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精编17篇】
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中,孩子的视野往往局限于自身需求,缺乏对他人感受的理解与尊重。这样的成长环境,是否能培养出真正有同理心的人?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精编17篇】”,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1:
孩子们对切西瓜已经玩的很有经验,但以前玩的时候都是老师在旁边指导,所以孩子们的主导权不是很多。考虑到他们的经验丰富于是便将主导权交到孩子手中,让孩子们自己根据游戏规则玩,老师不进行干预,开始玩游戏的时候孩子们还是有点拘束,可是慢慢慢慢的也放开来,遇到同时到达时,幼儿们也会自己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进行解决,总体来说这次游戏的气氛比以前游戏都要活跃,幼儿们更加主动投入了。
游戏效果不错,可是还是有一些问题,有些孩子对我说:“老师,章铭宇玩过了,怎么又玩了?”其实我也发现了,一直都是那几个孩子在玩,跑。其他孩子只能一直站着围圈,所以他们想告诉我,可是我想试着让孩子们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在游戏中我没有进行任何的干预。但孩子们好像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我只能在游戏后,引导幼儿发现这个问题,并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的方法,这样幼儿们的积极性更高,下次游戏也会更加顺利。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2:
话题中,个别班级的做法似乎有道理,可这样一来,我们发的奖状还有何意义呢?我们只是为了堵家长的悠悠之口才发的奖状吗?融入日常、出自幼儿
要想让我们发出的奖状是公平的、有目的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将评价工作做到平时,融入一日生活之中。这样会比学期末的一次性评价来的更有意义,也会更有效果。
孩子们升入大班之后,竞争意识变得更为强烈,都愿意做得更好,但好的标准是什么?怎样做才算是好呢?为了将幼儿的良好行为发扬光大,也为了方便幼儿进行自我评价,我班特意创设了“争做全能小明星,积分大兑换”的'互动墙饰,并且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将评比内容确定在保持正确坐姿、热情主动帮助别人、勇于挑战各种游戏、积极动脑解决问题、抓紧时间做事情五个方面。我们根据这五个方面制定了一套含有所有幼儿姓名的积分表格。幼儿每主动做到一项后,就可以在自己名字后边的相应表格内加一分。同时,我们设置了积分兑换内容,积够一定分数后可以分别换购一些小礼物。
这一活动开展后,我班幼儿的行为有了很大变化,之前那些磨磨蹭蹭、对需要帮助的人置之不理的现象都减少了,孩子们的坐姿也变得更好。积分榜呈现在大家面前,谁做得更好,大家有目共睹。
学期末,教师统计积分。持之以恒的过程不但规范了幼儿的行为,也将幼儿的发展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便于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接受教师的评价。
将评价放在日常,让评价出自幼儿,让大家在公开的环境下共同监督、共同进步。正视奖状的实际意义
过去,面对发奖状的事情,我们只能按照制度,优中选优,让那些付出更多的孩子得到荣誉!其实,一张小小的奖状又怎能代表全部呢?
是什么让孩子对奖状如此渴望?我想,是我们大人。常听到有些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要是得了奖状,今年就给你买个大玩具。”“领了奖状,妈妈带你去旅游。”……有些家长总是把得奖状挂在嘴边,让孩子为了奖状而努力。孩子努力后得到了,那还好。可努力了还得不到,怎么办?
有一年,我们给部分孩子发了奖状,离园的时候只能让他们把奖状放在书包里,避免那些手里空空的孩子感到难堪。我怕看到那些失落的眼神,怕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时,会忍不住流下眼泪,而自己却不知道怎么去劝慰。那怎是一句“下学期好好努力”就能够化解的伤心。从此以后,我们一面改进评价的方式和做法,一面积极引导家长、孩子对待评价的心态。
让我们把奖状看得淡一点!得到了,那是对自己的肯定,得不到,也没有关系。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还需努力!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3:
最近,我发现孩子们有说谎的现象,我意识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于是,针对这一现象我搜集了许多资料,从中了解到三、四岁的孩子正处于发展想象力的时期,常常把想象与现实混淆。幼儿园的教师和父母应帮助孩子渡过这一真假难辨的年龄阶段。但当孩子确实在撒谎时,就须引起成人的注意了。
近段时间我发现班上的孩子有了一个坏毛病,那就是撒谎。在上课时间前都会有固定的时间去上厕所。有次上课时间到了,肖雨晴说:“老师,我要上厕所。”接着朱嘉豪也说:“我也要去。我问他们:刚之前有没有上厕所了。他们说有。”本来我不觉得怎么样。可紧接着有好几个孩子都说要上厕所,我不禁觉得很奇怪。我便偷偷跟着他们去了厕所,这时,我发现去厕所的这五个孩子中,只有两个在小便,其余三个在打打闹闹,我也没有说什么,就离开了……
午餐结束了,阿姨整理桌子的时候,我发现桌子上有好几碗的饭都是还有没吃完的就摆在桌子上,我便问:“谁的饭没有吃完就走了。其中有个小朋友说“我的`吃完了,那个不是我的,我的位置在这里”他指了指自己的位置。很明显他指位置的时候想了半天。
为了纠正孩子的这个错误,我在下午的教育活动中给孩子们讲了《狼来了》的故事,孩子们听完故事,了解了撒谎的坏处,我相信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4:
在强调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的今天我们努力做到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小朋友都体验自己努力的过程,在生活中对于能力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
比如说,在对爱哭的孩子以更多抱抱,对不爱午睡的孩子以更多抚摸,这样让各方面表现较好的.,不需要老师更多帮助的笑笑有了一种失宠感。原本上课会大声回答问题,午睡能自己穿脱衣服的任家宁最近变得有些反常。上课叫他回答也不愿意说话,老师请他当值日生他说:我才不愿意当呢?午睡时一直等着老师来脱穿衣服。
其实,孩子很会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她都看在眼里,所以她让自己变得不能干,以引起老师的注意。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在班里学习认真表现优秀的孩子,更要关注那些内向,不爱表现和调皮的孩子。对于笑笑这样能力较强的孩子要积极引导,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对于不同的孩子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老师是爱他们的。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5:
李静怡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刚入园时一句话也不说,老师家长跟她说急了还打人。说实话,接收一个这样的孩子,实在是让老师犯怵。刚开学的时候,我不怎么理她,先是在一边慢慢的观察,她一直不肯开口讲话,不管老师怎么诱导。过了一段时间,也许是慢慢的适应了环境,跟小伙伴玩儿的时候,开始有了笑容,老师跟她讲话的时候不是对老师不搭不理了,而是能认真的坐在那儿听。虽然这个孩子有时候有点好动,但是别人不惹她她一般不会去招惹别人。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的走进她的心里,让她对老师没有防备,让她知道老师是爱她的。所以我一有空就跟她讲话,虽然我说了半天她一句话也不答,但是慢慢的她就有了回应,他能用表情来回应我,我说到她感兴趣的事情时它会笑一下,猜出她心里的想法时她会不好意思。这几天,李静怡显得很活跃,能主动去跟老师讲话,还偶尔来告小朋友的状,这对于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进步,对于老师和家长都感到高兴。
有一天,在上“宝贝在那里”这一活动课时,当我说到“我的眼睛在这里”时误把手指在了鼻子上,李钦政见我把手指错了位置,大声笑了起来,站在一边的李静怡见李钦政这么笑也大笑起来,这时候我刚想开口制止他们,见李静怡第一次在老师们面前笑得这么开心,我也笑了 ,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觉得心里满足、高兴,觉得她的笑真美,希望天天看到她的笑。
不只是这一件事情,有好多的事情,不只是这一个孩子,还有好多这样的孩子。在反思孩子行为的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很多时候老师的言行举止会左右孩子的言行举止,如果老师对孩子关心多了,注意多了,孩子们会喜欢你,信任你,相反,孩子们更加沉闷不言。最主要的,我们要学会赏识孩子,懂得赏识不同水平的孩子。只有给予像李静怡这样的孩子以充分的关注、赞美、激励,才能使他们敢于表达,敢于表现,也能使它们健康、快乐地度过美好的童年。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6:
在班里,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让老师们喜欢,而那些调皮,捣乱的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仔细想起来,其实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也是需要老师表扬的。
子晨是我们班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其实他长得怪可爱,一双大眼睛。可是每天都会有很多孩子们告他的状,每次我都会说你不听话不让妈妈来接你了。这时候他就对我说“老师,我听话然后做好”虽然只是一时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他的真诚。他虽然调皮,但在我的观察中,他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也经常的谈论什么动画片好看,经常打闹。每次活动,他都积极的参加,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小红花。只是因为他调皮,所以会在不经意间碰了小朋友一下之类的',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现在,我对他的就是摸一下他的头,给他一个会意的微笑,鼓励他与小朋友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慢慢的,他的调皮也稍有好转了,现在见了我就会问老师好,还会和我谈论他在家干了什么,妈妈给他买什么玩具了。虽然调皮,但看见他的大眼睛低头认错的模样想吵他的念头一瞬间就没有了。
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让我们给那些调皮的孩子多一点关心,多一些爱护,换种态度看他们的顽皮,自然会有不同收获。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7:
超超是个爱睡觉的孩子。自孩子入园以来,无论哪一个下午,超超这个孩子必趴在桌上睡一觉。特别是冬天,天气冷,孩子睡着了会感冒,我只好让他起来站一站,但他站着也是晃来晃去。
为了这件事,我曾有过不少的设想,孩子为什么能睡觉?是老师上课时不能引起孩子兴趣,导致孩子睡觉?还是孩
子晚上睡觉太晚,而导致孩子打盹呢?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事情终于明了:原来超超就是个觉特多的孩子,在家看着电视或玩着电脑,照常睡着,晚上早早的睡也是如此,家长说拿他也没办法。
孩子觉多,对于病理来说虽然没有什么大碍,但这样会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惯,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每到下午的时候,我就安排一下动手活动或者室外的小游戏,让孩子们既动手动脑,又让孩子们全体参与,(也让家长想一些好方法引起孩子兴趣)
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睡觉的、有点儿调皮的孩子都能安静的、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8:
陈梓聪小朋友是我们班里既调皮又聪明的一个小男孩,但是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爱讲话。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叽里呱啦说个不停,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瞎起哄,一节课不知要提醒他多少回。
这不下课铃刚想,我一说:“请一组的小朋友去喝水。”他便叫:“其他小朋友趴下休息。”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嘻嘻哈哈说什么的都有。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看孩子们正乱成一片,然后我把陈梓聪叫过来,“现在由你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都议论纷纷开来,陈梓聪大声喊:“都别吵了,趴下休息一会儿。”但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机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老插嘴讲话,不但把老师的'思路打乱,还会影响到其他听讲的小朋友,这是很不礼貌的。”他红着脸点了点头。这件事后,他的这一“坏毛病”改了许多。
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进行实地体验的教育,我想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9:
本学期,为了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开展了每周故事记录的活动。上星期是我们第一次故事记录的尝试。我仔细地阅读了每个孩子的记录本,心中充满了感动。我们的孩子真的长大了,能干了!很多幼儿复述的故事非常完整、动听,甚至能够掌握、运用故事当中的好词好句。这也让我意识到,孩子的潜力真的很大,我们只要稍加努力,他们的.成长将更加快速。
这使我又想起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就拿本次故事记录活动来说吧:有几个孩子为了带个故事记录本,都拖了将近一个星期。当其他孩子都已经完成故事记录了,他的笔记本还在文具用品店。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除了每天放学回家不断强调以外,还请求家长援助,及时通知家长完成配合工作。
当然还有一些孩子由于倾听时不专注,语言表达欠佳等原因,第一次完成的故事记录情节相当简单,甚至还有“丢三落四”的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利用自由活动时间,集中几位幼儿,进行小组式地再次讲述。一来小组活动使得他们的专注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反复叙述帮助孩子记忆故事情节,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跟上集体的步伐,提升自信心。有的孩子一次就能顺利完成记录,有些相对薄弱的孩子进行了1次、2次、甚至3、4次,最后都能完成记录。
看着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孩子们最终的故事本上都有了“你真棒”的盖章,心中欣慰不已。是我们的用心教,验证了那句没有教不会的孩子!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10:
昨天早上要集体活动的时候,张小茜还在吃点心,等大家都坐好“同字形”的时候,她的点心还是那么多!教师看了一下,有点着急了,因为上的是计算课,有一个环节是小组合作的。于是有点生气地质问她:你怎么吃这么慢啊?没想到她还是无动于衷,慢慢舔着糕点,就是不吞下去。小朋友都说她:当组长的人还吃这么慢,要换一个当。听到小朋友这么说,小茜急了,眼角红了起来。教师问她:怎么了?不想被换掉组长吗?那你要吃快一点。她点点头,可是依旧不将点心吞下去。又有小朋友说要扣掉她的'红旗,她却哭了起来。这么闹肯定有原因,可是任凭教师如何问,她就是不说有什么事情!时间五分钟五分钟过去了,着急的教师换掉她的大组长,小茜哭着说:我是要找妈妈!再问她为什么,她就什么都不说了。于是教师又扣了她一面红旗。
到了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书写数字“1”,小茜在教师的劝说下愿意书写了,教师也答应她写好一个“1”字就让她找妈妈。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她终于说自己是肚子痛,于是找李医生看看,回来喝了点水,可是她心情依旧不好,还是一直往妈妈的教室看。
教师跟小茜妈通了电话,决定由妈妈来问她发生了什么事!一翻折腾后才发现,原来因为她肚子不舒服,大便到小短裤上了。
怪不得她一直不坐椅子,老往卫生间跑,还一直吵着要妈妈。
面对这个聪明伶俐,却不爱说话的女孩子,我觉得很愧疚。其实在她往卫生间跑,自己抓着小纸巾的时候我就应该意识她与往常不一样了。却因为她的不爱表达,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误会、伤害了她!真是枉为十几年的老教师了。
今天早上,小茜没来幼儿园,这更加重了我愧疚的心理,打了电话给她,虽然她不说话,但知道她有在听,于是告诉她肚子不痛了就要来上幼儿园,下午要玩表演游戏,这可是她的最爱呢!
下午,小茜终于来了,穿着彩虹裤,看起来很有精神,而且情绪也不错。一来教室就跟小惠、教师打招呼!孩子就是孩子,一点都不会计较。在游戏活动前,她就一再表示自己要玩《小熊请客》,我当然是满足了她。也重点关注了她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健康状况不错,情绪也很好,扮演的小猫、小公鸡等角色也都很投入,我悬着的心放下了一些。在练习书写数字“2”的时候,小茜没有练习薄,教师就拿了一本新的给她,她非常开心地说:谢谢老师!我趁机将她搂在怀里,悄悄地告诉她:老师很爱你,这本练习薄是奖励今天玩表演很棒的。以后如果你有什么事情,可以悄悄地告诉老师,老师会想办法帮你解决的。她点点头说了一声“好”就蹦蹦跳跳去写字了。
经过这次的误会,我不断地反省着自己的教育行为,平时只关注那些爱表达的孩子,却忽略了那些不善于展示自己的孩子。其实,越是不愿意表达的孩子,越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去关注他们,从细微之处发现这些孩子的需要。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11:
小班幼儿在洗手的过程中,总会听到不断的.告状声:“老师,他又在玩水!”“老师,XX没有挽袖子”……每天这些事情总是重复发生。过去,我总是反复提醒常规要求,“洗手时要这样……要那样……注意……”可效果总是不好。
澄旭小朋友平时总是喜欢在洗手的时候玩水,每次都借口自己小便,却每天都是蹲在厕所玩水,没有小便。
今天中午吃完午饭,孩子们出去准备清洗,澄旭又开始自己的计划,“老师我大便……”
“你不是刚从厕所出来吗?”“不,老师我真大便”澄旭就跑到厕所玩水去了。我整理完教室卫生,就去厕所叫她。
看到她裤子在裤子、袖子、上衣全湿了。真的是对她,又好笑又好气,明明自己知道玩水不好,但总是自己撒谎;明明知道老师肯定会骂,但就是喜欢到厕所玩水……
我问她“以后还撒谎到厕所玩水吗?”他说,不了。但是我知道,孩子一会儿就我行我素。这就是孩子,天真而又调皮的孩子。
我想,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遇到喜爱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应做有心人,引导幼儿建立适合其年龄特征,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常规。尤其是如何引导幼儿由“要我怎样做”变成“我要怎么做”,值得我们深思。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12:
皓皓是我们班一位不爱讲话的小男生,每天早上来园时从来不愿意开口跟老师打招呼。你跟她说话,他总是难为的畏畏缩缩的看着你。但是他每次上数学课,美术课时,作业完成的十分的出色,常常受到我的表扬。我面对这样的一位学生我改怎么办呢,于是我翻阅了有关幼儿个别教育的书,我总结出了这样的几点:
一、日常生活中多与他讲话
我每天早上来园时,主动地先和他打招呼,消除他对于我不必要的害怕。到幼儿园问他看到些什么有趣的,我总是想方设法让他讲话。
二、巧妙运用角色游戏,让他愿意讲
在平时的角色游戏中,我总是让他担任银行工作管理人员,或者是图书管理人员,让他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能力,也通过他与幼儿经常性的交流,从而慢慢的减少他对于老师的畏惧感。这样让他从游戏中能到了锻炼。
三、美术活动中让他乐意讲
记得有一次手工活动“包糖果”我先让幼儿尝试自己看着我报糖果的过程,打算我先示范一遍让小朋友来讲讲我第一步做了什么事情,第二步,做了什么。我在这个环节中想要培养幼儿在上手工课时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以后的上课时,不会轻易地走神。同时,这样也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让皓皓小朋友来讲讲的手工制作的步骤,我知道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不会表达,他们只会说简单的几个字而已,但是我还是努力地进行着这一个过程。同时我也让幼儿对于报糖果有一个概念。没想到在制作过程中皓皓小朋友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一个作品,我让他在最后的展评中来选选最喜欢的作品,他选择了自己的包的糖果。这是锻炼他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时机呀!
我相信在经后的幼儿园的生活中,他会愿意开口和我打招呼,愿意和我讲话,我期待那天的来临。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13:
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个性,由于每个孩子的生长环境不同,教育因素不同,因此很多性格也会不由而生。有的孩子很开朗,很活泼,有的孩子很内向,有的孩子脾气很倔强……而我们老师要面对每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需要不断地了解他们,想方设法摸透他们,引导他们,更要改变他们不好的性格。
与平时一样到了吃点心的时候,今天吃的是南瓜粥。由于好久都没吃了,而且是甜粥,所以孩子们特别喜欢吃。我也常常会提醒小朋友,如果吃完了还想要请举手告诉我“老师,我还要南瓜粥。”很多孩子吃了一碗后都纷纷举手,都说:“老师,我还要,老师,我还要……”看着孩子吃得津津有味,一锅粥已经见底了……哈哈!
我仔细地观察着孩子们,正当我来到第一组时发现,3号的小A快把碗里的粥吃完了。当时我心里正想着,他肯定是还要,但我不作声,在一旁等着他跟我说“老师,我还要……”。可是他没有,继续吃着,这下是真的吃干净了,他看看我,还是没说“老师,我还要……”。我还是不理他,他还是看着我,还是不说,我真是心急啊……“小A,你粥还要吗?”我说,他点点头。“那你要说的嘛,‘老师,我还要……’看我干什么,”我说。他还是这样傻傻的看着我,不说话。“你到底要不要”我说,他还是点点头,什么也不说。我真是没辙了,我就教他说“老师,我还要……”可是不管我怎么说,他还是不说。我还故意说:“如果你再不说,那粥就没有了,被别的小朋友盛完了……”当时正有好几个小朋友上来盛粥,我还请他们示范给他看。但是小A就是不说,眼睛有点润湿了,好像是受了什么委屈一样。但是我今天就是不给他盛,除非他说话了。这时锅里的粥真的是没有了,“哦,这个粥没有了,没得吃了,谁让你不说的……”我说。他听了,只好把碗去放好了,心里应该是很难过吧!
事情到了这样还没结束,在全班孩子面前,我把刚才的'事情向孩子们进行了讲述。因为我想让孩子明白,不管你有什么事,有什么要求,一定要跟老师说,不要闷声不响的。让孩子知道这样是不好的。从这件事情上我也联想到了早晨来园的情况,并向孩子进行了教育。我希望孩子们早上来园要主动向老师问好,这样才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比如说:某某某,某某某……早上来能主动向老师问好,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表扬。孩子们似乎有点明白……
也许是昨天的事让小A有了些明白,今天早上他居然能主动向我问好,我真是太高兴了,看来这样的刺激还是有用的。我也在晨间谈话时表扬了小A,也希望他以后都能这样,改掉不说的习惯。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14:
客观地观察、记录孩子的行为表现,是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必须拥有的专业能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做得还不够。翻开教师写的观察记录,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表述:“萌萌是个特别乖巧懂事的女孩子……”“辰辰是个调皮的孩子,合作意识薄弱,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这种印象化、贴标签式的描述反映出教师对儿童缺乏客观、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对儿童的分析和评价比较主观,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此,我想通过与教师们共同学习和探讨,引导他们逐步改变这种做法。
不愿做操的小薇
在一次园本培训活动中,我与教师们分享了小薇的故事:“小薇是我以前班上的一个女孩,她在幼儿园从来不做操。从小班开始一直到中班,我几乎没有看到过小薇做操的样子。这不仅让我很困惑,也让家长很着急。”
讲述到这里,我问教师们:“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你们觉得小薇为什么不做操?”
教师们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小薇是一个胆小、内向、害羞的孩子,不善于在群体中表现自己。另一种是认为小薇可能是因为动作发展不协调,导致她不够自信,所以不愿意做操。
对教师们的猜测,我不置可否,继续讲小薇的故事:“有一天,小薇妈妈找到我:‘老师,我想借一下幼儿园的早操音带,小薇说这音乐很好听,要做操给我看。’第二天,我问小薇妈妈:‘小薇在家做操了吗?她做得怎么样?’小薇妈妈高兴地告诉我:‘小薇不仅做操了,而且做得很不错!’小薇妈妈还将女儿在家做操的视频播放给我看。视频中的小薇兴奋地招呼着妈妈、爸爸、爷爷:‘快来看我做操呀!’然后神情愉悦地站在客厅里,伴随着音乐声,一招一式做得可认真了。”
讲完后,我问教师们:“现在你们怎么看小薇?”
Z老师:小薇能向妈妈要早操音带,说明她是喜欢做操的,所以不能简单判定她是一个不爱做操的孩子。
H老师:小薇虽然很少在幼儿园做操,但她愿意做给家人看,而且表躺艮大方,这说明她并不内向、胆小。
G老师:小薇在幼儿园不做操,却喜欢在家做,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可能另有原因。
我说:“大家都说得非常好,那么前面大家为什么会认为小薇是一个‘胆小’‘不自信’的孩子呢?”大家纷纷表示是根据我前面“小薇在幼儿园从来不做操”的结论推断出来的。见大家已经有所觉悟,我接着说:“是的,我在还没有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小薇的情况下就下了她从来不做操的结论,从而推断她是胆小、不自信的孩子,这就是凭个人经验、主观判断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不可否认,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种行为并不少见。”听了我的话,教师们很有共鸣,纷纷回忆起自己也曾给孩子贴上“喜欢打人”“不愿与人交往”“自我中心”等标签的案例。
我趁机把教师们写的观察记录分发给大家,要求大家梳理一下自己在观察记录文本中经常会出现哪些主观性的字眼。经过梳理,大家果然发现在自己的观察记录中“你是一个……的人”“我觉得”“我认为”等主观性语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在这次研讨活动中。教师们意识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已习惯于给孩子贴标签,而这种下意识的贴标签行为往往会让自己对儿童的行为细节视而不见,从而蒙蔽了深入观察儿童的眼睛,这显然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爱当服务员的果果
经过前期研讨及平日的渗透,教师们虽然已认识到深入、细致地观察儿童对了解儿童及指导儿童行为的重要性,但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还有一个过程。一天,我读到了这样一则教师的观察记录:“果果是我们大班的一个女孩,一个学期快要过去了,她自始至终选择在‘宝贝体验营’里的`烘焙坊做一名服务员。对此,家长很担忧:这孩子怎么这么固执地想当一名服务员,这选择也太单一了吧!教师也很困惑:这不是严重的偏区现象吗?其他区域活动她不是都玩不到了吗?教师是否需要介入给予适当的指导?”看完这则记录,我觉得这是引导教师深入、细致地观察儿童的契机。于是,我来到大一班,问那位教师有没有观察过果果在烘焙坊里都做了些什么,那位教师表示没顾上。于是,我建议他们班的三位教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持续观察果果在烘焙坊里的具体表现并记录下来。以下是他们记录的几个镜头。
镜头1:游戏一开始,果果便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自己的工作。她先走到活动室门口,用手比划成喇叭状,大声招揽着顾客:“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快来买好吃的点心了!”
镜头2:果果端着烘焙好的美食华芙饼送到小顾客面前,轻声地说“请慢用”,并细心地收走桌上的书和那张点餐的小卡片。等客人吃完,她又麻利地收走客人用过的餐盘,并将垃圾分类放进垃圾桶里。
镜头3:果果向来到烘焙坊的小朋友鞠躬表示欢迎,还对靠近烘焙操作台的小朋友说:“走远一点,这里很危险!”小朋友吃完离去时,她还有礼貌地说:“再见!欢迎下次光临!”
镜头4:今天的服务员工作结束了,果果一脸的满足。在整理好桌椅后,她把其他三个服务员召集在一起,总结了今天的活动情况,这让我们看到了她作为小领袖的风范。
通过以上的记录,大家看到果果在烘焙坊里不但很快乐,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成长。
学期结束后,教师对我说:“现在果果已经成长为烘焙坊里的金牌服务员了。她熟练地打理着店里的一切事务,我为她高兴,同时也为自己没有盲目地介入指导而庆幸。家长看到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得那么出色,也消除了顾虑。”
后来,在我的鼓励下,教师将果果的故事及自己的感想写成教育案例发到幼儿园网站与大家分享,很多教师看后觉得受益匪浅。
爱黏人的小佑子
一天,小班的A老师向我诉苦,说班上有一男孩叫小佑子.已整整四个星期过去了,别的孩子都已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唯独小佑子像一块牛皮糖见一个黏一个。班级老师实在没招了。
听了A老师的诉说,我想有类似困惑的教师不在少数,因为每班总有几个像小佑子这样行为“出众”的孩子。我决定以小佑子为切入点引领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这些孩子。于是,我建议A老师再仔细观察一下小佑子在班里的表现,以便进一步探讨。
在后来的一次教研活动中,A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小佑子的表现:他像一块牛皮糖经常黏着老师,老师走到哪,他就跟到哪。有时又像祥林嫂一般反复说一句话:“妈妈,来接我!”最让人担忧的是他经常游离于活动之外。然而小佑子特别有礼貌,见到认识的人都会问好,见到给过他安慰的人总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小佑子的记忆力特别好,能记住他见过的所有老师。想妈妈的时候,他会主动找老师寻求安慰……
听完A老师的介绍,我对大家说:“A老师不仅观察到了小佑子黏人的具体表现,还观察到了他行为表现中积极的一面,这点非常重要。”接着,我给教师们讲述了“阳性赋意"的含义及意义,然后向教师们抛出问题:“如果用阳性赋意的理念去看待小佑子的黏人行为,你能解读出其中的积极意义吗?”经过一番思考,教师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小佑子总是黏妈妈,说明他对妈妈有深厚的感情。”有的说:“小佑子见一个黏一个,认识了不少老师,这有助于他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有的说:“小佑子爱黏人,说明他能主动寻求成人的帮助,这也是一种能力。”……
听了大家的解读,A老师兴奋地说:“采用阳性赋意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小佑子的黏人行为有那么多积极的意义,现在我对小佑子的黏人行为不那么焦虑了。”最后,我说:“每个班上都会有像小佑子这样行为‘出众’的孩子,会让我们很焦虑、很困惑。从现在起,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阳性赋意。一个月以后,我们再来交流、分享。我相信大家会有很大改变。”
果然,一个月后,教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是教师们的体会。
了老师:我以前总是急着想要通过介入指导改变孩子一些‘出众’的行为,有时候会因在短期内收不到效果而心力交瘁,着急上火。现在,我会积极看待孩子的‘出众’行为.耐心等待契机,给予适宜的指导。
Z老师:我班上有一个被诊断出有自闭倾向的孩子,以前我会为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孩子而烦恼,现在我认为正是他激发了班上其他孩子的爱心。
G老师:以前,我觉得淘气的孩子总是惹事,忍不住批评制止,现在,我发现孩子的淘气反映出他对世界的好奇、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于是我对孩子淘气的行为不那么纠结了,并会根据当时的情境分析判断,不再盲目批评,还对他们多了一份欣赏。没想到这样反而让这些孩子的行为有了较大的改进。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不断学习和探讨,教师们逐渐改变了根据主观判断随便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试着阳性赋意,带着阳光的心态看待孩子,进行了跟踪观察,积累了大量的观察资料。如今,他们正带着“我是阳光儿童发现者”的信念,行走在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道路上。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15:
自从有了孩子,我变得有劲儿了,不再向以前那样十几斤的东西提一会儿就气喘吁吁了。现在四十斤的孩子,我能抱好远。
自从有了孩子,我变得勇敢了,不再向以前那样胆小。虽然我也害怕,但我却用底气不足的.声音说到“你看,这有什么好怕的”。
自从有了孩子,我变得稳重了,不再向以前那样风风火火了。虽然有时也会在没有熟人的路上,偷偷地边走边跳。
自从有了孩子,我变得爱学习了,不再向以前那样迷恋时尚、电视剧了。虽然有时也在孩子睡着时,悄悄地打开电视机。
自从有了孩子,我更富有爱心了,不再向以前那样地对一些人和事漠不关心了。虽然有时也会表现出冷漠。
自从有了孩子,我更能自律了,不再向以前那样为所欲为了。虽然有时也想放任自己。
自从有了孩子,我的性格温和了,不再向以前那样锋芒毕露。虽然有时也会在失控时大声地吼几声。
自从有了孩子,我的朋友多了,不再向以前那样只和几个同学、同事来往。出门后,总能遇见熟人,他们叫我“Hannah妈妈”。
自从有了孩子,我的生活丰富了,不再是以电视、小说为中心了。虽然有时也想有几天自己能单独待在家里,整理一下思绪。
自从有了孩子,我觉得做女人真好,不再象以前那样抱怨自己不能“醉卧沙场”。虽然有时也会感到有些失落。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16:
总是觉得孩子还小,还不行,于是很多事就被老师包办了。上个学期,班级的卫生我是一个人承包。每天3:30把学生送到校门口,和家长交流一会,再回到教室花上十来分钟打扫一下。因为小孩子都养成不带零食的习惯,教室里的垃圾无非就是一两张餐巾纸或是一点点铅笔屑,打扫还是比较轻松的一件事。至于窗台,早上已有安排的小朋友擦过了,图书角里的图书也由当家小鬼在放学前整理好了。
说好了这学期要由小朋友自己做值日生了,个个兴奋异常。给他们打印了张值日表贴在墙上,以小组为单位,9个小组正好一学期轮到2次。先跟他们明确值日的要求。值日时间为一周,每天吃完中饭,先回教室的小朋友可以帮着把凳子搬到桌子上,方便值日生扫地。4名值日生扫地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就在室外休息。到12:10,值日工作应该结束了,垃圾倒掉,扫帚放好,再通知小朋友回教室做作业。
第一组值日的时候,我有点不放心,尽管在值日前,我已经给小朋友们示范了扫地、畚垃圾、放扫帚等环节。我偷偷走进教室,只见4个小朋友每人一把扫帚,兴高采烈地在教室里寻找垃圾。“我找到垃圾啦!”“我这儿还有垃圾呢!”似乎找到的不是垃圾而是一个个宝贝。“嗯,友谊小组值日真认真!如果再抓紧点就更好了。”我把马屁一拍,再让他们看看挂钟,“你们看,我们每天应该在12:10前做好值日,记住了吗?”帮他们一把,终于在12:10完成了值日,组长倒垃圾,同时把外面玩耍的小朋友叫到了教室里开始做作业。第一组结束了5天的值日,而且得到了卫生流动红旗,因此友谊小组除了在值日表上有5个五角星,4个值日生每人还都奖到了一朵小红花。这是很令大家羡慕的事。
今天已经是第三个小组做值日了,吃饭前提醒了一下,又特地关照了吃饭一向比较慢的组长,这周可得加快吃饭速度,不然会影响值日更会耽搁小朋友的学习。
回办公室时瞄了教室一眼,所有的凳子都已搬到了椅子上,早吃完饭的这些孩子很乐意做这事,就让他们过过瘾吧。坐在办公室里做单元试卷分析,听着外面或高或低的叫嚷声,心里有点不耐烦,真想冲出去让他们小点声。可转念想想,一天之中,也就是这段时间是属于孩子最最自由的时间,何必去束缚呢?只要不玩危险的游戏,只要不那么不讲卫生,就让他们尽情喧闹吧。12:10,听到外面有喊声“进教室啦进教室啦!”喧闹声顿时消失,估计一个个都进了教室。
然而等我走进教室,教室里并非安静一片,只有个别没完成英语的小朋友在做作业,其他的都在说话。也难怪,今天中午没有语文作业,小孩子哪有那么自觉的。教育了一番后开始评讲批改的两份作业,优秀的一下得了2朵小红花,错误的赶紧订正。
3:30送完学生,习惯性地回教室。总有几张桌子没对整齐,总有几张凳子没移到位,总有一些小垃圾还残留在椅子与椅子之间,没事,只要孩子感觉劳动是快乐的就行。惊喜的是我教给小朋友放扫帚的方法都掌握了,几把扫帚放的妥妥帖帖,整整齐齐。
虽然每天的值日要求我都得提醒几句,虽然地扫得还不是那么干净利索,桌子排得还不是那么整齐划一,但是对班级的一份责任心,对参与劳动的一份热情,已足够令我欣慰。只要拥有一份热情,只要存有一种兴趣,慢慢做,总能越做越好。劳动如此,学习也是如此。那就不妨从值日开始,放下顾虑,相信孩子!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随笔 篇17:
放寒假前一天,我们为孩子们分发完奖状和礼物,孩子兴高采烈地牵着父母或者奶奶的手走后,郭琳琳的妈妈带着孩子又一次来到活动室。
我和张老师正要上前询问,郭琳琳的妈妈就对我们说:“老师,郭琳琳又拿小朋友的东西了。”
“怎么会呢?”
自从上次“本子事件”后,琳琳就再也没拿过小朋友的东西,这次难道她又……琳琳的妈妈见我们不信,边说着边从琳琳的小包中拿出一张奖状来,“老师,你看,她这不又拿了小朋友的奖状。我问她,她还不承认,怕你们着急,我就带她送回来了。”“奥,琳琳妈,是这样的。”
望着一脸委屈的琳琳,我忙解释:“今天下午我们在分奖状时,就发现少了一张,当时还以为是写奖状时漏掉了,现在想想,可能是琳琳和那个小朋友的奖状挨着,而我们分发装奖状时,错把两张当作一张装到了琳琳的书包里。这张奖状的确不是琳琳拿的',您错怪她了。真不好意思,由于我们的疏忽,让您又跑了一趟。请允许我们真诚地向您说一声“谢谢”。
然后,我又转向琳琳,“宝贝,对不起,因为老师的失误,让妈妈错怪了你。老师知道你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琳琳笑了……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爱国教育【通用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