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_推选(精选4篇)
【导言】此例“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_推选(精选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第一篇】
1、师恩难忘,千言难尽,万语难抒,寥寥数语,以表敬思。
2、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3、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5、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6、老归江上寺,不忘旧师恩。——许浑《送僧归金山寺》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8、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13、师步有云随,师情唯鹤知。——方干
1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15、丹心事国忠无二,白首尊师谊在三。——刘克庄《用厚后弟强甫韵·无住先生独住庵》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第二篇】
一、整体感知
文学作品具有具象性和整体性有机统一的特点,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抓住作品所描绘的生动具体的艺术画面,进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初步感知作品的整体艺术形象,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例如,的《沁园春・雪》是一首气势磅礴,充满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词作。学习这首词时,我先引导学生整体性阅读,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的形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词作的意境和伟人的胸怀。然后,我引导学生理清词的文脉,抓住其情境与形象画面,感受鉴赏。词的上片,―个“望”字领起七个句子,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冰封雪飘、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作者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动词“封”“飘”“舞”“驰”所描绘的北国雪景图,赞美了如此多娇的大好河山。下片由―个“惜”字。统领以下七句,句句含情,皆为惋惜之意。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触景生情,下片则是议论为主,末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明主旨,表现出作者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整体感知,培养了学生的感受、鉴赏能力。
二、联想与想象
文学作品具有蕴藉性,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抓住文学作品的这一特性去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纵横驰骋,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学生能够再造想象,就会很快进入作品的意境;学生有了创造性想象,就能体会作品的“言外之意”,感受作品“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如,教学《,你在哪里》时,我让学生大声诵读,细心品读,然后为这一首诗进行画面设计,“想想:诗中写道‘他大步向前不停息’,该句可叠印哪些画面?‘大地’‘森林’‘大海’又可叠印哪些画面?”学生在诵读时感知的是的事迹与崇高精神,它是通过哪些画面体现的,很多学生没有去想象。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原作中的四幅画面变成了近乎二十幅画面。学生所知道的总理事迹,通过想象能分类地叠印在不同的画面中,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画面的内容丰富了,的事迹通过画面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对的缅怀之情也就更浓烈了。联想与想象,让师生进入到最高的审美境界。
三、激感
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根扎得愈深,枝叶才会愈繁茂。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包涵激情的,情愈浓,包涵的思想愈丰富。鉴赏这些文学作品就要从情入手,情是鉴赏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作品的语言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的丰富感情。教师要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对作品感情的把握,引导学生正确审美。教师要善于以自己的感情撞击出学生感情的火花,引起学生对作品的感情共鸣。激发学生情感的方式很多,教师可以通过有表情的朗读、诵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对作品人物的关注深情。如学习《,你在哪里》一课时,课前教师可先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创设课堂教学氛围,然后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读,让学生沉浸在对怀念的感情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背景材料介绍引发学生的情感。比如,学习的《沁园春・雪》,此诗写于1936年2月初,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的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那儿,他冒着大雪,爬上山梁,亲自视察那里的地形。面对绵延起伏的山峦,远眺祖国的壮丽山河,展望革命的美好前景,顿时激情满怀,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教师引导学生与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才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
四、品读精神
古诗词中有一些诗句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广泛传诵,成为千古绝唱,不仅是因为语言精炼、含蓄,更重要的是能够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感情,用最通俗的语句表现深刻的哲理,细细品读,回味无穷。如《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千古名句劝诫青少年要珍惜韶华,发奋努力,不虚度光阴。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感人肺腑,直抒胸中正气,引导学生品读,自然能够纯洁心灵,陶冶情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指出凡事要实践;“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常用于赞扬新一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于这些意蕴丰富、哲理性强的诗句,在教学中学生要反复读,直至朗读成诵。学生反复读,不断品味,心灵受到启迪,情感受到熏陶,自然会尽享其中的精神美食。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第三篇】
一、课始,以趣味为导引
古诗教学导入,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引发学生兴趣。如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课时,可先用课件展示诗人年青时离开家乡意气风发的样子,并旁白:“今天我已20岁了,我要离开家乡去远方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再用课件展示诗人暮年归来两鬓斑白的样子,同时加旁白:“今年我60岁了,我又回到了我可爱的家乡。同学们,你们看我有哪些地方变了,哪些地方没变? ”同学们一听都踊跃发言,有的说:“胡子变白了”;有的说:“说话的声音没变”……孩子们畅所欲言,这时,再引导孩子们理解“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两句诗就很容易了。
再如教李白的《赠汪伦》时,教师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采取以“趣”导入的方法,能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讲解,以形态为手段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师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特别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师的语感、姿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师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总之,我们应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观形象性的刺激,使教学手段更加形态化。
三、领悟,以情感为纽带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师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第四篇】
师:同学们,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提到春天,你的脑海里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成语或者诗句?
生:桃红柳绿、万紫千红、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评析通过复习,唤醒已经积累的知识,为下文诗词的对比学习做好知识的铺垫,同时也为后面的运用做好准备。
师:看来,描写春天的词语和诗句很多。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是描写春天的。(板书课题:忆江南)谁来读?
生:(读得响亮)“忆江南”。
师:轻轻地读,慢慢地读,回忆的味道才能散发出来。
生:(轻声慢速)“忆江南”。
师:像她这样,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忆江南”。
师:先自己读读这首词,看看能否把它读正确、读通顺,尤其要注意生字的字音。(生练读)
师:这是词中唯一的生字。(出示“谙”字)谁认识?
生:谙(ān)。
师:把这个字送进词里读。(生读)
师:查查字典,“谙”的意思是――
生:熟悉。
师:谁来把这首词完整地读一遍。(指名读)
师:字正腔圆,一字不错,真好!词,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这样才有韵味。看看老师是按照怎样的节奏来读的。(师范读,生读)
师:(屏幕出示课文《忆江南》)这就是这首词的节奏。按照提示的节奏,我们一起来读――(生读)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首词。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词与诗比较,形式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诗的每一句都是一样长的,都是五个字,或者七个字;而词不一样,句子有的长,有的短。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由于字数长短不一,因此,词又叫长短句。
生:诗都是四行或八行,而词有的多,有的少。
师:行数不固定也是词的一个特点。同学们,词与诗还有一点不同:每首诗都有题目,而词不同,有的词就没有题目。然而,词一定有词牌名。(板书:词牌名)词,填好后是用来咏唱的。每首词咏唱的固定曲调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像这首词,它就没有题目。“忆江南”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评析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首词。因此,有关词的一些知识有必要告知学生。
二、 品词析句,感知大意
师:诗与词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也有相同点。比如,诗中有画,词中也有画。(板书:词中有画)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首词,看看透过作者的描写,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读词,和同桌交流)
生:我看到了太阳从水面上升起来了。
生:我看到了许多花开了,红红的。
师:这些花开在什么地方呀?
生:开在江面上。
师:花能开在江面上吗?
生:(恍然大悟地)开在江边。
师:还看到哪些景物?
生:我看见了蓝草。
师:见过蓝草这种植物吗?(生摇头)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植物?
生:这种植物叶子是蓝绿色的,可以用作提炼颜料。
: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下面注释的。
师:学习古诗词,一个重要的方法,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看下面的注释。看来,大家都没见过这种草。你看,这就是蓝草。(出示蓝草的图)读读这首词,作者看到的是蓝草吗?
生:作者看到的是绿绿的江水,像蓝草一样。
师:(出示画面)美丽的画面,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述。太阳是什么颜色?怎样升起?红花与江水,又是何等的美丽?连起来说一说。
生:太阳从江面慢慢地升起,江水被染红了,波光粼粼。江边的鲜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比火还要红艳。
师:如果能把太阳的颜色再描述一下就更美了。
生:一轮红日从水面上缓缓地升起。江水被染红了,波光粼粼。江边的鲜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比火还要红艳。
师:说得太美了!(掌声)江水怎样?
生:春天的江水真绿呀,绿得就像蓝草一样。
师:怎样的江水呀?
生:清澈的江水。
生:翡翠一般的江水。
师:连起来说――
生:春天来了,翡翠般的江水绿得像蓝草一样。
师:你看,词中是不是也有画?(生点头)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画面展示出来。江花的颜色是――
生:(齐)红胜火。
师:江水的颜色是――
生:(齐)绿如蓝。
师:日出江花――
生:(齐)红胜火。
师:春来江水――
生:(齐)绿如蓝。
师:我们连起来读――
生:(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评析词中有画。读出画面,就是读懂词的内容。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刻不忘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这样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读、品、说、写,走进诗词的意境,还原作者的生活。
三、 前后勾连,感悟情感
师:同学们,词中有画,词中也有情。(板书:词中有情)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品一品,看看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品味到的?
生:我从“忆”这个字,体会到作者非常思念江南的美景。
生:我从“好”这个字,体会到作者非常喜爱江南的美景。
师:仅仅是喜爱吗?
生:赞美。(板书:赞美、思念)
师:让我们把这份赞美之情、思念之情送进词中,读――
师:作者为什么对江南念念不忘,充满如此深厚的情意?让我们走进作者的生活,看看这首词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出示:白居易,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曾在杭州任刺史两年,后又调任苏州刺史一年有余。这首词是他回到河南洛阳十余年后写的。)
师: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对江南充满了如此深厚的感情了吗?
生:因为作者在江南做过官,江南的美景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师:“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是原因之一。当作者回到河南老家,他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呢?(屏幕出示)
魏王堤
[唐]白居易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 柳条无力魏王堤。
师:江南的春天,早已百花争艳、万紫千红。此时,洛阳的花开了吗?怎么看出来的?
生:花没有开。我是从“花寒懒发”知道的。
师:江南的春天,早已鸟语花香,春光明媚。此时,在洛阳能听到清脆的鸟鸣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里的鸟因为寒冷,都不愿意叫。我是从“鸟慵啼”知道的。
师:江南的春天,早已桃红绿柳,生机勃勃。这里的柳条发芽了吗?
生:没有。
师:这里的“先有思”其实是说柳条发芽了。尽管发芽,有生机吗?(生:没有)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生:这里毫无生机。我是从“柳条无力”看出来的。
师:洛阳的春天,花不开,鸟不啼,柳条无力,毫无生机。难怪作者对江南的春天充满如此深厚的情感――(生读)
师:同学们,我们来猜想:闲暇时刻,每每与朋友相聚,作者都会深情地向大家这样介绍他眼中的江南――(生读)
师:江南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让作者魂牵梦绕。夜深人静时,江南的这些美景会不时走进到他的梦境中――(生读)
评析诗词的前后勾连和巧妙对比,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作者的生活,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感悟到了作者为什么会对江南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充满深情,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 读写结合,拓展迁移
师:江南的美,不仅展现在江花和春水上,也展现在其他的事物中。(出示图片)看到这些美景,你想到哪些诗句?下面,就让我们来“串烧”一回,把你想到的诗句填到《忆江南》这首词中,让它成为一首新的《忆江南》。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不忆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能不忆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能不忆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能不忆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能不忆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能不忆江南?
……
师:其实,我们的家乡四时也有许多美景。我是江苏太仓人。太仓就是我的家乡。我是这样来赞美我的家乡的。谁来读?(出示)
忆江南
太仓好,
风景旧曾谙。
夏雨荷香飘两岸,
秋霜红枫映蓝天。
能不忆太仓?
师:你的家乡有哪些美景?请你也仿照这首词来赞美你的家乡。(学生创作)
生:余杭好,风景旧曾谙。春雨溪水漫池塘,冬雪大地换新装。能不忆余杭?
生:江苏好,风景旧曾谙。秋来三两枝,冬日蜡梅雪里藏。能不忆江苏?
生:杭州好,风景旧曾谙。春来垂柳千万条,夏来荷花开两岸。能不忆杭州?
评析读写迁移是培养语用能力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教学中,要尽量减少写作形式的束缚,开启学生创造思维,让学生在大量的读写中,提升语用能力,积淀语感经验,体验学习的乐趣。
师:大家写得太棒了,都是小词人啊!其实,写词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词讲究音律、平仄等,以后我们在学习中继续体会。古时的词是用来吟唱的。下面,我们来听听现代版的《忆江南》。(播放《忆江南》歌曲)
师:同学们,白居易当时一口气写了三首《忆江南》,我们今天学的这是第一首。其他两首写了什么呢?回家后,自己查一查,和班级的同学一起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