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论文【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证券投资论文【优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证券投资论文【第一篇】

在分析低碳主题基金业绩水平影响因素时,本文考虑基金经理人能力的影响,并增加经济环境因素和基金特征因素,对T-M模型进行扩展,从而形成三个基本维度:经济环境因素,基金特征因素,基金经理人因素。针对低碳主题基金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再加入基金主题因素作为虚拟变量,构建基本经济模型如下:

(一)基金业绩影响因素的分析

1.基金主题因素低碳经济领域的上市公司包括:从事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生产、传输、使用服务等相关的清洁能源板块上市公司;集中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智能电网、环保设备等相关领域的节能减排板块上市公司;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配套支持的相关的其他上市公司。低碳主题基金以主题投资方式选择个股,将能够受惠的相关产业和上市公司纳入投资范围,发掘低碳经济领域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公司来获取资本的长期增值。基金主题因素决定着基金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影响主题基金业绩的基本因素。本文引入虚拟变量,将基金的主题因素纳入模型。

2.经济环境因素杨宁(2012)对宏观经济变量影响基金业绩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基金业绩水平与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等因素存在明显相关性。基金投资者在考虑何时进行基金投资时,为了规避宏观经济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基金管理公司在管理基金过程中也会根据宏观经济状况作出适当的策略调整。中国证券协会《基金投资者情况调查分析报告(2012)》披露,股票市场走势会显著影响投资者自身的投资决策。当股票指数上升时,基金投资者表现出净申购趋势,而指数下降时,则表现为净赎回。当市场行情走强时,投资者减少持有现金而选择投资股票型基金。本文考虑到低碳类上市公司板块分布情况及我国当前利率未完全市场化的现实条件,采用沪深300指数和货币供应量分别作为股票市场走势和宏观经济因素的衡量指标,分析其对基金业绩的影响。

3.基金经理人特征因素在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中,基金经理人扮演重要角色,其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对基金最终业绩起着重要作用。汪光成(2002)的研究就发现样本期间,多数基金表现出负向的时机把握能力,证券选择能力对业绩的贡献很低;王赫一(2011)、杨宁(2012)均发现基金经理人能力是影响基金业绩水平最为显著的因素。所谓选股能力是指基金经理凭借其对市场个股价值的评估以及预判,选择具有长久增长潜力的股票组合的能力。而择时能力则表现为基金经理能够准确估计市场整体走势,在牛市时能够降低现金头寸或提高投资组合的β系数,在熊市时能够增加现金头寸或降低投资组合的β系数的能力。衡量基金经理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的常用方法是T-M模型。

4.基金特征因素基金规模和基金持有人结构是基金最为基本的特征。Indr、Jiang等人(1999)在研究基金规模对基金业绩影响中发现,开放式基金存在最优规模,当基金规模达到最优之前,基金业绩是随着规模而递增的,当基金的规模超过最优规模之后,业绩随规模增大而递减,即基金规模对基金业绩存在显著影响,并动态变化。基金持有人结构对基金业绩也会产生影响,普通投资者面对基金业绩的上升表现出净赎回,而机构投资者则表现出净申购,这种现象在基金市场上被称为“赎回异象”。本文选择基金在持有期内平均份额作为该期基金规模指标。由于机构持有人持有比例较低,为了方便数据处理,选择普通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作为基金持有人结构衡量指标。

(二)基金业绩指标的测算净值收益率是用来衡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水平的基本指标。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问世之后,学术界开始对基金的收益进行风险调整,以CAPM理论为基础,形成了基金业绩评价的三大经典指数:Treynor(1965)以证券市场线SML为标准,形成Treynor指数;Sharp(1966)采用资本市场线CML标准构建sharp指数;Jensen(1968)以投资组合的实际收益率与证券市场线上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之差构建Jensen指数。对CAPM模型修正的研究中,Fama和French(1993)引入规模因素和账面价值比因素后提出“三因素”模型;Carhart(1997)在模型中增加收益率“动量因素”,建立“四因子模型”,这些模型在基金业绩评价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以上主要是以CAPM模型为主线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除此之外,Charnes和Cooper(1978)以线性规划理论为基础,创建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形成了一个多投入和多产出的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方法。该方法被众多学者引入到基金业绩评价中。如Murhi和Choi(1997),罗洪浪(2003)、邓超和袁倩(2007)等人。以CAPM理论为基础的传统三大指标遭受质疑,主要原因之一是CAMP模型假设投资者能够通过多元化投资消除非系统性风险,该假设在实际中通常并不成立。然而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由于持股数量较多,能够充分分散化以消除非系统性风险,因此本文选择运用广泛的Terynor指数。Terynor指数是首次在计量过程中考虑基金风险的业绩指标,它以投资组合的完全分散为前提条件,认为系统风险是组合的主要风险,表示基金在承担单位系统风险的情况下所能获取的超额收益。在Beta值的计算过程中,存在无风险利率的选择问题,理论及国外实证研究中通常选用短期国债收益率或者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但由于到我国的国债存在流动性不足、期限结构不合理、市场性较弱等问题,因此在国内的研究中采用短期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学者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基金持有人中,普通持有人占比较高,选择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比SHIBOR更具合理性。

(三)计量模型的构建本文在控制了经济环境因素、基金经理人因素、基金特征因素的影响之后,研究低碳类基金业绩的实际主题投资回报,及其他各影响因素对低碳类基金业绩的影响。考虑到增加样本量以提高估计的有效性以及减弱遗漏变量影响,增加时间维度,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基金业绩分解的计量模型,变量描述如表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与数据的选取根据Wind数据库,2012年之前总共成立的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有428只,其中除去指数型基金外,有普通股票型基金291只,本文选择其中4只低碳主题基金,4只消费主题基金,4只新兴产业主题基金,以及与主题基金投资风格相近的6只非主题基金,共计18只基金作为研究样本。以2012年-2014年6月为研究期间,并将其按季度划分为10个时段。基金净值数据来源于和讯基金网,其他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样本基金如表2所示。通过stata计量软件对各变量的样本数据统计性描述如表3所示。

(二)实证过程

1.对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面板数据N=18,T=10,为短面板数据,在回归前,为了验证数据的平稳性,采用eviews软件对该面板模型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变量的原始序列存在单位根,而一阶差分后则通过检验,数据平稳,对其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5所所示,除了rho检验在5%显著水平下未通过检验外,其余4项的检验结果均表明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2.对面板数据的异方差和自相关检验横截面的异方差和序列的自相关性是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时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此时运用OLS可能产生结果的失真,因此为了进行组内相关性(个体时间序列相关)和组间相关检验(个体截面之间相关性),采用stata软件提供的xtserial命令进行Wooldridgetest自相关检验,采用lrtest命令进行LR异方差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该回归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问题,但存在异方差问题,在回归时,需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方法回归,以消除异方差影响。

3.总体回归结果与分析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通常有三种,混合估计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本文对18只基金的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进行F检验和Hausman检验,F统计量为,P值小于,因此拒绝原假设,在混合OLS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之间应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H检验统计量值为,P值大于,接受原假设,应该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回归结果如下表7所示。回归结果显示:(1)总体来看,沪深300指数以及基金规模因素对基金业绩水平影响并不显著,而基金基金经理人的选股能力、择时能力、货币供应量、基金持有人结构以及基金主题对基金业绩影响明显,除Indus⁃try外,均在95%的置信水平内。(2)基金主题对基金业绩都有着正向的影响,其中低碳主题LowC主题变量系数为,消费主题的系数为,新兴产业主题系数为,表明对于基金业绩的影响,各主题基金均存在一定的主题优势。(3)基金经理选股能力回归系数和择时能力回归系数较高,且十分显著。说明经理人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能够明显影响基金的业绩水平。尤其是经理人的选股能力,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最为显著。(4)基金持有人结构中,普通持有人比例与基金业绩水平直接负相关,且影响较为显著(5%的显著水平),表明证券投资基金中,机构投资者持有能够为基金业绩带来正向影响,这也许是来自于机构投资人能够通过影响基金管理公司治理水平进而提升基金管理业绩。

4.分主题回归结果与分析为了分析各主题基金之间、以及主题基金与非主题基金之间各变量间的关系,本文去掉虚拟变量后,对单个主题基金进行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其结果如表8所示。回归结果显示:(1)经济环境的因素中,货币供应量对低碳主题基金和非主题基金的业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于消费主题和新兴产业主题影响并不显著;股票市场指数对于低碳主题基金业绩、其他主题及非主题业绩水平影响不明显,仅仅对于新兴产业主题基金业绩有显著影响。(2)基金特征因素中,持有人结构对低碳主题基金和非主题基金业绩影响为正向,对消费主题和非主题基金影响为负向,即普通持有人比例较高有利于提升消费主题基金的业绩水平;基金规模对低碳主题基金的业绩影响不显著,仅仅对消费主题基金的业绩水平有显著影响,且为正向。(3)基金经理人因素中,基金经理人选股能力影响最为明显的是低碳主题基金,其次是消费主题、非主题基金和新兴产业主题基金;基金经理人择时能力对低碳主题基金和消费主题基金影响显著,对非主题基金业绩影响较小,而对新兴产业主题基金影响并不明显。从分主题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各主题基金业绩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影响低碳主题基金较为显著的因素是基金经理人的选股能力、择时能力和基金持有人结构,而规模对低碳基金业绩的影响并不支持Indr、Jiang的研究结论。股票指数因素对低碳基金业绩的影响也同样与《基金投资者情况调查分析报告(2012)》披露的规律有所差别。需要指出的是,基金经理人对基金投资组合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性过程,但由于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的最低频度是季度,本文采用季度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频度,具有一定的缺陷,可能会影响实证结果。

股票投资论文【第二篇】

技术分析流派是蒙昧时期的股票投资理论,它是精明的投资者对股票价格进行长期观察并积累经验,逐步归纳总结出来的有关股票市场运动的若干所谓的“规律”。技术分析流派普遍认为,股票价格受着某种神秘力量或神秘数字的支配,按照自身独特的方式运行,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领悟股市的规律并预测其未来趋势。技术分析流派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任何能对市场产生影响的信息,都会立即反映到市场价格中,股票的历史价格中包含有对市场未来趋势的提示;二是股票价格喜欢沿着已经形成的趋势变动。

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技术分析流派形成了众多的门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道氏理论和波浪理论。道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股票价格虽然变化多端,但总是遵循一定的趋势而发展变化的。股票价格变动的各种状态可以归纳为三种趋势,即主要趋势、次级趋势和日常波动。股票价格变动的三种趋势与海浪的波动极其相似,在涨潮时,每个后继的波浪水位要比前一浪高,而在退潮时,每一个后继浪都不能恢复前一波所达到的高度。股票价格的日常波动是不重要的,也是无法预测的。次级波动可以预测主要趋势的变化,而主要趋势才是股价分析的核心,是最重要的。1929年10月25日,道氏理论大师汉密尔顿发表了1篇题为“潮流的转变”的评论文章,预言股票市场看涨趋势业已结束,看跌趋势已经开始。果如所料,从此美国股票市场进行了为期3年的下跌。道氏理论因此而闻名于世。

艾略特波浪理论是美国会计师艾略特创立的一种观测股价变动趋势的理论系统。艾略特对过去80多年的股市波动进行多年研究之后,发现股市是在宇宙中一种神秘自然法则的影响下按一定的规律波动的。1946年,《大自然的规律》发表,标志着波浪理论正式成熟。波浪理论认为,股票市场按照神秘的费波纳契系列数,以“五个上升浪和三个下跌浪”不断重复的规律,周尔复始,不断推进。研究表明,波浪理论可以解释美国40年代以前的一切市场行为,并曾经准确地预测了道-琼斯工业指数在随后几十年的大多头。1985年9月,美国波浪理论专家罗伯·波克特准确地预测出美国股市将在1987年底见顶回落。香港股市分析家容树坚也运用该理论成功预言了1982年香港股市空头的低点。

二、基本分析流派

基本分析流派是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基本的历史财务信息,从而决定股票的买进或是卖出的理论。信奉价值投资法的投资者认为,每一个上市公司都有其内在价值,股票价格是公司内在价值的指示器。他们使用一系列估价工具,如市盈率模型、股息贴现模型、托宾Q等来判断一支股票的价格相对其内在价值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从而作出自己的投资决策。基本分析理论认为,一个值得投资的价值型股票的典型特征是低市盈率、高股息和低负债率。

本杰明·格雷厄姆被称为基本分析流派的价值投资之父。1934年,他把他在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的课程讲义整理出版,即著名的《证券分析》,该书第一次把客观理性引入到股市的激情文化之中。用格雷厄姆的话说,买股票就像买车一样,要踢踢轮胎,看看引擎。其基本理念是: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系统的方法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合理的价格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20年间,他投资管理的私人户头的资金,每年的获利约为20%。

1976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去世后,他曾经的雇员兼学生沃伦·巴菲特成为基本分析投资法的泰斗。在他4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有90%以上的年份击败了标准普尔500指数,总赢利近3000倍。虽然刚刚过去的2008年出现了负增长,但巴菲特成功的投资记录仍无人能够撼动,这充分说明了基本分析理论的生命力之强大。

三、学术分析流派

1900年法国数学家刘易斯·巴切利写了1篇探讨股票市场价格的博士论文《投机的数学理论》,开创了使用学术理论特别是数学工具研究股票市场的先河。在当今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极高的投资实业界,该流派的人士已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术分析流派的理论基础有两个:一是有效市理论,二是投资组合理论。

1、有效市场理论

刘易斯·巴切利的博士论文认为,市场价格的变动是不可预知的。他写道:“有关市场变化的意见分歧这么大,以致于同一时刻购买者相信价格会涨,抛售者认为价格会跌。”谁也不能确定某一时刻的价格是涨是落。但他的论文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五十年后萨缪尔森发现了他的论文,对其大为推崇。1965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的论文《预测价格随机波动的证明》,充分肯定了巴切利的成就,并得出“在股市上赚钱和在上赚钱的难度相等”的结论。

1970年,尤金·法玛总结了股票价格不可预测的理论,正式提出有效市场概念。法玛认为,当证券价格能够充分地反映投资者可以获得的信息时,证券市场就是有效市场。在有效市场中,无论选择何种证券,投资者都只能获得与投资风险相当的正常收益率。法玛将有效市场分成三个层次: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三个层次市场中的信息,分别指所有市场信息、所有公开信息、所有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如果弱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技术分析法无效;如果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基本分析法无效;如果强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内幕操纵将变得无利可图。

2、投资组合理论

1952年,25岁的马尔柯维茨发表了名为《投资组合管理》的简短论文,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引起了股票投资理论的革命。在马尔柯维茨以前,广大投资者都是随意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并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回报而不是风险。马尔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第一次强调了风险的重要性,认为风险因素和预期回报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是同等重要的,并且论证了分散投资的精髓在于个别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绩效表现形态。

1963年,他的博士生夏普对其理论进行了简化,提出了单指数模型,也称为市场模型或对角线模型。夏普首先将统计学上简单回归分析中的二个系数?琢和?茁引入股票投资分析中。?茁系数反映某个股票(或投资组合)对市场组合方差的贡献率,用来衡量该股票的系统风险。?琢是某个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它主要用于检验某个股票或投资组合是否具有异常收益。后来,他们二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三大流派的简评

自投资理论界三大流派鼎立之日起,它们之间就互相攻击,互不相让。技术分析流派被讽刺为愚昧的占星者,其信仰者被称为“一群处境窘迫而自命不凡的人”,如伯顿·麦吉尔所说:“就我个人经历来看,我从未见一位成功的技术分析者,而失败者倒是屡见不鲜。”学术分析流派也常受到的攻击,罗伯顿·A·哈根认为,有效市场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虽然听起来完美无缺,事实上却没有人用它,理论已经沦为一种“幻想”。一些投资大师如巴菲特、索罗斯等人,都是有效市场理论的反对者。巴菲特明确表示:我们不会讨论金融资产定价模型的β值,或是证券获利的变异参数(covariance),因为我们对这些主题不感兴趣。基本分析流派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一种最典型说法是:靠基本分析取得的成功其实是运气,即使是巴菲特那样的常胜将军也不过是在掷硬币游戏中连续掷出正面的幸运者而已。

以上这些言论多数是出于各理论流派的门户之见,并不十分客观公正。事实上,三大流派虽各有缺陷,但也分别有其合理的因素,在指导投资实践中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1、技术分析流派的理论从根本上说,是长期投资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在某种程度上它揭示和运用了大众投资心理规律。它在描述和预测股市总体趋势上有一定的准确性。其所使用的一些技术指标对于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技术分析流派的缺点是,它主张按趋势操作,但是实践中很难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界限。事后来看很清楚趋势,但从当时来看却很难抉择。

2、基本分析理论否认市场是理性的和有效率的,认为市场价格是数百万计的投资者心理活动的结果

情绪与其他一些因素都在影响着股市,多数时间内股票市场是不正常、不理性的。所以,可以根据一些基本分析指标找到一些被价值低估的股票,从而实现战胜市场的结果。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反映了股市的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它也隐含着三个潜在的致命缺陷:首先,有关上市公司的信息和预测分析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其次,证券分析师所估计的内在价值也可能会含有或大或小的偏差;最后,市场纠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可能相当漫长。

3、学术分析流派的理论运用复杂的数学工具证明的是简单的投资原理

如“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长期持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原则。该流派推荐的投资方法也较为简单,即购买指数基金或采取定时定额投资法,要求投资者在每年固定时间购买固定金额的股票并长期坚持不懈。该理论总的来说是主张无为而治,靠分散投资降低风险,靠股票市场的内在向上驱动的力量获利。当然,该理论的弊端也很明显,对市场消极应对、随波逐流,分散了风险的同时也减低了收益,作为其理论基础的有效市场假设难以通过时间的检验。

上述三个流派虽然差别明显、各具优劣,但它们之间也存在部分相通之处。如技术分析理论认为所有信息都已反映在股价中,这和有效市场理论是一致的;基本分析理论主张的长期持有战略和学术分析理论也是一致的。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可能的建议是:吸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主要以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同时做到适度分散、长期持有,最好不要依据技术分析理论的图表进行过度操作。

参考文献

[1]彼得·伯恩斯坦:投资革命:源自象牙塔的华尔街理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2]提摩西·维克:不战而胜:价值投资法[M].百家出版社,2001.

[3]伯顿·麦基尔:漫步华尔街[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罗伯顿·A·哈根:新金融学——有效市场的反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证券投资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证券组合投资交易费用买进卖出交易

一、引言

由Markowitz首先提出的证券组合组合投资理论是现代证券投理论的基石。它解决了持有一定资本的资者如何在证券市场众多的证券品种当中做出投资选择,适当的分配自己的资本,以得到最大的收益,并且收益发现最小。这种投资决策问题已经被广大学者所研究,也得出了一些非常由价值的结论,文[1]从安全投资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把概率引入了决策模型;文[2]也在概率原则下对投资组合进行研究,并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文[5]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对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求解这一模型的旋转算法;文[7]研究了不相关资产的投资组合理论;在文[3,8]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含有交易费用的投资组合模型进行研究。

然而在上述众多研究成果中,没有考虑证券组合投资中存在买进和卖出时交易费用问题,显然交易费用的多少肯定会影响到原来模型的可行域,即最优投资组合,因此在证券投资组合当中考虑买进卖出操作的交易费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否则,可能会得到非有效的证券投资组合。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的考虑,把证券投资中的交易费用考虑进去,更加符合投资者的需要和实际投资情况。

二、含交易费用和无风险证券的投资组合模型

设一个投资者在最初投资于种股票,同时也有一种无风险的证券供选择(本文只考虑一种无风险证券事合理的,因若在几种无风险证券当中有一种的无风险证券的收益是最好的,则投资者为了获得最大收益,必然会只投资于这一种无风险证券;若有几种证券的最优收益一样,在不考虑外因扰动的情况下,它们的投资组合也可以看做是投资于一种证券)。

证券投资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理论前提思考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通过分析证券市场过去和现在的市场行为(成交量、成交价、价格变化的时间和空间),来预测证券价格未来的变化趋势。在现实的证券投资活动中,技术分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证券投资的理论体系中,技术分析与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技术分析理论是建立在三大假设基础之上的,技术分析的第一假设认为市场行为会涵盖一切信息,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所有因素,都会反映在市场行为之中。故此,我们在预测股票价格的未来变化趋势时,没有必要对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具体是什么作过多的关心,我们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对市场行为的研究上,只要我们弄清了股票价格涨跌、成交量增减、价格变化的时间空间等市场行为结果的含义,我们就可以预测股票价格的未来变化趋势。这一假设对技术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技术分析的理论前提。如果不承认这一假设,或者说这一假设并不存在,技术分析将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如果市场行为并没有包括全部的、所有的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那么我们仅仅使用研究市场的成交价、成交量和价格变化的时间和空间这些市场行为的最终结果的方法,就想达到预测和把握市场价格的未来变化趋势的目的,就只能是以偏概全、一厢情愿了。

对于技术分析的这一重要假设和理论前提,我国理论界占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笔者认为,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投资实践上来看,都不能够证明市场行为可以涵盖一切信息的结论是正确的,这一假设究竟具有多少合理的成分,值得我们深入地进行研究。

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并无可靠性

任何一个假设的成立都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的检验,只有在理论上具有可靠性,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才能够得出结论说这一假设是正确的。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在理论上具有可靠性吗?我们认为,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首先,技术分析所说的市场行为,实质上是指市场参与者即投资者的行为。正是投资者看涨或看跌的预期、买入或卖出的决策导致了股票价格的波动和成交量的变化,而投资者预期的形成是对影响股票价格的多种因素进行理性分析的结果。这里似乎可以可推出一个顺理成章的结论,这就是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因素决定了投资者的预期,而投资者的预期又决定了投资者的行为,我们分析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结果(成交量、成交价),实际上就是分析投资者的预期,就是分析影响股票价格的所有因素。认真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一系列推理在逻辑上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其可靠性值得怀疑。不错,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首先要对影响股票价格未来变化的因素进行研究,而后形成对股票价格未来走势的判断,最后作出或买或卖的决定。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投资者在对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时,必然会带有不同的主观个性特征。投资者对影响股票价格变化因素的分析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认识过程,一个能动的反应过程,这一过程不能不受到投资者理论素养、价值标准、思维方式、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影响。面对同样的客观条件,不同的投资者完全可以作出不同的结论,采取不同的投资决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市场行为。这样的市场行为究竟具有多少客观成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现实情况,值得研究。显然,我们不能祈求仅仅用这些行为的客观表现(成交价格和成交量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把握所有的信息、就可以把握所有的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因素。

其次,如果说市场行为可以涵盖所有信息的结论成立,它需要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这里所说的市场行为必须是理性的行为,而不是非理性的行为。那么,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是理性的吗?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假定,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作为经济活动参预者的投资者同任何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必然具有追求收益(利润、效用)最大化的理。但是,这种个体的理并不能够保证集体行为也是理性的,在很多情况下,正是个体的理性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技术分析所说的市场行为,显然指的是投资者的集体行为,而并非投资者的个体行为,这种投资者的集体行为,我们不能够从理论上证明它必然是理性的行为。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证券投资者集体行为往往表现出很强的非理性成分,股票价格的暴涨暴跌、大起大落、股市泡沫的快速形成和迅速破灭,己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再次,证券的虚拟经济性质,已经证明证券市场的交易行为(成交价格、成交量)并不能够充分的、客观的反映影响证券价格变化的所有因素。股票、债券和证券衍生品代表的是金融权益资产,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证券的运动不仅与生产资本的运动相脱离,而且还与其所代表的资金的运动相脱离。在实体经济中,供求规律决定着交易价格的波动,价格会自动回归到市场供求的均衡点。虚拟经济的交易价格则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价格上升会刺激人们的获利欲望,购买需求扩张,从而推动价格的进一步上升;价格下跌,又将刺激人们的止损欲望,供给急剧增加,需求急剧萎缩,从而导致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当交易进入某种难以为继的状态时,就会出现价格的急剧变化,市场价格很难回到真正的市场供求平衡点。由此可见,虚拟经济具有天然的制造经济泡沫和投机的成份,其价格具有极大的误导作用。

最后,从有效市场理论的角度来看,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的结论对证券的投资决策并不具有任何的指导意义。有效市场理论,是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法码(EugeneFama)最先提出来的。在这一理论中,法码将证券市场分为弱有效型、半强有效型、强有效型三种形式。这三种不同的市场形式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证券价格对市场信息的反应程度不同。在强有效型市场中,证券价格能够充分和快速地反映所有的相关信息,任何人都不能够通过对信息的私人占有而获得超额利润。通俗地说,在一个强有效型的市场中,证券价格的变化是随机的和不可预测的。显然,如果我们认为证券价格的变化这一市场行为的最重要的表现已经反映了市场的所有信息,证券市场是强有效型的,技术分析的理论前提是正确的,我们就会得出证券价格的变化是随机的和不可预测的结论,从而也就否认了技术分析存在的价值。反之,如果我们肯定运用技术分析可以预测证券价格的未来变化趋势,就必然要否认证券价格的变化能够反映市场所有信息的结论,从而也就否认了技术分析所赖以存在的理论前提。

评价技术分析须实事求是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这一技术分析的重要理论前提实际上是并不成立的。虽然技术分析是千百万投资者上百年投资实践的经验总结,这种经验总结对现实投资活动肯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它毕竟属于经验性质的范畴,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逻辑联系的理论体系。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夸大技术分析对投资实践的指导作用。

23 577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