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教育案例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小学一年级教育案例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一年级教育案例1

闲来午后,一杯茶,一台笔记本,窝在松软的沙发里,懒散着看看网文,突然一句话触动了我心里的那根弦:"说话到惹人厌恶,比起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鲁迅"

引线一:班上有好多孩子特别乖巧,上课总是按照我的要求坐得非常端正,我特别喜欢,总是在心里洋洋得意地想,我多厉害呀,真不像个新教师,多会管孩子啊,他们都那么听我的话,安安静静地坐着,课堂纪律好极了。有时候都想对我自己说:"棒棒棒,我真棒!"那天,我又在课堂上眉飞色舞地讲解着一个题目,心想我讲解得这么细致,说得这么详细,孩子们眼瞪得大大地看着我,听得这么认真,一定是都懂了,于是我问:"谁能像老师这样把这道题目完整地说一说?"然后我点了一个我觉得坐得最端正的孩子来回答问题。被我点名回答问题的孩子,第一反应是惊讶,然后瞬间脸憋得红扑扑的。我看着他着急地说:"快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呀!"在我的催促下,他憋了很久,最后居然冒出了一句:"老师,我明明没有举手呀!"一句话说得我愣了神……

引线二:校长声情并茂地向我描述着:"在一年级课堂中,所有的孩子都应该表现出‘三小’:小眼放光,小脸通红,小手直举。"

引线三:工作了快半个月的时候,跟我搭班的李老师一句话把埋头批作业的我拉了出来:"班上的孩子你都认识了吗?我说一个孩子的名字,你肯定不知道长什么样。"对自己记忆力还挺有信心的我,当时立刻挺起了胸脯,坐正了满脸自信地等待李老师说出那个孩子的名字。"张××。"听到名字后,我蒙了两秒钟,立刻打开脑袋里的搜索引擎,想要搜索出有关这个孩子的存在,过了半分钟后,我甚至怀疑地问李老师:"这是我们班的孩子吗?"李老师只是笑着看着我,仿佛脸上写着一句话:"嘿嘿,我就知道你不知道!"窘得满脸通红的`我立即就开始翻看姓名册,真的有这孩子!居然有这样一个孩子坐在我的课堂上半个月了我都不知道!

引线四:上课时,我开始偷偷观察这个开学半个月了才突然出现在我视野里的小女生。她总是默默坐在那,要么低头写字,要么抬头听讲,表情也不是很丰富,连笑都是抿着嘴巴,绝不露出牙齿。如果不是李老师的"友情提示",我真的不会关注到这孩子。后来,经过我慢慢观察,发现这样的孩子班上还有好多:梁××、曹××、朱××、朱××、钱××……

定义:"默默"宝贝指做事默默地,上课默默地,写作业默默地,下课后也喜欢默默地自己玩,或者小声和同学说话的例子。

反思一:对于性格比较开朗的我来说,我真的是很容易关注那些调皮捣蛋能让我大发火的孩子,或者发言积极总是乐于思考,迫切地举着小手希望发言的孩子。而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从不举手,上课时候似乎在看着我,看着黑板,但是他们的小脑袋里到底想些什么,天不知地不知我不知,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孩子,我真的没有从一开始就关注过。

Changemymind(我的改变):我开始计划慢慢地改变这些"默默"宝贝,让他们不再默默下去,落实到实处就是:每节课都要喊这些"默默"宝贝发言,不管他举不举手,我要知道这些孩子到底有没有认真听,有没有思考问题。才开始即使他们很紧张,回答的不是很流利,我也尽量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下课我尽量多和这些孩子待在一起,从生活上关心"默默"们,和他们聊聊天,使得他们对我没那么大芥蒂,愿意和我分享自己的小心情。

Changetheirmind(孩子的改变):一开始大多数"默默"们,不能完整回答我的问题。甚至有的孩子一直憋红了脸,一个字都没挤出来。但是,小孩子是多么会看大人脸色,"默默"们也不例外。一个多星期后,"默默"中一部分开始主动举手发言了,少部分能完整地回答我的问题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感觉"默默"宝贝走路的时候后背都挺得比以前直了。一个多月过去了,效果更明显,孩子们渐渐变得开朗起来,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

犹记得那天,南京开始降温了,我下班时,发现我们班一个一直没什么改变的"默默"宝贝站在教室门口蹦蹦跳跳的。我便走向她,蹲下问她:"怎么还没走,家长没来接吗?"她低着头,眼睛看着自己的鞋尖,低声说:"是的,妈妈让我在教室等。"我便帮她把衣服弄紧,提醒她天气冷,进教室去等家长。她点点头,转身后,又突然回头看了我一眼,随后快步走进教室了。第二天,我上课提出一个问题后,这个孩子直直地举起她的手,这应该是她第一次把手举这么高,熟悉这个孩子的教师都知道她特别内向,胆子特别小,说话声音也细细的,看见人喜欢低着头,但是这次她高高地举起了手,眼睛直直地看着我,我毫不犹豫地把机会给了她。记得那次她回答的语言不是很完整,但是声音清脆脆的,我很真诚地表扬了她,她坐下时笑得很开心。那次后几乎每节课她都会举手,大眼睛直直地看着我,让我怎能不喜爱!

隐形炸药:"叮叮叮……"正在备课,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老师,您好,我是×××的妈妈,我想跟您商量一件事。最近我家孩子回家后总是闷闷不乐,我仔细询问,他告诉我,以后上数学课,他再也不想举手了!"我一头雾水:"怎么回事啊,您慢慢说,孩子上课举手特别积极,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的啊,我很喜欢他呢!""孩子说他上课总是举手,可是好多次了,老师总是不喊他发言。他问我,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他以后上课再也不想举手了……"挂了电话,我本来因为"默默"宝贝的改变,而变得明朗的心,一下子又愁云惨淡了起来,一颗不定时的隐形炸药在教室里引爆了。第二天我重点关注班上那些以前特别爱发言的小朋友,确实发现他们开始不爱举手了。我心急如焚,花了好几天,挨着找突然不爱举手的孩子谈了心,告诉他们:"举手是告诉老师,你做好发言的准备了,有积极思考过老师的提问了,但是不是每次举手就一定要站起来发言?"孩子似懂非懂,但是也能理解我:"一节数学课时间短,不能总是让我独享数学课的快乐,要多多分享机会给别人。"有如此贴心的孩子,我怎么能不快乐?

反思二:有的时候觉得的确省心,如果班上多了很多吵吵闹闹的淘气包,我肯定会抓狂的。但是同时,我也开始反思"默默"宝贝们少了很多孩童的烂漫。七八岁的孩童,正是淘气的年纪,正是满肚子好奇心到处问为什么的年纪,虽然上课需要规矩,需要孩子们能学会倾听,但是我更希望看到孩子的个性,看到他们想要把自己的小想法迫不及待地告诉我,看到他们也可以下课就大声欢笑,上课就积极做和课堂有关的事情……念及鲁迅先生说的这么一句话:"说话到惹人厌恶,比起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我倒不是希望孩子们一个个变成话唠,变成捣蛋鬼,但是被关注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吧。即使很努力想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家人的鼓励,但是由于什么事都不爱说,什么时候都不爱举手发言表现自己,乃至最后测试的时候也是成绩平平,却还是不敢多问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这样的"默默"宝贝,让我如何放心,学习也很难有太大进步。

期待:这上班的短暂却漫长的几个月,让我真的感觉无比充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是花期有长短。有的种子很早就发芽了,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有的种子却迟迟没有开花。但是我相信不是所有的种子都会开出花,我的孩子里一定有能长出参天大树的种子,他发芽迟,也迟迟不开花,但是他却是能扎根于泥土最久最深的种子。这就是我们校长常说的教师必须拥有的"花苞心态"。

反思三:记录"默默"宝贝的点滴改变,让我看到属于我的每一颗种子在渐渐地发芽,慢慢地汲取养料,努力地成长。所以我还在坚持不断地培养她们成为积极活泼的孩子,即使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外向的。我很赞成鲁迅的那句话:"说话到惹人厌恶,比起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多点幸福多点关注没什么不好吧?毕竟,谁会愿意一直做一个普通人呢!

小学一年级教育案例2

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积极面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

小旭 男 9岁

主要表现为: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低下。

3、思想方面:自卑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外部环境的因素: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闷、不讲卫生”,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赏识教育策略

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2、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如语文成绩有进步,数学学习兴趣浓,一段时间没有出现作业不交的情况,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

3、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方面。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教育效果

通过近一年的具体工作,该生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日常行为表现好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能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而且主动和父母沟通,理顺关系。学习目的明确,认真努力,成绩显著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信心增强,在为学习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尽力。

通过对这一个案的信任与赏识教育分析,我深刻感到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要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

小学一年级教育案例3

在学校,班主任就如同是学生的父母一样,不断的的把爱投向学生,把温暖带给学生;有时班主任也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排除他们内心的疑惑。或许有些学生未感受到这份爱,但我们可以从他们对待一些特殊的学生那看到一切。

我记得在上小学时,我们班有一位特殊的学生,是一位女生,由于先天的因素她的智力不同与其他的学生。这位女生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非常希望她能与正常的孩子一样接受学校的教育,在正常的环境中成长,即使他们知道女儿或许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这位女生在班上的表现其实很不错,虽然她的智力一直停留在很低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也没有多大的进步,但是她依然每天坚持上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作业。

老师并没有给予她和其他同学一样的要求,班主任也很关照她,不断的提醒其他学生这位女生的特殊情况,任何事情都顾及到她,让她和其他学生一样参加各类活动。有时班上的学生难免会取笑她,甚至是欺负她,都不愿意和她接触,与她接触也只是想利用她得到一点好处。这位女生有好多次被其他学生惹哭,但她只能默默的忍受,因为她毕竟生活在正常的校园环境中,有些事是自己难以控制的。

班主任及其他的任课老师都了解她的特殊情况,在平时的生活及学习中都给予她很大的帮助,尽量让她学到更多对她有帮助的知识,并且鼓励其他学生与她接触,帮助她,少取笑她。班主任还经常的和她的父母联系,让父母了解她在学校的情况,由于班主任的关心与照顾,她的父母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经常与老师沟通,在家给自己的孩子最大的帮助,让孩子能够自立。

对于这样的特殊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让他们学会独立,学会照顾自己,父母才能少操心,也能得到些许安慰。因此,对一些问题生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更多的需要家庭的配合,只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策略。如果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的支持,班主任的管理制度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有些措施是无法实现的。家庭教育与班主任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彼此之间是不能割裂开的,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一切问题生的教育得到良好的效果。

还有我的一位初中同学,他是位男生,平时的学习中他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许是受家庭的影响,他在学校的行为让一些老师很难理解,有时学习很认真,但有时又很马虎,很放荡。他不在乎其他同学对他的态度,是属于那种我行我素的类型,有些老师的教导他也置之不理。记得一次上地理课,地理老师就劝他好好学习,向他的哥哥学习,因为他的哥哥是位很优秀的学生并且考上了好的大学,那是他好象有些动摇,但每次学习都是时好时坏,学习方面很不稳定。

班主任也很费劲的想办法,让这位学生往好的方面发展,多次的找这为学生谈话,不断的给予他鼓励,让他改变那些不良的行为,在学习中不要太随意,学校毕竟有一些管理制度,课堂毕竟是课堂不能太随意。后来,那位男生似乎有一点改变,但有些行为依然存在,这些行为对班级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因此,班主任也没有再次的干预他的生活,有些行为可能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关,并不是在短时间就能轻易改变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老师不能过多的干预学生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应该让学生自由发展。

有时,班主任的过分严格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应该给学生一些自己的空间,或许他们在无意间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而改变那些不良的习惯,老师更多的是给予指导,而不是给学生强制的要求,必须按老师的行为方式来处理一切事情,那样不仅老师累,而且学生更累!

在对问题生进行教育时,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应分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不能一概而论。毕竟问题生也是分不同类的,有些学生应该用关爱的方式,有些应用单独谈话的方式,有些应用模范指导方式,有些应用学校的制度,或许有些甚至是任其自由发展等等。班主任应该都借鉴成功班主任的教育策略。

23 2408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