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英语教学论文精编4篇
【导言】此例“七年级英语教学论文精编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七年级英语教学论文1
关键词: 写作;英语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 ;七、八年级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英语语言艺术内容标准》( English- language Arts Content Standards)(以下简称加州英语标准)于1997年12月正式实施。2009年,奥巴马政府主张对教育进行大规模改革,加州英语课程标准却几乎没有改动,可见它的成熟度相当高。
一、《语文课程标准》与加州英语标准七、八年级写作部分的共同特点
加州英语标准与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相似。具体写作标准部分,两个标准的共性在于:
第一,重视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八年级学生“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多角度观察生活”“根据表达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等。加州英语标准对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也是一以贯之,这对学生养成严谨的文体意识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两国在这方面的做法不同,但都重视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
第二,重视学生写作的应用性。在我国七、八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出“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虽然要求不很具体,但对这方面已经给予重视。加州英语标准要求八年级学生“能写与职业有关的公文,写技术性的文件”。两国都重视学生写作的应用性,这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重视写作的基础训练。七、八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加州英语标准也提出“学生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描写性的文章,每篇至少500- 700字”。两国课标都对写作有量化要求,提倡多写并在文章的组织结构,常见应用文体的写作等方面对基础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语文课程标准》与加州英语标准七、八年级写作部分的差异与个性
第一,写作文体方面。加州英语标准所列的文体丰富多样,七年级就要求写记叙文、文学作品的读后感、研究报告、劝说文、阅读材料的概要等。八年级删去阅读材料概要的写作,增加了公文写作和技术性文件写作。每一种文体的写作都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指导和规定,这说明加州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严格的文体意识。如七年级写记叙文的规定是“设计一个标准的情节主线(包括故事的开端、冲突、情节的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及文章的观点。设计复杂的主角、配角以及一个明确的场景。运用一系列合适的技巧(比如:对话,悬念;列举几种具体的叙事性的情节,包括动作、手势以及表情)”。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有的放矢,老师教起来也目标明确。而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本学段“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类似的规定大而无当,缺乏具体的规定性,学生写起来一头雾水,老师教起来也懵懵懂懂。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题,或许真正深层的原因不是在一线,而在于此。
第二,结构安排方面。加州英语标准分为写作策略和写作练习两部分。写作策略是作文方法的使用或活动方式,它包括制定作文计划,安排作文时间,选择和运用各种方法有效的完成作文等等。如加州八年级写作策略突出“在段落内部及段落之间使用有效的过渡,平行结构和类似的写作技巧,使文章连贯、流畅;通过类比、解释、引述、比较及其他类似的手段来支持自己的论题或结论。”可见,加州的写作策略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写作方法。目的在于通过写作活动,在写作策略的指导下使学生形成写这一类作文的能力。而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部分没有划分结构,只是逐条阐述。相比之下,加州的写作标准结构明确,写作策略表述具体、清楚,便于教师、学生、家长了解写作的系统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知识,形成写作能力。
第三,写作目标的设计方面。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思考)、写作过程中的习惯养成与素材积累(如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表达有创意)、基本的写作技能(如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提出要求,体现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而加州写作标准则更侧重于从认知结构和写作技能方面对学生的写作行为进行规定,并没有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要求。
第四,写作活动的文字表述方面,《语文课程标准》 加州用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进行描述,七年级写文学作品读后感要求之一是“对文学作品中几个清楚的观点、假设以及意象进行整理诠释。通过多次举例及使用原文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诠释。”可见,加州的英语标准重视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对不同年级学生写作活动的阐述具体有序,可操作性强,教师可以按照标准的描述有效指导学生的作文。而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基本没有可以操作的抓手,教师缺乏具体可行的指导方案。
三、存在差异的原因与对我国课标修订的启示
加州英语标准对不同年级学生写作活动的阐述具体有序,可操作性强,教师可按照标准的描述有效指导学生的作文。我国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尚缺“内容标准”这一要素,而一套依据课程目标清晰阐述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内容标准”对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来说具有现实关注的迫切性。它是语文课程宏观理念更新和微观教学实践的依托,在一定程度上能规范教材编制、教学创新和评价依据。就这一点而言,加州英语标准是值得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借鉴的。
两国文化背景、人才需求以及教育理念等不同,两国存在差异具有必然性。这一对比给我们提供了更宽的视野,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择其善者而“取”之,其不善者而“舍”之。我们需要用国际化的视野观照汉语教育的本土行动,在传承本国百年语文课程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借鉴国外母语课程教育经验中不断地发展创新。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California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 .English- Language Arts Content Standards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Twelve,Sacramento: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8.
[3] 韩雪屏著。语文课程知识初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4篇7年级英语教学论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在七年级英语教学论文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七年级英语教学论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103-01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其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培养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而七年级的英语教学可以说是基础和关键。大多数七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英语,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学习英语知识,因此,英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七年级阶段的英语教学,以帮助学生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七年级英语教学经验。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只有学生“乐学”,才会“善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使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1“My name’s Gina”中动词“be”的用法后,笔者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姓名、性别、身份、年龄等方面),要求学生在自我介绍中必须使用动词“be”。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发言。有一个学生是这样介绍自己的:“My name’s Li Na. I’m a ’m a good student. I’m 12.”然后,笔者让学生分角色对话,要求学生在对话中也要使用动词“be”。某组学生的对话如下:
S1:How much is the hat?
S2:It’s five.
S1:How much are these black trousers?
S2:They’re twenty.
…
这样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在实际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所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
当前,学生在课外接触和运用英语的机会相对较少,缺乏英语语境是导致学生“学不好英语”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中要尽量使用英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语境。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使用全英文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如利用学生已学过的英语单词、句型来解释或表达新的教学内容,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等。
例如,教学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4 “Where’s my schoolbag”时,笔者主要利用了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位置介词in,on,under的意思。笔者准备了一大一小两个盒子,先将小盒子置于大盒子中,并大声读“in”;接着,将小盒子放在大盒子上面,并大声读“on”;然后,再将小盒子放在大盒子的下面,并大声读“under”。如此重复演示几遍,笔者没有用汉语进行解释,学生就已经理解了这三个介词的意思。
三、教师应重点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口语练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在七年级阶段,学生接触到的也大多是日常的口头用语。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组织有效的英语口语训练,如组织双人对话、小组讨论等。
例如,教学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1“What’s this in English? What is this in English”时,笔者先介绍完全形式“What is”,让学生了解它们是怎样变成口语中常见的缩略词形式“What’s”的。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组员两两对话。这样教学,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
以英语词汇教学为例。英语属于拼音文字,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教学中,笔者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单词的读音和拼法之间的关系,即拼读规则。如,开音节词“name”,其中n读/n/,a读/ei/,m读/m/,e不发音,n-a-m-e拼起来读/neim/;闭音节词“pen”,p读/p/,e读/e/,n读/n/,p-e-n拼起来读/pen/。学生掌握了拼读规则以后,遇到符合规则的单词,就可以举一反三。
七年级英语教学论文3
关键词 外语磨蚀 多语民族地区 中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
Abstract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kinds of mode Seda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grade eight English term papers, on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observ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curriculum, multilingual ethnic areas the main causes of English learning of language attri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Keywords foreign language attrition; Multi-language ethnic areas;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0 引言
语言磨蚀是语言学习的逆过程,意为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的现象,通常分为母语磨蚀和外语磨蚀两个类别。对于外语教学研究来说,外语学习与磨蚀互为逆过程,其关系密不可分。在目前外语磨蚀的研究中,有些影响因素已被探明,如:磨g前外语水平,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方式,年龄,外语学习方式,社会情感因素,读写能力,目的语语种等。这些因素不仅类别多样,彼此还存在交互作用。此外,研究表明外语语言体系中的受蚀对象是由规则控制的,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即语言体系中不同对象对外语磨蚀的敏感性不同,其磨蚀的速度和程度也不同。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对民族地区三语教育模式下学习者外语学习时间长度,学习模式,学习动机等与外语磨蚀的相关性进行探索。
1 色达地区外语磨蚀的实证研究
色达中学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唯一一所综合性初中,教学模式分为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一类模式指除汉语文课和英语课外,其他课程均用藏语教学;二类模式则是除藏语文课和英语课外,其余课程均以汉语教学,在二类模式中还包含2011年起开设的网络班,除自设藏文课外,所有课程的教材教辅与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同步,课堂教学由七中育才学校录播制成,远程传送到色达中学网络班。负责网络班课程教学的教师在课前分析视频,再将视频在课内播放讲解。该中学面向全县各区招生,也有少量生源来自甘孜州的炉霍县,甘孜县。全校学生目前共计九百余名,汉族学生共四名,其他为藏族。专职教师八十三名,汉族三十一名。其中,八年级一类模式四个班,二类模式两个班,包含一个网络班。一类模式下,每周藏语文课六节,汉语文课七节,英语课三节;二类模式中每周藏语文课三节,汉语文课七节,英语课七节。除网络班外,英语课程的教材均统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该年级英语教师共两名,一位负责二类模式,包括网络班教学,一位负责一类模式教学。
首先,笔者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周和最后一周对八年级年级两类模式下两位英语教师的课堂上连续旁听,了解他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一类模式的英语教师更加注重具体语言点的讲解,在课堂上将新单词,课文中的语法现象一一拆解详细讲述;二类模式的英语教师课堂中更注重语言交际,让学生模仿教材中的句型,结合生活实际,编出新对话不断练习,随后再将对话中的语法现象分析讲解。随后,根据学生在两类模式中所占比例,在对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英语期末考试试卷的分析时,笔者随机抽取两个一类模式班和一个二类模式班的试卷进行对比,试图找出学习时间的长短与外语磨蚀的相关性。
在此次八年级期末考试中,除网络班以外,一类和二类模式客观题内容相同,二类模式的试卷另有主观题,即填空题。笔者将试卷中客观题各小题考查的知识点一一罗列,计算不同模式下的班级正答率,并归纳各个知识点的错误类型和比率。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试图找出学习时间长度与外语语言体系中不同对象的相关性,以及磨蚀程度的相关性。选择八年级试卷进行分析,是因为七年级刚开始学习英语,接触外语时间过短,此时谈磨蚀为时过早;而九年级的两类模式采用了不同的试卷进行考查,考点和形式的不同会影响分析结果。八年级的客观题分为单项选择,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三部分,共55小题。通过累计和求平均计算公式,其中X3,X4,X5分别代表一类模式的3,4班和二类模式的5班。55是试卷中55题的正答率数据,从时间上来说,平均多上一节课正答率提高%(总课时为七节课以内,包含七节课)。从单项选择,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三个大类来看,每多上一节课正答率提高数值分别为,,。在单项选择的三十道题中,只有动词短语介词搭配、动词短语搭配及动词过去式(take,make)、.一般将来时时态,介词与名词的搭配(in, on)这几项呈现反常分布,即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效果反而越差。究其原因:一是数据总量小的限制会导致计算错误,二是教师授课的差别性,可能五班的学生在学习这几个知识点时就已经发生错误,或是教师对这几个知识点没有重视。在单项中,以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主谓一致()、频率疑问词()的正确率与上课课时数的相关性最为明显,究其原因,这三类语法现象与藏文和汉文语法规则均有较大差异,故在时间过短的情况下,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
2 色达中学学生英语语言磨蚀的成因
通过对学习者八年级上期的英语期末试卷进行分析,笔者发现:第一,外语磨蚀与接触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二,语言系统中对象不同,与接触时间的相关性也不同。三,相比单独的语言点考查,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与接触时间的相关性更为明显。四,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外语磨蚀也有一定的关联。
另外,在此次调查研究中,笔者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在教学过程中造成英语语言磨蚀的因素。
学习动机的影响
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有学者提出了“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的概念。前者指学习者主动与目的语群体接触,交流和融入目的语群体的愿望和兴趣。后者指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实际使用价值和优势的追求。色达地区位于川西高原,常年交通极为不便,地理环境相对封闭,虽然离县城十余公里外的五明佛学院为亚洲最大佛学院,享誉海内外,也有部分英语为母语使用者在此修行学习,但他们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相隔甚远。色达中学的学生主要来自色达及周边藏族自治地区的农区和牧区,几乎没有去过色达以外的地区,根据笔者对在校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学生普遍缺乏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没有机会与英语使用者接触和交流。此外,色达中学选择一类模式学习的学生多数选择甘孜藏区的“9+3”教育模式,即 “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指政府有计划地组织藏区已经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到免费接受三年中等职业教育的受教育方式。该模式看重的是藏语文成绩,对英语成绩没有要求,因此该地模式下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工具型动机也并不强烈。问卷调查中,81%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重要”,但95%的学生在问及学习英语为什么重要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由此可见,由于缺乏融合型和工具型动机,学习者英语学习的效果不佳。
教材内容编排的影响
色达中学两类模式下使用的英语教材《义务教科书英语》是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而成,编写者提到修订的七个主要目标之一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教材编写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关注不同学生的生活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八年级上册共十个单元,主题涉及度假、健身、电影休闲、观看体育赛事、电脑学习、饮食、聚会等。可以看出教材内容的编写更贴近城市生活,更符合城市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较偏远的民族地区学生来说,度假、看电影、计算机科学这类话题在他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相应的词汇和语句表达的内涵意义不符合学生的文化背景,超越了学生对其日常生活的认知。如此一来,学生面对的不仅仅是学习一门新语言的困难,还有对陌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认知困难。
教学模式的影响
色达中学两类模式中的英语课堂教学基本都是由教师使用汉语和英语来共同完成。中学里仅有一位色达本地的藏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交替使用本地的藏语和英语进行教学,该教师所学专业并非英语教育,而是“9+3”教育模式下的藏英班。其他教师所学专业为英语(师范方向),来自色达以外的其他地区,无法使用藏语和学生交流。由此,该校大部分学习者学习英语的过程是英―汉―藏三语的语言联系模式。教师用汉语来解释说明英语的用法和释义,学生需要将接收的汉语信息再转化为熟悉的母语藏语来消化理解;而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时,也同样需要将脑中的藏语信息先转化为汉语,再将汉语编码转为英语。汉语和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这三种语言无论是在拼写拼读的规则方面,还是在语法方面都有很多差异。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需要经历两次的编码转换,这一过程中学习者的汉语能力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对于初学者,在其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藏汉英三种语言的差别时,无论是理解英语词汇意义和语法用法,还是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都会遭遇汉语能力不足带来的障碍。一类模式下,许多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已经困难重重,如今又需要借助汉语为主要工具学习作为第三语言的英语,无疑是雪上加霜。
民族传统的影响
自公元766年桑耶寺建成标志着藏传佛教立足吐蕃以来,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藏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佛教的深远影响,寺院教育成为了藏区教育的主流。孩子年幼时就被送往附近的寺院学习,由僧人教授藏文和佛学知识。寺院里的僧人不仅扮演着世俗意义的教师一角,更是学习者的引领者,因此学习者对他们十分敬重,绝无质疑。如今,藏区尊师这一传统延续到了现代教育中,学习者对学校教师亦是充满谦卑,不愿意向教师吐露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诸种困难,不愿意主动与教师就不明之处进行讨论。如此一来,教师也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无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模式。此外,传统的寺院教育以背诵为主要的学习模式,强调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笔者在调研时观察到学校里的大部分学习者仍然对这种学习模式青睐有加,每每在晨读或是课堂内朗诵课文时全情投入,而在分析理解方面则有所懈怠。因此,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语法规则的理解、对于语句的实际应用难以掌握。
环境影响
上文已经提及色达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甚少。县城里除了几家售卖佛学典籍和经书的佛教用品店,再无一家书店。学校内可供学生借阅的英语书籍或音像材料也寥寥无几。在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所调研学生的父母九成以上只接受过小学教育及以下,学习者的家庭除了能送孩子来学校读书,在进行学业辅导或是提供课外资料等方面均无能为力。在学校学习三年英语,教科书和教学辅导练习册就是学习者唯一能够接触到的英语材料。而身处城市的学习者则有丰富的英语试听阅读材料可以选择,比如去书店购买或在图书馆借阅英语原版书籍,在互联网上收听英语电台节目,收看数量庞大的英语电影电视剧或演讲脱口秀。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是一个需要大量接触目的语材料的过程,如若不能保证一定量的目的语阅读和视听,学习者很难理解和掌握目的语的准确使用方法,也无法将由另一种语言所学的目的语语法规则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
3 多语民族地区中学生降低外语磨蚀的教学对策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一,八年级目前所学的英语语法现象中,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主谓一致和频率疑问词这三类语法现象的掌握与英语接触时间有着紧密的正相关性。因此,在目前英语课时无法增加的情况下,教师需在课堂上就该类语法点进行多次详细的讲解,并在课后配以相关练习,使学生加长与其接触的时间,从而更好地掌握该类语法现象。二,对一类模式的英语教师来说,课堂时间尤为宝贵,因而一定要督促学生在课前对教材充分预习,把跟读单词和课文的任务尽量放在课下完成;找出学生常见错误与藏文或中文之间的关联,在课堂内通过英汉/英藏对比,加深学生对英语语法现象的理解。三,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考查学生的英文综合应用能力,这两部分不仅强烈体现出与英语接触时间的正相关性,并且绝不能仅靠加大练习题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现象综合应用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时间极其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在课后首先应加大学生每日的英文阅读量,要注意补充的阅读材料与教材进度紧密相关,如词汇量相当、语言现象类似、话题类似等,让学生即使没上英语课,也能在阅读中不断复习和内化课堂中所学的词汇短语和各类语法现象,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从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对比藏汉英三种语言的异同,让学生从熟悉的语言入手去逐渐了解和接触陌生的英语,特别是针对一类模式的学习者,强调藏英之间的区别,以及适当地用藏语来讲解英语,消除学习者因汉语能力不足造成的英语学习障碍。五, 除加大课后练习的题量外,学校也可从管理层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将个人生活、民族文化习俗和英语表达联系起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比如,每周利用一个晚自习组织英语角,让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的学生共同围绕某个话题进行英语对话讨论。学生既可在讨论中综合应用课内所学的词汇表达和语言现象,又可体验英语的实际交际功能,将自身生活经验和英语表达相结合,提升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动机。
4 结语
在多语民族地区,学习时间、动机、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影响加大了学生英语语言磨蚀的速度和程度。我们需要对造成磨蚀的主要成因进行深入探究,找到能减轻减缓外语磨蚀的教学对策,提升该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让他们能够均衡发展,在未来的升学或就业中更具竞争力。
项目基金:本文是四川省社科联外语类项目“应对多语民族地区学生语言磨蚀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SC15WY00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韩大伟,宋葳。《语言磨蚀理论研究》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0(1):87.
七年级英语教学论文4
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是当今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我们搜集了相关资料,查阅了教育科研方面的报刊,翻阅了一些教育理论专著,发现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在国内外都在广泛地研究,也是每一个初中一年级教师考虑最多的问题。从上世纪的90年代,在大城市就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到本世纪,随着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的普及,这方面的研究更多。但已有的研究及成果也有局限性。我县自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后,中小学英语的教学实践方面存在很多困惑和问题:中小学教师之间由于时间、空间、场所的限制,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政现象,在教学方法、阅读教学、词汇教学、语音教学、语法教学等方面相互脱节;县城和乡镇(小学英语教师70%为兼职非专业教师)师资水平差异较大,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初中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极大地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
本文所指的衔接是指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学和初中七年级英语教学的衔接,以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遵循“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多样”,“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和参与”,“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主要从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语音教学、词汇教学、阅读教学、语法教学等方面的衔接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和词汇教学的衔接
在小学阶段,每学期只有100来个简单的、不作记忆要求的常用单词;而到了初中,仅初一上册单词量就增至400多个而且大多需要牢记。根据问卷调查,初中新生最怕的是记单词,小学时就掌握了记单词基本方法的学生很少。大家都知道地基对于建筑物的重要性,而构筑英语殿堂的基石我们认为则是英语音标。在初中阶段大多数英语单词的拼写和音标拼读非常遵循读音规则。我们将以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小学三年级、四年级的教材为载体,渗透音标教学,在低年级、中年级引入phonics教学法,通过音、形、义相结合的方法,教给学生一些英语拼写和读音的基本规律,通过把单词嵌入歌曲、歌谣、韵律诗中,配以图画、实物、情景等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所学单词的音、形、义;同时在小学高年级培养拼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拼读规则,做到听音—辨音—识词、识词—辨音—发音;初中阶段进行复习和加深。由此带动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基本形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形成,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衔接
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县实现小学、初中教材“一条龙”,使用外研社的《新标准英语》,根据教材,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的自然衔接。小学教师适时地安排些看图说话、值日生汇报或free talk的一些话题,或布置一些必要的口头、笔头作业,注重音标、拼读规则训练和语感的培养。七年级第一学期上半学期在授新课的同时进行以学习方法、初中小学衔接复习为主的教学,从下半学期逐渐过渡到以初中教学内容与方式为主的教学,并随时注意把小学的相关内容作为引入新知识的铺垫。初中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运用游戏、卡通图片人物、唱歌等有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采用活动途径,倡导参与体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依托课后的教学反思和研讨,中小学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归纳和总结适合我县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教学方法。
三、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衔接
明确目标,由浅入深,达成阅读教学的总目标,遵循学生的英语阅读心理规律。在小学阶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收集、摘抄身边的英语阅读资源,设立班级阅读角,利用教室的板报、墙壁张贴英语单词卡片,分期、分批张贴小学阶段学过的运动、四季、食物、交通工具等专题内容,配以色彩艳丽、生动活泼的卡通图片,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能阅读英语,感受英语学习的氛围。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图片、录像、英语词典、图表、简笔画等帮助学生阅读英语故事或短文,结合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中年级、高年级教材,传授基本的阅读技巧和策略,采用略读法(skimming)、寻读法(scanning),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同时注意阅读与写作结合, 以写作促进阅读。在年级段中开展制作英语单词卡片、英语板报比赛和英语朗读比赛,多渠道充实英语词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抓好初一过渡阶段,在“渐变”中顺利完成衔接,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把重心放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上 。
通过泛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技巧和能力。另外,师生之间增强心得交流,以便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
四、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衔接
从语言学习的目的上看,具备一定的语法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以书面形式运用英语的能力,进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初中英语学习最大的障碍是语法和句型,而这些在小学阶段却并非重点,这就导致了初一新生学习困难。可组织中小学教师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新标准英语》一条龙教材, 找出初中第一册课本与小学课本内容的异同之处,有机地整合小学和初中的内容进行语法教学。在小学阶段,开展隐性语法教学,寓语法教学于听说读写教学活动中,激励学生大胆准确地表达;通过创设情景、创编儿歌,使语法教学形象化、趣味化;通过归纳整理,使语法教学系统化。在初中阶段,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优化语法教学,新授语法时让学生观察、发现,小组讨论并归纳语法规律,通过听说读写系列活动达到巩固和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我们将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活动,开展衔接教学观摩课、教学经验介绍等教研活动,开展校本教材的编写如衔接单词,衔接语法对照表、词汇读本,开展教学论文交流评比,不断完善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实验和实践中总结教学策略,深化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真正实现“师与生”的双向适应、“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夏侯富生.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6).
[2]蒋建华.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行动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4).
[3]王茂礼.如何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6(7).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教育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柴金红。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语法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10).
[8]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上一篇:数学的论文【精彩4篇】
下一篇:数学教学论文【参考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