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夜雨阅读训练及答案精编3篇
【导言】此例“美丽的夜雨阅读训练及答案精编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长安夜雨阅读答案1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答: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4分)
答: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答:
(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意,往往一个字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决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因而被称为“诗眼”。阅读本诗,你觉得哪个字可以作为本诗的诗眼?请具体说明理由。(3分)
(5)颈联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对表现作品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3分)(1)生活的艰辛;(1分)(2)命途的不顺;(1分)(3)生命的。衰老。(1分)
(2)(4分) (1)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分)(2)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2分)
(3分)(1)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2分)(2)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1分)
(4)①诗眼是“忧”。(1分)②“忧”是全诗内容的结构线索,作者在诗中诉说了自己的生活艰辛之“忧”;命途不顺之“忧”;生命衰老之“忧”。(1分)“忧”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作者从渲染氛围(借景抒情)到直接表达(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心中的忧愤之情。(1分)
(5)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1分)②这些凄冷萧条的景物,突出了作者当时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也是作者社会生活环境的象征;(2分)既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怨恨与不满。(1分)
必修一语文再别康桥同步检测题2
人教版必修一语文再别康桥同步检测题推荐
一、基础题
1.填空
撑一支 ,向青草更青处 。
我衣袖,不带走 。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满载一船星辉
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飘浮 B.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锭
C.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回溯 D.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沉淀
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 )
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
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 ,第二层是 。
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 的内心感受。
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的“梦”是指 (当时、昔日)的梦。
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最后,希望语文再别康桥同步检测题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有所进步。
美丽的夜雨阅读训练及答案3
美丽的夜雨阅读训练及答案
像轻声到来的客人 打开啤酒吧,欢迎 于是,泡沫,水珠 在脚下和车轮下飞进 辛勤地擦洗大地 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 城市一下亮了起来 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 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 雨声掩住了低低的私语 从月夜下散出温暖的`热气 把雨丝蒸酿成了蜜 像拉着小提琴 滑过每一家的玻璃窗 把明天更甜的生活 飘进孩子的梦
1、这首诗主要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作者从各种角度反复设喻,用多种喻体去说明夜雨这一本体,请具体说说这首诗用了哪些喻体? 这些喻体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诗句清新洒脱,生动形象,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写人和自然的微妙关系,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试说说下面几句诗的美妙之处(重点从词语和修辞方面去品味)
“美丽的夜雨,辛苦地擦洗大地,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
参考答案:
1、答:轻声到来的客人、辛勤洗擦大地的清洁工人、把情人拉到伞下的红娘、拉着小提琴的歌手。 这首诗通过奇峭的比喻和连珠似的妙想,主要表现了生活分外美好
2、答:这节诗用了拟人(辛勤地擦洗大地)、比喻(闪光的镜子)、夸张(城市一下亮了起来)、比喻(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修辞手法,描写夜雨十分生动形象。
下一篇:初中学生评语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