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彩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彩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2017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第一篇】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第二篇】
一、班级状况分析。
本班共48人,新学期又调入9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0人。学生来源广泛,还有许多外省的,因此学生比较复杂,班级现状不容乐观。根据分析上学期未考试成绩,找出以下需改进点:
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成绩好的同学比较突出,但仍然存在不少学困生,表现为基础差、学习习惯差。
其次学生能力不够强,尤其是班干部的管理能力较弱。
三是部分学生的书写相当差。
四是少数学生平时较懒散,贪玩,表现为一种是上课不能注意听讲,自己做小动作;一种是作业不能很好完成,或字迹潦草,或丢三落四,或用很长时间。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仍然以学习版块的形式组元,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虽暗含主题,但比较宽泛,使内容的信息量大,不至于单一。每单元4篇课文,全册32篇课文。每单元由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间联系紧密,具有整体性。课后题以阅读积累为主,同时也设计了一些结合课文和儿童生活的思考拓展性的题目。语文乐园仍分三大版块,“语海拾贝”这一版块加强了词语句子的积累与拓展;“阅读欣赏”在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的同时增加了词语积累的内容;“语文生活”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动脑、动手、动口、动笔相结合。
本册识字写字继续分两条线,先认后写,多认少写。全册要求会认225个常用字,会写256个字。会写的字是本课或以前认过的字。识字方法仍然以随文识字为主,同时在语文乐园的“有趣的汉字”中给以多种识字方法的指导。从本册开始硬笔字由铅笔换钢笔书写,要向学生介绍钢笔的特点,写钢笔字注意的事项等。毛笔字也从本册开始学习。
2、教材特点
(1)继续开掘新选文。选文80%以上首次见于教科书,不少文章是其他同类教材所没有的。选文新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学因素强,有可读性,适合学生学习,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给人以美的熏陶。同时,教材在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方面也注意了开掘。
(2)整体设计合理,思路简明清晰。教材对全册内容作了统筹安排。单元的编排基本做到由浅入深,符合学生接受的程度。每个单元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联系比较紧密,具有较强的整体性。
(3)课后题和语文乐园的编排,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探索发现,比较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经验,尤其是语文生活,把多种形式的活动、口语交际与习作互相配合,融为一体,有助于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注重现代意识,富有时代气息。不但表现在选文方面,而且课文后“信息窗”的设置尤具特色。它适时补充必要的知识,扩大了课文的信息量,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也有助于他们拓宽知识面,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会认225个常用字,会写256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习作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
五、主要措施
1、组建一支精干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2、教师精心备课,认真教学,认真批改,耐心辅导。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4、采用多种形式,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5、开展相关竞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建立“结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7、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情况,学校与家庭共同合作,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8、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学习先进经验,弥补自己工作中的问题。
六、教学进度
略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第三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个班是这个学期新接手的,原有学生52名。和班主任初步沟通后,得知本班数学老师更换较多,前几任都是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总体说来,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稳定,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待考察,学习主动性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有待培养。
二、五年级上册教材修订情况介绍
修订前后教材结构对比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
2、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
3、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
(二)具体编排
例1:结合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例2:脱离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例3:小数乘小数,突出转化的方法,在做一做后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例4:小数乘法中的难点问题。
例5:小数倍,领会 “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同时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
例6:根据需要求积的近似数。
例7: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扩展到小数,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例7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例8: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例9: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注重理解题意,渗透函数思想。
(三)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 位置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由原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具体编排
例1: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例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
2、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小数除以整数中不再单独安排例题教学方法的交流和验算,分散到前面的例2和例3中。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题调整为:
例1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
例2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
例3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
3、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例5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
4、增加循环节的认识。
5、解决问题中不出双归一的类型,数量关系在前面已学,直接在练习中应用。
(二)具体编排
例1: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例2: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
例3: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1,要商0。提出验算要求。
例4:一个数除以小数,突出转化思想。
例5:特殊情况,被除数的位数不够,用0补足。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例6:商的近似数,体会必要性,掌握方法。
例7: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8: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写法。认识有限小数、无线小数。
例9: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10: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建议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注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第四单元 可能性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内容根据课标要求调整,由原三上移来。
(二)具体编排
例1: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2: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只作定性描述。
例3: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要求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建议
1、 在不确定的基础上,通过统计结果体会规律性。
2、 把握好教学要求。
综合与实践:掷一掷
由原三上移来。
第五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 增加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的例题,为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作准备。
2、 根据课标要求,明确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 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分开编排。
(二)具体编排
1、 用字母表示数
例1: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a+30),加减关系和代入求值。
例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6x,乘除关系。
例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例4: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1200-3x)。
例5: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3x+4x)。
解简易方程
方程的意义。
等式的性质:给出结论。
解方程:
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x+3=9,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检验要求。
例2~例5: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不同类型的方程。(三)教学建议
1、 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2、 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3、 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等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 加强探索过程的引导,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探究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转化前后图形的等量关系,推导得出面积公式。
2、 增加方格纸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
(二)具体编排
例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和应用,突出转化的思想。
例2: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和应用。
例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和应用。
例4:组合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例5:借助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三)教学建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第四篇】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25人,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但有部分学生能力较差,惰性较强,思维能力较差,应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开学分班质量检测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小数乘法,这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小数乘法可以先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然后现再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从而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教学时要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三) 观察物体,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四)简易方程:这单元内容在学生学习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意义表现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
3、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其中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方程的基础,“方程的意义”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稍复杂的方程”则是 “解方程”的发展。
(五)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这些图形面积的计算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而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过程。另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两个“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和数学家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丰富学生对我国教学史的认识。
(六)统计与可能性。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七)“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 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会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017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第五篇】
在新的学期里,我将严格以教学计划为中心,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2、内容体系:
本学期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数字编码,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等。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3、教学资源:
除了教材外,继续使用上学期使用的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等,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发使用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等。
4、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
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教学方法设计: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本册教材共九个单元,分为60课时进行。第一单元进行5课时,第二单元进行13课时,第三单元进行5课时,第四单元进行6课时,第五单元进行9课时,第六单元进行7课时,第七单元进行6课时,第八单元进行6课时,第九单元进行3课时。(教学进度表附后)
六。教学评价方案:
1、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评价,包括对数与计算方面、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的评价;同时也对形式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学习的习惯与态度、以及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等方面进行评价。
2、评价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各种测试以及课堂提问、课堂活动观察、作业、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统计观念、推理能力以及灵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