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热选优质10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热选优质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第一篇】
l、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3、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和他的思想感情;。
复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2、理解文章的寓意。
复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全文的主旨句是:
5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的愤懑心情和对的抨击。
1.韩愈,字,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并称韩柳。
2、解释加横线的字。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是马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
策之不以其道()()尽其材()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15其真无马邪?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第二篇】
l、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3、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和他的思想感情;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2、理解文章的寓意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全文的主旨句是:
5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6.本文采用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伯乐指;食马者指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的愤懑心情和对的抨击。
三、课堂练习
1.韩愈,字,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并称韩柳。
2、解释加横线的字。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是马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
策之不以其道()()尽其材()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15其真无马邪?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第三篇】
第一次接触化学这个词是在很小的时候,当时,晚上停电了,爸爸便点燃了一支蜡烛,我就问爸爸,为什么蜡烛会燃烧呢?爸爸说,这就是化学,等你以后长大了就会明白了。
爸爸的这些话,使我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便在心中开始了对化学的联想:全是瓶瓶罐罐等的化学仪器,还会通过化学实验看到和现实中不一样的情景。
后来,长大了,终于对化学有了初步的认识。而通过这一周的学习,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化学(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如何判断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等许多问题。
其实,化学是离每个人都不远的词,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潜水艇在深水中长期航行,供给船员呼吸所需氧气所用的最好物质是:过氧化钠。
变色眼镜用的玻璃片在日光下能变深色,是因为:在玻璃中加人了适量的卤化银晶体和氧化铜。
泥瓦匠用消石灰粉刷墙,常在石灰中加人少量的粗食盐,这是利用粗食盐中含有的易潮解的物质潮解,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这种易解潮的物质是:氯化镁。
为什么古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过去的渔网是用麻纤维织的,麻纤维吸水易膨胀,潮湿时易腐烂,所以渔网用上两三天后晒两天,以延长渔网的寿命。现在用不着这样做,这是因为现在织渔网的材料一般选用:尼龙纤维。
而且不止是现代有化学变化,就连古代都处处有化学。
我国古代书法家的真迹能保存至今的原因:使用墨汁或碳素墨水,使字迹久不褪色,这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在字画上常留下作者的印签,其印签鲜艳红润,这是因为红色印泥含有不褪色化学性质稳定的红色物质,它应是:朱砂(硫化汞)。
所以可以说,生活处处有化学,只要我们认真学好,就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奥秘。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第四篇】
从中考的角度讲,中考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还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力和心理共同提高的过程,良好的心理为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益,也有利于提高心理素质。
惧怕化学,对它敬而远之,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对化学这门功课的学习无疑是有害的。为什么会产生恐惧化学的心理?第一、初三化学的学习,思维量大,能力要求高,比较难学,这是客观存在的因素。第二、有些学生化学基础比较薄弱,基础不好,当然会影响到化学的学习。第三、进入初三后,经过一次或多次模拟考试的失败,从而产生恐惧化学的心理。消除这种心理,要有战之必胜的自信心,要有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自信是成功的前提与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我们坚定不移的信念,常常是取得胜利的唯一法宝。”自信心和兴趣并非与生俱有,要靠平时的悉心培养。
1.从分析基础题着手,从解题成功中找到乐趣,找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化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可以多关心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试着用学过化学知识加以理解,在应用中体检学习化学的'价值。
3.把解化学题看成是一种享受,把解完每一道题(特别是难题)看成是一次自我超越,是一次人生价值的体验。坚持每天做一道综合题,既能锻炼思维又能从中找到成功的快乐。
与教师同步。有些学生以为进入初三了,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搞单干,教师在台上一套,自己在台下搞另一套,这是初三总复习最忌讳的。教师是有备而来,初三教师一般都有丰富的经验,课前已经深入研究过课标、考纲,研究过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课上专心听讲可以少走弯路,少花胡乱摸索的时间。
积极思考。初三的课堂容量大,思维密度大,学生的思维必须紧跟教师的节拍,学生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系统,而是信息处理系统,要把接收的知识信息条理化、系统化,存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库。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想到这样做,有没有其它做法等等。
初三化学总复习无记录绝对不行,但把黑板上什么都抄下也不行,这样会分散听课的精力,可采用三点式记录:重点(重点知识、重要方法)、疑点(疑惑之处、需整理消化之处)、闪光点(感觉特别巧妙,使自己豁然开朗之处)。
有些学生把作业看成任务,这种任务式作业是消极的,不同的学生做完同样多的作业后,感觉是不一样的,教师布置的作业会考虑到复习哪些知识点,巩固哪些解题方法,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做完每道题后要认真体验教师的良苦用心。这里说的有效是指能通过作业达到预期目的,不动脑子仿效式的作业是收不到好的效果,做作业一定要做出效果来。
(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意识。
(2)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之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或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且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的意识。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相等的意识。
(4)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的意识。
(5)在电解中,通过阴极的电量(电子数)与通过阳极的电量(电子数)相等的意识。
质量守恒是化学的主线,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简单的应用在普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还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电子守恒应用于配平,其实体现的都是这一守恒的基本定律。
所以,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意培养自己的质量守恒意识,善于用质量守恒的观点简化解题。用守恒的观点思考问题是化学一种重要的方法,学生们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使之成为解决化学问题的首选工具。
根据近几年中考题型,不难发现推理题可以采用推测的解法。因为有些学生不能直接从题干得出物质的化学式,但是却可以推出物质的类别,于是用常见的物质直接代入就成为一种好办法。这种方法经过我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得分率明显提高了。
一些学生在解答实验题特别是综合性实验题时,不去认真分析题给信息,得出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因此,他们往往不知道题中的实验在做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题目自然解答不出来。所以,在解答实验题时,应具有以下意识:
(1)分析题给信息,确定实验目的、原理的意识。
(2)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实验方法的意识。
(3)根据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步骤的意识。
(4)根据实验步骤,确定实验装置和实验仪器的意识。若题中已给出装置或仪器,则要根据实验步骤,确定装置中各仪器的作用或各仪器的连接顺序的意识。若有气体生成或用气体进行反应的实验,则要根据实验步骤来确定气体流向的意识。
(5)实验规范操作的意识。
(6)实验废品处理的意识。
(7)分析实验误差以及实验成败因素的意识。
在化学解题过程中和解题以后,应及时做好归纳总结,对自己解题活动加以回顾、分析与研究。解题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而这一目的主要是通过回顾解题过程来实现的。回顾过程是解题的最后阶段,也是解题的“最高阶段”。回顾时要做到“异中求同”,不同的习题加以比较、归纳,找出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同时做到“同中求异”,把“形同质异”的问题加以比较,从中找出本质的区别。通过回顾,能更好地发挥例题的迁移作用,收到“解一题,带一片”的效果。
初三化学总复习脱离课本是不行的,必须重视课本知识点的复习,做到知识点“一点不漏”,并形成知识网络,在注重知识点复习的同时要重视能力的培养,从资料中选做适量的习题,来巩固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方法,并在训练中培养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中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积累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一轮复习偏重于知识的复习,但一定要把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复习过程中,使自己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意义,从而正确。
解决有关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从问题出发选择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解题思路复习。
出示;(1)有5盘杯子,每6个放一盒,一共能放多少个杯子?
(2)有30个杯子,每6个放一盒,一共能放几盒?
(3)有30个杯子,平均放在5个盒子里,每个盒里有几个杯子,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
(1)提问;为什么第(1)题要用乘法算?
小结;按已知条件来看,要求的如果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要用乘法来算.。
(2)提问:为什么第(2)、(3)题要用除法来算呢?
三、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1.完成期求复习第16题。
(1)完成第(1)题。
学生展开讨论,全班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2)解答第(2)、(3)题。
2.完成期末复习第17题。
(1)出示题目,读题.。
提问;“买1枝钢笔的钱可以买6枝圆珠笔”是什么意思。
(2)学生解答.并说说自己的解厘思路。
3.完成期末复习第18题。
随堂练习四。
1.列式解答:
(1)把2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40里面有几个5?(3)45除以9,商是多少?
2.解决问题:
(1)食堂买来56千克豆苗.分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2)6个小朋友折小船,每人折7只,一共折了多少只?
(3)妈妈买来两块布料,每块长6米,布料一共长多少米?
拓展训练:
3位老师带68名同学到郊外游玩,每辆车限坐9人,有8辆这样的车。能坐下吗?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第六篇】
任老师说,现在正值暑假,同学们可利用开学前的这段时间,对化学课本进行翻阅,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熟悉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因此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尤其是刚开始接触化学时,需要同学们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较多,这就要求同学们去扎实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认真听课。
开学后,同学们学习化学,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随着教学的进度往前走。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听讲,把每堂课的知识点都弄明白。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因此,同学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做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动手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同学们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同学们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要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理解双基,掌握化学用语。
所谓“双基”即指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它们一般都是用简明精炼的词句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如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为“能改变”、“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质量守恒定律重点理解“参加反应”、“质量总和”、“相等”,抓住“三个守恒”(元素、原子、质量)。对双基不仅要正确理解,更重要的是应用。所谓“化学用语”是指化学科学在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立足结构,了解物质性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又制约了物质的存在方式、制法和用途。因此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时,应抓住其结构来了解物质性质。如学习氧气时,须思考:氧气是由许多氧分子组成的,而一个氧分子又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易得电子,所以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许多物质在常温、点燃或加热时均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且放出大量的热。在学习了许多物质后,要善于将相关物质构建成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以便于牢固掌握。
对于化学的学习,同学们应报着平常心去学习,没必要有畏难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可以观察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化学现象,然后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解释,只要有足够的兴趣,学好化学并不难!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第七篇】
预习并不是把课本简单的看一下就叫预习,预习也要有重点、有目的,在预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将知识点在大脑中简单形成一个轮廓,知道大概的知识架构,然后再了解要学课程的的内容和思路,在预习的过程中,一旦涉及到此前学过的内容,而恰好自己没有掌握,一定要及时回过头去巩固一下。当然,不要把所有问题都在预习阶段解决了,否则,课堂就变得索然无味,只有将一部分疑问留在课上解决,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己对化学的兴趣。
学好化学四步走之听讲。
在学习化学时一定要注意听讲,在听讲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集中注意力:能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的关键。
2、应勤于思考:仅仅把初三化学的学习重点放倒听上是不对的。在学习时不仅要听,还要积极思考、学会思考。这样学习效果可以实现质的飞跃。
3、注意老师的思路和方法:在初三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要只记住每个问题的结果,还要注意老师解题时的办法、思路。在通过总结,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解题办法。
4、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有些同学在进行初三化学的学习时,边听边记,扫质的结果就是内容没记住,知识没听到。应该是先听讲,然后在课后再进行整理。讲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消化、理解、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化学复习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学期复习,这次我们重点来说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知识的巩固阶段,通过及时的复习能够帮助我们温故知新,对刚学的知识进行复习,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这样就不容易忘记。课后复习就要保证所学的内容完全吸收掌握,如果有疑问就要及时和老师、同学请教,如果复习过程中还留“尾巴”,那么,就证明知识没有学扎实、掌握不牢固,时间久了,这类知识盲点越积越多,再想补回来,会非常的困难。
学好化学四步走之作业。
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很多同学因为贪玩而耽误写作业,为了能够“蒙混过关”,就会抄其他同学的作业,或者是用app帮助做作业。每一次作业都是一次自我考查,只有认真对待,才能清楚知道自己哪里不会,这样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才会更加有目标。
此外很多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三心二意,不能聚精会神,总认为一晚上的时间完成就可以了,这样就会让自己的时间变得特别紧张,与其这样,不如尝试着给自己限定时间。比如:两个小时内在不影响质量、正确率的前提下完成作业,或者是半个小时要写完语文作文,当有了这个想法,注意力就会集中,效果也就凸显出来。
当完成了作业后,你会发现你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用来支配,可以看一下课外书、背一下单词或者是预习第二天的课程。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第八篇】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五、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o2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kclo3so2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a+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4al+3o2==2al2o3。
碳c+o2==co2。
铁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分享的“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热选优质10篇”,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分享的“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热选优质10篇”,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现象表达式。
电解水验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通电2h2↑+o2↑。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分子备注。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似性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异性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关系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单质纯净物化合物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不带电。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
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sial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原子。
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的意义:n的意义:
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金属元素。
6、元素的分类。
非金属元素液态固态气态稀有气体元素。
7、元素周期表。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4、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ho2的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六、化合价。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元素符号前的数字:
1、表示原子个数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h2o。
八、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如: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
kclo3的相对分子质量=39++16×3=。
根据化学式,也可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如:在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2:32=3:8。
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先计算出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4+16×3=80。
2.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
2.石墨(软,有滑感。具有导电性,耐高温)。
(由分子构成)。
性质:1.常温下不活泼。
2.可燃性c+o2==(点燃)co22c+o2==2co。
3.还原性c+2cuo==2cu+co2。
4.无定形碳1.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
2.焦炭炼钢。
3.炭黑颜料。
二、co2的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co2+h2o==h2+co3。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三、co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2co+o2==2co2。
还原性co+cuo==cu+co2。
毒性:使人由于缺氧而中毒。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作用。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和空气。
3.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三、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对空气的影响:煤和汽油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
四、清洁燃料:乙醇和天然气。
五、能源。
1.化石能源2.氢能3.太阳能4.核能。
这些能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二、金属材料。
1.纯金属铜铁铝钛。
2.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常见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三、金属性质。
1.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2.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
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2mg+o2==2mgo;。
2cu+o2==2cuo。
金属与酸反应: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2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金属与溶液反应。
2al+3cuso4==al(so4)+3cu。
cu+al(so4)==cu(no3)+2ag。
四、金属资源的利用。
1.铁的冶炼: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原理:fe2o3+3co==2fe|+3co2。
3.设备:高炉。
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1.铁生锈的条件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
2.防止铁生锈地方法:
1.干燥,
2.加一层保护膜3.改变其内部结构。
3.金属资源保护措施:
1.防止金属腐蚀;。
2.金属的回收利用;。
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第十单元酸和碱。
一、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或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化)?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两种?它们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分别显示什么颜色?
(2)什么样的花朵汁液适合做酸碱指示剂?
二、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1)酸和碱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2)浓h2so4和naoh不慎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三、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或碱溶液:
如何稀释浓硫酸?
四、实验探究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2)盐酸的用途有哪些?
五、实验探究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实验探究naoh固体的吸水性?
naoh固体的用途?
o2、h2、co2、co、nh3、ch4是否都能用naoh做干燥剂?
(2)naoh和ca(oh)2的俗称,ca(oh)2的用途?
使用naoh应注意什么?
六、学会通过实验探究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2)与酸;什么叫中和反应?
(3)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4)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七、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重要意义?
(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如:胃酸过多,如何治疗?如何处理废液中硫酸?被蚊虫叮咬如何处理?
八、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如何用ph试纸测试溶液或土壤的酸碱性?
九、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一、了解nacl、naco3、nahco3、caco3等盐的名称、俗称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粗盐提纯过程中蒸发操作需要哪些仪器?步骤?
都要用到哪个仪器?蒸发什么时候停止加热为什么?
三、如何检验co32-?常见的沉淀有哪些?
四、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1)复分解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
(2)学会判断一些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五、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1)植物生长需求量较大的几种元素是什么?
(2)氮肥/磷肥/钾肥的作用分别什么?什么叫复合肥?举几例?
(3)如何鉴别氮肥/磷肥/钾肥?
六、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一、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
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2)氨基酸在体内的作用是什么?(3)淀粉的代谢过程。
二、知道某些物质co、甲醛、黄曲霉毒素有损人体健康。
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1)co如何使人中毒?
(2)甲醛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3)黄曲霉毒素使人中毒原因是什么?
三、了解某些元素如:ca、fe、zn、i、f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人体缺乏ca、fe、zn元素对人体分别有什么影响?
四、初步认识在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五、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六、了解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了解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七、用简单的实验区分棉线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织成的不料?
八、用简单的实验区分热固性和热塑性塑料?
用简单的实验区分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第九篇】
由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新课完成后复习的时间很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1、重视双基,构建知识体系。
“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发展能力的基础和依据。如果基本功不扎实,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和创新。复习好双基,并不是要求同学们将学过的内容简单的重复,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因当突出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几年来的中考题中都是考查考生对双基的理解,及运用双基去解决相关问题,而对概念的死记硬背内容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知识点孤立地复习某个知识。要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分块整理,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提炼,寻找出各部分知识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将知识系统化。
2、强化专题训练,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基础知识夯实后,要想使自己的成绩有大的突破与进一步的提高,就要针对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相关专题的专项训练。如常见物质的检验、离子的鉴定、物质推断题,甚至书写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等。通过专题训练,达到查漏补缺,全面提高的目的。
3、进行综合测试,注重实际应用。
复习的最后阶段,必要的综合测试可以让考生早一点适应考试的氛围,更好把握考试节奏。有些地方的中考有可能有简答题的形式,通过模拟训练,使自己了解审题时怎样抓住问题的关键,怎样用精练、简洁正确的语言答题。当然还特别要培养自己答题的规范。如在做化学计算题时,应练习怎样按要求设未知数,如何规范地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怎样列式,如何答等。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这一点在去年的中考中犹为突出。近年来,中考试题越来越关注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存在着多种途径和方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复习中遇到相关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使自己学会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去理解问题。不断开发智力,从而完成开放性题型的解答。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第十篇】
了解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发明的时间和地区,知道两种文字的特点及书写材料;知道古希腊的史诗及作者和两部叙事诗的名称,了解古希腊戏剧作品及作者和阿拉伯文学代表作品;理解《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天方夜谭》在世界文学的地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甲骨文的比较鉴别,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和对历史文化成果的鉴赏能力;通过分组随堂制作楔形文字泥版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通过讲述古代文学作品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人类古代文字和文学、戏剧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这些充满人类智慧的文化成果的浓厚兴趣,感悟人类文明发明的多元性和共容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这些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培养学生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和价值取向。
重点难点。
一、重点:古代文字和《荷马史诗》。
二、难点:对《俄狄浦斯王》艺术价值的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块10厘米见方的黏土泥版和一根长约10厘米的尖头小木棍,上课时放在课桌上;选读《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二、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参阅有关资料,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剪辑影片《特洛伊》中的宏大场景片段和《奥德赛》中的历险片段。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欣赏法、学生自主学习等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课件出示图片:《棺盖残片上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泥版》《商代甲骨文》)。
(教师引导过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张图片,图片中的哪种文字是我们以前曾经了解过的呢?(待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知道,甲骨文在商朝时大量存在,但直到近代才被重新识破。另两张图片的文字也同甲骨文一样,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为人们所了解。同学们有兴趣去了解它们吗?今天,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吧!(出示课题《古代的文字与文学》)。
上一篇:《小兔乖乖》教案
下一篇: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