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说课教案【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说课教案【精彩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说课教案【第一篇】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说课教案

一、说设计思路

选修1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本节课通过对果酒和果醋的鉴别引出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确定菌种类型、菌种来源,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利用学案层层深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出可行的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利用学生已有制作葡萄酒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精心操作,获得醇香浓厚的葡萄酒,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拓展和加深对葡萄酒制作过程的理解。

二、说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的内容,主要是以葡萄酒和苹果醋为例介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和检测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科学探究能力。葡萄酒的制作是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为知识基础,与必修内容联系十分密切,熟练掌握葡萄酒的制作原理以及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制作装置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酵母菌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

从能力上看: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具有强烈的求知,课外知识丰富,对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知识容量有限,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打造以问题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知识储备上看: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对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掌握得比较清楚,掌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基本操作方法比较容易,但由于高二学生知识体系还在不断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控制发酵条件难度较大。

(三)教学条件分析

由于是临时组建的实验,器材不够齐全,条件有限,葡萄也不在这个季节丰收。另外本课题介绍的实验过程简便,只有一个流程图,因此在教学时需要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但是由于实验本身很简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葡萄酒。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考纲要求以及本校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说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2)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列举其对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意义

(3)区别消毒和灭菌。

2.能力目标

(1)可以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尝试设计简易的葡萄酒的制作装置,独立完成葡萄酒的制作。

(2)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以及制作葡萄酒的基本操作技能。

(3)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葡萄酒的制作流程,进行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客观的观察和记录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2)根据葡萄发酵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对现有装置进行改进,找出简单易行的制作葡萄酒的方法。

(4)关注生活,体验葡萄酒制作的乐趣,交流感受。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和流程

(2)教学难点:发酵过程中条件的控制

五、说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学模式:采用 “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主导教学模式。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实验探究、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手段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

(3)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析疑—质疑—释疑”,设置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实验装置的设计及葡萄酒的制作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据本课题的特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2课时。

第1课时通过学生自学明确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引导学生依据菌种的特点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分析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动手制作葡萄酒。

第2课时安排在10天后,学生分组展示自制的葡萄酒,进行成果评价并且对葡萄酒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交流。对于不理想的葡萄酒可以重新制作,以便更熟练的掌握葡萄酒的制作流程。探讨制作葡萄醋的操作过程,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课下尝试制作葡萄醋。

六、说教学过程

(1)通过俗语引出果酒和国醋,介绍果酒和果醋在人类健康、社会经济生产方面的意义。

(2)拿出事先准备的自制葡萄酒和苹果醋,并提出如何将两者区分开来,黑板板书学生列举的方法,并引出化学检测方法,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

(3)快乐体验,让制作过或亲身观看过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学生谈谈制作过程,引出“谁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制作的过程”。

(4)师生从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流程、实验过程等方面共同完成实验设计。

(5)老师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并简短介绍实验流程,由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过程。

(6)课堂小结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采用如何区分果酒和果醋的方法引出酒精的检测实验,让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对自己做的实验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评价,通过比较果酒和果醋的PH大小,证明果酒中的却有醋酸产生。这样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增强学生实验的信心。然后引出学生实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师生共同从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等方面完成实验设计。

亮点之处:整个课堂设计很新颖,准备充分,采用不常见的倒叙是一个创新。课堂氛围活跃,合作探究式学习也有体现,能够很好的掌控时间,知识点主次分明。

不足之处:由于整节课穿插了三个实验,使得时间过于紧凑,也让很多知识点没有得到落实,实验原理讲的过于简单,实验材料红提准备不充分,内容衔接不够好,原打算通过提到红提引出酵母菌;通过介绍发酵罐、榨汁机引出消毒;通过发酵罐预留三分之一的目的引出发酵过程应该先有氧呼吸繁殖后无氧呼吸酒精发酵,对于发酵过程中的条件讲解不到为。最后观看视频后没有及时点评,随堂练习不够,课后没有小结。

桃花源记说课教案【第二篇】

桃花源记说课教案

教学步骤

一、理读:桃源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交流生字及难句读法。

2、指名朗读,教师听读。

3、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字音:

豁然开朗(huò)俨然(yǎn)阡陌(qiān mò)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邑人(yì)

4、教学生读好下列句子:

忘/路之远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5、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自己试译课文。

6、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用句子接力方式译读课文,勾画出易出错的词句。

7、教师检查下列词语的翻译。

古今异义词:

阡陌交通妻子邑人绝境叹惋无论不足

重点词:

俨然黄发垂髫便要还家延至其家便扶向路诣太守

8、以“桃源”为线索,小组成员分工讲述桃源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

线索提示:发现桃源──进入桃源──作客桃源──辞别桃源──再寻桃源

二、赏读:“桃源”之美

1、远观桃源:

⑴教师出示话题:“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一个理想社会,请结合课文说说桃花源的美。

⑵教师示范:桃花源的环境是美的。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一句可以看出,人们的房子修建得整整齐齐的,房前屋后像花园一般,桃花源美在风景秀丽。

⑶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说的内容可能有:桃花源人们的生活是美的。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老人孩子都生活得愉快高兴,可见人们的生活一定富足、安定。

桃花源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美的。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人们聚居在一起,彼此之间融洽和谐。

桃花源中的人情是美的。从“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以看出,一家的客人便是全村的客人,他们是那样热情、慷慨。

2、亲历桃源:

假如你亲身到了桃花源,请你展开想像描述一个特定情境,展现桃源之美。

⑴教师示范:

桃源漫步:

烟花三月,阳光暖暖和和的,我漫步在桃源仙境。这儿真美呀,高大的树木郁郁郁葱葱,各种花儿也都竞相开放,柔和的风儿带来了泥土的清香。我放眼望去,哦,勤劳的人们正在田里挥鞭犁地呢!旁边的秧田里,一群人正在那儿插着秧苗,笑语喧天,时不时还有高亢的插秧歌响起,好一派热闹的景象!看到这儿,我也禁不住想要上前去一展歌喉了。

⑵教师提供其它角度,如“桃源送饭”“桃源耕田”“桃源上学”“桃源放牛”“桃源作客”“桃源游戏”等等,学生也可自选角度。

⑶学生活动,并交流,内容可能有:

桃源作客:在桃花源,我深深体会到了他们的热情好客。刚进村口,就有一位青年男子前来问候,并热情相邀到他家吃午饭。说是没有什么好招待,但桌上摆满了大碗小碟,鸡、鸭、鱼、肉样样俱全,香味扑鼻而来;还有他家自酿的高粱酒,醇厚香浓。村里的人听说来了客人,全都聚到他家,围着我问这问那,那股子热情能把人融化!

桃源送饭:哦,好一派热闹的景象!怪不得爸爸妈妈都不肯回家吃饭呢,原来人们都在可着劲儿比赛哪!柳枝轻拂、百花吐艳,这样的大好春光中,谁会不努力劳作呢!嗯,看来,今晚的晚饭我还得再加两个菜,好好地犒劳犒劳他们!

……

三、评读:桃源情结

1、评情节的虚与实。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中说“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从哪些地方要以看出来?

⑴示范:这的确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作者在叙述中给我们留下了多处疑问:比如,故事模糊,文章从不交代确切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姓名。

⑵学生自己读课文,自由发现。

⑶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形成下列结论:

第二,神秘,“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但立即原路去找就再也找不着了,犹如海市蜃楼一般;

第三,矛盾,“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却又不知历史时事;

第四,完美,这里风景秀丽、宁静和谐、民风淳朴,人人平等、相互关爱、和平安定,这样一个温暖自足的完美胜地只应天上才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

以上种种,给桃花源蒙上了一层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神秘面纱,作者似乎是有意给读者留下这些破绽,来告诉人们,这只是一个虚构的理想世界罢了。

2、认识主题:

⑴陶渊明用诗样的笔触倾情描给了他理想中的社会,为什么又处处留疑?他想告诉人们什么?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作答。

《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教学反思【第三篇】

《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教学反思

《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的考查内容主要是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考试要求等级为A级,其中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考试要求等级为b级,腐乳的`制作考试要求等级为a级。在近几年的江苏省高考生物试题中,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原理与技术考查的较多,且多以综合性的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

本节课的知识主要分为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两大部分进行复习,其中将原理部分涉及的发酵微生物及其代谢特点作为重点。首先要求学生将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主要发酵微生物――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分别从生物种类、代谢类型、生殖方式和发酵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比较。从学生的陈述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对于发酵涉及到的反应式和微生物代谢类型比较模糊,因此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强化复习,尤其是对新陈代谢类型、同化作用类型和异化作用类型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练习。接着在复习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方法和发酵装置时,将其制作方法设计成了制作流程图,以帮助学生建立有条理性的知识,然后以一系列的问题串形式,和学生一起结合其各自的发酵条件分析了发酵装置各结构和发酵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最后又在传统发酵的基础之上,补充比较了现代大规模发酵生产的不同之处,并进行了相关练习的训练。

由于本节知识比较琐碎,因此运用列表比较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效果比较好。

说课课件制作说明【第四篇】

说课课件制作说明

“说课”的基本内容。

说课是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其根本宗旨是为了追求课的优化。备好课是说课的前提,而说课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备课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理解,从而证明自己的备课是有序的而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说课,要向同行说什么?我认为说课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说教材

说课,首先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任何一门课程的教材,从其知识内容到编排形式,都会构成一个系统。要说出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就需要明确本课题或章节内容在整个学段、一个学年的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在教学中重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认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 一律地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习题”一类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制定中还要提出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目标,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和兴趣、习惯培养目标。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是教学大纲的规定,二是单元章节的要求,三是课时教学的任务,四是教学对象的实际。要把这四点结合在一起统盘考虑,再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从而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关键。说清楚本课教学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教例是如何展示教学内容的,教材叙述语言与例题怎么搭配,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例题与习题的分布类型,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是什么。

此外,在以上“说教材”的常规内容基础中,我们可以增添教师的个人思维亮点。例如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调整以及对教材另类处理的设计思路。

2、说教法

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即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说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后联系并说出教者是如何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的。例如,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理论依据;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采用的手段和理由;为处理某个习题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等。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始终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性别”的原则。因此,说课者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3、说学法

说学法不能停留在介绍学习方法这一层面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说如何实施学法指导上。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还要讲出教者是怎样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特别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也将成为我们所有教师教学中的“指挥棒”。要说好学法,首先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重新摆正师生的位置。要改变陈旧的师者在讲台上滔滔不绝、面部表情呆板、“我讲你听”,学者在下面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你问我答”的教学模式。其次,要注意对某方法指导过程的阐述,如教师是通过怎样的情景设计,学生在怎样的活动中,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领悟出何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即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乐学”。

4、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的基本内涵是课堂结构,从教师的整个说课过程来说,应该是精华、高潮所在。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解决难点运用什么方法。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

说教学程序,还要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说课的方法和技巧

1、说“准”教材;2、说“明”教法;3、说“会”学法;4、说“清”教学意图;5、说“清”练习层次。

说课的基本原则

按照现代教学观和方法论,成功的说课应遵循如下几条原则:

1、说理精辟,突出理论性

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过程。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因为没有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只知道做什么,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永远是经验型的教学,只能是高耗低效的。因此,执教者必须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主动接受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信息、新成果,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2、客观再现,具有可操作性

说课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不能故弄玄虚,故作艰深,生搬硬套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专业术语。要真实地反映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哪怕是并非科学、完整的做法和想法,也要如实地说出来。引起听者的思考,通过相互切磋,形成共识,进而完善说者的教学设计。

说课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的,说课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环节都应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说课仅仅是为说而说,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那就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花架子”,使说课流于形式。

3、不拘形式,富有灵活性

说课可以针对某一节课的内容进行,也可以围绕某一单元、某一章节展开;可以同时说出目标的确定、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进行程序的全部内容,也可只说其中的一项内容,还可只说某一概念是如何引出的,或某一规律是如何得出的,或某个演示实验是如何设计的等等。要做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说难不说易;要坚持以后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形式的原则,防止囿于成规的教条式的倾向。同时,在说课只要体现教学设计的特色,展示自己的教学特长。

古诗说课材料教案【第五篇】

古诗说课材料教案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串讲法较多,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究,课就上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说穿了我们的的古诗教学还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学生不感兴趣,最主要的是学生虽然理解了诗的意思,但是对于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无法深刻地领会。基于这一点,在本次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中,选择了一首古诗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古诗中的。悟诗情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题,说说我的看法。

一。 古诗悟情的阶梯式环节设计。

学生对古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的领悟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初读明确人物关系,自己解释诗意,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用关联词解释后四句及把后两句诗的意思成反问句,使学生初步抓住整首诗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质疑听音乐,发挥想象李、汪二人当时的情景,想象练笔,深刻领悟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最后通过比较两首不同的送别诗,再次领会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并进行仿写,在我设计时,就是想体现出这么一种层层深入,阶梯上升的情感体会线路。

二。 领悟诗情中教学策略的运用。王崧舟老师认为,主要有二条阅读教学策略,一条是基于质疑的教学策略,一条基于感悟的教学策略。质疑强调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感悟侧重内涵的领悟,想象,直觉和体验,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做短。偏执于一端恐怕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受此启发,我认为在古诗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地将质疑和感悟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整堂课的安排中我大致遵循“质疑——————感悟——————解疑”的过程。尤其是在重要环节悟诗情上,安排学生质疑,要求人人要有疑,然后抓住二个涉及课文思想感情的问题“踏歌声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忽闻呢?”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这样不难发现学生的质疑,为他们感悟关键的把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感悟的过程中恰恰又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于是,学生思维活跃,通过自由感悟,整首诗的思想感情就蕴涵在每个学生的心目中了。

三。 倡导个性化的独特体验。读古诗,教师绝对做不到让每个学生脑海里浮现出教师心目中至善至美的意境,而应为学生充分抒发个人感受创造条件,古诗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朦胧性的特点,加上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应包容每个学生在诗情感悟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鼓励学生不局限于一种大众认同的意境,无拘无束地谈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如解释古诗,以及在想象李,汪二人为何不能见面分别原因等方面,可以天马行空的谈自己的想法,其目的就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获得自己学习古诗,领悟诗情的自家特点。

四。 注意渗透情感目标的领悟,虽然可以无拘无束的谈自己的感受,想法。但我力争在课堂教学上领引学生朝着诗的主旨走去,力争达到课堂教学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20 1639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