的学习、比赛、慰问、联欢、郊游等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以时间为主线浓缩在一分钟里,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积极向上、互相帮助、其乐融融的一个大家庭,欣赏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德育在重点知识中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多次接触过Word,学习中通过对Word打开方式及窗口界面的回忆,学生轻松地启动了PowerPoint软件,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在课本的帮助下得到了二者间的异同。修改演示文稿中的文字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知识,在学生欣赏演示文稿的同时,要求学生对演示文稿中部分文字作适当的修改,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了对演示文稿中的“方舟小学 方小舟”进行修改。对于这一肆意篡改他人作品的行为,教师没有当即制止,而是任凭学生尽情地修改,因为“掌握演示文稿中文字的修改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更因为对于这一可能出现的情景,教师在备课时已经有了预案,正好可以利用此情境教育学生在欣赏他人电子作品时要有尊重他人作品,不私自篡改他人作品的基本道德。

3.德育在教学素材中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围绕班级、中队活动图片,初步学习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件多媒体作品。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增强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备课中,为了不肆意修改他人作品,又要达成“修改演示文稿中文字”这一目标,故而在教材中提供的演示文稿中添加了“重温誓词”这张幻灯片,并在教学中让学生齐读誓词,提出直接将作品的作者改为自己是不道德的行为,进而要求学生将宣誓人――方小舟改为自己的名字。在齐读誓词,修改宣誓人之后,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谈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在日常的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不文明的现象,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少先队员。如此有效地利用了课堂中的教学素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深化了德育主题。

4.德育在课堂作业中

作业是检测与巩固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元素。作业的设计要兼有目的性、趣味性、实用性、探究性及层次性。本节课围绕演示文稿的欣赏与其中文字的修改,设计了“少先队员在行动。ppt”和“美丽的新市镇。ppt”这两个演示文稿,供学生欣赏和修改。在这两个演示文稿的多张幻灯片中多次以对话的形式,要求学生为其中的图片所反映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及为幻灯片添加合适的标题,这个开放的情境练习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同时还将助人为乐、环境保护、热爱家乡等德育思想渗透其中。学生在完成的过程既是一个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一个美好心灵塑造的德育过程。

5.德育在课后延伸中

思想品德说课稿【第三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牡丹江市第十四中学的徐丽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生命之花绽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三框。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核心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淡化说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人人参与教学,师生互动,营造**、*等、**的教学环境。

二、学情分析

据我了解,现在的学生因是独生子女,唯我的心态意识强,加之生活的优越感,使他们缺少对生命的关爱,忽视生命的价值。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悟,让他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阶段是形**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本节课的要求就是引导学生在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同时,也是认识自我这一单元的基础部分,因此,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通过以上分析,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从思想上懂得生命的可贵,行动上学会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将难点确定为:延伸生命的价值。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的选择

(一)教法:始终贯穿“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品质”的原则,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采用活动探究教学法、师生合作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二)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感悟体验学习法。

(三)教学**:采用多**创设情境,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五、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一幅美丽的图片能够很快引起学生的视线,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课前我借助多**展示一幅图片,提出问题:“你从这个图片中感悟到了什么?”这一环节有效地使学生完成了从“图片欣赏→视觉享受→心灵感悟”这一瞬间的情感体验,学习的热情被迅速点燃,很快进入了学习新课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我的点拨,引出课题:让生命之花绽放。

(二)互动交流,探究新课

新课程强**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应该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一环节是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活动一:感受生命的坚韧,激发求生欲望

借助多**展示汶川地震中的有关图片,让学生知道生命的脆弱,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热爱之情。在学生的心灵被触动的瞬间,展示汶川地震中创造生命奇迹的事,此时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随即我提出问题:“他们是如何创造生命奇迹的?”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答案。我这样设计是从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能力出发,通过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明白,强烈的求生欲可以使脆弱的生命变得坚强,无论何时都要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命。多**展示“生命赞歌”,全班齐读,学生的情感第一次升华。

活动二:求生知识大比拼

借助多**展示四个情境,学生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同时展示自救方法的图片和内容,我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审视自我的求生欲望,了解求生知识,掌握正确的求生方法。

通过上述活动,完成了第一目的教学,同时强调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是对自己、对父母、对亲人、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这为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做了铺垫。

活动三:悦纳生活,尊重生命

1、榜样激励

借助多**展示“芭蕾**孩李月”和“残奥会乒乓球冠军马麟”的故事,提出问题:“从他们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合作意识,在教师的点拨下,归纳总结出答案,同时出示“张海迪的名言”。这两个故事的引用,是本课的重要看点,一个是同龄人的事例,激励的效果会很明显,一个是我们家乡牡丹江的运动员,会更好的激励学生培养建设家乡,服务社会的信心,为下面讲述“延伸生命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2、法律讲堂

多**出示法律知识,学生识记。

以上两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认识到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对他人的生命也应该尊重和肯定,更负有一种责任,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活动四:写生命箴言,过有意义的生活

这个活动借助具体事例,使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进而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人生。本环节由三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借助多**展示人们熟知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为什么能够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怀念?”激发学生对有意义人生的揭幕: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第二步:写出自己的生命感悟,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用精彩的语句、诗词或名言写出来,全班共勉。

第三步:学生畅谈,你打算如何实现并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堂气氛推向了**,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回答,出彩的表现,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通过以上想、写、说三个步骤的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真谛—向往有意义的人生”,学生的情感第二次升华,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板书小结,强化认识

众所周知,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所以我用绿色标注生命二字,重难点包围在它的四周,整个板书从点到面到线,从整体上看像一束生命之花在绽放,设计上科学、精炼、美观,与课题一致,使本课的主旨得到体现。

(四)激情结束,送出祝福

为了将学生的情感推向**,最后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生命就是一朵暗处的花,有代谢、精彩与颓废,永远看不分明,但它的存在就是一个奇迹,让我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肯定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让生命之花永不凋落,绽放精彩!”精彩的结束语给本节课划**圆满的句号,“明天会更好”歌声响起,送出祝福。

六、设计体会

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突破了课本课堂的束缚,设计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知识的探索层层递进,达到了从“明理→激情→导行”的课堂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扩展和合作精神,为学生今后的人格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我对《让生命之花绽放》这一节课的认识和设计,不足之处请专家指导点拨,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第四篇】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课题是“隐私和隐私权”,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方面的知识,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通过本框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下一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做好铺垫。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意识发展,开始有了**义务观念。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对一些问题可以进行辩证地分析。但在实际情况中,容易受到错误观念影响,存在认知偏差。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期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能够树立人格**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增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在能力方面,学生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正确判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在知识方面,学生掌握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能够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隐私的含义,能够说出隐私权的内容。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意识到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依据:学生在隐私权的认识方面,存在认知偏差。而且在学生生活中,经常存在隐私权被侵犯的事实。

五、说教法

教学方法方面,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最后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1、导入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选用多**呈现案例。让学生看完案例后,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盼盼,你怎么看待小丽、思思和老师的做法?你认为在生活中哪些应该属于我们的个人隐私?

学生讨论、发言后,老师归纳导入:人人有隐私,人人享有隐私权。

2、新授

在新课讲授中,我主要采取讨论、情境、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

我分三个层次对隐私进行分析。首先引导学生对P46页的材料进行阅读,对小红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初步培养学生的隐私意识。

其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隐私”两个字做一个解释,对此,我还举了两个例子:第一,甲在偷东西,被乙发现,乙报警,甲**获。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隐私权。第二,甲父母离婚,乙知道后大肆宣扬,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隐私权。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隐私的含义。并用多**显示:构成隐私的两个要件,并说明“私”是隐私中的前提条件,决定了隐私的范围。

最后在讲解“隐私”与“丑事”的关系时,我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通过学生的讨论、辨析,得出隐私的正确含义与内容,使学生在情感上真正理解隐私的内涵。

对于保护隐私的必要性这一难点,我主要采取了情境式和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如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列举一些自己看到、听到、了解到和体验过的事例,谈谈如果这些行为不受保护会怎样,保护这些行为有何好处,引出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隐私,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和人格**,能够促进社会**,维护社会安定。我们要逐步树立人格**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维护隐私权的意识。

七、说板书设计

以下是本课的板书:

隐私和隐私权

一、人人有隐私

1.隐私的含义

“隐”,不为人所知或不愿为人所知的。

“私”,与公无关,私人之事。

2.隐私的内容

3.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

1.隐私权

公民**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

2.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3.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1)私人生活安宁权

(2)私人信息的保密权

(3)私人通信的秘密权

(4)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

4.不得滥用隐私权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学法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知识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突破“***”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我说课的内容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第五篇】

各位**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让友谊之树常青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让友谊之树常青》是鲁教版教材初一思品必修第三单元第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播种友情》,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第三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友情的重要性 。这部分内容,继续谈了如何保持和发展友谊,让友谊之树常青。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师爱助我成长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交友原则,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考试的常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尊重、宽容、诚信、与人为善等是交往的品德 。初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和同学、朋友建立发展真正的友谊;友爱同学,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情。

2.能力:学会与同学、朋友正确地交往与沟通,提高与同学和朋友交往的能力。

3.知识:掌握交友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几个原则,学会发展和保持已建立起的友情。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初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项目的三个目题都是重点。1*等 尊重 真诚 2 理解 宽容 3 关爱 帮助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交友的原则 ,才能理解和掌握如何让友谊之树常青

教学难点:宽容并不是不坚持原则。

难点的依据: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把握不好宽容的前提和尺度。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初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教学、案例教学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同学、朋友、友情的重要性!友情是我们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生活离不开朋友,人生离不开友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交朋友、和同学、朋友建立友情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怎样交朋友,怎样建立友情!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望。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的教学**。这些教学**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① 通过交流“自己具有哪些品质”、大家谈“自己愿意与哪些同学交朋友”、亲身体验,明确:与同学、朋友交往,首先要做到“*等、尊重、真诚”。

②结合教材提供的四种情景进行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自己遇到这些情况“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明确:要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与人相处应该做到“理解、宽容”。

结合“哥们儿义气”案例,帮助学生感悟、体会交友“要坚持原则”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础上,运用典型的案例,通过思考、认识、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实话实说“自己遇到这些情况时会怎样做”、讨论“有的人只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才会想到别人”、读一读,明确:主动“关爱、帮助”他人,也是交友应该具备的品德。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让友谊之树常青

一*等 尊重 真诚

二 理解 宽容

三 关爱 帮助

23 25294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