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精编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家庭劳动教育的1
一、改变观念,重视家庭传统美德教育
很多家长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其实也是教育者的身份,多数家长都认为花钱让孩子上好的学校,教育是老师的事,是学校的事,自己的责任只需要让孩子,吃好,穿暖,物质上一切高标准,从不关心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变化,把自己的置身于孩子教育之外,扮演孩子教育的监督者和检查者。这种只重视学校教育,把所有教育责任都推给学校的观念,是对教育含义的片面理解,是主观的、不全面的。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家庭教育优良传统的国家,早有孔子就主张以家庭伦理为宗旨实施家庭教育,使之转化为社会公德。历史上各类蒙学教材,也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1]从很多成功家教范例看,无不都是坚持德育为本的。如:“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幼童,在家庭环境中营造尊老爱幼的家风,这是父母给孩子的第一堂课。要搞好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必须从重视家庭教育开始,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想要改变孩子,首先要还改变家长,通过班会,茶话会,家长访谈等形式与家长沟通,提高认识,使家庭教育这一短板得以弥补与学校教育共同进步。
二、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家长的率先垂范相结合
家庭是孩子最早、最先接触的社会,父母的心理品质常常通过各种渠道、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教育子女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要率先垂范。古人云:“儿子不孝,孙子来报。”意识是说,做儿子的现在不孝敬老人,将来他的儿子也一定不会孝敬他,这种事在实际生活中屡见不鲜。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家长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应以身作则、自我实践。如果家长自己艰苦朴素、尊老爱幼、和睦邻里、乐于助人,就会使孩子耳濡目染,其心灵不断体验着这些传统美德,久而久之,便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反之,如果家长自己言行不一、碌碌无为、目无尊长、见利忘义等,就难以使自己是言教有说服力,反而为孩子树立了坏的榜样。家长只有以自身模范的言行去教育孩子,才能激发起孩子对传统美德的美好情感,家长对其进行的传统美德教育也就能够化为孩子的美好道德[2]。
三、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
家庭教育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具有“随机性”。例如:在家务劳动时,或是在茶余饭后的闲聊中,或是在走亲访友中、或是在游戏娱乐中,都是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大好时机。比如:儿童吃饭,碗里的饭往往吃不干净。这时应该及时抓住时机,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这首诗背给他听,教育孩子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加深他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对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起着很大作用。通过劳动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让孩子认识到劳动是光荣,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第一需要。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影响孩子最深,最先的是父母,孩子是模仿起步,孩子从出生就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这个成长经历父母要言传身教,一言一行为孩子塑造人格品质,有意识的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四、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家庭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往往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并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相结合,使孩子喜闻乐见,乐于接受。比如:假期经常带孩子外出旅游,参观富含传统美德内容的名胜古迹;购买有关书籍和孩子一起看等等。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在于给予激励、唤醒、鼓舞。家庭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能使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取得更大、更佳、更优的效果。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努力做好今天的家庭教育,使中华传统美德在孩子身上弘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黄可心,王圣祯。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3(21)
[2]张红慧。关于对大学生进行家庭美德教育的思考[J].传承。2010(33)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家庭劳动教育的2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本地非农经营活动 ;Probit模型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1-0093-04
1.引言
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主要有三种途径:外出打工、本地打工及在本地参与非农生产经营活动(自主创业)等。综观众多文献,对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两种非农活动上,即集中在外地打工和本地打工的劳务经济上,并且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生产经营活动决定因素的研究似乎重视不够,论述较少。这种情况出现当然有实践依据,因为在过去,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最重要形式(甚至是唯一形式)就是靠打工。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的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逐渐提高,特别是受最近全球性金融海啸的影响,大批在城市务工的劳动力返乡回流,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必将在农村相当范围内掀起自主性的非农生产经营活动高潮。因此,深入探讨农村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生产经营活动的决定因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分析研究。
2.影响劳动力非农生产经营因素的统计描述――基于193份样本数据
本文认为,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生产经营活动是劳动力本人和家庭的共同决策行为,参与的关键是劳动力本人及其家庭参与机会和参与能力。因此,本文首先基于193①份样本数据,统计性描述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因素。
劳动力个体因素
参与非农经营的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
由表1可以看出:参与非农经营活动的劳动力和从事纯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相比:非农活动劳动力更年轻,男性所占比例更大,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更长,有技能的比例更是大得多,但已婚的比例小于从事纯农业活动的劳动力。劳动力个体属性的比较显示,从整体来看,参与非农经营劳动力个体典型特征是:人力资本明显高于从事纯农业活动的劳动力,这是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的素质基础。
非农经营的劳动力参与动机和参与能力相对较强。
对农产品补贴评价能够反映劳动力参与非农经营活动动机的强烈程度,评价越低,劳动力参与非农生产经营的动机越强烈;向农信社或民间借贷难易程度能够反映劳动力本人或家庭的社会关系及活动能力,这些对劳动力参与非农经营活动至关重要。从表2可以看出,对农产品补贴的评价,从事纯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选择“满意”和“较满意”比例共计%,而参与非农经营活动的劳动力比例共计%;向农信社借贷,参与非农经营劳动力选择“一般”和“较容易”比例共计%,而纯农业生产劳动力比例共计%;民间借贷难易程度评价,参与非农经营劳动力选择“一般”和“较容易”比例共计%,而纯农业生产劳动力比例共计%。以上特征比较显示:从整体来看,参与非农经营活动的劳动力参与动机比较强烈,社会关系及活动能力也更强。
表2 劳动力对农产品补贴及借贷难易程度的评价 ( %)
参与非农活动劳动力人数(%)纯农业劳动力人数(%)
农产品
补贴评价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农信社借贷
难易程度评价很难较难一般较容易很难较难一般较容易
民间借贷
难易程度评价很难较难一般较容易很难较难一般较容易
劳动力家庭因素
由表2可以看出:参与非农经营活动的劳动力家庭和从事纯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家庭相比:家庭的人均耕地及家庭劳动力人数没有明显差别,但是参与非农经营活动劳动力家庭到城镇的平均距离比从事纯农业劳动的劳动力家庭要近得多,家庭农业收入比纯农业劳动力家庭要高。家庭属性比较显示,从整体来看,非农经营活动参与者家庭的典型特征是:家庭地理位置更优越,家庭经济更富有,从而使得劳动力更有机会、有能力参与非农活动。
3.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
变量引入及其影响方向预测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预计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经营活动与劳动力个体特征及家庭特征都有一定的联系,为了更清楚确定各因素究竟有何影响及影响方向,故引入以下变量,从计量经济学角度加以分析讨论。
劳动力人口特征变量包括劳动力的年龄X1、年龄的平方X2、性别X3(虚拟变量,男性=1,女性=0)、婚姻X4(虚拟变量,已婚=1,未婚=0)共计4个变量,是否有影响及影响方向待定。
劳动力人力资本变量包括正规教育年限X5、技能X6(虚拟变量,有技能=1,没有技能=0)、劳动力对农产品补贴的评价X7(虚拟变量,满意=4,较满意=3,一般=2,不满意=1,)、劳动力对农信社借贷难易程度的评价X8(虚拟变量,很难=1,较难=2,一般=3,较容易=4)、劳动力对民间借贷难易程度的评价X9(虚拟变量,很难=1,较难=2,一般=3,较容易=4)共计5个变量。预计较长的正规教育年限及技能对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经营有正向作用,劳动力对农产品补贴的评价越高,劳动力参与非农经营的可能性越小;劳动力向农信社或民间借贷越容易,劳动力参与非农经营的可能性越大。
家庭变量包括家庭劳动力人数X10、家庭耕地X11、家庭农业收入X12、家庭到附近城镇的最近距离X13共计4个变量。预计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多、家庭的农业收入越高及家庭到邻近城镇的距离越近,对劳动力参与非农经营的正向作用越大;家庭耕地是否有影响及影响方向待定。
计量模型的构建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农村劳动力是否参与本地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劳动力是否参与本地非农生产经营活动有非此即彼的特点。研究的目的是试图解释清楚是哪些因素导致劳动力作出参与或不参与的选择。因此,根据本文的研究特点及要完成的任务,可以采用Probit模型进行研究,模型构建形式如下:
Y=α+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β10X10+β11X11+β12X12+β13X13+μi
上式中各变量的含义:Y是被解释变量,代表劳动力是否参与本地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取1,没有参与取0;X1~X13是解释变量,分别和前面设置变量相对应;μi为随机误差项。相对于农村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活动而言,模型中各解释变量显然是外生变量,不存在内生性问题,因此用上面的模型进行估计是可行的。
数据来源:参见尾注。
回归结果分析
基于调研的193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利用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鉴于年龄和婚姻、耕地和农业收入之间观察到多重共线性,所以分成两个估计式进行回归分析,估计结果见表3。
注:被解释变量:参与本地非农生产经营活动=1,不参与=0;“*”、“**”和“*** 分别表示结果在10%、5%和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
回归结果分析:本文根据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影响的显著程度大小,逐一分析说明。
技能在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系数符号为正,显示技能对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经营活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此解释是:首先,技能或特长始终是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经营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因为绝大多数非农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农产品加工制造、交通运输及各种服务业等,往往需要劳动力有一定的技术和特长;其次,劳动力只有拥有技能或特长,才敢走进非农活动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竞争,最大限度地降低所从事的非农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
家庭到邻近城镇的最近距离在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系数符号为负,显示劳动力家庭到城镇距离越近,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活动可能性越大。对此解释是:首先,农户家庭到城镇距离的越近,劳动力受到城镇辐射影响越大;其次,家庭到邻近城镇距离越近,劳动力在参与本地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可以兼顾家庭的农业生产。
劳动力向农信社或民间借贷难易程度评价均在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系数为正,显示劳动力对这两项指标的评价越高,参与非农活动的可能性越大。向农信社或民间借贷越容易,不仅说明劳动力创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容易解决,也说明劳动力在本地的社会关系及活动能力较强。
劳动力年龄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系数为正,年龄的平方项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系数为负,显示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业活动的可能性与劳动力年龄呈倒U型的关系,开始随年龄增长,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活动的可能性增加,超过一定年龄,这种可能性反而下降。对此解释是:非农活动技术的掌握、非农活动所需资金的积累或市场及人脉关系的建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一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活动的可能性增加,但是如果劳动力年龄过大,从事传统农业生产时间过长,劳动力对农业生产会产生黏性和依赖性,由传统农业向非农生产经营转移的困难增大。
正规教育的年限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系数符号为正,显示劳动力接受正规教育年限越长,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经营的可能性越大。说明正规教育对人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正规教育有利于劳动力受新思想、新观念,有利于劳动力掌握新技术、规避风险、把握机会。
家庭劳动力数量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系数符号为正,显示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家庭成员参与本地非农活动可能性越大。对此解释是:家庭劳动力数量较多,家庭内成员转向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时,既可以缓解家庭紧张的人地关系,又可以预防或减轻农业生产收入的不确定性,提高家庭总收入。
家庭农业收入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系数符号为正,显示劳动力家庭农业收入越高,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业生产经营的可能性越大。对此解释是:首先,大部分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必要的资金投入,因此,家庭农业收入越高,劳动力参与非农经营的可能性越大;其次,家庭农业收入越高,承担风险能力越强,这有助于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性别在5%水平上统计显著,系数符号为正,这显示男性参与本地非农生产经营的可能性比女性大。对此解释是:一方面传统的观念对男性要求较高,成年男性要有养家糊口的本领;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小城镇上,有些非农活动更适合男性去做,譬如个体运输、各种电器及车辆的修理、建筑装潢、厨师等。
农产品补贴在10%水平上统计显著,系数为负,显示对农产品评价越高,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可能性越小。原因较简单,无需赘述。
家庭耕地在统计上不显著,这显示劳动力本人是否参与本地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家庭耕地面积没有明显关系。对此解释是:一是劳动力在本地进行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兼顾家庭农业生产,因而家庭耕地不会对劳动力参与非农活动有明显影响;二是由于调研地区人口密度大,家庭耕地面积较小,调研数据差别不大;三是正常家庭一般都有剩余劳动力,所以当家庭某成员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通常不担心家庭耕地撂荒,退一步说,由于种田耕地的收入非常有限且不稳定,劳动力为了获得非农收入,有时宁愿放弃种田耕地。
婚姻在统计上不显著,这显示劳动力是否结婚对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明显影响,显然是因为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活动几乎不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
4.启示与建议
由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决定因素可知,要促使更多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经营活动,重点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技能对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经营活动的显著性看,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结合劳动力本人的兴趣爱好,在县城或中心镇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及技能培训。
(2) 从正规教育对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经营活动的显著性看,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把教育立国的国策真正落到实处。
(3) 从家庭到邻近城镇最近距离对劳动力非农经营的显著性看,劳动力非农经营活动离不开城镇。因此,首先应该加大对小城镇(或县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小城镇(或县城)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其次,重点加快自然村的道路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拉近农村到小城镇(或县城)的时空距离。
(4) 从劳动力对借贷难易程度的评价及家庭收入对劳动力非农经营活动的显著性看,资金瓶颈问题是劳动力非农生产经营的最大难题之一。因此,应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参与本地非农经营的融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地区金融组织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及贷款担保方式创新,扩大有效担保品范围,最大程度地帮助劳动力解决非农经营活动中所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
注 释:
①2008年暑期,笔者在家人及亲友的协助下,在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街道、泥河镇街道及其辖区内的8个自然村进行问卷调研。调研对象是除去打工以外年满18周岁以上农民。本次调研共发放220份问卷,回收到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在193份有效回卷中,有108位劳动力参与(或完全从事)本地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85位劳动力从事纯农业生产劳动。
参考文献:
[1] LEWIS migration [M].London:Groom HelmLtd,
[2]Zhou Q.(1994),Rural Reforms and Devlepment in China,Hong 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程名望,史清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与障碍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06(4):70-77.
[4]朱农,钟水映。农村家庭参与非农业活动的推力与拉力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7(3):11-20.
[5]陈宗盛、周云波等:影响农村三种非农就业途径的主要因素研究[J].财经研究,2006(5):32-47.
[6]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1997(2):37-42.
[7]严善平。地区间人口流动的年龄模型及选择性[J].中国人口科学,2004(3):30-39.
[作者简介]刘俊威(1969―),男,南开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农业与农村经济。
家庭劳动教育的3
一是要发挥学校在德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这是由学校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进行德育以思想品德课及各门学科的渗透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相互促进。学校要整合团队和政教的力量,形成合力,将团队活动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结合,开展学生基本道德养成教育,要发挥共青团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二是要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美德教育是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孩子道德观念的养成。家长要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和引导孩子树立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勤劳节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意识,教孩子一些基本的道理。教师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与沟通,梳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发挥家庭的辅助教育功能,形成教育的合力,通过组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而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三是要发挥社区的综合依托功能。社会对学生的传统美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主要通过社区来实施,以街道居民区为基本单元的社区,是学生在学习之余的主要生活空间,在学生德育环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发挥社区的综合依托优势,协调各方面关系,充分整合、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青少年社区文明行动、青少年志愿者行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树立优良的道德意识。
二、教育目标上要体现一致性
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化倾向,才能取得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在家庭的实惠教育中要充实进商品生产、交换、分配等要素,强调公平交易、礼貌待客、勤劳节俭、讲究信誉等内容,这是时代赋予的崭新的家教内容。社会商品教育要强调商品社会属性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内涵、交换产品即交换劳动的法则,以及明确市场经济的属性和商品交换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和法律,使学生在社会经济激烈变革中稳妥地完成思想转型的飞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发展自身提出了人才价值观和人才伦理观的标准,其中人才伦理观又是前提条件。为造就各级各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要求学校的德育应奠定在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之上,这就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目标一致性的任务所在。
三、教育方法上要体现多样性
家庭劳动教育的4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教育界、社会、家庭念念不忘的劳动教育,它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应该是以一种怎样的应然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呢?孩子出生在一个家庭,在家庭中成长壮大,与父母朝夕相处。因此,我们在讨论劳动教育时最不应该忌讳与回避以及绕行的就是家长。
那么,劳动教育在家庭背景下应生成什么呢?我们要本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与立场,即通过现象看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各种家庭教育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变式,我们就会发现在家庭教育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其实就是培养孩子受用一生的劳动习惯。这些劳动习惯应该包括:高大上的劳动意识;历久弥新的劳动兴趣;自我服务的劳动习惯;劳动中难能可贵的合作精神。前两者是构建孩子劳动习惯的前提与基础,后两者是家庭教育背景下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应然结果。
劳动教育在家庭背景下的生成应注意什么呢?
一是对孩子劳动意识的养成要及时、及早。现下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都比较金贵,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于是在家中凡事都被父母包揽,唯恐孩子在劳作中受伤害和受委屈,家长头脑中固有的“树大自然直”的思想就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被越来越放大。呈现在家庭情境中是不断上演的不让孩子在家庭中干活,孩子只管吃好、穿好、玩好就行的肥皂剧。岂不知家长的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让孩子干家务会使孩子缺少必要的最起码的初级劳动锻炼,天长日久就助长了娇气与颓废之气,固化、定型了懒惰的坏习惯,甚至影响到日后上学读书的行为习惯,以至于波及学校教师对孩子管理以及家长自身对孩子的教养。因此,针对家庭背景中劳动教育的这一现实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及早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索尼公司创始人、日本教育家深大曾说:“早期获得的信息会像血肉一样长在脑内,长期发挥作用。”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也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角度作过精辟的论述:“儿童出生后头3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如果从生命的变化、生命的适应性和对外界的征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人的功能在0~3岁这一阶段实际上比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各个阶段的总和还要长,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可以把这3年看作是人的一生。”
二是对孩子的劳动兴趣的养成要警钟长鸣,不可懈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尔基也重复过这句话。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也曾说:“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积极肯定的情绪。”基于此,这就警示我们父母在家庭背景下对孩子的劳动兴趣的养成金钟长鸣,不可懈怠。家长要懂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家庭教育的不同往往表现在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三个方面。因此,家庭中劳动兴趣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究其主要原因是家庭对孩子劳动兴趣的养成既无计划性也无组织性,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在亲情感召下、在没有剧本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演绎的。这种家庭劳动教育的环境极容易造成家长对孩子劳动兴趣养成上或掉以轻心,或放任自流,或野蛮生长。为此家长必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兴趣;教育孩子对自己的劳动学会欣赏;发现劳动中蕴藏的一切机会,用激将法激活孩子沉睡已久的劳动欲望,盘活孩子的劳动冲动;创设情境,让孩子把家庭劳动的感受及时用有效地方式(如口头的、书面的、音像的、电子的等)表达出来;让孩子发现家庭劳动的特殊意义与价值。
三是把自我服务的劳动习惯的养成当作家庭劳动教育的主要抓手。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为我们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实施自我服务的劳动习惯的养成指明了方向。自我服务劳动简而言之就是指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的劳动。它包括在家庭中的生活自理、学习自理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家庭教育的实践表明,家庭中自我服务劳动应该以养成教育为主。如生活自理方面的盛饭、洗筷子、洗茶杯、穿脱衣服、钉扣子、叠被子、整理床铺等;学习自理方面的削铅笔、订本子、包书皮等;卫生自理方面的洗手、洗脸、刷牙、剪指甲、洗头、洗脚、梳头、洗澡、洗手帕、洗袜子、洗小件衣服等。由此可见,上述的三方面的劳动没有一样不是镶嵌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的。因此自我服务劳动习惯的养成就是要生活化、常规化,从家庭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在家庭生活的一分一秒中铸就,在家庭生活的日复一日中一路前行。家长要把劳动习惯在家庭背景下养成要坚持由简到繁的教育策略;劳动习惯的养成尽量不要脱离家庭日常生活,由于生活化、常规化是孩子好的劳动习惯养成的源头活水。劳动内容在一定时期要相对固定,要有可持续性;自我服务劳动与家务劳动要相结合,不仅要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还要强调“家里的事情主动干”的家庭劳动精神。
家庭劳动教育的5
关键词: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教育路径
民族文化传承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根本目标的,是一种艰辛和伟大的艺术。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没有框架的束缚,没有统一的标准,适应性强,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家庭教育内容、方式不同,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时代特征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对家庭教育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变化。因为落后的文化素质,现阶段教育目的是提高生存能力和教孩子怎么生活。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在家中发生,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些互动,家庭教育既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又包括孩子对父母的教育。
一、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
随着伊斯兰教传入维吾尔族社会,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内容与宗教文化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文化也丰富了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说伊斯兰文化、民族文化及现代文化共同造就了现在的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伦理道德、生产和生活、民族艺术和审美教育等。
1.道德教育与伊斯兰文化教育
道德是人最基本的一种品质。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做好事①。在维吾尔社会,道德修养高低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否有教养的重要标志。在人的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不是有良好的道德行为。道德教育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伦理道德主要表现在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社会责任感、节约、勤劳等方面。尊老爱幼,勤劳美善是每个民族非常传统的美德。尊老爱幼的美德在家庭教育中主要是以以身作则和劝说的形式展开的。父母在家里教导孩子要有礼貌,要尊老爱幼,看到孩子不好的行为,要及时跟他们说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及时改正。孝顺父母是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穆斯林有句话说“天堂在母亲脚下”,每个穆斯林最大的愿望是死后能够去天堂,而“天堂在母亲脚下”足以说明孝顺母亲的重要性。如果母亲对子女的行为不满意,这在教义中就是非常大的罪过,没有得到母亲认可的人是无法进天堂的。我们对父母好,子女也会对我们好,维吾尔族有种说法是“你在这辈子打了父亲,你孩子必定会打你”,这是一种有因必有果的表现。孝顺还表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都生活在社会群体当中,我们应该为社会作出贡献,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中可以看出孩子未来对社会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节约和爱惜食物也是一种美德,伊斯兰教禁止浪费,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每一餐父母都要求孩子不能浪费。维吾尔族有种说法“如果踩地上的囊的脆片,人会变瞎”,这表示不珍惜食物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无论在什么地方,如果有食物脆片在地上,维吾尔人肯定就会把它捡起来,放在别人踩不到的地方。维吾尔人在吃、用方面非常节约。“人活的时候浪费的很多食物、生活用品等,死后必定会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教育。勤劳也是一种美德。维吾尔族有360种手工技艺,这些技艺通过家庭教育传授给下一代②。劳动是强大的教育力量③。在劳动过程中,既要培养孩子爱劳动的道德修养,又要锻炼身体,在力量和能力上得到发展。勤劳是长辈对女孩子的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女性必须会做饭、会家务,出嫁之前长辈会教她们做家务,不会做家务对维吾尔族女性而言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2.生产、生活教育
维吾尔族有独特的经济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家庭教育的内容。比如非常有名的和田地毯和田玉、核桃、红枣,库尔勒的香梨,哈密的红枣、哈密瓜、刺绣、织布(Atlas)等。南疆地区是维吾尔族集中的地方,其中农民比较多,这种特殊的人口性质决定了他们的生产方式。孩子从小看父母做这些农活,等到适当的年龄,就开始帮父母分担家里的活,跟着父母织地毯、捡核桃、捡红枣、学刺绣等,这种特殊生产方式决定这些地区家庭教育的内容。生活方面主要是饮食和服饰方面的习俗,因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父母监督和指导孩子的饮食和穿着。维吾尔族不能吃非清真的事物。饮食教育主要指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吃饭的时候注意什么等方面的教育。在饮食方面,不是所有肉类都是清真的,清真的肉是按照伊斯兰教的教义宰杀的牛肉、羊肉等穆斯林能吃的肉类④。因此,父母、长辈在家庭教育中,每天提醒他们都不能吃非清真食物。酒类是伊斯兰教禁止的,因此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喝酒。吃饭之前,一定要说“以真主的名义开始”,餐后要接杜阿宜,感赞真主的慈悯,感谢真主赐予的食物。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具有非常强烈的性别色彩,这个在服饰方面尤其突出。颜色上,女生穿鲜艳的衣服,男生穿暗色的衣服,穿着打扮上,女孩子不能穿太过暴露,紧身或透明的衣服。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葬礼上女孩子一定要戴头巾,穿长袖的衣服。过节要穿新的衣服,有种说法是“过节的时候一定要穿新的衣服,哪怕挂着一根新的针也算,这是对节日的尊重”,这个是对节日的一种尊重。维吾尔族有独特的服饰文化,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穿着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些女生穿着非常西方化,穿短的、薄的,而且透明的衣服,这是无论在宗教或者习俗里都是不允许的。在这种西方文化占据优势的时代,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是维吾尔族,要铭记我们的文化习俗,尊重民族文化。
3.民族艺术和审美教育
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包括歌舞、戏曲、相声、话剧、刺绣、编织、雕刻、建筑艺术等⑤。孩子接触民间艺术的第一场所是家庭⑥。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看到家里的雕刻食品、乐器、挂毯、刺绣工艺品等,从小就培养艺术敏感性及独特的审美。维吾尔族有丰富的歌舞资源,像十二木卡姆、刀郎舞是最典型的、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孩子从很小开始就接触歌舞。刺绣类型很多,每个地方的刺绣都有自己的特点,刺绣的用途很多,帽子上、衣服上、结婚时的枕头、被子上都有刺绣,手工刺绣非常珍贵,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用机器来刺绣,这个大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维吾尔族的编织技术也有很长的历史,在编织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是和田的地毯,和田地毯类型多样,维吾尔族人非常喜欢地毯,只要有条件的家庭,在墙上、地上就可以看到地毯。莎车的刀也非常有名,在手柄和刀刃上都可以看到各种样式,家里装修的时候,也会看到民族风味的一些木雕、石雕等。
二、家庭教育的方式
1.以身作则式家庭教育
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非常好地形容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父母,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自己那样的人,因此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式的家庭教育作用于儿童时期。
2.劝说式的家庭教育
有关劝说的书籍、童话故事、寓言、诗歌、谚语有很多,说明维吾尔族人重视劝说式的家庭教育,内容主要是道德、智慧、科学,珍惜幸福的生活,珍惜时间,不要过多吃喝,要有羞耻心,要慷慨,警惕嫉妒、说三道四的行为,成为有用的人等。这些文学作品为劝说式的家庭教育带来丰富的资源。
三、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时代的主流在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内容,现代学校以传递主流文化为主,父母的观念也在变化,父母对主流文化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传统文化的传递。现阶段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1.家庭教育的内容以主流文化为主
随着时代的变化,家庭教育的内容也有所变化。学校教育提倡的是主流文化的传授,非主流文化面临着同化或者消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的责任变得重大,可是时代也影响着长辈的观念,因此家庭教育传递文化的功能在减弱,时代提倡主流文化,父母提倡主流文化,民族文化的传递和发展受到限制。
2.家庭教育内容上城乡差异大
经济结构和经济水平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经济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家庭教育的内容。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父母教给孩子的是农业上的技能。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父母教给孩子各种现代化的知识,以纺织业为主的地区教给孩子的是纺织方面的技术。父母生活背景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四、结语
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很多,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是维吾尔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最贴近生活的一种教育形式。现阶段学校教育主要传递主流文化,忽略民族文化,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家庭教育就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培养民族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艾娣雅•买买提。文化与自然:维吾尔传统生态伦理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3.
[2]胡继渊。家庭教育的任务及内容[J].上海教育科研,1994(09).
[3]亚尔买买提•塔伊尔。维吾尔族子女教育[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4).
下一篇:识字教学论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