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法教程实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英语教学法教程实用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英语教学法教程1

关键词过程教学;大学英语;写作;课堂设计

一。概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交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其中写作能力作为英语学习的应用能力之一,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写作能力是现代外语教学和实际交际中强调的一个核心技能,写作能力的提高则与基础知识的建构、拓实、拓宽和再提高密不可分。而二语写作研究及方法培训也在国际二语习得界受到高度重视。国外对英语写作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完善,发展自上世纪60年代的写作能力培养研究至今深度和广度也非常具有规模,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方法论:成果法,体裁法,过程法,过程体裁法等。,在其中过程教学法使用的较为成功。过程写作(Processwriting)是近年来受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影响流行于西方教育系统(从中小学母语写作到高等院校第二语言)写作课程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认为写作学习应当与学生的人生经验发生联系,成为一种有意图、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任何写作学习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其教学侧重点由传统的篇章结构、语法、词汇,转向了对于写作内容及写作过程的关注。

而在中国,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不太受重视。首先部分院校教学理念陈旧,对大学英语教学重视不够。许多高校、尤其是理工院校,没有对英语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依然坚持陈旧的教学理念,很多高校近年来间接地减少大学英语教学的学分与课时量。大多数高校对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不仅没有给予必要的投入,还开始削减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量和课时费,这些现象无形中也削减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热情。在学分与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师只能无奈地压缩教学内容,部分英语教师将自己精力转移到课外办英语辅导班上,这大大影响了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大学英语课堂目前依旧普遍以大合班的形式上课,一个课堂往往学生人数达到60甚至100人以上,严重影响了语言课的课堂效果。写作作为听说读写的最后一项,自然被忽略了,在课堂上所占比例相当小。其次,教师在写作训练中仅重视写作结果,一味的追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模板训练,以求在四级考试和各项英语考试中取得分数,忽视了写作过程,从而学生的写作能力低下的状况并不能有效的改善,长此以往,久而久之,许多学生也渐渐的对写作失去兴趣和信心,有的甚至逃避写作,写作能力越来越差。

二。过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过程教学法是以交互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法。传统的写作教学法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由教师命题,学生作文,再由教师批改的模式。教师对作文题目、体裁、结构、字数拥有决定权,学生只能在教师设计好的框架中构思,有些学生甚至因为字数不符合要求而不得不增减文中的观点和论据。教师在批改过程中过度关注语法、词汇、拼写等细节,而在主题、篇章结构、过渡连贯等英语行文的重要方面没有给出针对性的建议。批改后学生所看到的只是一句句修改正确的语句和一个个拼写正确的单词,而在写作要求中要求最高的语篇整体的问题及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仍无法解决,写作活动收效甚微。长期如此必将失去提高写作的信心,也使教师对于写作教学倍感困惑。

过程写作法强调写作的过程实质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是训练学生通过书面形式进行的交际活动,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他人。过程写作方法也是多稿写作教学法。这种写作方法要求学生在得到教师最终评价之前对一个写作任务进行多次改稿。过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教授唐纳德・默里。他提出写作过程分三个阶段: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修改阶段。因此,过程法是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上的一种教学法,它强调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而这也是当今理论界倡导“关注过程比关注结果更重要”的体现。教师通过对写作过程的指导和监控,结合多样化的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对写作过程的自身认识,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在这种运用过程教学法进行写作训练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不是学习,而是无意识地潜移默化地获取写作技巧。

三。模式设计

根据写作过程教学法的上述特点,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写作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写作过程被分为四个阶段:写前准备阶段(prewriting)、起草阶段(composing/ drafting)、修改阶段(revising)和定稿阶段(editing/ proof - reading)。下面就以本模式为基础所进行的课堂设计做一详细阐述。

(一)写前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常常都会忽略这个环节,老师布置任务以后,学生提笔就写,最后的结果写作的内容往往非常有限,学生没有经过足够的思考,老师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启发。而在新模式下,这个阶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阶段可以分成三步走:1话题的选定。为了选择学习者熟悉的话题,使他们通过写作充分表达个人知识和观念(间接达到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目的),每篇作文应至少给出五个话题供学生选择,或者直接设置范围限制较小的话题。由此引导学生进入第二步。2头脑风暴训练(brainstorming)这是一种关于一个话题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所有问题的自由而广泛的联想或讨论。其组织形式包括个人构思和集体讨论二种。这种训练方式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把一个个闪现在脑海中的与话题相关的关键词记录下来,并进行筛选,找到其中的联系点,形成概念群集(clustering),学生最后选取的信息,应是那些符合已确定交流目标的信息。在此过程中,教师仅起到激发、鼓励、引导学生联想的作用,不干预学生个体思维过程。在充分调动和活跃学生思维后,教师组织全班集体讨论,集体讨论(全班或分小组进行)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活动。学习者可以提出自己的写作构想,也可以摆出自己遇到的困难,以求得同学或老师的帮助。通过总结大家的思维成果,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同时在享受了他人的信息后,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打开,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去认识一个事物,增加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弥补了个人在某个话题上知识的不足。写作方向进一步明确,激发出写作的欲望。到此为止写作前准备工作似乎已经很充分了,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学生虽然对话题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写作方向也较明确,但缺乏足够的材料支撑,论据明显不充分,并且对写作策略了解不多,造成写作活动缺乏计划性、方向性,因此当学习者苦于无话可写时,可以通过回答以下

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维:

(1)话题:我要写的作文是关于什么话题的?

(2)想法:关于这个话题我想说些什么?

(3)目的:我为什么选择了这个话题?

(4)读者:为什么我的读者应该对我的想法感兴趣?

(5)知识:哪些有关这个话题的知识是我已经具有的?哪些是我应该了解的?(为找参考书做准备)同时老师可以提前通过互联网,书籍,报刊搜集大量中英文资料,为学生进一步扩展思维丰富作文内容做好准备。

3写作提纲。提纲与思路图的关系是:思路图能打开思路,丰富思想;提纲能选择整理出最终应该进入文章的内容和观点。

(二)起草阶段。拟定写作提纲后,学生就能自命题目独立完成第一稿。在这个阶段,还可以通过一些范文的阅读借鉴,结合各种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的学习。比如段落的构成及构段练习;段之间的转换方法及作文常用连接词语,变换措辞(paraphrasing)等。这些知识在每次的写作过程中都分重点难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学以致用,掌握写作知识和技巧。

(三)修改及定稿阶段

新模式改变传统的“一稿定终身”的做法,一文三稿,引导学生“三易其稿”。初稿:学生先分组对初稿进行互改。一个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会自然分为几个等级,一些领悟力不太强的学生常常在阅读了同学的作文之后,豁然开朗。此外,Peerreview还可以在班级中创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有助于缓释写作学习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压力。教师则通过提示需修改的具体方面以及可用的写作策略帮助学生进行互改。一般需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1)主题是否清楚明白。(2)结构是否合理。(3)文章发展是否充分。(4)写作目的是否达到。(5)一些句子是否该删除或修改,以使段落意义更清楚。(6)是否有语法错误或拼写错误。(7)过渡句或过渡词用得是否合理,是否使文章更流畅。(8)是否有用错了或含混不清的词汇。学生再修改以后,在审阅最后的修订稿时,教师才对语法用词进行批改。作文的评语也由建设性的改为评判性的。学习者则应该对教师的评语及修改意见做出反应――即对文章进行全面修改,从行文结构到语法,甚至小到拼写。在新模式的推进过程中,学生的问题不断地暴露后修改完善,也可以发现一些优秀作品,这时候老师可以考虑建立示范文库,将优秀作品选出一两篇佳作,供学生欣赏。也可以让写作优秀的同学进行写作思路分析,现身说法,向大家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交流学习心得,引发学生对于写作的思考,激发大家提高写作水平的信心。

四。过程写作引发的讨论和深思

新模式下,学生三易其稿,所获得的写作上的帮助和收益比传统模式要大得多。首先写前准备阶段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大量参考资源的提供很好的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写初稿阶段的学生互改使学生学会从读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习作,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全面评阅他人文章须考虑的问题和角度,而且还教会了他们用这些问题来审视自己的文章,从而加强了他们的写作意识和写作兴趣。二稿三稿阶段通过老师的点拨,不同水平学生都在作文原稿的基础上有了明显改进,从观点内容到语言表述都有很大进步。新模式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写作资源,更宽广的交流平台,更多的练笔机会,更深刻的写作思考。这也再次证明了过程写作对于成人比儿童更有效。这取决于如下两个原因:(1)过程写作比普通写作需要更多的人生经验和知识参与。(2)在写作的揣摩、理解、表达上,很显然,成人的理性思维也更具有优势。

新模式采取启发式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忽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新模式下的一些教学活动(如“头脑风暴”)弥补了传统法这方面的不足,旨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目标。

新模式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改善师生同学间的关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是绝对的权威,学生的任何学习活动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下,学习成果完全由老师评定。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配合,老师辛苦的将作文所出现的全部错误一一指出,而学生阅读老师批语的兴趣却越来缺少,而且同学间沟通更少,学生对自己和他人习作水平没有任河认识,互相学习更无从谈起。新模式下的写作教学,师生之间及同学之间在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彼此的协作下共同进步。这样不仅使彼此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使彼此的友谊得到加深。

当然,过程写作也存在其局限性。第一,使用过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不易控制。这是因为如下几个原因造成的:(1)学生的需求各有不同;(2)很少有统一的答案;(3)在进行集体讨论时,个别学习者喜欢在一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既偏离主题又浪费时间。因此过程教学课堂更需要教师细心而敏锐的监控。第二,由于过程写作强调内容表达的流畅性胜于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对所有草稿只给评语,不予语法、用词、用字上的纠错。所以学习者对语言错误的反应不是十分迅速和清晰,一个语言问题可能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伴随着学习者,而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整个写作过程花费学生时间过多,无法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写作技能,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时来说相对紧张。

过程写作对于任课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成为研究型教师。开阔自身视野,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要有针对性的讲求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要善于表扬学生,具备对个人教学深刻的反思能力。这些需要坚持不懈的实践和探索。相信随着进一步的推广和实践,在“学教管一体”的课堂上,新模式必将会日趋完善成熟,为广大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01,(4):38-39.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这3篇英语教学法教程是来自于山草香的英语教学法教程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英语教学法教程2

关键词:教育实习  “英语教学法” 改革

一、引言

“英语教学法”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重要课程,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学生提供了必要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国内外教学流派及理论,加深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的理解,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但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仅仅通过课堂学习就能够完成,课堂上提供的试讲机会毕竟和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教育实习是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好检验。笔者所在的学校已经进行了近10年的教育实习,从中反映出的问题表明“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目前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方式无益于学生实际教学技能和水平的提高。

二、教育实习中反映出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同2所省级重点高中、2所省级重点初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9月安排实习生到上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8周的实习,实习内容包括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实习。作为实习带队老师,通过同实习基地老师的交流,旁听实习生讲课等形式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虽然已经过了近四年的专业学习,但很多实习生的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具体体现为语音语调不准确,语法基础薄弱,讲不清楚语法概念,课堂用语不规范、较单一、口误多等。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时间活动来学习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有系统且扎实的专业技能。初高中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实习生由于专业基本功不扎实而出现的问题很可能会误导学生,甚至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在教学法课上已经学过了教授语言知识的理论和技能,可在实践中实习生又采用了他们熟悉的老套路,即“讲解-呈现-练习”,教学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没有体现 “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往往只注重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忽略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比如,在一堂高一的英语课上,实习生作为讲授者成为课堂的中心,她既没有介绍课文相关背景知识,也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和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只是枯燥地讲解单词的用法,然后翻译难懂的句子,又回到了过去的语法翻译法的讲授模式中,结果是几乎2/3的学生在睡觉。如此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仅仅是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根本不可能达到新课标中的“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语用能力”的目标。

3、教学研究能力欠缺

当代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过:“培养学生就是教他自己去找路,而不是教师领着走路,更不是抱着走路”。教师只有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很多实习生抱怨给她们的班级太差,学生掌握的词汇太少,初中的知识太简单,几句就讲完了,很少有实习生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孰不知教学研究是教学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积极反思自我,分析评估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科研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

驾驭课堂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中学生都有好奇、爱动、好表现的特点,而新来的实习老师常常成为其课堂谈论的对象,而实习生没有教学管理经验,对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或束手无策、听之任之,或是严厉地高声呵斥,甚至有变相体罚的情况出现。缺乏课堂管理的经验,实习生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英语教学法”课程现状

1、课时少、讲解粗

“教学法”课程只开设半学期,共计34学时(2学时/周),但要讲授的内容涉及18章之多,因此教师多粗略讲授理论,忽视了隐藏在教学行动背后的思维技能,学生是被动地被灌输知识,很少积极地思考讨论,这也导致结课后对该课程印象淡漠,在实习中根本不能把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联系起来,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和实践相脱节。

英语教学法教程3

目前,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出现,有些教师偏颇地认为:交际法教学就是以开展英语交际活动为主,重点抓英语听说教学,语法教学已变得无足轻重。于是乎英语语法教学在中国英语教学舞台上的地位相当尴尬,一方面,它在中学阶段是如此的受到偏爱,被视为学好英语的“至胜法宝”,而另一方面,到了高校却落成个“哑巴英语”的罪魁祸首,在“培养交际能力”和“任务型教学途径”的思想指导下,语法教学大有被谈忘的趋势。新课程强调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是指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强调口语的重要性。为此,有些教师误解了“谈化语法”的真正含义,误以为语法教学可有可无,忽视了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甚至抛弃了多年来积累的语法教学经验。

语法是一门学科,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指导语言正确、贴切的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它有严密、科学的体系,是结合语言系统和语义系统的枢纽,是组词成句的粘合剂,起着纽带作用。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首先, 从学习的语言环境上看语法教学的不可或缺性。有人认为小孩子呀呀学语时不学语法,却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母语。因此,学生学外语时不必费神劳力地学什么语法规则。仔细分析则发现这种简单的类比有失偏颇。幼儿学习母语时的重要条件是有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幼儿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与周围人每天长时间的接触和模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感知和理解母语,感性认识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语感,从而习得母语及其文化,这是一种“感性”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教理论和规则便能习得语言。而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是一种 “理性”的学习方法,是在人为而非自然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即通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内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讲解语言材料来学习,学生面临的环境没有英语的语言习惯也没有英语的文化氛围,感性认识的积累远不足以达到能使学生获得一门外语的运用能力。在没有适当的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生无法依*直觉较好地感知和运用英语,如果学生不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就只能像鹦鹉学舌一样只学会最基本的简单会话和一些词汇,很难达到深层次的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另外,通过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把握英语的基本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的层次和深度,而且也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母语与英语在语法规则方面的区别,从而增加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减小负迁移,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次, 交际法教学并不排斥语法教学。有些人认为,语法教学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一对矛盾,加强语法教学会影响交际能力的培养,而淡化语法教学有利于交际能力的提高。这种看法缺少理论依据。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话语能力和应付能力)的影响因素有许多,如使用英语的机会,口语训练时间的多少,教材质量的好坏,自身的语法基础知识,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目的,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等。因此,不能把交际能力差归罪于语法教学。事实是,语法知识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伍兹指出:语法能力已被认为是学生学习交际能力的必要条件。胡壮麟认为:“语言能力就是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语言能力主要体现在语法能力上。语法能力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和创造口头或书面话语。”语法在交际中有积极的不可忽视的功能,它们之间存在着多种联系和互补性。最后,语法学习是手段不是目的。语法可以通过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或其规律性解释语言现象,却不能决定语言。语言是动态的,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语言的运用会突破其习惯性或规律性。语法教学的目的是非母语语言学习的工具及掌握非母语语言学习方法之一。它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发挥创造性能力的依据与手段。尽管语法学习在现有环境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精通语法并不等于具有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学习语法不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语法学习使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达到交流才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因此,强调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回到传统的语法教学的模式中去,而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效地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教师要改变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思维,着重要转变以下思维定势。第一、学生想成功地学好英语,必须系统地学好英语语法。学生中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英语基础打得不牢固,知识的链条脱节,英语语法就学不好了。其实,英语语法只是学生应该掌握英语的一个方面,其他的知识领域还很广,例如口语,听力或阅读等。只有把各个方面都提高了,英语的整体水平才会体现出来,而不单是语法这一个项目。第二、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不需要借助母语的帮助。各个国家的语言,虽然表达的符号不同,形式不同,但都是为了表达清楚同一个意图,有一定的共性。所以,可以适当利用母语来学习英语,学生可在句子结构、句子成分、表达方式等方面将汉语和英语进行对比,一举两得,既加深对汉语的认识又有助于学习英语。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如,学生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的句子成分就可发现英语句子成分多了表语和同位语,可深化对英语句子成分的认识。借助了母语的帮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英语。第三、如果学生有足够时间来使用英语,他们就不需要学习英语语法了。在学习当中有一定的场景进行英语语法训练,有些学生可能天天都在使用英语。是不是假如有足够的时间来使用英语,语法知识就不需要再加强学习了。回答是否定的,使用英语与英语语法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在弄懂语法的基础上使用英语,在运用英语的同时学到语法知识。第四、语法是英语学习中令人厌烦的部分。语法是一门语言的犹如游戏规则的使用规则,我们在人际交往只有尽可能遵循语法规则相互之间才能更好的交流沟通。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语法是基础,而且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教师在教授语法知识时,更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把英语语法的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英语的中最有吸引力的部分。所以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思维定势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思维定势,让学生走入了英语语法学习的误区,使他们无法掌握语法这一门英语的基础课程。

在转变思维定势的同时,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英语语法教学的观点:首先,让学生知道英语语法课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脱离了语法学英语,是得不偿失的。只有把语法学好,用好,才会使自己的英语语言功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提高。其次,语法要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难点时讲解,脱离语境的纯语法讲授会使语法变得抽象化而晦涩难懂。语法的出现往往存在于课文当中,教师如果能在讲解课文时抓住难点结合语境来突破,便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再次,在练习和运用英语中去学习语法。做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对语法知识点有反复接触和认识,在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使语法知识

内在化,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东西,是语法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上,教师一口流利的英语是对学习最好的引导。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话题的对话训练,利于学生获得机会来应用英语。

另外,教师要在语法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法学习策略的指导。英语语法种类繁多,条条框框,非常琐碎,如果仅凭死记硬背的话,学生会不胜其烦,再加上它本身比较枯燥,学生从中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因而语法学习构成了学生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实际上,对于语法的学习,只要本着实用的原则,与语言的运用结合起来,语法的学习也是富有乐趣的。因而对于语法的学习,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善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在学习中归纳语法规则、在错误中总结语法规律、在交际中使用语法监控等等,这样才能起到促进理解、监控输出的作用,使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

1.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理解 + 记忆 = 最好的学习方法。认知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习得的关键是理解,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弄清新旧知识的关系,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语法要真正理解,不要死记硬背条条框框。例如,教师在平常教学中,也许会特别强调现在分词和动名词在句子中的不同的句法功能。很多学生就机械地死记硬背:分词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表语;动名词可作定语、主语、宾语、表语。即使这样也经常记混淆。其实分词就相当于形容词。形容词能充当的成分分词基本都能充当;动名词就相当于名词,名词能充当的成分动名词基本都能充当。这样也便于理解为什么动名词能充当主语和宾语,而分词则不能。另外,教师在语法教学中特别强调理解语法并不是要对语法规则刨根到底。有的学生问:为什么英语有那么多时态,而汉语没有?每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规则。汉语不是没有时态,只是时态的表现形式不像英语那么明显。

2.积极主动归纳、总结语法规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主动观察、归纳、总结语法规则,不能完全依*老师的讲解。研究表明,孩子自己归纳总结的语法规则比从书本上学来的记得更好。在一道题给予详细讲解后,应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总结规律。同样的情况在怎样的场合使用?有没有例外?实践表明,能自己总结语法规律的学生,更能对语法进行灵活运用,且在阅读中也便显出反应迅速准确的良好状态。

另外,有的语法书里讲的规则有时过于简单甚至不准确。比如很多语法书里,关于以字母“O”结尾的名词的复数的规则是:一般加s;有些加-es。那么到底哪些加-s,哪些加-es呢?学生又只能死记硬背。其实,多数单词加-es,比如heroes,tomatoes,potatoes,tornadoes,volcanoes,torpedoes等;少数单词加s,而且加-s的词多为较长单词的缩写。比如:photographs—photos;kilograms—kilos;hippopotamus—hippos等。而radio本身就是几个单词的缩写,其复数形式当然是radios。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类似的规律,则可以大大减少死记硬背的负担。

23 585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