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论文(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教育论文(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教育论文【第一篇】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也被学者们提出来。如何培养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小学生课堂教育如何改革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小学课堂的现状
就如今而言,对小学生的常规要求就是坐在教室,每天就是繁杂、重复的学习生活。教师每天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对教师、同学有礼貌、上课认真听讲、上课不搞小动作、在校园内不大吵大闹、规范坐姿等等,虽然仅仅是这些基本要求,为何学生还是达不到?我们忽略了一个最主要的问题,那便是学生的逆反心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就是普遍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他们的心智不够成熟,人们总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的自尊心很强、高傲、有着不切实际的理想,我们不能轻易地打破他们心目中那份美好的、纯洁的幻想。我认为在这个阶段学生有逆反心理是正常的,我们现在还不能用对大人们的要求来规范他们,但是我们也不能纵容他们犯错。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对他们采取一些不一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积极的正向思考,明辨是非,这也是对教师的一个重大考验。在课堂中,用出其不意的方法抓住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这些都是我们在教育改革中考虑的重点。
二、大胆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几乎都喜欢看漫画,这样我们就可以先从教材入手。在教材上,我们可以添加一些类似插画、漫画等形式上的积极方面的图片,对此图片进行提问、拓展。还可以改编教材上内容的呈现方式和一些内容,利用这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进学生的求知欲。现在的教材中有一些难度较高、复杂、抽象的问题,可以进行适量的'删减。因为有些复杂、抽象的知识会导致学生因为听不懂、学不会,从而导致学生厌学、弃学的想法。在教材中还可以添加一些与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和相关的生活常识,以此让学生来进行深思、探讨,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向往和渴求。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趣味教学。例如,在课堂上分成小组进行分组辩论式研究、探讨的方式、做游戏时边进行教学边做游戏的方式,这些方式都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边学边玩。还可以从学生的上课时间入手。现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它们集中精力的时间较短,所以,如果上课时间较长学生就会发生溜号、搞小动作等问题,控制学生的上课时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还可以从亲和力教育方式入手,教师和学生要先从朋友做起,增大亲和力,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如果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心理状态,在课堂上就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心。
总之,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尽快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运用新理念来教育学生从游戏中学习,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从学习中感受快乐,从快乐中得到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主动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我相信在不远的明天,对于学生教育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第二篇】
[1]张桂玲。试论我国健身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趋势[J].鸡西大学学报。(06)
[2]蒋桂凤,黄祁平,唐双阳,万艳平。健美操对机体补体活性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3]周涛,夏环珍。普通高校健美操教材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05)
[4]孙莉莉,黄鸣霞。谈对高校女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03)
[5]李孟军。高校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认识情况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04)
[6]孙凌云。对高校俱乐部内健美操教学的初步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5)
[7]陆善芬。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技。(04)
[8]马玉梅。关于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03)
[9]程小虎,孙竟波,周伟章。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10]马为民。中美(三所)大学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社会学分析--兼论大学生体育意识[D].北京体育大学2004
[11]杨向明。安徽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
[12]董金果。蒙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13]袁君秀。苏州市大学生参与低碳体育旅游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14]唐照华,李遵。论健美操的价值观[J].体育学刊。(01)
[15]凌晨。高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之管见--首届“大印象”杯全国大学生健身健美操明星大赛调研报告[J].安徽体育科技。2003(02)
[16]章玮。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行为的调查研究[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17]封雷。高校女生健美操选修课情况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
[18]陈丽珊。关于拓展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
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目标论文【第三篇】
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目标论文
摘要:小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教师应具备关爱儿童,培养小学生志趣的小学教育情怀。小学教师培养应立足于教师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应侧重专业性教育,突出教育教学理论,在教育科研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优势,加强实践环节教育,建立起教育激励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教育;培养目标;实现机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开展小学教师培养已经有数十年的实践经历,本科学历对于小学教师培养目标应该是何种定位,目前国家教育部门仍然没有统一规定。小学教育专业大部分都是高等院校的教育科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举办,他们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的巨大优势,教学过程中更加符合学生们的要求。本文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相关理论研究,对于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为社会发展提供满足要求人才。
一、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由于现阶段社会用人单位与高校培养单位未能就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形成一致的思想认知,进而导致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出现“三重定位”。伴随“三重定位”而来出现了3种培养类型,分别是:研究型、教育型以及实用型。三种培养类型各有利弊,现展开详细论述。
(一)研究型小学教师目标
研究型小学教师培养主张小学教师在当前优质教育背景下必须朝着教育研究者方向转型,必须具备专业教育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研究型的小学教师应具备小学教育现象和规律研究能力,教师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可以适应小学教育,并且还能够引领小学教育发展。研究型小学教师培养其定位比较前瞻性,顺应当代小学教育的改革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潮流。上述都可以被认为是研究型培养的优势,研究型培养的不足在于学生素质结构不健全,该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从师技能不足,在进入教育岗位之后难以快速适应工作。因为自身有限的大学受教育时间被分摊到包括任教学科的`学习以及专业技能训练等等在内的诸多方面,“面面俱到”导致“面面稀松”,加之初入社会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综合能力较差,因此,此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受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二)教学型小学教师目标定位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高等教育需要与市场需求进行无缝对接,有一些院校应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教学型。在业务素质之上应强调学生掌握扎实学科专业知识和娴熟技能。课程设置应突出数学、语文以及英语等学科专业课程比重,注重对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培养。此种定位人才培养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毕业的时候,学生已经拥有了非常丰厚的学科专业功底,教学技能熟练,在人才求职应聘过程中很容易“显山漏水”,进而快速进入小学教育道路,并完成从新手教师到胜任型教师的角色转化。然而这种培养计划也存在缺点,因为科研能力与理论素养较差,学生的发展潜力不大,在转型成为胜任型教师之后难有能力向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发展。
(三)实用型小学教师培养目标定位
实用型教师主要是指培养出的毕业生满足社会的需求,就每年在小学教育岗位任职的教师来看,很多教育局学校对于小学教师的需求都希望教师拥有熟悉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熟悉各种教学技能的应用,最好教师入职之后没有适应期可以直接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实用型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真正满足:传道、授业、解惑要求。但是,这种实用型教师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首先,教师对于小学实施素质和教师素质的合理诉求不足,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构成要求认识不足。其次,这种不足造成了选择教师要求较高的高等院校不能够实现完美承接,不利于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二、教育型小学教师培养目标实现机制
(一)立足综合素质培养注重专业学习
小学教师的培养基本都是由中等师范专业学校承担,其主要以培养小学教学专业优势作为目标。开展小学教师综合培养重在教师的基本技能培养,如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以及三字一话等技能。虽然这些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必要,但是若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则应该将综合培养仅仅限于这些技能则显得不够。小学教师应该注重综合性培养,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拥有熟练的教学技能;不仅要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更要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要能够为改善当前小学教育现状能做出相应贡献。想要实现上述目标,应在培养教育型小学教师的过程中采用“四维立体”培养方案,为小学教师设置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文化素质教育计划、科学研究计划以及实践教学计划,利用“四维立体”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进而确保学生在就业之后既能拥有宽口径的适应能力,又能成为某一学科的行家里手。
(二)夯实理论基础培育教师科研能力
教育型小学教师培养应注重对小学教师教学理论的培养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这两方面提升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基本理论知识。在具体落实的时候,首先,应强化教育者的教育。理论教学。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而言,由于他们的未来工作对象是正处于发展期的小学儿童,因此他们不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理论专业知识,而应该更擅长人的心理,熟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增强专业发展后劲,为后续专业学习提供理论支撑。新时代下,教育者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竞争压力也相对提升,他们的教育对象以及教育目标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随时变更,需要较强的迁移能力以及职业适应能力。由于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性要求优势不显著,因此对于职业适应性的要求以及小学教育者的理论基础要求更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方面应逐步形成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优势,加大开设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力度,加强教学科研的训练,充分利用学术交流等途径,相信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三)加强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技能提升
小学教育特点决定了小学教师必须从多方面提升教育技能,而教学技能形成离不开丰富扎实的实践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辅助一些理论教学或者实证分析,这样有利于教学理论被应用于实践,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教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可以开展“浸入式”见习,举办校内演讲比赛或是组织学生参与“爱心学校”等公益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构建激励机制促进创新精神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在落实的过程中应注重激励机制的构建。首先,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其次,以创新为主导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再次,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最后,大力倡导学术自由,营造多元化发展的、良好的学术氛围。高校方面应积极推动教学理念、改革方法以及内容进步。在落实小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打破清规戒律,敢于冲破整齐划一的教学弊端,对于学生的任何尝试都应加强鼓励和引导。
三、结束语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针对教师进行系统性培养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相关问题以及实现机制进行探究,为培养更多满足要求的教师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段作章.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其实现机制[J].现代教育科学,,(11):159-163.
[2]陈威.“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06).
[3]初航.儿童化教育取向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06).
[4]谢龙华.广西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创新性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06).
小学教育论文【第四篇】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1、教学内容上过分的知识化倾向。幼儿教育需要对孩子进行综合全面的培养。但现在很多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过分偏重知识,而忽视德、体、美、劳等方面。在幼儿教育中,将小学教育的内容提前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有的幼儿园甚至选用小学的教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十分明显,他们要求孩子在学会汉语拼音后,能够熟练背诵和书写声母、韵母,能够标注一些字的拼音;要求孩子在计算上具备高位加减法的运算能力;在孩子的识字能力上,要求认识常用的500甚至更多的汉字。有的幼儿园还要求孩子能够背诵大量的唐诗,甚至要会一些英语的会话。这么多的学习内容,无疑让孩子的童年充满沉重的负担,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十分不利。
2、教学方法上过分依赖教师授课。有些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分配给孩子自由活动和游戏的时间非常少。这样的幼儿园教育无异于一个小学模式。教师在前面讲课,孩子在下面听课,不守纪律的孩子还会受到教师的批评。教师对孩子不能完全理解的内容要求幼儿以反复重复的方式去死记硬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演示少、游戏活动少、师生互动少,让幼儿在机械的记忆中紧张而枯燥地度过一天又一天,很容易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厌烦和畏惧情绪。
3、教学评价上过分强调学习结果。教师以孩子是否掌握拼音、汉字、运算等作为评价孩子学习的唯一方式,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否喜欢学习、是否感到学习的困难、是否对没学会的知识感到迷茫等都被教师忽略。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造成孩子缺乏学习活力和热情。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1、家长的过分期望。我国的家长几乎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有的家长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知识的教育。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每天都在督促孩子学习,考查孩子的唐诗、运算等智力知识,而孩子一天过得是否开心等缺乏应有的关注。
2、幼小缺乏良好的衔接。我国教育部门规定小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不应该进行入学考试。但现实的状况是很多优质小学面对众多的生源而举行入学考试或面试,家长和幼儿园不得不提前进行小学知识的教育。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对策
1、形成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合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的身心发育还处于比较初步的阶段,对家庭和家长有很强的依赖性。家庭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幼儿园按照幼儿的成长规律教学时,需要家庭方面给予支持、理解和配合,形成良好的共同教育环境。
2、做好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衔接。消除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不等于放弃幼儿到达小学入学前的过渡和衔接教育。幼儿教育应着重对幼儿对知识启蒙,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及自我管理能力,让幼儿更加独立和坚强。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不要刻意去灌输小学的知识,应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喜欢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形成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3、加大对教育的监管力度。一方面,政府教育部门或社区应建立对幼儿园教育内容、形式及水平的监管机制,杜绝灌输小学内容。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小学入学考试的监管,实现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上一篇:感恩老师的贺卡寄语【精彩4篇】
下一篇:感谢老师的小学毕业感言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