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精彩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乡愁》【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乡 愁【第一篇】
教材分析
中国台湾作家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的多年的诗人,他的《乡愁》以独特的视角,用平实的语言,满含深情地表达了作者企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其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
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变化为序贯穿全文,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向: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形成了四个比喻句,将飘渺抽象难以捕捉的乡思愁绪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少小离家,只能用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来表达对故乡、对家人的思念;新婚燕尔,离别令人伤感,只有用“一张窄窄的船票”架起鹊桥,使离别变为重逢;后来母亲谢世,“一方矮矮的坟墓”使我与母亲永远相隔两个世界。而今,最伤感的“乡愁”竟是这“一弯浅浅的海峡”,数十年的人为相隔,使“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是一种怎样刻骨铭心的思念!(本诗写于1972年,当时的大陆与中国台湾几乎隔绝)
诗歌充分地运用了比喻,对比,反复、反衬等修辞手法。含蓄,委婉地把思念故国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深切自然。希望回归,盼望祖国统一的信念同执着难消的乡愁揉和在一起,更加深了诗的艺术感召力。
在形式上,这首诗体现了诗歌的结构美与音乐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每节均衡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具有参差之美。音乐美,主要体现在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美的旋律上,又加上叠词的运用,低回婉转,如泣如诉,感人肺腑。
整首诗犹如一支柔美而满含忧伤的“思乡曲”,也是一曲为祖国,为亲人献上的深情而美丽的恋歌,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沉郁而幽远;运用的语言新奇而朴实;表达的感情强烈而深沉。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巧妙的比喻形象的写法。
2、学习作者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概念的写法。
3、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乡愁》通过新奇而形象的比喻表达感情的写法。
2、注意诗人思想感情的升华和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能力训练点
1、搜集有关表达思乡感情的诗,词,曲或现代散文,体会思乡愁绪。
2、仿照《乡愁》诗中比喻的句式,运用博喻的形式,描写一种事物,表达一种感情。
教学思路
1、运用思乡歌曲导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2、引导联系学过的诗、词、曲或散文,体会自古以来人们的思乡愁绪。
3、引导学生赏析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新奇比喻的用意及含义。
4、引导学生学会朗读诗歌,给诗歌划分停顿,标记重音,把握语调,并配乐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5、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感受,设想自己是一位久居中国台湾的游子,体会作者的思乡及思国的愁绪,体会海外华人的恋根情绪。
6、拓展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散文《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进一步体会海外华人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希望。
7、仿照诗歌说出或写出几句“诗”运用博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谈话法
学法设计
朗读、联想,想象;联系实际各抒己见;对比阅读;仿写诗歌。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思乡歌曲,创设情境(多媒体画面)
导言: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元旦即将来临,每当这时,远居海外的游子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谁能用一句诗来表达?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你曾经学过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曲。(学生各抒己见)
有关作品: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李煜的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头在一夜间!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中国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其的乡愁诗也是异彩分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简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幻灯片)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中国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中国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鼓励同学们向老一辈、历史老师请教或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认真体会诗的内涵,讨论朗读的技巧。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幻灯片)
⑴ 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绪?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学生体会,讨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愁,应该用深沉,哀婉的语调来朗读。
⑵ 每首诗的节奏以及重音如何把握?(学生讨论,试读,体会)
2、训练朗读:
⑴ 指定一名同学试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刚才强调的有关问题。
⑵ 齐读,男、女分读,师生对读,于反复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内涵。
四、赏析全诗
老师配乐范读全诗,请同学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思考讨论:(幻灯片)
⑴ 全诗以什么为顺序贯穿全诗?
全诗以时空的变化为线索,以个人的经历贯穿全诗。
⑵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有什么深刻含义?
诗人将不可捕捉的抽象的乡愁描写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使乡愁有了寄托,变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感人。
小时侯外出求学,“小小的邮票”,使我可以用家信来寄托着作者对母亲,对故乡绵绵的思念;长大后,出外谋生,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思念,“窄窄的船票”能使我来往于大陆和中国台湾之间,了却我的无尽的牵挂。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使我与母亲永远生死相隔,永生无缘再见,也许,在母亲临死时还满含热泪盼望着团圆!现在,“一弯浅浅的海峡”使多少骨肉同胞两地相隔,日夜思念!诗人将个人的悲欢与伟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感情撩人愁思。暗含了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除此而外,还运用了对比,反复,反衬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怨动人。前三节犹如汹涌而进的波涛,最后一节轰然汇成全诗的九级大浪,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达到高潮。正如诗人所说:“纵的是历史感,横的是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诗人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了以往任何时代不可比拟广度与深度。
⑶ 拓展讨论:
乡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作者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托物寄情,表达绵绵不尽的乡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
⑷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感受?(各抒己见)
表达了作者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2、拓展延伸讨论:(幻灯片)(学生各抒己见)
⑴ 假如当时你的亲人有在中国台湾的,你的感受如何?
⑵ 假如你是一位台湾同胞,面对香港收复,澳门回归,你会有什么感受?
⑶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你有什么看法?
五、拓展练习
1、对比阅读:学生作品《乡愁》(自制幻灯片)
2、拓展阅读有关余光中的诗句《舟子的悲歌》,《乡愁四韵》(其二)
六、布置作业(幻灯片)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仿照本诗的托物寄情的手法,以“母爱”为题,发挥想象,巧设比喻
写一首小诗。
3、拓展阅读:
⑴ 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体会诗人的感情。
⑵ 阅读散文,《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体会海外游子的心情。(印发材料)
乡 愁【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2、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
3、学习作者运用鲜明的意象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理解诗歌中意象之美;通过点拨指导,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本课拟用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走近作者
播放《江河水》音乐。(创设情境,教师以饱满的激情介绍这首曲的作词人)
曾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一位富有民族感和责任感的诗人,他于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中国台湾,从此就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从祖国大陆到祖国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期间他多次想回到大陆看看,可惜都不能成行,在回乡无望的时候,他于1972年写下了一首诗,一首生离死别般灼人心痛的诗──《乡愁》。他是谁?──中国台湾著名的诗人余光中。我们在倾听的这首歌曲就是根据他的《乡愁》谱曲改编而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
板书:乡愁 余光中
二、诵读中感知
1、配曲《春江花月夜》,教师美读(语调缓慢、深情,期望中凸显深沉)。
问1:你从中听出了什么?
可能有以下说法:内容方面:思乡、惆怅;
形式方面:形象、整齐。
2、再读: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3、三读:指名两位同学诵读并要求他们说说如此处理的原因。
教师明确:当时,大陆与中国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作者抒写的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千千万万的游子对亲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情怀。
4、归纳并投影朗读的方法:
划分朗读的节奏: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句间停顿要长一些。
确定朗读的重音:抓住关键词语(表示形象的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
把握感情基调:
感情:深挚 绵长的思念
语调:低沉略带哀伤
语速:舒缓
5、动画展示音乐响起,全班齐读。
三、研读中感悟
1、这首诗是现代诗歌的上品,曾拨动了千万人的心弦。它究竟好在哪里呢?我想听一下同学们的意见。
小组合作讨论并作圈点批注,可出示两问题提示学生思考:
⑴ 将每节相同位置的语句进行归类赏析,看看哪一处最美?
⑵ 你对作品中哪一节印象最深?试作评析。
学生畅所欲言并美读相应的诗句。
教师评价,归纳整理。
如:
⑴ 美在意象。诗人精心撷取和提炼意象,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可感的具体对象,把四个人生阶段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表达出来:单纯、集中、丰富、含蓄。
板书:小时侯→长大后→后来→现在
↓ ↓ ↓ ↓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⑵ 美在情感。主题逐步深化升华。第四节“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具有了其他乡愁诗不可比拟的深度和广度,暗含了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表达的不再只是个人情感,而是千千万万海外游子的恋国思家的民族情感、爱国情感。可谓是“一首怀乡诗,满腔故园情。”
板书:个人 国家
2、根据大屏幕提示背诵: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_______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_______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_____________,我在外头,_______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_______在那头。
四、拓展迁移
1、探究中国文人的乡愁情结。
诗中化抽象的乡愁为形象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种“化抽象为形象”的写法在我国古诗词中是经常使用的。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积累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说一说含有“乡愁”的诗词句。
可能有以下诗句,如:
⑴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⑵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⑶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教师点拨:在诗人的生花妙笔下,“愁”有了重量,可以搬上船;“愁”有了动感,如同汹涌澎湃而绵绵不绝的春水;“愁”如影随形,漫空飞舞。“愁”无处不在,有多少游子,就有多少离愁──
2、说说“我”对乡愁的感悟。
在刚才的品味中,诗人、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诗句生动地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让“愁”更可感。请学生们选取一物象抓住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用“乡愁是……”这一句式表达,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几句。(音乐响起,充满乡思的秋夜画面出现──)
教师举例:乡愁是绵绵的长城,岁月绵绵,情也绵绵。
参考示例:
乡愁是一弯如钩的残月,
乡愁是故乡的小溪,永远流淌在心头。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辛辣而醇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乡愁是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也漫漫,情也漫漫。
……
(说明:学生只要能用恰当的物象表示乡愁即可,长短不拘。可以在全班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将这些句子优化,连缀成篇)
五、延伸练习
阅读于右任的《望大陆》,试品味两首乡愁诗的异同。
望大陆
于右任(1879~1964)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参考答案〗
相同点:两位诗人经历相似,都用诗歌阐述了一种浓浓的乡愁,都表达了一种叫做“爱国”的哲学。
不同点:余诗把自己富于力度的情感倾注于新奇的意象之中,蕴藉含蓄;于诗则直抒胸臆。《乡愁》语言简练,虽运用口语,但意味深长,各个诗节形式整齐,全诗结构匀称,节奏明快。尤其叠词的反复运用,造成一种徐缓、悠远而又沉郁的情调。《望大陆》各句“顿数”较少,诗句短促,具有急骤、昂奋、“慨而慷”的激愤。
〖相关链接〗
这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因眷恋大陆家乡,于去世前病中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2003年3月18日就任总理后,在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谈及中国台湾问题时,就提及并朗诵了这首诗。并评价为“这是多么震憾中华民族的诗句”。
板书设计
乡 愁【第三篇】
《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他的这首诗现已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关于《乡愁》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乡愁》阅读原文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阅读题目1.在诗中,作者分别把乡愁比作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作者为什么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你知道诗的最后一节中提到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哪个海峡吗?
4.“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是什么意思?
《乡愁》阅读答案1.在诗中,作者分别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了诗人(思念,热爱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2、答: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小)——母子深情(绵长)
船票(窄)——夫妻恩爱(厚重)
坟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浅)——思乡哀愁(绵绵无尽)
3、答:诗的最后一节中提到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中国台湾海峡。
4、答: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中国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同的强烈愿望。
《乡愁》【第四篇】
教师利用课前5分钟放歌曲《乡愁四韵》。
一、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据说当年罗大佑在中国台湾的现场演唱上,这首歌曾使在场观众热泪潸然。是呀,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国呢?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来感悟一下余光中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情结吧!
二、教师放余光中《乡愁》的朗读录音,同学们体会
三、学生分组自读余诗
(可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四、教师找学生范读余诗,其他同学进行品评,后再读,教师进行指导,后学生再一次进行品读
(师:通过读诗,现同学们对本诗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共同解决几个小问题,看谁回答的准确)
五、师生共同来分析本诗(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师生讨论完成)
1、诗人旅居海外几十年,你通过诗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这四个时间序词分别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小时候(少年) 生离之愁 求学在外思念母亲(少年清愁)
家愁 长大后(青年) 新婚离外思念娇妻(夫妻离愁)
后来啊(中年) 死别之愁 生死隔绝哀思难抑(丧母哀愁)
国愁 现 在(老年) 国土分裂忧思绵绵(归思浓愁)
3、在四个人生阶段中,作者借用哪些具体事物来解思乡之愁?
一枚小小的邮票──写信可寄乡思
一张窄窄的船票──乘船可解相思
一方矮矮的坟墓──生死隔绝哀思谁诉
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
(师:这就是余光中,这就是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情结,你感受到了吗?好!就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再一次聆听一下他的心声吧!)
六、教师再放一次朗读录音,同学们用心来体会
七、拓展练习
教师放余光中另一首乡愁诗《春天,遂想起》进行拓展练习。听后,你最感动的句子是哪些?(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教师小结。)
八、教师小结
诗人旅居海外四十多年,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时刻没有离开过他,诗人为什么如此眷恋自己的故乡,其实这就是一颗拳拳的爱国心。同学们我们当前应怎样去做(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九、结束本课
教师放中国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作词、蔡琴演唱的歌曲《出塞曲》结束本课。
上一篇:《包身工》教案精彩4篇
下一篇:《包身工》教案(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