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四年级教案(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四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四年级教案(最新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素数与合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会将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 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先向大家介绍一个世界数学史上著名的猜想。

课件播放:哥德巴赫是200多年前德国的数学家,他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素数的和。另一个大数学家欧拉又补充指出: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这一猜想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虽然人们知道这一猜想是正确的,但一直没能从理论上加以证明。数学家们把这一猜想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国数学家王元、潘承洞、陈景润先后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陈景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轰动了国内外数学界,被公认为是最具有突破性和创造性的,是当代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和证明方面最好的成果。

提问:看了上面的短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样的数是素数等问题)

谈话:大家想知道什么样的数是素数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一问题。(板书:素数)

[评析:通过介绍哥德巴赫猜想的有关史料,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素数的概念上,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现的欲望。同时,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与魅力,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 设疑引探,自主建构

1. 操作感受。

谈话: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小正方形,小组分工合作,分别用2个、3个、4个、6个、7个、11个、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看看拼出的结果怎样。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引导:仔细观察拼出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用2个、3个、7个或11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用4个、6个或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拼法。

提问:为什么用2个、3个、7个或11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而用4个、6个或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拼法呢?(2、3、7或11只有两个因数,而4、6或12都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数)

[评析: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验环节的设计,能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主发现自然数因数个数的特点,初步感知素数和合数的概念。]

2. 分类建构。

谈话:请同学们先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1~20,并找出每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然后根据每个数因数的个数,将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根据每个数因数的个数,你把这些数分成了几类?是哪几类?(根据每个数因数的个数,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类:一类是只有两个因数的;一类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1只有一个因数,分为一类)

提问: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两个因数分别是1和它本身)

提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的因数)

再问:为什么把1单独分为一类?(1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它只有1个因数)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把自然数分成了三类,并总结出了这三类数的不同特点,那么,它们分别叫什么数呢?打开课本第78页,把例题认真地读一读,填一填,并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学课本之后,师生共同揭示素数和合数的概念(补充板书:和合数),同时明确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提问:在2~20各数中,哪些数是素数?哪些数是合数?

[评析:让学生写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根据每个数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接着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素数和合数的特点。自学课本,既及时准确地揭示了素数和合数的概念,又为学生进一步清晰和修正已经形成的概念提供了机会。]

3. 交流质疑。

谈话:关于素数和合数,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素数有多少个?最小的素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有最大的素数或合数吗?

根据提出的问题,有选择地引导学生交流和探索,同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 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 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找出21、23、29的所有因数,再写出这三个数分别是素数还是合数。

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找出每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判断这三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并说明理由。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划一划,再说一说哪些数是素数,哪些数是合数。练习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3.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 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 举例检验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素数,再回过头看一看哥德巴赫猜想(出示哥德巴赫猜想),你认为这个猜想正确吗?你能举几个例子检验一下吗?

学生举例检验。

谈话:通过检验,我们发现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确的,只是至今还没有人能从理论上完全证明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有人能解开哥德巴赫猜想之谜,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评析: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和检验哥德巴赫猜想,既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愿望。]

[总评]

在典型的数学背景材料中激发探索新知的兴趣。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本节课的设计,教师独具匠心地把素数与合数的教学置于数学文化的背景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课的开始,为学生呈现了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背景材料,这是一个200多年来诸多数学家不能解决的问题,但中国的数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数学的奇妙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这一情境中素数的概念学生还不了解,解开素数的奥秘自然地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课的结尾,再一次提出哥德巴赫猜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举例检验猜想的正确性,使课的首尾呈呼应之势。同时,通过简短的语言,引导学生树立探索数学奥秘的理想,体现了教师对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关注。

在有效的探索活动中逐步明确素数和合数的内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中,教师寓素数与合数的概念于拼长方形的操作活动中,先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小正方形的个数与拼成长方形的种数之间的关系,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数的因数上来;接着,通过写出1~20的所有因数,并根据各个数因数的个数对这些数进行分类,引导学生逐步概括出素数和合数的共同点;最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明确素数和合数的内涵。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自主探索的意识和数学思考能力,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第二篇】

教学课题:

《统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统计图表。

3.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图表中反映出的数据关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给以解决,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与同伴交流思想。

5.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知识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关系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小桶、小红旗、旗座、玻璃珠

教学过程:

(课前交待插红旗的个人成功体验与小组团结协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巩固统计认识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入课

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吗?生答

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动物园里正准备给一位小朋友过生日。他是谁啊?(直接入课)

这么多的'客人,他们正给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们也一起来吧!(一起唱生日歌)。(营造气氛)

2、统计客人数量,完成统计表

让我们找找,都来了那些客人?(学生指出,老师点出来形成象形统计图)

数一数各有多少?师课件填表。

3、问题与解决

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提出问题,再解决。

二、摸珠子事例,教学可能性大小

1、介绍游戏做法

(投影仪投影)游戏方法;游戏规则。

裁评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组玩并做好统计,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巩固统计图的记录方法

3、结果分析,导出结论

请一小组代表发言:根据图表,你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次数最多?)再看实物论证。

再次发言,引导形成结论意识。

小组同学根据图表,推测哪种颜色球的多少,再实证。

三、水果事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1、提出问题

老师有一个水果店,卖了这几种水果(课件出示)。

你喜欢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时来的时候,老师请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调查一下,把你们喜欢吃的水果都记下来?

2、学生调查

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格。

3、学生发现情况,解决问题

根据你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现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进一点水果?你认为现在可以去进点什么水果才是最好卖的?

四、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统计呢?

班上的同学,看一看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统计学校的老师,知道学校是男老师多还是女老师多!

看看什么东西好卖!(市场调查,进货)

天气调查,帮助农业生产!

比多少!

五、学习情况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统计学习情况

学生清理小红旗的面数,完成数据收集。

完成统计表(课件)

2、学生发现

你可以看出什么?

3、教师总结

六、品牌电视事例,课堂延伸

数学四年级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

2.借助温度的情境感受负数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高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感觉天气怎么样?到了中午天气又会怎么样?这是什么在变化?

是的,同学们,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冷了妈妈会叮嘱我们多穿件衣服,别着凉了,这是温度降低了;天气暖和了,就会少穿几件衣服,这是温度升高了。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些关于温度的话题。

二、引导探究

1.理解负数的意义。

(1)说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相机板书课题:温度)

(2)说说你是如何理解“-2——5℃”的?

(3)(出示课件:温度计)结合温度计说说关于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

师: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科学上规定0℃是结冰点,把0℃作为零下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2.读写温度。

(1)如何表示“零下二摄氏度和五摄氏度”呢?请大家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

(2)展示学生自己的方法。

(3)师指导:通常情况下,5℃表示为零上五摄氏度,在前面加上“+”来表示,读作“正五摄氏度”、“零上五摄氏度”;而“-2℃”表示“零下二摄氏度”,在前面加上“-”,读作“负二摄氏度”,或“零下二摄氏度”。

(4)小结:大家看用符号表示比图画或文字表示简洁多了。

3.练习

读出下列温度

+10℃ -5℃ 15℃ -20℃

写出下列温度

零下三摄氏度 五摄氏度

4.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正负数。

(1) 今天我们这儿的气温大约是13℃,这样的天气大家有什么感觉?

(2) 到了冬天,我们这儿的平均气温可达到-10℃左右,那是什么感觉?用你的表情和动作告诉大家。

(3) 在我国北方有的地方最冷的时候,气温可达到-40℃,那又是什么感觉?

(4) 在温度计上找找17℃、-10℃、-40℃分别在什么地方?也就是说,温度计以0℃为分界点,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温度越低。

三、课堂练习

出示某一天几个城市平均气温情况

(1) 读出或写出这些温度。

长春 零下八摄氏度 天津 -2℃ 青岛 0℃

上海 5℃ 武汉 十摄氏度

(2) 长春与天津比,哪个城市气温高?哪个城市气温低?

(3) 天津与上海比,哪个城市气温高?哪个城市气温低?

(4) 这五个城市中,哪个城市气温最高?哪个城市气温最低?按气温从高到低的顺序排一排,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 长春比天津气温高多少摄氏度?武汉比上海气温高多少摄氏度?天津比上海低多少摄氏度?

四、课堂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以发展。

课时安排

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的表示什么意思?

×4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

×5=×5=×5=

×6=×7=×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6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2、3题

板书设计:

20 2650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