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精编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篇1

关于教师、人才问题,2018年1、2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一个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前一个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

这两个文件,一个共同特点都有“突出师德(品德)”的表述:

1.《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基本原则”中指出:“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在“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进一步指出:“弘扬高尚师德,……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中指出:“突出品德评价,坚持德才兼备,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加强对人才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等评价考核,倡导诚实守信,强化社会责任,抵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从严治理弄虚作假和学术不端行为。”在“健全教育人才评价体系”中指出:“坚持立德树人,把教书育人作为教育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深化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全面考核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注重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的综合评价。……突出教育教学业绩评价,将人才培养中心任务落到实处,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健全教学工作量评价标准,落实教授为本专科生授课制度,加强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纪律考核。”

由此可见,教师要想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有高尚的师德。

其实,加强师德建设,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学校一刻也没有放松。加强师德建设,是立德树人或教书育人过程中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新要求而常做常新的工作。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有哪些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是什么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篇2

一、高校教师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

高校教师不得有下列情形:

1. 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

2.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3. 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4. 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5. 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6. 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

7. 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有上述情形的以及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依法依规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开除。对严重违法违纪的要及时移交相关部门。

——摘自《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2014年10月

二、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

为纠正教师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特作如下规定:

1.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2.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

3.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

4.严禁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

5.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

6.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

学校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带头执行规定,切实负起管理和监督职责。广大教师要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自觉抵制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

对违规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其教师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的通知,2014年7月

三、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

第十三条.严禁违规使用经费。学校科研人员应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或合同(任务书)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经费,严禁以任何方式挪用、侵占、骗取科研经费。

1.严禁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预算;

2.严禁违规将科研经费转拨、转移到利益相关的单位或个人;

3.严禁购买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设备、材料;

4.严禁虚构经济业务、使用虚假票据套取科研经费;

5.严禁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个人家庭消费支出;

6.严禁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科研劳务性费用;

7.严禁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

8.严禁设立“小金库”。

——摘自《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2012年12月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篇3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程。***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要求弘扬高尚师德,建设“四有”高素质教师队伍,并提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教育部先后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2018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与此同时,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仍有不尽完善之处,还不时被爆出一些负面问题。在涉及高校根本任务的人才培养环节,常常落入“看得见,却抓不着”的乏力困境,具体实践中没有很好的“着力点”。因此,本文拟从教学视角来探析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以期找寻更加有效的实施方法与途径,让高校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一、教学视角下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高校师德与中小学师德有相同的规范和内容,但也有其自身的特性与要求,这是由高校所承担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能所决定的,在教学评估指标中专门有一项“师德建设举措与成效”。近年来,笔者以专家身份参与了十几所高校的教学评估工作,感到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在学校层面,师德建设没有聚焦于人才培养,更多的是关注与科研有关的学术道德问题,而且还仅是从底线标准来避免学术不端、品质败坏等行为。这种“底线思维”的工作方式,以防范教师出现重大师德问题为目的,对于高校最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领域所出现的“失德失范”,习以为常,形成了一种“习惯性忽略”。没有真正将“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工作内化到高校教学、管理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在审核评估中,有一项审核要点是关于实验设施设备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出现问题比较多的是硬件建设不足、物理空间不够等,但也有很多实验室是因人手少、没有经验、缺乏责任心等原因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有一次在一个学校集中考察,有一个展台摆放了很多材料,用以说明实验设备先进、利用效果好。笔者偶然看到实验记录本封面上写的是2012年,随手翻了几页,发现只有前二页有记录,后面全是空白。过后学校领导解释说那台仪器2012年用了两次就坏了,也就没有使用记录了。那既然如此,这个记录本还有拿出来的必要吗?“育有德之人,靠有德之师”,这让人如何相信这些实验设备是为了教学需要,是为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又如何称得上“敬业爱生、教书育人”?

在教师层面,师德建设在教师教学上表现不佳。首先是对教学没有真情投入,很多是满足于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发自内心的教学热爱与激情,更不懂得教学艺术和教学创造。其次是没有将教师个人道德修养与学识水平、教学能力相结合,不努力钻研教学方法,不注重教学改革与创新。“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不注重两者的相辅相成,只会使教师道德修养更加空泛化,达不到真正教书育人的理想效果。

笔者曾经听过一门新闻评论方面的课,讲的是新闻标题。教师将多年积累、线上线下搜集来的各种新闻标题案例,很辛苦地一一讲解,加上了很多个人感悟,但大多学生坐在下面无动于衷,很多学生自带电脑,用来上网、微信聊天,注意力明显不在课堂。课下与老师交流,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每人搜集一些新闻标题,课上换他们来讲、教师主要作点评,效果会不会好一点呢?相信不仅新闻标题丰富多样满足教学需求,学生讲解也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表达能力。而课前学生在准备教师布置的作业过程中可以学到资料搜集整理方法,课上也很容易参与进来,会对教师或其他人讲的内容引进共鸣或兴趣。这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但我们的教师很少这样去设计课程。这位教师授课不能说不认真,看得出是花了功夫的,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如果一节课的教学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希望通过教学所施与学生的道德影响与道德力量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学生层面,师德建设忽略了“以德育德”的根本目的,学生学业道德问题比较常见。很多学生功利思想严重,缺乏远大理想抱负,学习上不够刻苦上进。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教师的道德影响力、渗透力还远远不够。毕业论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评估中发现,有的学生论文明显低俗、立论不当;有的论文题目相同,论述也一模一样,都通过了教师的评审。这里有学生的问题,也更多地反映出师德上的不足。有次碰到1篇写得不错的论文,笔者忍不住心动“百度”了一下,结果发现该论文完完整整就是网上的1篇文章。最令人生气的是教师评语:在与学生多次沟通、反复修改后,学生终于完成了该篇论文。教师如此“认真”地审阅论文,如此放任学生论文抄袭行为,不仅有违自身师德规范,更遑论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二、教学视角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师德建设不仅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个人素质提升与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从教学视角开展师德建设,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本分的回归。2018 年 6 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回归”彰显了大学之道的时代内涵。其中,“回归本分”就是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

目前,各高校的硬件条件改善了不少,教学管理和教学制度齐备、规范,高校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学位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教师是否真正将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入到了每一节课中,是否在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尽心尽力了,学生对教学是否更加满意了,教学质量效果是否随着各种指标的增长而真正提高了呢?答案是不得而知。

我们每每谈到师德,很容易就与“呕心沥血、甘为人梯、奉献牺牲”等宏大抽象的高尚品格联系在一起。诚然,这一定是所有教师学习的楷模和追随的榜样。但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组织上好每一节课,也一样应该得到弘扬与赞许。教育部颁发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要求的“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内容,不正是体现在教师教学的每一个课堂、每一个细节之中吗?同时,我们谈到某教师有违师德师风时,也常常是举出抄袭作假等学术不端、违法乱纪等作风问题的案例。难道漠视学生权益,仅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不精心钻研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师德失范吗?如果一位教师没有发自内心对教学事业的热爱与投入、没有对学生视为己出的责任与尊重,没有高超精湛的教学技艺和深厚渊博的专业学识,师德又从何谈起呢?

二是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高校教师是某一学科领域具有专门知识与能力的专业人才,从事教育教学是他们的主要职业活动,可以说,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师道德感染力和学术风范的呈现。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活动,高校教学更是注重探索未知、创造新知,因此,一个对教育事业忠诚、对教学负责任、对学生热爱的教师一定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严谨治学,勇于改革,用自身的行动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开拓进取的能力。

笔者曾经听一位博士后教师授课,发现他很少站在讲台上,多是在学生中间边讲解、边走动,一节课下来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只有PPT。而PPT没有标题,只有图片,如果不认真听,很可能连这节课讲的是什么内容都不知道。PPT图片上的文字,有的是中文,有的是英文,刚开始还以为是一节双语课,后来发现中文简繁体字混合,很是疑惑。下课后跟该教师交流,方知他是从香港博士后毕业来到这所学校的,入职后没有经过教学培训直接上讲台授课。无疑,这位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是扎实的,但在教学能力上还有所欠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当前,高校过多关注教师学科专业的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关注不足,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受到教育教学方面的专门训练,使得他们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技艺都只能在长年累月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形成。很多高校设置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有的是针对新教师进行的综合培训,有的是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外语、心理等进行的专题培训,也有的请老教师传授教学经验以培训新人。如果能通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强教师教学方法的训练,真正使教学能力得到发展,将是极其有意义的。

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责。从教学视角来看师德建设,就是要抓住高校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个育人根本,突出高尚师德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意义与价值,其核心就是全面提高教师人才培养能力。

一是转变观念认识。***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高校教师也须聚焦于这个核心工作,提高自身德行修养和学识水平,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校师德建设应注重负面防范和正面激励相结合,既明确不可触碰的底线要求,又要有更高的师德标准,并在制度上加以保障,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

二是注重教师自我提升。“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承担着庄严而神圣的使命,需要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等方面全方位以德垂范,以德育人,将师德规范积极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践,提高师德践行能力。以德立身,要求教师注重提升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以德立学,要求教师钻研学科专业知识,以深厚的学识和宽阔的视野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以德施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时刻刻体现对学生的责任和尊重;以德育德,要求教师用自己的高尚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效果的不理想,表面上看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够,但背后一定反映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与使命,对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与担当。教学规范绝不能仅限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也不能仅仅是对这些外在行为规范的遵守,而是要变成教师自己的内在需求和高度自觉,这才是教师师德修养所应达到的理想境界。

三是完善学校政策导向。首先是进一步细化教学规范行为,并力求达到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和道德结果的统一;其次是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和负责惩戒防范;再次是改进师德评价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发教师内在自主性,提高教师综合能力与素质。从目前高校的师德评价体系看,更多地强调了教师个人品行方面的内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表现比重很小甚至忽略。事实上,师德表现总是可以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反映出来,比如授课前的认真准备,对教学内容方法的组织,对每个课堂提问的设计,对学生状况的掌握,对个人教学的反思等。因此,在评价机制上需要倾向于最能体现高校价值的教学活动上。将师德评价引向具体的教学实践,实际上是高校育人为本的回归,也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的长效机制。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篇4

与其他职业人群不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也是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建设者和示范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字岁简短却高度地概括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特征和人格特征。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教师的师德状况对全体学生的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需要,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时代要求。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坚持战略的眼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和培训。组织高校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规,通过政治学习、听取时事形势报告等途径,使教师充分了解师德建设是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的,加强师德建设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全面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同时,应组织经常性的师德建设学习交流会议,形成长效机制,使师德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教师作为高校师德建设的主体,应加强道德自律,建立内化自律机制。立业德为首,执教品为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和其他道德要求一样,最初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还无法完全体现道德的本质,只有当教师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按照外在的职业道德要求行动,才能够实现道德的作用。人作为拥有自觉能动性的主体,其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个人的主观努力而逐渐形成的,对个人来讲,这是一种个人行为选择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的过程。师德内化的目的就是把他律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变为教师自身的内在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增强主观能动性,加强自身修养。自律就是要经常检查和清除自己有悖于师德规范的观念或行为,把职业道德转换为自身的一种信念和自觉的行动。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需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对高校教师师德的培养属于高校师资队伍培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应该加强对高校教师的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使教师不仅成为业务上的行家,而且成为以德修身的模范。同时,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要把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与教师的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包括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等,并且从实际出发,关怀和尊重每一位教师,从根本上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使师德建设化虚为实。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宣扬其他高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和注意发现培养身边的教书育人的模范人物,制定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的标准和优秀师德群体的标准,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第四,加强师德建设要建立和健全师德的评价体系。为了建立和健全师德的评价体系,首先要具体明确地指出高校师德建设的目标,然后通过一定的可考核的评价指标来判断,这种评价指标应该是量化的,以此来判断和把握某一位教师或者某一个教学部门的师德状况,随后再将这种判断反馈给教师本人,使其明确自身所存在的欠缺和不足,从而使全体教师的师德都得到不断的改善。另外师德的评价体系要完整、要科学,它应该包括对教师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评价以及此教学活动过程产生的活动结果的评价等两个方面;评价时不仅要看其静态的工作成绩,还要看其动态的工作过程以及长远的工作效果,看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操,是否为人师表等;评价的过程要民主公开,因为只有民主公开的评价才能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才能真正对教师起到激励作用,才能真正促进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评价的渠道也要多样化,既有教师的自我评价,又有同事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要有来自社会的评价,建立起一个三者相结合的师德评价机制,这样对教师师德的考核和评价也就成为了一种管理手段,更能有效促进良好师德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和健全师德的评价体系,对于消除师德失范,促进良好师德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等学校历来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是高校的主体,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直接、持久、广泛的,高校教师的师德状况甚至与整个社会的人才质量息息相关。所以师德建设已经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它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教师必须用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以身立教,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自身的道德行为变得崇高,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只有自身的情操更加高尚,才能更好地陶冶学生。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不仅能推动高校的学风建设,也有力地推动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3 2143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