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精编授课教案指南专业【精彩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一年级语文精编授课教案指南专业【精彩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一年级语文精编授课教案指南【第一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谜底是“画”字)。
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还是“画”)。
3、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会认字。
(2)请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拼音,给会认字表中的会认字标好拼音。
(3)课件出示会认字,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认字,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远、近、还”,请学生说一说这三个字的共同点,认识“辶”。
(2)课件出示:“惊”,认识“忄”。
(3)请学生任意挑选会认字,试着组词语。
3、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的笔顺,请学生按照笔顺记忆字形。
(2)全班学生跟教师书空“人、火、文、六”四个字。
(3)学生分别用“人、火、文、六”组词语。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字、学词,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三)看图读文。
1、看课文插图读古诗,想一想,每一行诗句主要说画了什么?
2、全班交流,师总结:山、水、花、鸟。
3、请学生在古诗中找到这四个字并圈起来。
4、指导学生读古诗,注意把“山、水、花、鸟”这四个字读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读文,指导学生抓住每行诗句中的重点词,了解古诗大意。
(四)了解诗意。
1、想象画面,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
(1)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读第一、二行诗句。读后说一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学生交流“山”和“水”的样子。
(3)导语:远远望去,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一股清泉从山间流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行诗句。
(4)请同学们把耳朵贴近书上的插图听一听,是否能听到流水的声音,感受画中的水像真的一样。
2、联系生活,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第三行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春天的花是什么样的,课文里是怎么说的。感受画上的花不论春秋冬夏,始终盛开。
(2)指名读第四行诗句,说一说生活中的小鸟在树枝上休息,要是有人来到它的面前,小鸟会怎样。感受画中的小鸟不怕人。
3、朗读并且背诵古诗。
(1)根据提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按照“山、水、花、鸟”的顺序背诵古诗。
4、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1)学生在古诗中找出三组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课件出示“我会说”,学生练习说反义词。
(3)男女生分成两组,开展“反义词擂台赛”,比比哪组说得多。
设计意图。
1、通过想象画面和联系生活实际,把枯燥地讲解古诗意思形象化、生动化。
2、借助划线法和重点词提示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学生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观察交流。
(1)四个字中都有“撇”:“人”字中的“撇”是“斜撇”;“火”和“文”字中的“撇”是“竖撇”;“六”字中的“撇”是“短撇”。
(2)三个字中都有“点”:“火”、“文”和“六”的第一笔“点”都是“短点”;“六”的第四笔“点”是“长点”。
(3)三个字中都有“捺”:“人”、“火”和“文”字中都有“捺”。
3、教师范写“人、火、文、六”。
4、学生描红、练习写“人、火、文、六”。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汉字,比较相同笔画的不同之处,找准重点笔画,正确、规范地在田字格中书写好汉字。
(六)课外延伸。
朗读、背诵谜语诗。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一年级语文精编授课教案指南【第二篇】
设计者(姓名、通讯地址)。
一、概述。
·说明学科(数学、语言艺术等)和年级(中学、小学、学前等)。
·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
·概述学习内容。
·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七、教学评价设计。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一年级语文精编授课教案指南【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一年级语文精编授课教案指南【第四篇】
1.了解鸿门宴的情节,主要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
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个性化解读。
3.落实文言知识考点,史记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
项羽、刘邦二人,对话描写。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由毛泽东的诗导入,为什么写“不可学霸王”,霸王指项羽,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呢?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智慧。今天我们就来学项羽刘邦的故事,司马迁的《史记·鸿门宴》。
二、解题。
鸿门宴:刘邦赴项羽的宴会,暗藏杀机,惊心动魄的饭局。后人常用“鸿门宴”指不怀好意的宴会。
鸿门:新丰鸿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
时间:bc206,陈胜吴广起义的第三年。
背景:巨鹿之战后,项羽消灭秦军主力,攻破函谷关,驻扎鸿门。刘邦取道攻占咸阳后,驻军霸上。
三、读文。
师生齐读全文,解决一些字的正确读法。
譬如:王(四声)、飨、尹、语(四声)、鯫、内(纳)、长、卮、彘、骑、不、樊哙、眦、跽、俎、靳、彊(强)、桮(杯)。
有些学生,就是不愿开后朗读,也没啥。我不能学生做,好的老师能引导他们去做。
文章共才4段。让学生明确,第三段在描写鸿门宴的惊心场面,重点段。
四、析文。
明确:
刘邦——霸上,十万兵。
项羽——鸿门,四十万。
曹无伤告密,沛公想称王关中,降秦王子婴,为之相。项羽想攻打刘邦,谋士范增力劝项羽杀了刘邦,并言刘邦具有天子气,勿失机会,趁机消灭。交代了鸿门宴的缘由。
知识考点:
实词:军、霸、王、飨、山东、小、采。
虚词:为、之、为、于、为。
句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为击破沛公军、贪于财货、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明确:项伯夜访张良,劝其亡之。张良献计刘邦,刘邦用婚姻关系,收买项伯。项伯归来告诉项羽,刘邦不敢背叛大王。这为第二天,鸿门宴会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身翼护之,买下浓重的伏笔。项羽对付刘邦,有了转机,天助刘邦。
知识考点:
(三)、第三段,本人最精彩的文字。鸿门宴,绵里藏针,惊心动魄,学生该读二遍。全段朗读后,请学生说说,这一段里,留给你们深刻印象有什么?你们喜欢哪个人物?樊哙语言动作的描写入神(文学色彩),尤其生动形象。
明确:沛公拜谢项王,项王留饮沛公。范增玉玦示目,项庄舞剑击杀,项伯翼蔽刘邦,张良见樊哙,樊哙勇闯军门解围,指责项羽,最后沛公如厕而出。
项羽:为人不忍,英勇重义,英雄重英雄。
樊哙:忠勇、威壮、辩才、有谋。
范增:老谋深算,
张良:足智多谋,
项庄——项伯。
学生可能会喜欢的人物——樊哙,带剑拥盾,侧其盾以撞,瞋目,发指,目眦,覆其盾,加彘在肩,拔剑切而啗。文学性语言,历史人物跃然纸上,无韵离之文。
勇闯军门,尽职尽忠,善辨多谋。
知识考点:
实词:从、骑、谢、郤、前、寿、坐、不、翼蔽、止、内、披、瞋、上、眦、
跽、啗、安、举、刑、胜、王、迫、豪、近、军、细说、如。
(四)、第四段,鸿门宴的收场。读一读,真得有必要,课堂里,学生不愿意读,这是很失败的。刘邦如厕抽身,如何脱身回营,计划精密,狡猾至极。
明确:沛公脱身,张良献璧玉,项羽受璧(正),范增破斗(反),诛杀无伤。
鸿门宴以刘邦成功脱身而收场,从而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刘邦聪明狡猾,善于听取属下的意见。
知识考点:
实词:细谨、让、会、军、去、置、道、间、度、间、桮杓、拜、过、坐、破。
虚词:为、为、乃、为、乃、之、而。
句式: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一年级语文精编授课教案指南【第五篇】
1、自由读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堂的口语和说话训练。
4、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2、了解各动物尾巴的特征,并与图对应连线。
3、练习给书中的六种动物画尾巴。
4、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各动物尾巴的特征,并与图对应连线;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学习生字和相关二类字的音节,指导“?”“反义词”“打比方句子”“好看”等的学习;练习给书中的六种动物画尾巴。
教具准备。
文中的六种动物及尾巴模型、彩色笔、小作业本纸一张、师画的其它无尾动物图及空白方框、彩色粉笔、音乐录音磁带及录音机、师画简笔画(空地、树木、小草及野花)、课题板书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现在请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你们边听边想:?猴子叫大家干什么?
2、(师配乐讲述)从前,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居住着一群动物。有一天,动物们都聚到了一块空地里。它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树木,边上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和五颜六色野花。动物们在空地上玩耍、嬉戏,快乐极了。这时,倒挂在树枝上的猴大哥发话了:“喂,大家停下来,我提个建议,咱们来比赛比赛吧。”哟,小兔妹妹的耳朵最灵,马上停住,趴在地上喊:“猴大哥,我们比赛什么呀?”猴子往下一瞧,看见了兔子的尾巴,再抬头一瞅,望见了自己的尾巴,眼珠子骨绿绿一转,有主意啦:“我们就来比尾巴吧!”
3、故事讲完了。小朋友,刚才的故事里,空地周围有什么?(抽生答:绿树、青草、各色野花。师画黑板上)猴子叫大家在空地上准备干什么?(抽生答:比尾巴)。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尾巴”这一课。(板书:比尾巴)请大家看课题的拼音,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抽生说:两个三声的变调、轻声)。
5、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翻开书,看着课文,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然后,在书上作好记号。开始。(师进行个别学生的自学指导)。
2、现在,请小朋友交流:你读懂些什么?(全班学生边说边互相补充)(略)(师根据学生说的顺序,把无尾的插图中的动物图,贴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演示)。
三、图文结合,了解各尾巴的特点。
1、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动物,它们都少了什么?(抽生答:尾巴)。
2、请看猴子,它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抽生答:长)(师出示“长”,并连线)。
3、现在大家边听音乐静息,边看老师写。(师板书:短、伞、弯、扁、好看)。
4、坐好,你们看拼音,黑板上这几个字的拼音要注意些什么?齐认读三遍。(抽生说后齐认读)。
猴子——长公鸡——弯。
兔子——短鸭子——扁。
松鼠——伞孔雀——好看(扇)。
6、我们来检查,看连得对不对?(师指“长”字问:谁的尾巴长?生齐答:猴子的尾巴长)(后面略)鼓励一下。
四、画尾巴。
1、观察书中动物们的尾巴,请大家用纸蒙在图上,临摹动物的'尾巴,还可涂上颜色。(生自由临摹,师观察指导:略)。
2、现在,我们抽六个小朋友为黑板上的动物们画出尾巴。老师这有彩色粉笔,你们自己上来,选出最喜欢的颜色粉笔画尾巴。(抽生)。
3、老师讲桌上有这些动物尾巴的模型,请一个同学上台找出猴子的尾巴模型,与黑板上画的尾巴比一比,说说同学画得怎样?(抽生说:哪点像,哪点不像?)最后贴上尾巴。(依次完成:略)。
五、巩固练习。
1、动物们比尾巴,比出了各尾巴的特征。想一想,学了这一课,你认为“比尾巴”有结果吗?小组讨论。
2、认为“没结果”的同学站起来,说说你们的理由,老师看你们说得对不对?(抽生答后师表态)。
3、认为“有结果”的同学站起来,也说说你们的理由,老师看你们说得有没有道理?(抽生答后老师表态)。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语文的答案很灵活,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你们开动脑筋,答得有道理,就一定对。但如果答不出道理来,就是错的。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
我们学完了这课,现在请同学们看到课文,有感情朗读一遍。(齐读)。
七、布置作业。
3、你们画好后,吴老师希望你们把它保存好,留作纪念。今后,只要看见这幅画,你们就会想起老师,想起老师为你们上的《比尾巴》这堂课。(发《动物画》奖品)。
一年级语文精编授课教案指南【第六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相、遇、喜”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字、左、右”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谜语的。
3、情感目标: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能根据谜面猜出谜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动脑筋、猜谜语,同时还能认识很多生字。
怎样猜谜语,先听老师说说猜谜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谜底。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相、遇、喜、欢、怕、言、互、令、动、万、纯、净”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字、左、右、红、时、动、万”,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出示谜面,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指导朗读第一句。
师:想想什么是绿色的?什么是红色的?什么时候左右相遇起凉风?
3、指导朗读最后两句。
师:想想什么最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
4、想一想谜底会是什么字?学生猜出时,教师出示谜底卡片。
5、回想一下是怎么猜出谜底的?学生交流。
6、背诵谜语。
1、复习汉字:请、情、晴、清。精、睛。
2、请两个同学表演互相礼貌用语的情景,让大家观察,学习他们互相尊重的优点。让学生通过情景表演,用谜语的话说一说,猜出谜底。
3、朗读谜语,猜谜底。
4、背诵谜语,看谁背得最快。
学了这一课,你学会了什么?
1、猜字谜。
2、收集谜语。
3、自编谜语。
一年级语文精编授课教案指南【第七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大自然美丽风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播放录音,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利用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
三、认识生字,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面,学生试认。
2、教师领认,强调读音。
3、用自己的方式记住生字读音。
四、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观察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议一议,哪些生字需要注意。
3、教师指导难写的生字的书写。
五、学习生字,读准生字。
1、出示认读卡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试读,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大自然的美是要靠大家去保护,要有环保意识。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内容。
难点:理解“当着百灵鸟的面……我觉得羞愧”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复习旧知。
1、听写生字。
2、抽查认读生字。
二、播放录音,感知课文。
1、听录音,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画出课文中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本文中讲了哪两个人?
3、教师范读2-4自然段,回答问题。
(1)他们到森林里去玩,带了什么?
(2)他们听到了什么?
4、默读第5-8自然段,理解莉莉说的话。
四、读读课文,感悟升华。
1、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2、在今后,我们的行为举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给下面的词语注上正确的读音。
撕碎()羞愧()。
垃圾()饮料()。
二、识字加油站。
自+(心)=(息)——————休息。
()+少=()_____。
()+瓦=()_____。
米+()=()_____。
三、把下面的词语归类。
树林、小山、休息、唱歌、蛋壳、停止、报纸。
一年级语文精编授课教案指南【第八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了解香港近百年的发展史。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
2.培养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3.学习两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概括力强的特点。
三、德育渗透目标。
1.通过学习第1篇文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法西斯的暴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想。
一、播放有关香港回归的纪录片和反映纳粹暴行的影片,设定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二、通过介绍香港近百年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讨论纳粹暴行(扩展至南京____)对于我们人类的戕害,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课外查找一些香港历史和纳粹暴行的背景材料,以辅助阅读。
三、分别找一些香港回归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比较一下写法的不同。
重点、难点。
重点: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
难点:新闻报道如何既报道事实,又抒发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生活在信息社会里,每天都会从报纸、广播、电视中接触大量的新闻报道,那么,如何从新闻报道中及时而准确地筛选信息,成为当今社会人的一项重要能力。而要提高这种能力,就必须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典型的短新闻。(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结构方式;。
2.筛选两篇新闻报道的基本信息。
二、整体感知。
(一)《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1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消息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本文就是以这样一种结构组织材料的。
第1段是导语部分。它告诉我们,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标志着长达150年的英国统治的终结。
下面的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文章共有10段,有8段写的是现实的场景,分别是: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彭定秉离开港督府,英国告别仪式,降旗仪式,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些仪式的叙述都很简洁,作者突出仪式本身的涵义,这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使得每一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有着历史的意义。作者并不直接出面发表议论,但是情感和评论都暗含其中。比如:
港督降旗仪式,作者说“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对于在驻港英军总部附近举行的告别仪式,作者也只是提了一句,但作者随后捕捉到了一个典型的镜头:“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厚内涵。
7时45分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也只是一笔带过,但作者把这一事件放在历史今昔的对比上,有一种历史沧桑变化的感觉,使得曾经的坎坷,在人们脑海中“积淀成了神圣而执著的理性”,也使得“今夜的喜悦变得更加凝重”。
另外还有两段,一个是第4段,交待的是有关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个是最后一段,作者又一次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