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服务精编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家庭教育服务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家庭教育服务【第一篇】
关键词: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家庭劳动
一、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1.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在生理需要方面的自我服务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中、大班的孩子在以上几个方面基本能独立完成。如,自己吃饭,中、大班分别有66%、75%的幼儿能独立完成;自己喝水,中、大班分别有65%、79%的幼儿能独立完成;独立上床睡觉方面,中、大班分别有41%、52%的幼儿能独立完成。而幼儿在生活方面处于低级水平,如收拾餐具方面,中、大班分别有37%、38%的幼儿能独立完成,大多数幼儿都不能独立完成。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在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提高。
2.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途径
(1)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带动并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件复杂的事情,家长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与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对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细节方面教育孩子,如自己穿衣、自己吃饭等。
(2)教师要学会增强幼儿自信心 。教师要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服务竞赛活动,可以让会做的孩子去教不会做的孩子,孩子教孩子效果会更好,这样也会把不会做的孩子带动起来。幼儿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培养,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事情,继而他们的自信心会得到增强。
(3)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家长和老师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影响源,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的行为举止,家长要促使幼儿巩固和发展在幼儿园获得的学习经验;同时,老师也要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及时有效地应用。家长要和老师定期沟通,及时进行教育培养方面的计划调整。
二、幼儿参与家庭劳动
1.幼儿参与家庭劳动的现状
(1)幼儿方面。调查结果表明, 29%的幼儿会主动参与家庭劳动。例如,一些幼儿可以自己穿鞋,穿衣服,自己主动做一些简单的家务。60%的幼儿会在家长的协同下参与家庭劳动。例如, 一些幼儿跟随爸爸妈妈一起扫地、擦桌子及收拾餐具等。
(2)家长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家长会对幼儿进行家庭劳动教育,会主动教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传授、亲身示范等手段对幼儿进行家庭劳动教育。有%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在他们看来,幼儿参与家庭劳动不仅会给自己添麻烦,还具有危险性,甚至还有家长认为幼儿参与家庭劳动会弄脏衣服。
2.培养幼儿参与家庭劳动习惯的建议
(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劳动教育观念。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甚至从不让孩子参与劳动。动手操作是孩子认识世界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孩子在劳动过程中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体验愉快与成就感,从而逐步建立自信。
(2)家长要正确地运用教育方式方法。第一,家长要对幼儿的劳动行为进行及时的表扬。幼儿劳动的目的性不强,有时难免会对家务劳动产生厌烦情绪,不愿意参与家庭劳动。在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想尽一切可行且有效的办法来激发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的积极性。
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幼儿经常有意无意地模仿成人的生活,通过模仿成人行为的方式来探索未知的世界。家长应该利用幼儿善于并喜欢模仿的本能,抓住示范的机会,当好幼儿的第一位老师。
家长应该充分重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幼儿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蒋东云。培养中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4(5).
家庭教育服务【第二篇】
1.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当今社会,教育作为世界各国公认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务用品,关系到各国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及国家发展,应由国家承担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责任。政府作为公共教育服务的最佳提供者,提供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就成为其基本职能之一。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公共教育服务的一部分,也已被纳入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因此,政府应为家庭教育指导在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组织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整合全社会力量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
2.家庭教育指导具有重要性
优良的家庭教育能够使人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使人具有获得幸福的能力,从这个意义而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只有充分发挥家庭与家庭教育的核心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个体、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科学文化水平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之一,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在教育孩子之前需先接受教育,接受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已成为他们的迫切需求。此外,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其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及育人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家庭教育指导的介入。由于对个人、家庭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家庭教育指导逐渐成为新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3.目前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就指导的实施者而言,由于我国鲜少有高校专门设置家庭教育指导相关专业、国家未针对家庭教育指导师出台资格认定制度、其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不多等原因,以致家庭教育指导人员不足以及专业水准偏低,并由此带来了指导的内容及形式相对单一的问题,如未能就家长日益增多的“个别特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就解决“相应年龄段家庭教育的易发问题”的指导较多等问题;“家庭访问”和“个别咨询”等个性化指导方式欠缺;就指导的渠道而言,各级学校组织形成了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垄断格局,社区、政府等指导渠道不够畅通。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最佳提供者和职能承担者,政府能够也有责任在机构设置、专职人员配备、专业人员培养、保障工作经费、法律法规制订等方面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推动其走上法制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二、政府支持家庭教育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保障性政策有待出台
自2007年起,我国针对促进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相继出台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在最新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儿童与社会环境”部分提出家庭教育的工作目标是:“适应城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儿童家长素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并指出策略措施是“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普遍建立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国家七部委颁布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更将目标具体化,在高度、广度、深度上较以往的规划都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尽管如此,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所能参照的以上政策中,更多的是对指导服务的对象、目标、内容等指导服务标准、指导服务的实施主体和职责和指导服务组织管理协调机构及其职能的规定;而对指导人员队伍的资质与培养,监督制度,经费、设施、场所保障制度,指导服务机构的准入制度等方面的规定则较少。在当前的家庭教育指导政策中,主管部门的缺失和缺乏必要的保障性政策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2.行政监管有待加强
完善而高效的执行机构是家庭教育指导相关政策落实的有力保障,家庭教育指导需要完备的负责统筹监管的领导机构,并由幼儿园、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实体为公众提供具体的服务。其中,统筹全局的领导机构是重中之重。《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基于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应由政府完成,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也同样是政府职能,应由政府进行规划和投入,购买相应服务等。在2012年《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保障措施中则提出:“健全家庭教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建立由各级党政领导牵头负责,妇联、教育、文明办、卫生、民政、人口计生、关工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领导体制”。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各省虽都建有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协调机构,但真正负责该事务的基本为妇联领导,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妇联,业务工作也主要由妇联负责,政府部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而妇联作为社会群众团体,由于人力、财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先天缺陷,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如所设专门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人员较少;下拨经费有限进而导致组织活动受限;在对家庭指导工作进行全面监管和系统规划方面,难以协调其他行政部门通力协作,导致有些人群重复接受教育而有些人群却被忽视的情况。
3.政府投入经费不足
总体而言,家庭教育工作经费逐步落实,绝大多数省妇联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为之设立了专项经费。但据相关调查,尽管如此,除上海外其他省人均家庭教育经费投入仍不足一元;从基层经费来源看,需要自筹的经费接近所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经费的六成;从经费的涨幅来看,很多地区的机构经费没有增长。这严重阻碍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政府在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机构所投入的经费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理论人才不足、研究力量薄弱、实证研究困乏、科学化水平不高、研究成果不多、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亟待完善、从业人员匮乏及素质偏低等制约家庭教育指导事业快速、良性发展的问题。
4.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政府参与从业人员的培训不足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在我国尚属初级阶段,所以存在管理机构中专业、专职人员配备不足,且以从事该专业时间不长的新人居多的问题,这是制约家庭教育指导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此外,专业化的家庭教育人才培养离不开政府支持。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管理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是政府支持家庭教育指导事业的表现之一。然而目前从管理及从业人员构成来看,虽然基本形成了一支以机构内兼职为主、有较好学历背景的年轻队伍,但从人才培养途径来看,从业者多以自学及参加科研机构、民办教育机构举办的短期培训班为主,而由政府投入经费及组织的培训较少,即政府参与度不足。
三、家庭教育指导政府支持的策略
1.政策支持
科学化、法制化是家庭教育指导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政府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法制调研,促进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政策法规逐渐完善,使各个层面职责的划分、工作的开展都有法可依。首先,强化政府在整个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对相关部门的责任、权力和利益要作出明确规定。其次,使家长切实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并提高其教育能力和法律意识。再次,给予一定政策倾斜,调动更多社会组织及资源积极投入家庭教育指导领域。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以形成完整的法规体系作为保障,尤其是应尽快出台对人员资质及培训、指导服务标准及考核、机构准入、经费投入及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在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方法和途径等得到广泛社会认同的基础上,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贯彻实施和良性发展。其中,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制度应尽快建立。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与咨询必须经过长期系统培训,通过职业等级资格认证认定其为专业性强、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可从根本上保障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对该行业健康、高水平发展的制度保障,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2.行政支持
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在于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事业来开展,并且深刻认同其主体为政府。这需要政府不仅要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完善政策,更要为其提供行政上的支持,积极落实相关规定,为城乡家庭提供普惠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首先,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建立自上而下、覆盖方方面面的、整合社会各种资源的组织管理体系,包括工作运行机制、监督考评机制、受众反馈机制,理顺供给机制,以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共同力量,以建立起富有成效的符合各地实际的家庭教育服务网络,推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其次,加强督导及监管。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确保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包括政府加强经费管理,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经费管理体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经费利用效率;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资格及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的有效监管,可定期对家庭教育指导师进行考核、评估,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研讨班、专家讲座等。这些政府工作将会有效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业化发展。
3.经济支持
我国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规划”中明确规定:“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和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提高;每年有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多渠道筹集家庭教育资金。”这要求各级政府首先要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的基础上,把家庭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保障,即积极落实经费政策;以此为前提,鼓励和引导企业、民间团体、慈善机构、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创办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即多渠道筹措经费;允许对一些服务项目适当收费,用以支持公益项目发展,即引入市场参与调节。而对于广大边远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事业,中央财政应给予重点支持。此外,鉴于学术机构和人才培养机构对于推动家庭教育服务事业的重要性,建议政府重视对其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其相对充足的研究经费,调动其积极参与家庭教育事务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丰富资源,加快课程建设,参与家庭教育师资及工作人员的培训,协助政府研究、规划及开展家庭教育,编写家庭教育相关书籍以供社会各界参考等。
4.人员支持
家庭教育指导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必须依靠大量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政府层面,要注重管理队伍与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在管理队伍建设上,适当增加管理人员数量,并逐步做到定编、定岗,保障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顺利开展。在专业队伍建设上,政府牵头搭建专业人才培训正规化平台。包括依托并支持高校建立与家庭教育指导相关的独立院系及课程体系,开展集中教学和科研,培养兼具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的专业人才;吸引并整合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基础的志愿者等民间力量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和教学等。形成高效培训体系,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教师专业水准和指导能力。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专业人员,都需要通过学习形成对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现代化家庭教育理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基本理论、家庭教育基本理论、家庭教育指导与咨询方法等方面的系统认识。
5.舆论支持
家庭教育服务【第三篇】
关键词: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空巢家庭
一、社区教育的重要性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社区)内,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开展各类教育和学习活动的过程。①社区教育的对象面向按地域划分的全体居民,包括农村等各个地区,也包括了各类人员,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区教育是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建立学习社会的基础之一。学习社会是指人人都能终身学习并能终身受到教育的一种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目标、一种结果。而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则是实现学习社会的一种途径、一种手段,所以,社区教育是实现学习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空巢家庭的特点
“空巢”家庭(Empty Nest)是形象地用小鸟羽毛丰满后离开母巢来形容人类社会里,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的家庭中分离出去,只剩下上一代人单独生活的家庭。简单地说,就是子女不在身边的家庭。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随着我国城市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人数在人口比例中的增加,“空巢”家庭在社区中的比例增长速度加快,年龄结构由原来的老龄人口为主,逐渐转化为中年空巢家庭大量涌现,呈现低龄化趋势。空巢家庭有其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空巢家庭成员成为最需要社区远程教育的群体。
(一)年龄结构年轻化,生活状态多样
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成长,他们开始外出求学或者成立自己的小家庭,如今“空巢”家庭的成员大多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他们年龄比较年轻,不再像从前的空巢家庭那样局限于60岁以上的老龄人,而是集中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所以空巢家庭成员状态多样,包括离退休状态,或者处于正工作的阶段以及因为一些社会原因处于离职、下岗状态等等。空巢家庭丰富的年龄结构及家庭成员的不同状态,对社区教育提出相应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多样化的要求。
(二)精神压力较大
从前的“空巢”家庭的家庭关系改变经历一个由第一个孩子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家的过渡阶段,而如今“空巢”家庭的家庭关系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家庭关系的改变没有这个过渡阶段。猛然之间由核心家庭转变为“空巢”家庭,对家庭成员精神压力较大,容易产生失落感,需要调整适应突如其来的家庭变化。中年父母由于有工作寄托,相对老年空巢家庭成员精神压力较轻。但不管是中年空巢家庭还是老年空巢家庭,家庭中由于失去的孩子这个家庭纽带,夫妻间会减少交流,如果再缺乏跟亲友和朋友之间的交流,会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失去支柱,容
易产生焦虑不安,悲观失落,惆怅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长期精神刺激对“空巢”家庭父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伤害。
(三)经济有所改善,但压力更大
由于我国实施了独生子女政策,目前城市家庭结构正向“四、二、一”方向发展,农村家庭一般也只有两个孩子,“空巢”家庭的父母需同时担负着养老和继续抚养下一代的重任。他们往往需要赡养四位老人,而
且子女虽然离家,但可能并没有完全脱离和家庭的经
济关系,还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援。经济压力较从前更大是当前空巢家庭成员的特征之一,需要接受再教育,提高生产技能,改善工作状态,增加收入是他们迫切的需求,因为子女离开家庭,有了大量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和精力,也为职业生涯再学习提供可能。
三、社区远程教育服务空巢家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远程教育就是利用印刷品、音像材料、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师生之间远距离实时或非实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目前空巢家庭在全国各个社区都大量存在,京津沪等大城市比例尤高,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城市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农村空巢家庭为主。由于地理分布广、年龄跨度大、从业范围广泛,教育需求多样,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以社区为单位,提供空巢家庭学习所需的组织网络、信息网络成为必然。
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联手合作,既有效整合和优化了各类教育资源,又将教育学习手段和路径进行了组合与搭配,近距离获取一线学员需求信息,使远程教育真正有的放矢;社区教育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武装,能更好地为空巢家庭父母服务。
四、远程教育服务于空巢家庭的模式
(一)发挥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进行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和管理
远程教育在教育手段和资源上,有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远程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把学历教育的课程教材资源和大量的非学历教育、各类短期培训的文字、音像教材资源及网络资源用于社区教育,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空巢家庭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根据学员的学习需求,不仅要将现在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更应根据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整改教学内容,开发满足学员求知欲望的社区教育课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社区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有农村也有城市,教育资源不仅要来源于学校和教育系统,也可来源于行业或者某些专业领域研发机构。这些行业能手或某个领域的专家也生活在各个社区中。社区远程教育不仅可以方便地进行资源输送、整合,更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资源采集。
(二)教学资源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以原有的文字、音像教材为辅
远程教育机构应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为学员提供多种媒体表达方式。空巢家庭父母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年龄跨度40-90,其中以50-70岁成员为主,而且地域跨度大,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平均水平较低,虽然都有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渴望,但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对计算机技能的应用。一部分年龄较大的空巢家庭成员及农村原本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成员,应以文字、音像教材为主,逐步引导计算机与网络资源的应用。在各种媒体教材使用的同时,应注意学员年龄生理特点,将教学媒体上的字体和插图尺寸放大。各地老年大学计算机网络基本应用技能学习班的火热报名情况一方面说明了空巢家庭成员对新知识新科技的渴望,同时也说明他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掌握水平普遍较低。所以不能把远程教育就理解为主要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教育,当远程教育走向社区,并以空巢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时,就不能不考虑加大传统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
(三)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社区远程教育活动。
在孩子离开家庭以后,当前空巢家庭的年轻化决定了空巢家庭必须寻找一个新的生活重心,这种生活重心指的是一个精神支撑点。除了工作,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可以提供最好的精神支撑点。考虑到空巢家庭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中年群体,应该探索在社区开展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教育培训,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进城适应性培训、学历教育、就业推荐等技能型成人办学新形式。对于目前空巢家庭成员中仍占较大比例的60岁以上老年群体,社区远程教育应积极开展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民主法制、历史人文、文体娱乐、文化休闲、文艺欣赏等内容的教育活动。
(四)社区远程教育仍需定期面授交流
远程教育以师生远程实时或非时交流为主要教学手段。社区远程教育服务于空巢家庭时,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精神压力大,内心渴望与他人交流,得到社会成员的肯定和承认。如果社区远程教育仅以远程技术交互为交流手段,学员间及师生间不能经常见面,学生精神上的空虚感将不能得到有效消除,社区远程学习的吸引力必将下降,所以,面授交流是社区远程教育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更是吸引空巢家庭学员的一个亮点。师生及学员间的面谈交流,可以满足学生与社会交流的欲望。学员都身处同一社区或较近社区,如果学员相聚的日子如同朋友见面的节日,社区远程教育必能促进社区的安定团结及和谐风貌。
(五)考核方式以实际能力考查为主,多次考核
社区远程教育也是教育中的一种,应该对学员进行课程考核,以此把握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给予学员的一定学习压力。社区空巢家庭成员一般年龄都在40岁以上,记忆力不及年轻人,对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的考核,应该以考查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并将一门课程的考查化整为零,将每个知识点的考查作为学员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考查时给予宽松的时间限制,让学生能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多次考试,直到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为止。
(六)积极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由于空巢家庭成员年龄较大,都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彼此都有自身的知识侧重点。社区远程教育对这部分学员进行知识传授时,要充分利用学员本身掌握的知识,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用自身的知识和人生阅历结合课本里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不仅社区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是“师”,还要让学生互相之间成为彼此的“师”,使能者成为“师”,这样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和成就感,使学习的能动性得到极大提升。
五、社区远程教育实施的具体问题
(一)实施中所遇到的经济问题
社区教育是一个公益性事业,不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而是将社会效益和为居民服务放在第一位。当前的远程教育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各个实施远程教育的机构也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注重经济效益,这样就形成了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矛盾。其实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不矛盾,当社会效益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能形成经济效益。目前国人现在对远程教育并没有一个普及的确切的认识,甚至有的人觉得远程教育并不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方式。通过社区远程教育,特别是通过对空巢家庭的服务,可以将远程教育普及到每个居民的生活中,拓展教学机构的影响力。空巢家庭成员由于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上,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很强的社会影响力,他们对社区远程教育的接受和宣传,对具体实施教学的教育机构的宣传,是最有说服力的。
(二)实施中的管理问题
社区远程教育深入到各个社区,日常教学对象分散到各个家庭,教学管理工作除了远程教学机构的管理人员外,部分管理工作必须依靠社区工作者,所以必须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没有一支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将无法对空巢家庭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组织,更谈不上远程教育对空巢家庭进行良好服务。
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要根据具体人员以及客观环境条件进行。目前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一般40岁以上,文化水平以高中为主,工作环境中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较少。培训过程要客观考虑到社区工作者的需求,促进工作者提高对学员学习管理的普通技能和流程掌握,而不是一味要求他们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高层次的行政管理能力。社区工作者在社区远程教育中,主要工作场地不是办公室,而是要深入到社区中的各个家庭,他们要做好社区远程教育宣传工作,同时要做好空巢家庭学习需求问卷调查及资料分发等工作,特别是行走能力有缺陷的空巢家庭成员,接受社区远程教育时更需要社区工作者的配合。
六、总结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程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两者的结合,对实现我国文化的协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提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具体情况,空巢家庭在今后我国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结合空巢家庭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社区远程教育服务模式,势必能为我国的终身学习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服务【第四篇】
一、呼和浩特市社区家庭教育实际效果分析
为了准确、客观评价呼和浩特市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实际效果,2014年1~6月,我们对呼和浩特市4个社区的“社区家庭教育”进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目的是了解内蒙古首府目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现状和问题,为本地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现实依据。调查分别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座谈两种形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2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为93%。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来看:男性84人,占47.2%,女性94人,占52.8%;性别比基本持平。从调查对象民族上看:汉族109人,占61.2%,蒙古族30人,占16.9%,其他民族39人占21.9%。从年龄上看,30~49岁年龄段居多,总占比为67.9%。调查问卷采取了匿名的形式。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2道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工作单位性质、家庭结构特征等10个题目。第二部分为居民与与社区家庭教育。共12个题目,设计了四个维度:居民对社区家庭教育的认知度、参与度、满意度和认同度。
总体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社区居民对本社区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有一定的了解、对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的作用都给予了肯定,充分肯定了在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的必要性,而且表达了愿意在未来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活动。但是,社区还没有成为居民获得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渠道,未来的工作还很多,仍需深入。1.认知度认知度可以反映出居民对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工作的了解情况、关注情况的维度。调查显示,被调查社区都设立了专门的家庭教育机构,但部分居民并不了解。但是对社区组织的相关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活动的参与情况非常好,热情较高。居民对社区组织的形式各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还是有一定认知的。对“所在社区是否成立了专门的家庭教育机构”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11.3%的社区成员回答“有”,43.8%的成员回答“没有”,44.9%的成员回答“不知道”。说明很多社区居民对本社区是否成立了专门的家庭教育机构并不了解。一方面反映出居民对是否成立了专门的家庭教育机构并不特别关心,另一方面反映出社区对专门的家庭教育机构的宣传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家庭教育机构的作用。关于“是否参加过所在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方面的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否”的占比为37.7%,回答“是”的占比为62.4%。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居民有过参与本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的经历,居民参与的热情还是非常高的。
从年龄阶段看,30~39岁的居民参与比例最大,占总量的24.2%。通过对开展过哪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形式的调查分析显示:个案百分比由多到少分别是咨询讲座的36.4%、印发宣传材料25.0%、家长座谈会18.8%、文体比赛18.2%、亲子互动游戏15.9%、节假日庆典活动12.5%、成立了家长学校9.7%、竞赛评选活动5.1%。同时,其他形式的个案百分比也有24.4%。说明家庭教育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也得到了居民的肯定。2.满意度满意度是居民对社区已经发生了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工作效果的直接评价。从社区居民对本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类活动效果的评价看,回答“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共43.2%,“一般”的为42.7%,“不太满意和非常比满意”的比例共15.5%。说明呼和浩特市4个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类活动得到了多数居民的肯定,实施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另外,从居民对社区组织过的家庭教育活动作用的肯定也说明了这一点。调查结果中,对所在社区组织过的家庭教育活动的作用大小进行排序,依次是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31.1%)、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30.5%)、提高居民整体素质(30.5%)、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29.9%)、有利于营造和睦的邻里关系(22.6%)、有利于社区的稳定(18.6%)等等。3.认可度认可度可以反映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存在必要性,是未来发展的依据。居民对于呼和浩特市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既证明了以往工作的成效,也说明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存在的必要性。不仅如此,被调查居民还表达了在未来参加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活动的愿意。
居民对本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必要性的回答结果是:69.7%的居民表示有必要,7.3%的表示没有必要,23.0%的无所谓。总的看,绝大多数的居民认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是有必要的。有需求才有存在的必要性。居民的需要是在现在以及未来在社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现实依据。关于在未来参加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活动的意愿调查数据显示:9.6%的居民选择了不愿意;21.4%的居民表示不清楚;69.1%的居民表达了愿意在未来参加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活动。说明绝大多数居民对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是认可的。
二、存在的不足
尽管呼和浩特市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起步较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目前与地区如天津、深圳等地相比还有差距。调查显示,目前社区还不是居民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渠道,说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的活动有待进一步深化,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居民“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渠道”以报刊(占被调查人数的56.0%)、电视网络(占被调查人数的62.3%)为主。而社区仅占到10.9%。这说明从现有情况看,社区还不是居民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渠道,社区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滞后,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另外,选择咨询专业人士居民的仅占到4.6%,在这方面社区可以在居民与专业人士之间建立桥梁纽带关系。从居民对本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类活动存在的不足的调查可以看出,在各选项中经费没有保障(37.4%)被排在了第一位。其次是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30.5%),排在第三位的是形式主义(21.8%),其他选项依次为管理混乱(13.2%)、活动内容不符合实际需要(10.9%)、机构设置不合理(9.8%)。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的交流与座谈,他们也普遍反映资金短缺和专业人才短缺是两个最大的困难。居民选择形式主义(21.8%)和活动内容不符合实际需要(10.9%)两项之和为32.7%,反映出相关活动的效果有待提高。要避免脱离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否则既浪费资源,又不能满足需要。只有摸清居民的需求,开展居民想要的活动才可能避免形式主义。
三、面临的挑战
调查显示,被调查家庭中高达65.6%的是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下)。因为存在多胎未成年人,所以统计基数为183人,而不是178人。说明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的确是社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
居民的需求是多元的。本次调查专门设计了一个问题“您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可以多选)”。调查数据显示,社区居民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子女的学习问题(48.3%)、家庭成员间的沟通(32.4%)、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问题(28.4%)。除此之外,其他问题缺乏教育技巧(22.7%)、家庭教育的方式问题(21.6%)、缺乏健康、安全、法律等方面的知识(14.2%)、隔代教育问题(12.5%)、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9.1%)、性格培养(9.1%)等。不难看出,子女的学习问题、家庭成员间的沟通、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问题最为突出。本次调查与以往研究结论比较相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儿童中心联合《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报告表明,“相应年龄段家庭教育的易发问题”仍然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主要内容;家长最关心“成才观”的指导;家长对如何“正确处理情感与理智关系”的期望指导率大幅度提升。[1]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而导致家庭教育问题突出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二)家庭教育方式仍需改进
从调查结果分析,被调查家庭中民主型家教育方式最多:汉族为本民族总量的59.6%,蒙古族为本民族总量的33.3%。蒙汉民族都是以民主型教育方式为最大比例,汉族家庭的比例高于蒙族家庭。当不分民族时,民主型教育模式为被调查总量的46.1%,比例也是最大的,说明民主型教育方式是主流。值得注意的是溺爱型、放纵型、专横型等教育方式依然有较大比例,特别是溺爱型占到13.5%,这可能与有独生子女的家庭数量多相关。从目前家庭养育的孩子数量分析,没有孩子的占比为21.4%,一个的70.8%,两个的7.3%,三个及以上的0.6%。被调查社区居民家庭中以养育一个孩子的为最多。除此之外,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改革后出生的居民大多生活无忧,却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出生在生活比较困难年代的长辈往往会对晚辈更多疼爱,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就可能产生溺爱。
(三)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
家庭结构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基本结构。家庭是家庭成员之间组合及互动形式的总和。家庭结构经常处于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既受外部社会变迁的影响,也受家庭内部因素的影响。从调查结果看,核心家庭占了绝大多数,占到总数的81.4%,说明应对核心家庭带来的问题是社区家庭教育的重要挑战和任务。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当代家庭结构小型化、扁平化是一大特征。伴随核心家庭数量增多,家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核心家庭是由一对夫妇和子女两代人所组成的家庭。一个家庭由三代及三代以上的成员组成就是扩展家庭。伴随家庭规模小型化,扩展家庭的其他家庭成员对子女教养的义务弱化,会导致个人的社会孤独感增加。核心家庭增多产生的教育方式问题有待解决。对家庭中正在养育的未成年孩子与养育者的关系看,除了少数被调查者没有孩子外,属于儿女的占70.8%,孙儿女的占7.9%,曾孙儿女的占1.1%,其他关系的占2.2%。一般来说,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其次是祖父母。伴随核心家庭增多,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在增大,祖父母辈的影响不如过去在复合家庭中的影响大。而且由于不经常生活在一起,父母与祖父母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差异很大,代际矛盾也突出表现在对家庭中未成年孩子的教育上。另外,自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数量在急剧增多。1973年以后,中国的城市实施了非常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已经进入生育年龄。伴随独生子女父母的出现,由此产生新的家庭教育问题。父母是独生子女,孩子也是独生子女的“双层独生子女家庭”出现,并呈现了上升趋势。由于家庭中子女数量的减少,子女得到了较多子女家庭更多的关注。同时,家长也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孩子的身上,过多的关注使孩子的压力增大,未成年人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这些问题使家庭教育面临挑战。按照功能主义的观点:社会化是家庭的重要功能;父母很少经过明确训练对孩子进行社会化。[2]年轻的父母往往是通过从父辈那里习得的经验养育子女,他们自身也需要指导。针对特殊家庭的特殊服务明显不足。调查中,复合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以及其他类型家庭共计12.3%。这部分家庭的比例已经不是个小数目,而可能产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却很多。实际上,针对单亲家庭、少数民族家庭、留守儿童、失独家庭、继父母家庭、隔代家庭等等的个性化服务还很有限。受专业影响、受众群体少、沟通不畅等条件限制,开展相关活动困难较多。
四、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既看到了以往工作的成果,又看到了问题和不足。如何开展“又好吃又好看”,既有内容也有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呢?
(一)坚持以人为本,摸清居民的实际需求
究竟开展什么样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根据就是居民的实际需要。摸清居民的需求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要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具体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内容。居民的需求(内容)不但是多样化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做好社区家庭教育与指导必须摸清楚本社区内居民的主要需求,并且随时根据变化了的需求不断丰富和发展工作形式。因此,定期不定期的调查分析势在必行。
(二)积极寻求政策性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加强经费管理缓解资金不足问题
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解决经费困难。经费困难是目前绝大多数社区的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来源于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但是普遍存在着经费紧张、供不应求的现象。经费来源多元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引进社会资金进入、或与企业、学校、各类基金组织、或营利性组织联合是有益的经验。消除工作中的“等、要、靠”思想,增强工作中主动性、创造性。
(三)介入社会工作,强化专业性
调查数据也显示:对于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类活动存在不足中,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30.5%)被排在第二位。所以,培养、引进、联合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专业人才迫在眉睫。从现有的条件考虑,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实现社区服务的定位与家庭教育指导目标的有效衔接。社区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但是社区自身不完全具有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借助社会工作可以实现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目的。
1.注入社会工作理念。“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最基本的原则。社区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确可以弥补家庭教育自身的一些缺陷,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更多的是从外部进行“指导”,不可能代替家庭教育本身;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目的是使家庭成员成长,能够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包办代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社区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后,最后是要退出家庭教育的。
2.引进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所以,社区工作本身就是社会工作的基础方法。由社会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指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使用个案和小组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
3.借助自治区内已有社会工作资源。与高校合作,可以有效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既有各大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也有通过等级考试获得社会工作者资格的社会人员,以及现有社区工作者通过在岗培训的人员。2007年以来,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校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并建有研究机构和基地。目前已经为自治区培养了一批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将有利于本地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创新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形式
上一篇:教育心理学论文精编3篇
下一篇:老师对六年级毕业赠言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