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感精编4篇
【导言】此例“教学随感精编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学随感1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随班就读教师;幸福感回归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20-0013-03
一、引言
教师职业幸福感指伴随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和从业收益的认识、评价而产生的以积极体验为主导的较稳定的情感体验。它是教师职业价值观、工作动力、发展目标、情感体验、社会关系、人格特征等内部因素与职业特性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高级情感。随班就读教师在随班就读工作中,通过促进普通儿童与随班就读儿童的双发展来实现自身职业理想而形成的以积极体验为主导的较稳定的情感体验,即随班就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随班就读教师承担着教育和管理普通儿童、随班就读儿童的责任与使命,关注随班就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人本管理”理念在特殊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动力。
目前,随班就读教师面临着教学压力大、专业化水平不高、支持系统不完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社会和家长的期望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随班就读质量不高,同时也严重影响着随班就读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则为随班就读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提供了新的视野与启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一切从“积极”出发,其核心任务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终极目标是塑造幸福人生,为幸福中国加油。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幸福教育,不仅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也包含其中,这对于转变随班就读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态度、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具有深远的价值与意义。
二、随班就读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在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国内学者日益关注各层人群的幸福感问题,在创建幸福学校的理念下,教师的幸福感问题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其中应对方式、教学动机、社会支持与教学效能感都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变量。随班就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与教师对随班就读儿童的接纳态度、教学效能感、工作量认定与考评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教师自身的培训情况、工作中所遇困难的解决状况与教育支持需求的满足等方面息息相关。
(一)对随班就读儿童接纳方面
钟经华等人采用自编《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及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问卷,对随机选取的北京市2个区县300名普通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并不是最适合教育特殊儿童的形式,但也不认为随班就读是教育特殊儿童的“差”办法;愿意在班内接收特殊儿童的教师比例只有40%,比较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的教师有%。彭霞光的研究也表明,特殊学校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态度虽然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理解与偏见,甚至有拒绝和隔离倾向。得出同样结论的还有韦小满、刘春玲、祀昭安等人的研究,结论均表明,普通中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
(二)随班就读教师的效能感
教师的效能感可以直接反映教师对开展教学的自信程度。研究表明,能力强、高效能感的教师要比低效能感的教师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咎飞、刘春玲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师群体普遍对开展融合教育有一定的效能感,但尚未达到较高的水平。普通学校教师在开展融合性课堂的教学、与他人合作以及行为管理方面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效能感,相比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效能感水平较低。马红英 、于素红等人的研究表明,随班就读教师在开展随班就读教育教学活动时,由于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和学习特点不够了解,在开展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课外指导、课程调整、学生评价等方面存在困难,降低了效能感,影响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
(三)工作量认定与考评
于素红采用自编的《上海市随班就读学校问卷》,对上海市有随班就读学生的844所普通学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作量的认定方面,300所学校未把教师的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其工作量,小学对随班就读教师工作量的认定情况好于初中、综合学校。120所学校不进行考评,小学进行考评的学校比例较高,初中、综合学校较低。在对初中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中,同样表明教师对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个别辅导少,缺少有效的学习评价。
(四)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培训
马红英、谭和平采用自编《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调查问卷》对上海市410名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进行调查,对教师专业培训现状的调查显示,410名接受调查的随读教师中仅有151人接受过相关培训,承担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教师仅有%的人报告其接受过特殊教育培训。专业培训不到位造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困难,教学上的困难影响了他们对随读生的接纳。随班就读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缺乏提升自身职业幸福感的有力保障。
(五)随班就读教师的主要困难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的4篇教学随感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教学随感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教学随感范文2
关键词:竖笛;方法;兴趣;质量
竖笛因为便于携带、具有固定的半音音高、易学易吹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进入校园成为学生的好伙伴已成为必然。让学生真正爱上竖笛课,爱上竖笛,一直是音乐老师不懈的追求。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笔者提炼出了几点实用的方法。
一、方法讲多样提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竖笛的基本动力。一些机械的、单调的技能训练,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竖笛的好奇心。因而,我们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入手,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使之主动参与学习。
1.教学内容选择循序渐进,激发学习欲望
第一课时采取兴趣诱发式,让学生先欣赏教师的竖笛演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再吹奏一曲学生熟悉的歌曲,如《保护小羊》,这首歌曲只有三个音do re mi构成,这时教师相机引导,简介竖笛结构,并鼓励学生学习这三个音并试着吹奏歌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吹奏起来。后面的课程陆续加入sol fa的学习,以《划小船》为练习曲;练熟后再加入la的学习,以《小星星》为练习曲。这样,内容选择循序渐进,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他们就会树立起竖笛简单易学的信心。
2.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习兴趣
可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一组视唱另一组吹奏。这样,只要掌握了视唱,积少成多,简单的歌曲学生自己就会吹奏了。并且,在练习竖笛的同时,又对学生的视唱和歌曲的学习有所帮助,经常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课堂讲实效要质量
正确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秩序,合理的教学步骤,都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正确的吹奏姿势与有效的呼吸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学生不良的吹奏姿势和呼吸方法。如低头、挤压喉头、坐立不直、按孔手指部位不对、吸气浅、吹奏时过分用力或用气紧张等。可用一些简短的话语和手势引导学生。如:抬头、挺胸、手指自然放松、强调轻轻吹气、微笑等。提醒学生有意识地控制气息,才能吹出优美动听的旋律。
2.扎实抓好基本练习
学生学会七个音的吹奏后,反复练习,我们可以用打乱音阶的顺序进行单音吹奏练习,熟悉后出示两个音、三个音连起来练习,通过小组竞赛、个人抽查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吹奏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能应付自如的效果。
3.竖笛教学是一种动手、动脑、动眼、动耳的活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认知。在课堂教学中把竖笛教学与歌唱、打击乐、舞蹈、欣赏等音乐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必会为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茉莉花》这课时,我将学生分成四组:一组演唱,一组吹旋律,一组演奏打击乐器,一组创编动作,然后四组轮换练习并进行比赛。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表现得积极主动,气氛活跃。
教学随感3
幼儿教育需要全面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随机教育就是要求我们随时随地能抓住具体情境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幼儿教育中的交互与渗透作用,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几个角度对幼儿教育中的随机教育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幼儿;随机教育;认知规律;情感;观察思考;良好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在第四十二条指出: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随机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抓住教育计划之外的随机事件和情境进行临时性的启发和引导。随机教育的思想正好印证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它将教育渗透到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可以具体到无时不刻,只要我们发现问题和亮点,都可以进行指导和发扬。这样的教育灵活、生动、具体容易,孩子们也比较好理解和接受。鉴于此,我结合教学经验讨论几点如果巧用随机教育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情况下对幼儿在随意、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启发和引导。
一、利用随机教育,完善情感教育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们情感认知的重要时期,幼儿教育中我们不但要注重智力的开发,更要注意培养情感的发展。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幼儿时期孩子们身心发育不完善,情感比较不稳定,往往表现在我行我素,所以情感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广泛,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所以我们可以借助随机事件进行随机启发、引导和感染幼儿。有一次,在玩一个游戏时,小名同学总是跟不上节奏,同组的同学都怨怼他拖后腿,小名很懊恼。我发现后,就和孩子们讲了爱因斯塔做小板凳的故事:手工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做的小板凳,只有爱因斯塔做得又丑又不结实,同学们都嘲笑他说:还有比这更难看的吗?爱因斯塔说有,接着他拿出两个更丑的小板凳说:这两个是我开始做的……像爱因斯塔这样的大科学家都有遇过学习困难的事,所以说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要努力一点点进步就能成功;还有就是我们身边的小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也不要嘲笑,我们要帮他分析原因,指导他走出困境!孩子们听了后若有所思,在以后遇到类似事件时没了嘲笑,都很积极地鼓励和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幼儿美好的情感不是自动生成的,需要我们进行后天的培养,而随机教育能最大程度完善情感培养。所以,作为幼师,我们要善于在幼儿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随机发现问题,然后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启发,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真挚、美好情感的种子。
二、加强随机教育,启发观察思考
观察和思考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幼儿时期是孩子们成长和认知初期,许多生活知识和细节都需要孩子们经过观察和思考习得,显然有限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要想让孩子们掌握认知世界的能力,我们就得“授之以渔”,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在一日活动中永新抓住偶发事件进行针对性的随机引导,以启发孩子们养成对身边事物用心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如,有一天突然下起了雨,这时小米同学郁郁地走过来问我:“老师,地上的蚂蚁那么小,下雨的时候会不会都被淹死了啊?”。其实孩子们有很强的好奇心,类似的奇怪问题特别常见,如果我们应付了事就会错失一次教育的机会。这样的问题也许很难回答,我们可以借助资料视频让孩子们看,这样就能一目了然,不但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还肯定和鼓励了孩子们对事物的探索欲望。接着,我们还要提出外延性的话题来启发孩子们拓展观察和思考范围:1.你知道的其他小动物怎么躲避下雨啊?2.都什么小动物是淹不死的呢?……这样的小问题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启发性,是对幼儿好奇心的认可和求知欲的驱动。这样的随机教育从孩子们的实际观察入手,培养孩子们养成喜欢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观察力的发展。
三、抓住随机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良好的品质是以后立人做事的基本条件,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学习和生活品质的最佳时期。当然,这需要我们充分利用随机教育进行启发和引导。就拿孩子们比较喜欢的角色扮演游戏来说,由于游戏自由度比较高,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所以也容易出现“意外”,我们就要抓住这些随机的“意外”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例如,在一次角色游戏扮演时,有位扮演顾客的小朋友在“买”东西时不小心把“摊位”撞翻了,其他小朋友一阵慌乱,不知所措,教室里一下子乱了起来。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给与批评和训斥,肯定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使得事情更糟糕。认识到这一点,我用平静的语气先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温和地招呼大家一起把打翻的东西整理起来。同时,告诉大家,当有人出现意外时,我们不要惊慌,也不要嘲笑,谁都有出错的时候,我们要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这样一来,闯了”祸”的小朋友也不在紧张害怕了,大家一起收拾,从新布置起来。这样处理不但稳定了秩序,还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在生活中要养成乐于助人和礼貌待人的好品质……我的这一随机教育和引导,既有效地对幼儿进行了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也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情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捕捉,类似这样的随机教育机会是很多的。教师随时随地抓住这些机会,展开随机教育,久而久之,幼儿就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小结
生活即是教育。幼儿在园内的生活不仅仅限于课堂,幼儿知识的学习和习惯的养成也不能只靠课堂教受。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注意抓住生活和学习中的随机事件进行扩展性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观察的能力、好学好问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健康的情感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实践证明,我们必须把随机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更好、更有效地发挥随机教育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园的培养目标。
作者:毛昱鑫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幼儿园
参考文献:
教学随感范文4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课程教学 基础知识
在高校历史专业开设的课程中,《中国古代史》是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讲授内容时间较长,从史前或曰原始社会到清代后期的1840年。绝大多数高校都要开设一个学年两个学期,第一学期讲授史前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第二学期讲授隋唐到1840年的历史,每周2次共计4课时。因在大一学年开设,《中国古代史》课程通过讲授内容丰富、积淀厚重的古代中国历史文化,既为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打下知识基础,又担负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责任;高校都是安排两名及两名以上教师讲授,因此本课程也是展现本校历史专业师资水平的一门窗口课程。可谓教学责任较大。
除了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开设历史专业外,更多的历史专业开设在高师院校,尤其是省属的地方高师院校,这些学校承担着培养中学历史师资的主要任务。比如笔者供职的山西省,除综合性的山西大学有历史专业外,省属的二本院校如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大同大学、忻州师范学院、晋中学院、长治学院、运城学院、吕梁学院都有历史专业,部分专科学校如晋中师范专科学校、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也设有历史专业。
有鉴于此,地方高师院校《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探讨与交流,无疑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下面就笔者数年来承担《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内容讲授应以政治史为主,突出制度
受《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影响,高校的历史教材编撰大致按照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块,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深受影响。而地方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长期使用的是由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教材,该书尽管已经修订过好几次,进行了适当的内容优化,比如增加了社会风俗,但将中国古代史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块的特征仍然很明显。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将古代中国历史扎实有效地教授给学生,如何处理好讲授《中国古代史》课程与断代史课程、专门史课程的关系,这是承担本门课程的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现实的教学中,有的老师主次不分,用力均匀,基本将《中国古代史》按照政治、经济、文化三块内容串讲;有的教师置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于不顾,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术兴趣讲授《中国古代史》,也就是说熟悉、擅长的内容多讲、展开讲,不熟悉、不感兴趣的或限于课时的原因少讲或不讲。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并非少见。当然也和教师研究方向的局限有一定关联,当今地方高校的《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师限于学力,绝大多数都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某一段,不大可能熟知较长时段的历史,进而影响到内容讲授。
由于大学的高年级要学习断代史课程如《先秦史》、《隋唐史》、《明清史》,专门史课程《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等,笔者认为大一阶段的《中国古代史》课程讲授应该重点讲授政治史,政治史是中国古代史的主体:紧紧围绕历史发展的脉络,逐段讲授时代背景、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重要制度、历史演进;突出制度,尤其是政治制度,制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标尺;努力挖掘历史发展的因革(承继前代的内容、变化的内容),瞻前顾后。对经济状况做一概括叙述;对思想文化、社会风俗内容通过课件展示,不必太多展开详述。另外,政治史的讲授也不能孤立讲政治,政治事件的发生是诸多因素(如经济状况、文化传统、社会心理)综合的结果。如唐代后期,两税法推行数年后中央财政有所好转,唐宪宗和宰相裴度等人均主张武力抑制藩镇势力并能积极展开行动,故而有了“元和中兴”的形势局面。这样讲授使学生能了解该段历史的主要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在有限的学时内,《中国古代史》课程重点讲授政治史,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致线索。对政治史以外的内容,教师适当简约介绍,多做总结概括,提供大纲,至于细目,可以留给学生课后查阅相关书籍学习了解,或者通过随后年级的断代史、专门史课程加以弥补。总之,在有限的学时内,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的讲授,既不利于本门课程的讲授要求和培养目标,又不利于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
二、教学内容应尽量反映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近些年来,国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取得了较大进步,重视科研成为高校和教师自身发展的共识,而加强本科教学工作也一再被提倡并付诸实践。教学与科研本身就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科研是解决教学中知识难点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教学可以展示科研成果,为科研提出诸多研究课题。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近30年来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如何将新的研究成果通过教学反映出来,当是所有《中国古代史》课程任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教授新的研究成果,与时俱进,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体现出教学与科研的密切联系。
比如讲到北宋中期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社会背景时,绝大多数的教材都是概括为积贫积弱,其实此时的赵宋王朝尽管存在军事、外交、财政、官僚制度等诸方面的问题,但经济上仍处于上升期,对外总体呈现出进攻不足、防守有余的态势。积贫积弱的“积”是长期的、累积的意思,用“积贫积弱”概括其时代背景很明显是不妥当的。讲到北宋末期的徽宗、钦宗统治时,往往描述为“昏庸,腐败无能”,好像已经临近崩溃灭亡的边缘,其实此二帝的统治并非一无是处,尤其是徽宗在发展社会慈善事业、重视教育文化艺术方面还是有些成绩的,此时的宋朝也并非暗无天日,仍能保持一种脆弱的社会稳定,一旦遭遇强大的外敌来袭,统一的局面旋即被打破,导致国灭,二帝客死他乡。许多著述一讲到宋朝就是积贫积弱,更是对赵宋历史的极大歪曲,因为宋代在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社会事业、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达到了一系列令西方学者都刮目相看的发展高度,用“积贫积弱”不能概括宋代历史的特点。
又如讲到中国古代的木活字印刷术时,一些著述仍旧说元代的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其实随着文献整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国内外早就发现西夏文的木活字佛经,时代相当于南宋时期,早于王祯所处的元代。可见王祯是木活字印刷的实践者和经验总结者。还有诸多考古发现可以订正传统说法的错误,理应及时补充进《中国古代史》课程讲授中。
通过课堂传授新的、准确的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良好知识体系的形成,有了好的专业基础知识,为日后学习和从事专业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应强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中,应大力强调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并积极落实。近几年高中所使用的历史教材,内容较为精简,仅通过课本学习,学生所得的知识量极为有限。升入大学一年级,学习《中国古代史》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形成一套新的知识体系,还要多方强调掌握必要的历史基本知识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学习历史总是要记忆许多知识的,要多背多记,如重要的时间(年代、年号)、地理(地名、政区)、人物、事件、制度,这些基础知识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奋来掌握,日后用时方可信手拈来。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的讲台上提出过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四把钥匙――年代、地理、职官、目录,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社会检验,今天仍被古代史学界广为援引。没有好的基础知识,会影响进一步学习,不能什么知识需要用时才通过查找工具书来解决。
据笔者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期末考试及与学生交流,许多学生的基础知识令人不容乐观。笔者某年《中国古代史》的期末考试填空题问何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将近一半的学生都答错;《中国历史文选》期末考试翻译文章中的“至元”,三分之一的学生都不知道是元朝的年号,译成“到元”或“到了元朝”。重要的年份、年号还是应该熟记胸中的,如朝代的建立和灭亡年代,嘉靖与嘉庆孰是明帝孰为清帝。重要的政区如元代的腹里大致包括今日哪几个省份,宋金绍兴和议划分疆界大致地理位置,课堂提问学生几乎全然不知;以及古今重要地名对照,应该多加掌握以便利用。平时多翻翻历史地图,心中有一定的空间观,有了历史发生的大致场景,对于学习历史是大有裨益的。
上一篇:六年级英语学科教学计划精选4篇
下一篇:数学的论文【精彩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