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精选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精选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第一篇】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5课。
1、指导思想:即事悟理,明白真谛。
2、设计理念:合作探究,老师点拨。
3、思路提要:悬疑——感受——悟理——迁移。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会用“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读好人物对话,读好第四节、第五节。
2、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创新”故事一个,“创新”名言两条。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故事引入。(此处应选择通过创新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作为故事素材)。
2、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1篇与这个故事有些相似之处的课文,那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课题。(生齐读)。
3、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指名回答或质疑)。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大声读、小声读、默读等方式自由阅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长句子的停顿,并且要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好,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来告诉大家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指名回答)。
3、集体讨论课文层次。(按叙述与议论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三、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词语。3、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述质疑引入。
通过熟悉课文,我们认识了两位小朋友,一个大点,一个小点。说实话,老师对他们都挺喜欢,不过,如果让作选择,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此处会出现两种情况,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为精读课文铺平道路。)。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3)这次他又要显示一个新本领,他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读出神秘的语气)。
2、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2)指名回答。那么他是怎样显示他这一项新本领的呢,同学们到第三自然段去找找,有哪些动词?(着重探讨“举”字内涵)。
(3)从小男孩的动作可以看得出他确实是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男孩,而“我”一开始相信小男孩的“新本领”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指导分角色朗读)。
(4)在“我”看见小男孩显示的新本领以后,“我”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学生圈画)。
(5)“我”是那样惊喜万分,激动不已,那小男孩到底是怎样切苹果的?怎样是拦腰切?怎样是通常的切法?谁来示范一下?(黑板上画苹果,学生来“切”)。
3、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真的是太神奇了!苹果里真的有五角星。作者在看到这一切以后,想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作者的想法。
(2)“魅力”表现在哪里?(抓住三个“传”理解)。
(3)怎么理解“创造力”?(分别从“小处说”和“大处说”来讨论,此处是本课的难点)。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是的,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那为什么别人没有想到拦腰切苹果呢?分小组讨论一下。
(因为好看,人们看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明创造;因为方便,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少了思考……)。
2、再读课文。
四、作业。
1、我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打破常规去发现身边的秘密)。
2、搜集几条与创新有关的名言。(先展示两条这样的名言)。
附:板书设计: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我为镇公开课准备的,老师们的评课使我深有感受。首先是应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与单项彰显。课堂教学的实施是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缺一不可,但前面的目标最终是为情感目标服务的。其次是更深切地体会到“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本文内容简单,蕴涵道理,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就该让他到生活中去运用体会了。最后是“放”与“不放”截然不同。很多时候老师不敢放手给学生,怕收不回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师生的活动。实际上,当我们都相对自由了,很多火种就会燃烧起来。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第二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1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感觉到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一道理。
对“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两句话的理解。
教材简析:这是1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记叙了邻家小男孩“传”给我一个独特的切苹果方法,使“我”受到启迪。故事浅显而蕴意深刻。
的领悟。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自读感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并采用动手实践加强体验。
教具准备:以小组数为总数的经过反复打死结的细绳(结均打于同一位置),一个苹果。
学具准备:若干个长方体(可由萝卜、山药等切成)。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设。
课前小游戏:
激发学生兴趣,为课文理解埋下伏笔。
将准备好的绳结以小组分发,要求学生于1分钟内打开。
共同想办法解绳结。
学生在1分钟内无法完全解开绳结。
教师留下悬念:上课后解决。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为本节课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浏览或默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记叙了邻家小男孩“传”给我一个独特的切苹果方法,使“我”受到启迪的故事。
2、“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
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研读课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课前悬念。
(切题导疑)。
对“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你是怎么理解的?
(逐步引导)。
a、“魅力”一词的含意。
查词典。
自主研读课文,搜寻有效信息;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a、词典中“魅力”一词的含意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b、“苹果里的五角星”的“魅力”表现在(1)小男孩儿急于显示他新学的本领;(2)“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并将继续传下去;(3)这种切苹果方法,使“我”受到启迪。
追问d、“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
再次精读课文,合作探究。并能结合实际,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
c、因与众不同、“鲜为人知”,才有魅力。
d、因公平起见、遵循习惯、懒于思考等诸多原因造成了大部分人的“循规蹈矩”,少了创新意识。
自读自悟。
结合实际,能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不“循规蹈矩”,大胆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办事。
结决课前悬疑:用剪刀从结中心一剪,绳结开了。
看着老师打开绳结,恍然大悟。
三、回味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加深体验,读出感情。
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朗读,读出情感变化。
四、实践拓展:
让学生亲自动手,对“创新”一词有更深的体会。
组织活动,引导展示。
将自己带来的长方体从不同角度进行切割,切出不同的平面图形。
(每个长方体只能切一刀。)。
可截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平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
五、小结。
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大胆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办事。
魅力。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第三篇】
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事实上就是在切苹果时拦腰切下去,就可以在横切面看到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为了加深学生对创造力的理解,在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时,我拿出苹果用准备好的小刀,拦腰切下,把切下的半个苹果让学生一个个传递观察,学生们不得不信服,苹果核果然像一个五角星。通过自身的实际观察,学生们对接下来的教学都兴趣十足。特别是在教学“这鲜为人知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两句的时候通过让学生感悟,让其明白,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通过进一步的有感情地指导朗读全文,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内容教学完之后,我布置了作业。看到学生各个都在埋头做作业时,看着我刚才给学生演示拦腰腰切下的苹果时,我似乎有了点启发。换一种奖励学生作业做的好的方式,不用加分,就把苹果里的五角星奖给他们。我宣布,说:“今天作业前两名的同学,将会分别获得老师手里的苹果五角星。”话一说完,学生似乎做的更认真了。下课铃声响了,我回到办公室,批阅着回家作业。
通过对课文的教学,发现正如文中所说的“人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照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同样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大可不必运用相同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争对不同的学生,需采用不同教育方法。运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现有知识水平,就需要及时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第四篇】
课型新授课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各个段落的大意。
3、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手操作切苹果,发现五角星,从而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从而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1、通过读、写的方式让学生当堂记忆生字。在动手实践、启发疏导中理解文章意图,从而知道,创新就是换一种思维方式。
2、读课文了解事例,明确教材编写意图。
教学媒体小黑板、苹果。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第一课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出示苹果的图片,谈一谈,苹果的了解。
2、板书课题,齐都读课题,谈疑惑,提出问题。
(二)学习生字。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给课文各段标上序号。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瞧、横、疏、循、矩。
2、谁给大家读一读,并为它组一个词。
3、重点强调:
“横”是后鼻音;“疏”是翘舌音;“循”是前鼻音,第二声。
4、指导书写: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的间架结构安排--左窄右宽。
5、描红。
出示苹果,交流汇报。
按要求读文。
指名读。
学习生字。
描红。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下面我们请同学们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
2、同学读完后你当小评委评一评他读得如何。
3、通过预习,和刚才听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现在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自学,不要忘记给课文分分段,概括出段意来。
5、汇报交流。
第一段(1-4):写领居家的小男孩,把苹果拦腰切开,把苹果里的五角星给“我”看,出乎我的“意料”
第二段(5):我从横切的苹果发现五角星得到启示。
指名读,互评。
提出问题。
分段,概括段意。
汇报交流。
三、多元导悟,合作解疑。
1、学习一、二、三自然段。
2、老师想请两位来扮演,一位读旁白。
(1)、什么样的小男孩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活泼,机灵、可爱。
3、学习四-五自然段。
老师的切法为什么没有五角星呢。
那么同学用词来形容老师的切法。
板书:从顶部到底部(循规蹈矩)切法----一搬的苹果核。
(2)、小男孩切苹果的方式和人们的通常的切法有什么区。
别?
邻居家的小男孩真的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下苹果,真的让我们感到吃惊。
那么,现在作者面对小男孩会说什么?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1、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2、你能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出一至两道题考考大家吗?
3、你理解了什么是创新了吗?讲讲你知道的打破常规的故事。
说一说。
评价。
切苹果。
观察。
说一说。
板书设计:
报告新闻显示新本领。
小男孩拦腰横切苹果-五角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
见过……总是……从未见……更没想到。
教学反思:。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第五篇】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明白自己有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我们一起把第一段读一下。
3、事情就这样平静地开始了,可接下去有了令人惊奇的发现。
4、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二段。
二、讲读第二段。
1、究竟有什么新发现呢?(随机板书:苹果里的“五角星”)。
2、苹果,大家都熟悉,现在,老师请你来画一个大苹果。
3、又大又圆的大苹果画好了,如果老师要和你一起分享这个苹果,你们一般会怎么切呢?
4、请你用一条虚线表示出你的切法。
5、你们都是毫不犹豫地竖切,然而,小男孩是怎么切的呢?请大家拿出苹果,动手来切一切。
6、千真万确呀,苹果里真的藏有一颗“五角星”呢!所以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实践唯真”。
7、请大家用实线将小男孩的切法表示出来。
8、苹果切好了,小男孩此刻的心情怎样?哪个字特别能体现出来?他说的话也应该带有自豪感。我们一起来把这几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9、刚才还不以为然的作者凑近苹果仔细一看,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呢?请大家轻声读第4自然段,用划出看到的语句,用划出想到的语句。
(1)作者看到了什么?
“真的”、“果然”和第3自然段中哪一句话相照应?
(2)作者又想到了什么?
这表示我的心情怎样?哪些词应重读?
(3)齐读第4自然段中的想法。
10.齐读第2段。
三、讲读第三段。
1、要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哪会知道苹果里真藏有“五角星”,作者由此深受启发,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段。
2、这一自然段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3、很好,是指拦腰横切,那第一句中两次用了“也许出于”,这表示什么?
4、是猜想就不能确定原因,接着说的是确定的内容了,请一起读下面三句话。
5、这三句话讲“我”深有感触。感触有三层意思,一层深一层,那么第一层意思是什么?
6、这“鲜为人知的图案”是指什么东西?
7、这一层肯定了苹果的“五角星”很有魅力,那为什么用上一个“竟”字呢?联系上文想想。
8、“我”的感触第二层是什么意思?
9、这个魅力,不仅指大家感到新奇有趣,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三层意思。
10、人的创造力是什么?课文怎么说?
11、什么叫“往小处说”?说是从具体小事上说,那么往大处说又怎么说呢?
12、往大处说呀,创造力的产生,在于一个人敢于怀疑前人的观点,打破自身的局限,哪怕是小事,也能用另一种新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实践,才能有所发现,创造。
13、你们身上有没有创造力呢?可大着呢!
14、请用不同方法,迅速画十个等于号。可见,每个人都行,只要多动脑,勤思考,每个人的创造力无穷。
15、在平常的学习上、生活中,你们是否也能用新方法,从新角度来思考问题呢?(出板报、做作文、自己谱曲唱《我能行》……)。
16、我们一起再来锻炼一下自己。讲古人拿竹竿进城的故事,请学生出谋划策。
四、总结课文。
希望同学们也学小男孩,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不断有小发明、小制作涌现。
五、作业布置。
小男孩不仅让作者大受启发,而且深深影响了我们,以他的切苹果中,你想到些什么?今天的日记请完成这个作业。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第六篇】
1、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一)、学习1-4自然段。
1、作者是怎么知道苹果里有“五角星”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默读第一自然段,找有关描写小男孩的句子想想。
2、学生反馈。(抓住“差不多每天”“报告新闻”“显示显示”等词)。
3、小男孩神秘兮兮的,可“我”态度怎样?为什么“我”不以为然?
4、当“我”开始知道苹果里有“秘密”后,心情如何?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品一品,说一说。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奇感。
6、为什么“我”先前没发现这个“秘密”?小男孩是怎么切苹果的.?自由读第3自然段,然后说说。
8、讨论: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9、指导感情朗读1-4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这件事,作者的收获仅仅是知道了苹果里有“五角星”吗?自由读第5自然段。
2、学生反馈,重点理解:
(1)、为什么说这个图案有魅力?
(2)、什么是创造力?
1、联系历史故事或身边的事,说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例子:
(1)、大禹治水。
(2)、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卖报,不是卖一份收一份的钱,而是给候车室的人每人塞一份,回头再收钱。
(3)、霍英东搞房地产,改变常规思维,先定房,收预金,再建房。
(4)、一场篮球赛,保加利亚对捷克斯洛伐克,球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至少需赢5分才不输球,可比赛仅剩8秒,保加利亚仅领先2分。这时,保加利亚队员没有攻对方篮下,而是直奔己方篮下,将球扣进,平局!从而赢得加时赛,最后赢得比赛。
一般人小男孩。
切苹果顶部切到底部横切创造力。
思维方式循规蹈矩打破常规。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第七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4、比较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策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苹果、水果刀,预习课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设疑诱发创造力。
教师揭题,引发学生思考:(1)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你看见过五角星吗?你看到过哪些物品上有五角星?
学生认真思考后,举手回答问题,有感情的读课题。
(3)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呢?
引导学生交流。
互动交流。
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再读感知认识创造力。
出示自学提纲: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
(2)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正音。
(3)指名读课文。
鼓励提出一些问题,重点围绕“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和恩帕金斯的儿子。两句理解。
(1)你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魅力”这个词?
(2)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创造力?
按照要求,自由阅读课文。
通读课文后,提出自己的问题。
注意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既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又转变了阅读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细读体验启发创造力。
指导学生切苹果: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
4、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理解“是”
鼓励学生在发现、探索中学会学习。探。
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的“五角星”?
汇报自己切苹果的情况。
2、体会什么是拦腰切,怎样切才是拦腰切。
3、四人小组派代表汇报切苹果的收获。
4、学生汇报对这句话的理解。
索发现是孩子的天性。培养学生的发现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研读玩味,激发创造力。
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两个问题。
1、寻找这个极具创造力的世界名人。
教师或学生简介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五角星的人--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
通过学生反复讨论,再次观察学生动手切苹果思考、交流,教师归纳整理:
(1)苹果不拦腰切。
1、学生听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简介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
2、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一般人不会拦腰切苹果。
联系实际,合理延伸,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好看。我们把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就比拦腰切的苹果美观。(2)苹果不拦腰切--体现公平。
(3)苹果不拦腰切--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不拦腰切苹果,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
五、调动积累链接生活。
师小结:正因为他有创造力,才让他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辉煌。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卖报纸的方法。
你还能说一两个例子,换一种说法吗?(曹冲称象、田忌赛马、司马光砸缸)。
补充关于创造、创新方面的话。
听老师讲名人故事。
回答:“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的方法。”
将课内与课文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努力拓宽语文课程的资源。
六、布置作业。
1、阅读介绍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
2、故事接力棒:把这个魅力无比的故事传给更多的人。
板书:
横切常规。
拦切换角度。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第八篇】
2、通过关键词,理解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ppt。
一、读题,感受“魅力”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听说,有人已经回家迫不及待地切过了,为什么想切?(想看看那五角星)。
3、这苹果梨的五角星吸引了你,或者说它具有很大的魅力。(板书:魅力)。
4、找出文中含有“魅力”一词的句子,读一读。
5、出示:使我深有感触地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自己读,有什么疑问?
过渡: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小男孩。
1、出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
(1)一起读。
(2)从文中哪些词句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
(3)小结。
过渡:今天,他又带来了什么新本领?(切苹果)。
他今天来到我家,迫不及待地想告诉我他的新发现,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对话。
2、出示对话。
(1)自由读,想想人物的表情、心理,多读多感受。
(2)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语气?相机出示:神秘、不以为然、不屑一顾、平静。
(3)作者为什么会淡淡地说:我知道里面有什么?心理会怎么想呢?
小结:不就是苹果核吗?还这么神秘?
(4)可是小男孩并没有因为“我”的平淡而阻止他显示本领,他却说……(引读)。
(5)此时他说话时心里是怎样的?(自信)。
(6)再读对话。
过渡:读到这儿,这苹果究竟是怎么切的呢?到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
3、学习切法。
(1)理解了吗?会切吗?谁来给我们切一切?(学生切)。
(2)你有什么发现?理解拦腰切、横切面。
(3)你切到了五角星,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4)小男孩跟你一样很自豪,带上你此时的心情读一读(出示: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
(6)最后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再读读他们的对话。
4、出示第四自然段。
(2)交流(惊奇、感叹不已)。
(3)如果把这种心情读书来就更好了,指导朗读。
学生猜测原因:习惯、平均、安全、好看……。
(5)小结。
(6)让我们再读: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这么大的魅力。
1、这鲜为人知的图案仅仅吸引了小男孩吗?还吸引了谁?(理解还吸引了小作者写下了这片文章、还吸引了我们每一个读者……)。
2、刚刚我们的谈话的内容,在文中也有体现,找出来读一读。
3、你们回家后会怎么做?
4、为什么这么有魅力呢?学生回答。
5、什么是创造力呢?
那么往大处说呢?(交流)小结: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在我们同学们熟悉的故事中,也有许多是体现创造力的故事,有哪些呢?
(司马光砸缸、田忌赛马……)。
这些故事中,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