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实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1

[关键词]科学教育;数学教学;实施方法;自主探究

一、概念分析

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水平肯定是不同的,这时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并且需要定期测试,及时获取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信息。当今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采用科学教育的方法,使用这一方法可以使课堂氛围更为积极,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使用这一方法,成绩稍差的学生可以慢慢掌握知识,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实施方法

(一)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在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是尤为重要的,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但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学校需要开展大量的自主探究活动。比如在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进行实地研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科学知识的存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存在,获得知识的时候也会更为理解。在进行室外探究活动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要探究的课题,并让学生先提出假设,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验证自己的假设。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自主探究的活动中,自主探究的能力也都能得到培养。

(二)提高学生能力

实施科学教育这一教学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使用这一方法能帮助学生对于各种知识原理的理解,加深知识在他们脑海中的记忆。不仅如此,运用这一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全方面提升一个学生各项知识能力。在这之后,学生完全掌握知识的原理后,就能够使用知识来回答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相关的问题。例如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事来帮助学生去理解加减法的知识,例如我们去商店购买糖果,有4种不同的颜色,黄色的,紫色的,粉色的,红色的,在我们选择之后,我们购买了5颗黄色的,3颗紫色的,6颗粉色的和7颗红色的,那么我们一共买了多少颗糖果呢,答案是5+3+6+7=21颗糖果,通过这个简单的生活例子,学生们对加减法的理解会更容易也更深刻,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变得生动形象,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更加高。同时老师也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探究这其中的知识。在上课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发现,最后进行指导。

(三)培养价值观

价值观是决定一个人发展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教育这一教学方法不仅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对于这个要求来说,每个老师首先需要做的是着眼于自身的科学素质素养,保证自己与当今时代的步伐一致,确定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代符合。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让学生能够确定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一个很好的基础。

(四)合理评价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由教学评价机制这一机制检验成果的,在旧时的传统教育模式下,这一机制主要是依靠试卷考试的分数来评定。完全依靠考试分数评定这一方法太过片面,并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完全注重分数这一方法也不利于学生的提高。对于这个问题来说,在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中,老师要对这一方法进行改进,不能完全依靠考试分数来评定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要从各个方面考核学生。结合书面考试与课堂表现和各阶段学生的变化,全面客观地评定一个学生,使用这种考核办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2

深化目标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1.更新教育观念,相信每个学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传统的学生观认为,一个学生群体,必然有好、中、差之分。只有先天素质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有成才的希望和培养的价值。而素质差、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只能掌握简单的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必然导致学习成绩的差异。因此,学生学习分化是必然的,是天然合理的,教师无能力解决的。2.改善学习前提条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1)弄清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即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与掌握新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差异,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2)弄清学生的情感状态,包括学习数学的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动机等,以便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矫正、补偿。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目标的达成创造有利条件。补偿的重点应放在学习新课之前,对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给后进生打好基础使之满怀信心地学习新知识。3.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达标要求。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差异地发展,“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共性与个性统一。(2)指导和组织学习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的差异和新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和媒体的运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活动,达成教学目标。(3)数学反馈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如课堂提问、课堂巡视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后进生多一点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教学反馈要注意树立优、中、后进生三个层次学生的标杆,尤其看后进生的达标情况,及时矫正,使全体学生当堂学会。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化目标教学

素质教育是注重开发人的智力潜能的教育,其实质是主体性的教育。而目标教学的精髓一是要规定明确具体体现层次性和程序性的教学目标;二是重视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三是要把反馈矫正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确定后,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深化目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就是在课堂教学的复习引入、学习新知、巩固过程、达标检测、总结评价各个教学环节中,都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按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五字”教学模式,即“促”———复习铺垫促迁移,“探”———探讨启发重说理,“练”———理解透彻运用多,“测”———检测反馈即堂消化,“评”———总结评价呈效果五个环节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促”的教学环节是把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探索问题的情况中,激发学习动机、激活内驱力,为后续学习提供动力,明确学习方向。“探”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认识过程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要创造条件,通过教师的点拨、实践操作、组织讨论、看书自学、质疑问难,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让学生参与探索活动,获取新知识。“练”“测”两个环节是学生认识结果的巩固、运用和检验。这两个环节要给充足的时间,一般要有15~20分钟,让学生参与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达成教学目标。“评”的环节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对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自评与互评,不但从掌握知识方面去评价,还要从学习态度、兴趣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改革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3

关键词:小学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下教学中没有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机制能够将德育呈现出来,所以要在日常教学中逐渐向学生渗透德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通过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经验,德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做到相得益彰。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数学老师是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关键

古人曾经说过:“亲其师,信其道”,但是我认为首先要使学生做到“信其师”,然后才能做到“信其道”,学生只有信任老师,才能顺利地接受老师的传道授业,那么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老师要同时具备高超的教学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在老师精神风貌的感染下学生就会下意识地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要进行精心的课程安排,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模式,使其终身受益。

二、为德育的渗透创设恰当的情景

老师要善于利用教具、物品等营造恰当的情景,帮助学生认识数字、区分图形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从创作的角度看,教育是富有艺术特性的,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要为学生开展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营造合适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以高昂的精力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去,让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新课改要求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逐渐渗透德育,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例如,老师在教学生记忆乘法口诀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乘法口诀的来源,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历史上的数学家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发明了九九乘法口诀,使学生懂得科学是需要人们去逐渐探索发现的,目前还有许多未知的科学需要人们去发现,以此来激励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信念。每一项科学发现的背后都蕴藏着催人奋进的故事,利用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避免学生只会机械地去记忆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进行合作探究,既可以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富有合作精神,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思想和创新的灵感。例如,学生在初次接触“数”的问题时,老师不必急于组织学生进行数数的练习,可以先向学生展示集体力量的强大,老师可以准备一把筷子,让班上力气大的学生折断一根、两根、三

根……但一把筷子他无论如何也折不断,然后让这个学生说说他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和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起团队意识。通过这个示范体验,学生的内心都会有所触动,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四、充分挖掘和利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只要肯挖掘,小学数学中的德育素材无处不在。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数量关系、空间几何关系、直观和抽象的关系,等等,在向学生介绍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或定理时,可以融入一些数学小故事或生活小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对知识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给学生求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圆周率π,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伟大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的推算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领先其他国家几百年,通过他的事迹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在数学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4

近几年来,我市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深入探讨了素质教育的问题,即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为主,从以教师为主体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一、学习素质理论统一思想认识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多年,人们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乃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因此,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决非轻而易举的事。1992年,我市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科研的主攻课题,成立了由市教委陈昌清副主任为首的课题领导小组。为了统一大家的认识,课题领导小组于1992年暑假业务学习时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素质教育大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谋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重视个性的教育;是确认学生主体,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的教育;是一种根据社会需要,给学生的素质发展以价值导向与限定的教育;是一种重知识,又不唯知识,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加深了对实施素质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从事素质教育的自觉性。理论上的武装和认识上的提高,为素质教育真抓实干提供了前提和保证。为了在实践中少走弯路,课题领导小组决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六所小学先试点,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同时明确提出各年度的主攻任务是:1992年,系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全面更新教育观念;1993年,编制学科素质教育目标,提出具体实施建议;1994年,编写活动课程教材;1995年,总结试验点校经验;1996年,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1997年,全面推广素质教育。自1992年以来,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点校教师举行备种素质教育研讨会达20多次。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在我市起步是早的,步子是稳的,进展是顺的,效果也是好的。二、确立素质目标提出实施建议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着眼于小学生身心潜能,我市于1993年编制了常德市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和实施建议。分低、中、高三个学年段,从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两个方面分别确立目标,提出实施建议。例如,高年级数学科智能素质的目标,我们是这样分三个方面加以描述的:(1)学习能力:进一步培养绘画、制作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养成听讲、看书、看图学习新知识的习惯,听讲能抓住重点,看书能发现不懂的地方;能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对比较复杂的事物进行归纳、概括;能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对常见图形进行分析;能运用集合图的办法对某些概念进行区别;能运用线段图对某些应用题进行分析。(2)表达能力:能运用“假如……就……”和“如果……那么……”等句式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判断、推理,清楚地表达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在作业中采用正确的书写格式和叙述自己的见解。(3)应用能力:能运用概念对是非问题进行判断,能运用规律指导计算;能根据几何图形的特征进行组合图形的分析和有关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显现出一定的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目标,学生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市直六0一矿子校教师汤立新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目标,因而获得了较佳的教学效果。课后,他深有体会地说:“目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高。”三、落实“课程计划”开设“数学活动”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把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划分为学科课和活动课两大块。这是建国以来学校课程设置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了解决小学活动课无“纲”可依,无“本”可据的困难,我们于1994年上半年主编了用于小学数学的一套活动课丛书(试用本)共六册,每年级一册。这套丛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指导思想明确,它是为学校落实课程计划、开设活动课程服务的;二是紧扣现行大纲和教材知识点、层次分明、循序渐进,适当拓宽学生知识面,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三是精心设计活动,体现课型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发展兴趣特长,尽力增强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四是根据活动课的教学时量适当留有余地,有利于教师创造发挥。1994年底,省教委、省教科所的专家参加了在我市召开的活动课教材成果论证会,这套教材受到了与会代表和广大师生的肯定和赞许。四、重视学科课程做好发展文章学科课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渠道,当然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战场,在这个主战场上怎样做好提高学生素质这篇大文章呢?我们认为应做到三个结合。1.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我们要求教师通过数学在生活、生产、科技方面的广泛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组织参观访问,主题班队会,请校外辅导员作报告等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数学概念间的相互联系等知识向学生进行唯物思想和辩证法的启蒙教育;通过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祖国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的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我们提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思考方法、应用能力等),实现知识、能力同步发展,这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1)重视表象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数学的实质是:符号十逻辑。小学生思维的基础是形象的与动作相联系的有关表象。因而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一些物质化的材料作为思维的中介物,让学生看看、拼拼、摆摆、摸摸,从而将抽象的概念、逻辑关系等通过自身感受呈现出来,达到内化成智力活动的目的。(2)重视思维方法的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落实这一要求呢?我们总结出三条基本实施途径:一是示范:结合知识的教学,直观、浅显地给学生以正确思维的信息;二是点拨:基本过程为“点窍----探讨----扫障----总结”;三是训练:特别强调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3)重视“三算结合”教学有人说:珠算是我国的国粹。这不仅是因为算盘是重要的运算工具,更在于通过珠算能全面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市各区、县(市)均有三算班,?不少学校班班都上三算课,节节课前2分钟进行珠算常规训练。通过“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念”,各种感官的综合作用,促进儿童左、右大脑均衡、协调发展。桃源县漳江小学珠脑算小组的队员代表我省参加中南五省竞赛,取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团体总分第一的可喜成绩。1994年我市代表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夺取了接力赛城市乙组团体总分的第一名。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现代教学观要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互作用、密切配合的。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重要。我们认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考虑学生“乐不乐”于学习。并探讨各年级兴趣培养的要求:低年级教师要多采用直观教学,中年级要以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满足他们日益高涨的求知欲;高年级则多让学生自己解答难题,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产生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23 595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