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德育论文【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中班主任德育论文【通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的德育论文【第一篇】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已经广泛普及到学校的各科教学中。美术欣赏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本身具有优势,作为德育的手段,具有形象生动、易为学生接受的特点,体现出德育在美术教育中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另一个功能。

关键词:

美育;学生;美术欣赏;德育

美术在人类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美术教育是以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美育和情感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来越重要。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参考中提到,美术欣赏对于开阔学生文化知识视野、陶冶高尚的情操、健全人格、发展个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美术欣赏课教学具有这种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德育渗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培养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还要陶冶学生情操,使其在思想上形成质的飞跃,提高道德修养,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那么,如何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把握课堂灵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树立科学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高中阶段,学生的文化视野迅速扩展,多学习、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帮助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文化观,提高道德修养。对于不是学特长的高中学生来说,文化课所占比重相当大,面对文化课学习的压力,每周一节的艺术欣赏课是非常宝贵的。尽管美术欣赏课中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但在教学中,教师要理顺教学思路,把握住课堂灵魂,讲出精彩的环节,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期待着上美术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的独特魅力。在上美术课的时候,除了讲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上好美术课。

美术欣赏课中涉及到的名家作品较多,欣赏部分所占比重大,在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多媒体能够带来视觉上的直接感受,在制作幻灯片过程中、采用音乐和名画欣赏相结合、和课堂内容有所联系的一些活动等,尽可能的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例如:我上关于《培养审美的眼睛》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美术种类和特点及美术的功能,其次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可以传递人的情感和反映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最后把德育的相关内涵挖掘出来,我制作了课件来调动学生情绪,在课件中我试着播放了不同感觉的音乐:有《国际歌》、《命运交响曲》、歌曲《长城谣》,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来欣赏美术作品,讲解知识点同时引申到作者创作作品的背景和所表达的主题,把德育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使学生在课堂上既了解了知识,也慢慢体会了不同作品的内涵,明白了美术是可以充分传递人的情感的,让学生欣赏到艺术所传达的美。清楚的知道美是情感、道德与知识的桥梁,它不仅能够丰富人的内心世界,而且让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可以接受从美术作品中获得多方面的感受,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和丰富起来,更为艺术的魅力所折服。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民族艺术瑰宝、建筑艺术和我国现代的优秀作品进行德育教育,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

美术欣赏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雕塑、工艺设计和书法、摄影、建筑艺术等。在中华民族丰富的艺术宝库里,蕴藏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在欣赏课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有直观上感受外,提高审美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表现进行深入挖掘,揭示其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欣赏以及教师对艺术作品生动仔细的讲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得到了心灵上的升华。如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中国现代美术》这两节欣赏课时,应该清楚地让学生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了解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优良的艺术传统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而我国现代的一些美术作品大多跟随时代的脚步,鲜明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画家们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深刻地思想内容,反映了我国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如《血衣》、《母亲》、《流民图》等绘画作品,通过教师分析画中人物的特点及艺术特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热爱自己的祖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三、借助形象直观的美术欣赏活动,用艺术家的人格和精神进行德育教育

德国著名版画家、雕塑家柯勒惠支毕生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进行斗争。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赞扬她是一位有丈夫气概的妇女。在她一生的创作中,始终以她特有的激情,努力表现劳苦大众所受的苦难和他们的英勇斗争,如铜板组画《农民战争》,这些作品曾对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起过积极的作用。我国现代著名画家蒋兆和为了创作《流民图》曾有十年时间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地搜集素材,画了许多素描、人物速写,最后完成了这一名作。艺术家用自己的生命、情感、力量,赋予了自己作品以生命,达到人的精神情感合一。美术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真实的反映生活,并高于生活,给人以教义。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应该是有机地与审美教育结合,有意识地渗透,“润物细无声”。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很大。学校是德育工作主要场所,教师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也要因材施教,当教师分析某一优秀作品时,要介绍历史状况、艺术观念,也要作艺术的分析,同时不要忘了德育因素的发掘和培养,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新时代需要新的施教者和受教者,在教学中把德育教育贯穿始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这也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程改革中更是明确的提出了这一点,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加以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品德的提高,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用于社会的建设者。

理性的思维和设计方法恰恰是环艺设计初学者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所匮乏的。推敲尺度、强调定位,引入模数概念等,都可作为此阶段空间训练中突出设计表现的上佳选择。

四、结语

空间训练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学习意义重大,其内容体系涵盖面广,训练的实效性重要却不易实现。在安排相关课程时,必须在课程内容的取舍、设计任务的制定,课程考核的标准等方面都作出合理的选择,让空间训练的作用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皇甫妍汝。空间设计学科内容研究方向的转变[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07):102-103.

[2]段翔;张浩;龚静。空间模型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06):116.

[3]吴亚生编著。空间设计创意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戴志中,李海乐,任智劼编著。建筑创作构思解析:动态。复合[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建议和对策实例【第二篇】

1、真正信任和尊重孩子。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真正能走到孩子心里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从心底里信任他们,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一个个体去尊重,不是端着老师的架子,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他们交流。在我们班中,每个学生都喜欢主动和我交流,因为他们在这里能感觉到自己完全被信任,是安全的,无论他们是在学习中的困扰,还是在生活中的困惑,都会向我倾诉。一位学生最近情绪很低落,据了解才知道是父母离婚,他感觉自己是完全不值得被爱的,我以故事的方式告诉他,大人的世界有大人的规则,但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我们为人子女也希望父母真正的快乐,他虽然还是有点失落,可是态度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正如“鱼缸理论”所说,只有先跳进鱼缸,真正地了解鱼在想什么,然后跳出鱼缸,再做出比较理性的判断。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是非常适用的,只有真正地用心去了解孩子们真正想什么,才能使德育教育不流于形式。

2、尊重个性化差异,进行心理疏导。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他们有不同的性格、兴趣、才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要将每个孩子都塑造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他们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各不相同,这就需要班主任在中间因人因地地适当去引导,防止孩子误入歧途。就像在我们班的。拔河比赛中,每个孩子对输赢的观念是不同的,就会出现一些小的冲突,有些好胜心强的孩子输了会很不高兴,有些孩子觉得只是一个游戏而已,不用付出全力。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该如何正确地对待输赢,以及团队意识。整个拔河比赛是一项为了孩子们增强体魄并掺入趣味性的体育运动。我会告诉孩子:要努力追求结果,但我们一起团结努力的过程才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起为了班级荣誉去奋斗,既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的精神,又会告诉他们结果固然重要,但美好的过程才是财富。

3、积极地和家长进行沟通。班主任要做好德育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家长虽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如今社会节奏如此加快,家长已经无法在孩子身上付出过多的精力,这就需要我们家校联合起来,及时发现孩子们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最近在我们班出现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家长们反映孩子在家沉迷于手机游戏,就是最近风靡的王者荣耀,家长们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求助于老师。正是由于这样有效的沟通,才知道原来班里大部分学生都在玩。因此我采取了一个办法,我们专门拿出一个课间来讨论王者荣耀到底是什么最吸引人,每个孩子说出的点都值得我们思考。适时激励和表扬并及时反馈,这不应该是我们教育最主要的手段吗?可见我们并没有做好。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老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做人,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小学时期对于孩子们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班主任要和家长联合起来,共同更好地陪伴孩子们成长。

高中的德育论文【第三篇】

英国哲学家大卫。修谟在《人性论》中指出,人性研究是对人的一切研究的基础。每一个管理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管理哲学,以人为主要对象的管理工作者都有对人的基本认识。对人和他们的需求愿望、行为可能的不同看法,是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有所区别的根本原因。作为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不同的管理行为和教育观念,会导致不同的管理效果。

关于人性,在我国,孟子是主张“性善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他认为,人事有本性的,人的本性不仅是善的,而且几乎是至善的。而荀子则是主张“人性恶”的代表。

尽管对人“性”善恶的认识不同,但我国古代的思想家都失分重视后天的修“习”。孔子认为人的先天秉性没有太大差异,人的差异主要缘于修“习”的不同。

教育在后天修“习”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礼记。学记》的要求是:“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下面是我们班上的一个教育案列:

学生康某平时下课非常调皮,爱和其他同学打架。同学之间一点小小的摩擦,他都会向同学挥拳头。经常都有同学来告状说康某把谁谁谁打哭了。当我在屡屡好言劝说之下无果之后,当着全班的面狠狠的批评了他,可是这并没有使他因为羞愧而不再打同学。还是不断有同学还告状,这使我很头疼。我慢慢的开始反思,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法。于是我开始平时仔细的观察康某,我发现他每次犯了错误都能主动的承认错误,并且上课的时候很积极,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表扬,他就会十分认真。所以我开始多注意他,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还让他当大组长。渐渐地康某对各门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爱打人的坏习惯。

认定“是好孩子”是一种假设,认定“没有优点”也是一种假设。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在以人为主体的交往实践活动中,对人的假定和认同作为一种逻辑前提,对师生交往态度和交往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两种假设影响着两种不同的管理行为,而不同的管理行为又导致了不同的管理效果。

应该如何看待学生?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抱有更多的信心和希望。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他想改变,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的工作才不至于失去信心和希望。如果在我们眼中,学生本就无可救药,我们就很难全心全意去关心他,帮助他。谁会真正愿意去对一颗已经认定是毫无用处的顽石下功夫呢?周弘教授曾经对家长说:“无论别人怎么不相信你的孩子,做家长的,你都要满怀热情和期望地相信他,拥抱她,鼓励他。”对于教师,这句话可以换成:“无论别人怎么不相信你的学生,做教师的,你都要满怀热情和期望地相信他,拥抱他,鼓励他。”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求“善”抱有信心和希望才可能尊重学生,才可能对学生投入热爱和感情。而教育应该是以尊重赢得尊重,以感情收获感情。有了感情的交流,才能促进知识的交流。有尊重做基础,才能有效地进行引导,也才能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进行要求和约束。所以教育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第四篇】

[1]郭彩琴。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德育工作[J]。教育科学,2016(11):20-21.

[2]郝琦。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6(9):54-55.

23 5445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