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白赠孟浩然的诗及赏析汇总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唐代诗人李白赠孟浩然的诗及赏析汇总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赠孟浩然》李白【第一篇】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李白诗鉴赏

本诗大致作于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期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年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刻划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相通与相知。

李白的律诗,不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传达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大风骚为近焉。”

(《李诗纬》)本诗就是如此。

首联“吾爱孟夫子”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敬仰倾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感情线。“风流”指浩然潇洒儒雅倜傥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群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统领全诗。

中间两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隐卧林泉、风流自得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暮年的生涯。放弃功名利禄和豪华的车马冠服,而选择山间野外的松风白云,取舍之间,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雅志趣。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流连忘返,于繁花丛中。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这两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淋漓尽致,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雅,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尾联也以同样语调。中间两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呆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般自然,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间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自然,不着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炙》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不必知其出处,也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 描写—— 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提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因此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达诗人真挚自然的情感。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第二篇】

关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

劲风湮细雨——孟浩然《秀甲东南》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孟浩然《万山潭作》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孟浩然《万山潭作》

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孟浩然《南归阻雪》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孟浩然《南归阻雪》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孟浩然《田园作》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孟浩然《南归阻雪》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孟浩然《田园作》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孟浩然《他乡七夕》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孟浩然《田园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孟浩然《田园作》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孟浩然《田园作》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孟浩然《田园作》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孟浩然《南归阻雪》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孟浩然《田园作》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孟浩然《南归阻雪》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孟浩然《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孟浩然《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孟浩然《南归阻雪》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孟浩然《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孟浩然《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孟浩然《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孟浩然《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今日观溟涨,垂纶学钓鳌。——孟浩然《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水楼一登眺,半出青林高。——孟浩然《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唐代诗人李白有哪些诗【第三篇】

唐代诗人李白有哪些诗

李白(7-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下面为大家分享唐代诗人李白,一起来看看吧!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节选)

久卧青山云,遂为青山客。

山深云更好,赏弄终日夕。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五月入五洲,碧山对青楼。

故人杨执戟,春赏楚江流。

一见醉漂月,三杯歌棹讴。

桂枝攀不尽,他日更相求。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夏赠韦南陵冰》(节选)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

《古风四十五》

八荒驰惊飚。万物尽凋落。

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

龙凤脱罔罟。飘摇将安托。

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延伸阅读:李白作品的精神境界

李白,中国唐朝大诗人,有“诗仙”酒仙”的美誉,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就如杜甫所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十岁的李白只身出川,开始了第一次漫游时期,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登上政治的舞台,去实现自己开疆拓土,兼济天下的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可谓是名满天下,这段时间李白写下了:《望庐山瀑布》《赠汪伦》以及《夜宿山寺》等大量优秀的诗篇。在这些诗中,作者以自己的视角,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庐山瀑布以雄奇的气势,“紫烟”“飞流”“银河”挂在山前的大河“前川”这样的磅礴气势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了一种境界,一种宏大宽阔的境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尺之深的桃花潭水也不及汪伦送我的情谊。还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间”这样的词句使得读者的认识感受一下子具体化了,把作者内心的那种知音,那种真切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白注定是不会寂寞的,终于在天宝初年,他奉召入京,供奉翰林。可是 对于有着远大理想抱负的诗人来说,让他成为宫廷玩乐的“御用文人”他是绝对不会甘心的,所以李白注定不可能适应那样的一个环境,于是他“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 是酒中仙”。他的狂放不羁,他的。嫉恶如仇使得他终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四年间被排挤出京,开始了以梁园为中心的十载重新漫游时期,浪迹南北,思想极度烦闷。

52岁的诗人 经历了长期的漂泊生活,饱尝了人间的冷暖,看透了世态炎凉,对于当时的社会弊端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清高傲岸的性格使他无法容于现实,于是他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愤世嫉俗的情绪与日俱增,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寻觅知音。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独坐敬亭山》就是这段时间完成的一首。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李白的诗《赠孟浩然》【第四篇】

——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参考翻译: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赏析: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

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

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

之情。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本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李白的赠孟浩然【第五篇】

李白的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作者: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注释:红颜:指年青的时候。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卧松云:隐居。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清芬:指美德。

赏析: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23 1067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