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16篇】
本册数学内容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如何更好地理解呢?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3)计算: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 = = =(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3)比较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1)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2)口答列算式:
=()×()
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计算:
先让学生讲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然后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若乘得的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四)作业。
练习一5、6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谈话引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我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
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 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3
学习内容:
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一第4至8题。
课堂目标:
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二、完成练习一第4~8题
1、完成第4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重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较。
3、完成第6题。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什么是“孵化期”。然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检查正确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
4、完成第7题。
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
5、完成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
三、读读“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
交流: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说20xx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20xx年提高了%?
突出单位1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
你还能举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
四、拓展练习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乙数是甲数的()%,甲数比乙数少()%。
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10%,面积增加()%。
3、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行驶了10小时,从乙地回甲地行驶了8小时。回来时比去时所用时间缩短了百分之几?速度提高了百分之几?
4、某小学六年级有四个班,由王、陈两位老师任教,这四个班的人数分别是:一班60人,二班40人,三班50人,四班50人。期末考试及格率的情况统计是:一班的及格率是95%,二班的及格率是85%(这两个班由王老师任教);三班的及格率是96%,四班的及格率是86%(这两个班由陈老师任教)。那么,这两位老师谁教的学生及格率更高一些呢?
五、全课小结
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堂上你的练习情况如何?正确率高吗?
六、练习作业
作业:补充习题第2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乘法意义及算理。
教学用具
课件标签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1)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出示题目:
(1)你想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3)画示意图分析。
(4)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5)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结果,看一看其中的联系。
想一想:虚线框中,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计算过程呢?学生经过思考交流,不难发现其中的计算过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补充其中的计算过程。
然后,联系以上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不难发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教师可不急于作出归纳,再提出问题,继续验证学生自己的发现。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你认为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画示意图加以验证。
(4)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
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教学例出示教材例题,学生简要了解蜂鸟。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计算情况。完成后,选择两位不同计算过程的学生上台板演。
3、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2)5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
①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②教师出示算式,学生判断可以不可以。
③说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约分的方法。
强调:整数约分后的结果要写在整数的上面,并与分子相乘。
三、巩固练习完成例题后“做一做”
四、课后作业设计完成练习二第3、4题?课后习题完成练习二第3、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与比之间的内在联系。
3、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难点: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的理解。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说一说什么叫做百分数?
2、出示判断题
(1)一种商品降价15%,现价是原价的15%。…………( )
(2)大于45%而小于46%的百分数不存在。……………( )
(3)有99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0%。…………( )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师:如果把地球总面积看作100份,那么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分别占多少份?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指名说一说比是怎样改写成百分数的?
3、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师问:你是怎样将百分数改写成比的'?先读题,说一说题中两个百分数的含义。 独立完成并汇报。
4、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先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指名口答第(1)题。
5、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指名口答。
思考:如果将65和35相加,结果是多少?
6、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完成后师指出: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大于100。
思考:如果将佳美超市的营业额看作100份的话,至诚超市与大达超市各应看作是这样的多少份?
7、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三、拓展延伸
出示练习十四第11题。
师小结:若两校总人数相同,则女生人数也相同;若两校总人数不同,则女生人数也不同。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见解
四、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哪些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口算:
问:怎样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1)5个12是多少?
(2)3个14是多少?
列式:
(1)12+12+12+12+12或12×5
(2)14+14+14或14×3
题中的两个式子哪个简便?
(12×5,14×3)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5个12是多少?3个14是多少?)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吗?(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这是整数乘法的意义,它对于分数乘法适用吗?
二、自主探索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多少块?(投影)
2份。)听回答,老师边重复边投影(三层复式投影片)。
把一块蛋糕(出示一个圆)平均分成9份(覆盖平均分的9份),取其中2份(覆盖2份是红色的)。
(3)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问: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相同。)
问:为什么?(三个加数相同。)问:这个算式你们学过吗?它是什么数乘以什么数?(分数乘以整数。)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乘以整数。(板书课题)师:分数乘以整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观察上面两个算式,并说出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
练一练(投影片二)
①看图写算式。
②根据意义列式。
③看算式说意义。
2.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
通过以上几个式题的计算,想一想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呢?
师: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总结的语言准确又简练。小组讨论,总结出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③应用法则计算。
有不一样的吗?强调结果化成带分数。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讨论,这两种方法哪种简单?为什么?
强调:能约分,要先约分;结果是假分数一定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写算式。
第3页的第1题,看图写算式。(填书上)行间巡视,注意: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
2.先说算式意义,再填空。
3.看算式,约分计算。
4.口算:
5.判断:(打手势)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是什么?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能约分要约分,结果是假分数,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确定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它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法则,难点是法则的推导。在设计教案中,以突出重点为中心,教法与内容设计要服务于中心。
2.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精心设计复习题,为教学重点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推导公式进行铺垫。
3.重视法则推导过程,应用转化思想,启发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法则推导,让学生先尝试、观察、讨论、总结,而后再概括法则,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发挥小组的团结协作作用。在课堂上,不仅有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而且还有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师根据信息反馈,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以达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
总结
1、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计复习题,为教学重点服务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推导公式进行铺垫。
2、重视法则推导过程,应用转化思想,启发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法则推导,让学生先尝试、观察、讨论、总结,而后再概括法则,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发挥小组的团结协作作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练习九第9-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说出一个比的具体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使学生认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比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
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比的意义和性质。
二、基本题练习
1、比的意义。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
3、做练习九第9、10题。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九第11、12题。
2、口答:灵活提问,用不同的方法说说每句话的含义。
(1)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
(2)公鸡只数和母鸡的比是2:5。
(3)汽车速度和火车的比是8:9。
(4)杨树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的比值是。
(5)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4。
四、教学思考题
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然后和同桌交流。
五、阅读“你知道吗”
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七、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13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当一个数为整数时,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难点:
理解“÷”转化为“x”的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18的意义。
2、一辆汔车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口述算式和结果。
(2)板书:数量关系:速度=路程x时间
二、新授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当这个数是整数时,怎样计算整数除以分数?
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1)教学例2:出示例2,弄清题意后,由学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18÷ (出示线段图)
(2)推导18÷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分两步进行计算
第一部分:求小时行多少千米。
提问
1)、小时里面有几个小时?
2)、2个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1个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即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明确:因为2个小时行18千米,所以要算18÷2,也就是18x(千米)。第二步: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
提问
1)、1小时里面有几个小时?
2)、1个小时行驶18x(千米),那么要求5个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算式应该怎样写?
明确
1) 为1小时5个小时,所以,要算18__5,也就是18x。
2) 18__5用18x代替,因为18__5=18x。(这里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根据上面的推想,板书:18÷=18x,=45千米
答汔车1小时行驶45千米。
强调
1)18÷不便于直接除,把它转化乘法。
2)18÷=18x,“÷”转化为“x”,被除数不变,除数发生了变化。
3)是的'倒数,即的倒数是。
2、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巩固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使等式成立。
15÷=15x( )10÷ =10x( )
8÷=8x( ) ÷9=x( )
2、列式计算。
(1)一堆煤,每次用去 ,多少次才能用完?
(2)王晶小时做15朵花,1小时做多少朵花?
3、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
四、作业
练习八第1——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
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引新:
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二、自学新课: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三、讨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四、思考:
的倒数是多少?
五、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作业:
练习五3—8。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程六年级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89——90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目标:
1、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3、培养学生的操作试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方法。
4、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
圆片、铁圈、绳子、直尺。
教学方法:
观察、演示、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问题从情境中引入:兔子和乌龟进行赛跑比赛,(如图)兔子绕着直径为1KM的圆跑一圈,乌龟绕着边长1KM的正方形跑一圈,你认为它们谁跑的路程长?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圆的周长又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引导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2、化曲为直,测量周长。
(1)(出示铁环)什么是圆的周长呢?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讨论:把铁环拉直后测量——“剪开拉直”。
(2)出示水杯(指底面),你能将它“剪开拉直”测量出它的周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将它化曲为直,测量出周长呢?
讨论:
方法1:可以用带子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测出周长;
方法2:将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板书:“绕线法”和“滚动法”)
(3)学校外面的操场,你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不能)教师再指出黑板上所画的圆,你还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不能)指出:化曲为直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要寻找一种普遍的方法来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㈠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验证: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如图)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3、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㈡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出示内接圆图)对照这幅图,猜一猜,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4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2倍。)
小结: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2、验证:(小组合作)用绕线法或滚动法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周长C(毫米)直径(毫米)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讨论从表中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3点几,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三、感受数学文化,激发情感教育。
1、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像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附:祖冲之在一个直径米的大圆里割到正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是毫米。虽然如此,祖冲之并没有停步,继续分割得到正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每条边已经和圆周紧密贴在一起了。祖冲之经过不懈地努力和严谨的计算,终于得到了比较精确的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在和之间。这个结论在当时的世界上独一无二,比欧洲人发现这一结果至少要早一千多年。)
2、介绍计算机计算圆周率的情况。
3、教学圆周率:π≈。
四、归纳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学生讨论:
(1)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求圆周长的字母公式有几个?各是什么?
生回答,教师板书:C=πd或C=2πr
利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
==
五、应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指名读题,自己列式解答(1生板演)
六、巩固新知。
1、请学生说说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用字母又怎样来表示?如果知道圆半径怎样来求圆的周长?用字母怎样表示?
2、尝试练习:
①.有一个半径是5米的圆形花坛,在它周围每隔米放一盆花,一共要准备多少盆花?
②.已知一棵大树的周长是米,你能算出它的直径吗?
3、完成判断选择题。
七、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五3、4、5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π≈
c=πd或c=2πr
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c=πd
=×
=
≈(米)
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米。
圆形物
周长(C)(毫米)
直径?(d)(毫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实验记录单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课本第41页“练习与应用”第7-13题,“探索与实践”第14、15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及时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
3、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计算。
5/12×9/10 34×10/51
10/21×12/25×7/8 3/20×14×5/7
2、解答应用题。
(1)甲地到乙地公路长180千米,一辆汽车已经行了全程的 ,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2)小强跑了1000米,小明跑的是小强的4/5,小军跑的是小明的3/2,小军跑了多少米?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7-9题。
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讲评。
二、探索与实践
1、第14题。
学生自己探索规律。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全班交流。
第一小题后一个分数总是前一个的一半。
第二小题前一个数乘3/2得后一个数。
2、第15题。
学生按照要求涂色。
进行交流。
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解答。
3、思考题。
规律是: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不为0)、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差是它们的积。
三、评价与反思
1、学生自己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进行交流。
4、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10-13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3、在统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4、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通过参与“保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教学难点:
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读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快速上升,这是家长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请看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多媒体出示118页情境图)。读一读,从这份报告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我们这些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调查搜集数据,学习调查表。
1、独立思考。
谈话:怎样才能知道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导学生明白要知道是不是提前了就要进行比较)要比较就需要调查大量的数据,为了记录数据我们就要制作调查表,想一想,怎样设计调查表?
2、班内交流。
谈话:你打算怎样设计调查表?(引导学生明确调查的对象和调查的`内容)(出示调查表)这样制作可以吗?为了便于我们今天的研究我提前对45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请看屏幕(补充数据)。
(二)整理数据,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1、尝试比较,提出问题。
谈话:比一比两张调查表,看看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引导学生体会看原始的调查表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
谈话:原始的调查表太乱,怎么样整理这些数据才能便于比较呢?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说说。
谈话:你打算怎样整理数据?(统计表,统计图)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尝试比较,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体会调查表中饿数据太乱,不便于直接比较,从而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独立思考,探索方法。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统计表,咱们一起来整理整理好吗?(师生共同整理填写统计表)根据这个表格中的数据比一比,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比较、分析,作出判断)
谈话:刚才我们是用统计表进行整理的,用统计图怎样整理更便于我们比较观察呢?先自己想一想,有了方法开始整理,整理完了和你的同位交流交流。
3、班内交流,学习方法。
谈话: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你是怎样整理的?(学生可能出现单式和复式两种不同的整理方法,应着重引导学生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4、比较解释,优化方法。
谈话:刚才大家用两种方法进行了整理,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更便于比较?为什么?
5、查漏补缺,完善方法。(根据学生制图的情况,补充完整,完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方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比较评价,优化方法。有利于学生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过程,自主地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巩固看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会吗?知道小学生运动会有哪些项目吗?(引导学生了解小学生运动会一般有:短跑、跳高、跳远、铅球和中长跑等项目)如果老师要知道班和班,在比赛中哪些项目占优势,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1)独立解答。(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独立解答)
(2)班内交流。
2、课本第129页,“我学会了吗”的第1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上练习题组织统计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再一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巩固调查表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提高统计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四、总结全课,系统整理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设计调查表和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感觉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但似乎没有足够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应该在练习中再加入一些统计在生活中体现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开拓学生思路与思维,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统计的作用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13
复习内容:
课本第22页练习六。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导入:板书: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
1、启发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使学生明确:5×12或12×5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启发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
使学生明确:8/15×5,5个8/15的和,
8/15+8/15+8/15+8/15+8/15=8/15×5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使学生明确:24×3/8就是求24个3/8是多少,7/18×9/14就是求7/18的9/14是多少,是对整数乘法的的扩展。
练习:练习七的第3题。
板书:
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一个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使学生明确: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板书:
应用乘法交换律应用乘法结合律应用乘法分配律
练习:练习七的第4、5题。
5、口算
练习七1、10题。
6、分数应用题。
(1)把谁看作单位“1”
六年级参加数学小组的有36人,语文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的,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语文小组的倍。体育小组有多少人?
(2)练习。
①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天完成,5天完成这部书稿的几分之几?
×5
②立新小学六年级有学生155人,其中的参加科技活动小组,参加科技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155×
④党校食堂九月份用煤560千克。十月份计划用煤是九月份的,而十月份实际用煤比原计划节约,十月份比原计划节约用煤多少千克?
560× ×
7、倒数:整理和复习第7题。
堂上练习:
1、练习七第2题,抢答,小组练习。
2、练习七的第3、11题。
3、练习七的第16、17题。
作业:
练习七的第12—15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课本第6页的内容和练习二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把下面的整数改写成分数。
2=()5=()14=()25=()
二、新授。
1、统一计算法则。
(1)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别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2)请你试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以统一为一条,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2、书写形式。
(1)具体计算时,在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直接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
例如:
(2)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例如: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6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6题。
2、练习二的第8题。
3、练习二的第10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二的第5、7、9、11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15
教学内容: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 + —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____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和—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 〉6,但是—8〈 —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五、布置作业
《家庭作业》第2页的练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16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板书:
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3个或求的3倍。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
指名回答:半瓶用表示;式子为:。
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书:求的。
(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的。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
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
练习:
课本的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
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
得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公顷怎样表示?
问:公顷的是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观察图
(2)问:在图中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
引导得出: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问:已经求公顷的是公顷,那么公顷的应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多少公顷?
板书:公顷)
(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师归纳,再看书上结语。
再说明,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例:
(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第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