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优秀17篇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步骤、课堂活动设计及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发展,如何有效实施呢?以下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第一课时 篇1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2、出示课后“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小组合作认读生字。不会的.向“苹果”里的拼音或向别人请教。)
3、给生字找朋友。
二、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要求:
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读书情况,指导读正确。
3、让学生自读、齐读课文,要求:
读得正确、流利。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写字指导
1、认读生字。
2、生字组词。
3、观察字形,数笔画:
⑴ “宁”和“切”是多音字。
⑵ “楞、掌、补”三个字的偏旁和字义有内在的联系。
4、重点示范:
青、教、切、室。
【板书设计】
委 补 室 宁 楞 切 集 掌
【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识字,自主理解课文。在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感悟,并安排情景对话及实践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到13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
3、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等。
4、培养学生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学会书写文中医药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法布尔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具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段——螳螂捕食蝗虫。
听了这个片段,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段。
(2)、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3)、你是通过什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资料的获得多种方法,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
(4)、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出示课题《法布尔观察昆虫》指名读、齐读。
2、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看拼音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看汉字读课文,要求:不会字看拼音,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至内容。
(1)、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法布尔是怎样观察昆虫的几件事?
(2)、轻读者2、3自然段,思考:法布尔是怎样观察昆虫的?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有一次……
(3)、小组内分句读课文,出示小黑板
还有一次……
(4)、用“有……还有……”说一句话。
(5)、朗读展示:点名读课文,检查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6)、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谈感受,深入品读。
(7)、辩析句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A:法布尔观察了4个小时才离去。B:法布尔一直观察了4个小时。
4、齐读最后一自然而然段,理解“坚持不懈”的意思。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深入理解法布尔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的原因。
5、看图背诵;指导学生图文结合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6、拓展交流:
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7、现场采访:自由对话。
(1)、角色竞聘:聘一名学生扮演法布尔,要求:主动报名,并说明竞聘的优势;聘三名小记者,要求:自我推荐。其余同学和老师作为观众。
(2)实地采访:小记者就有关问题向法布尔提问,观众可以随时补充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8、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卡片。
2、在小组内互教互学生字。
3、选出小组的识字能手,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4、教师用幻灯片,检查生字。
5、学生用各种方法记生字。
6、字卡接龙比赛。
(二)、指导写字。
1、你以为哪个字不好写,重点指导“脚”、“抓”、“期”、“注”、“现”。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写,描写、临写。
3、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字,进行评议。
(三)、拓展活动。
1、收集法布尔的有关资料,在同学之间交流。
2、完成之后,第一次练习。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篇3
原文:
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
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
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物。
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
咦,树上的枫叶都到那儿去了?
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教学准备:
秋姑娘图、枫树图(枫叶可拿掉)、南飞大雁图、青蛙冬眠图、松鼠玩耍图、山村孩子游戏图、音乐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秋天到了,枫叶红了,秋姑娘穿着美丽的衣裳来了。(出示秋姑娘图)来给秋姑娘打个招呼吧!(学生打招呼)瞧,秋姑娘正忙着摘下片片枫叶,给好朋友们写信呢!
2、过渡: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信中又写了些什么呢?咱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细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后说一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
师相机出示:大雁南飞图、青蛙冬眠图、松鼠玩耍图、山村孩子游戏图
过渡:秋姑娘给大雁的信中写了些什么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看图,师述:秋天到了,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方飞去。提问:大雁为何要“南去”?
(3)哎哟!大雁在南去的'路上遇到了困难。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会遇到哪些困难与危险?(指名讲)
(4)指导朗读。
原来,大雁在南去的路上会遇到这么多困难与危险呀!怪不得秋姑娘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呢!谁来当秋姑娘关心关心大雁。(指名读)
3、学生自学第三至五自然段
(1)师: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请你选择一封信读两遍,体会一下秋姑娘是怎样关心好朋友的。再学着秋姑娘的样子给同桌读一读。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相机指导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A、指名读。
B、看图理解“冬眠”。指名说一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冬眠。
C、提问:冬天冷不冷?你在哪里睡觉?暖和吗?
看青蛙冬眠图,说一说青蛙在哪儿睡觉?盖被子了吗?
谁来当秋姑娘提醒一下小青蛙。(指名说)
D、指导朗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
A、看松鼠玩耍图,请学生说一说小松鼠在干什么。
B、谁来当秋姑娘催一催贪玩的松鼠。(指名说)
相机指导理解“充足”(可让生做动作)
C、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
A、指名读。
B、提问:老师不明白,为什么要给小树裹上“冬衣”呀?
(指名说)
C、谁来当秋姑娘提醒提醒山村孩子。(指名说)
D、指导朗读。
E、你们看,山村孩子已经给小树穿上“冬衣”了。
5、拓展训练
(1)师:瞧,秋姑娘还在不断地写信呢!咱们小朋友都爱帮助别人,咱们也来帮秋姑娘写信吧。
(2)准备给谁写信呀?告诉他什么呢?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说后评价(如:你真会关心人、我替×××谢谢你等)
6、学习第六至七自然段
(1)师问: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生答)
(2)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树上的枫叶不见了,冬爷爷也来到了,秋姑娘放心了,高兴地走了,老师也想当秋姑娘和你们一起给好朋友送信,好吗?
2、指导学生看图背诵课文。
四、指导写字
A、出示生字,认读。(指名读、齐读)
B、学生按笔顺写字。教师巡视辅导。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采集几种落叶,观察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教学反思:
在执教《秋姑娘的信》时,本人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阅读基础,以演促读,以演质疑,以演导思,以演品读,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亲身体验,感受阅读乐趣
《标准》关于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只有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的读书,才能谈创新提高。这就是在阅读目标方面强调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本人以挂图激趣,看图贴词,图文结合,在读通读顺的情况下,以演导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中亲身体验,“走进文本”,在演中质疑,读中导思,“感悟文本”,演后自读,拓展延伸,“走向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走好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二、读通读顺,启发思考,引导提问理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阅读训练,他们直呼的技能还不熟练,识的字又很少,所以学习阅读困难极大,如何扶好非常关键。因此,在课堂伊始,事先扫除障碍,把比较生疏的字、词、句、难度大的长句等揭示出来,逐一指导练读,等这些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读熟了,读顺了,学生再练读全文,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读通读顺。在阅读训练中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他们的抽象思维差、好奇爱动等特点,以演为线索,在演中导读,在演中质疑,边演边读,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理解,在演、问、说中,紧紧抓住读书训练这条主线不放,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
三、动身动脑,诵读悟情,提高阅读能力
40分钟时间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挺长的,如何让好动的孩子们上好阅读课?因此在后半节课时,我就是让学生站起来,动起来,说起来,读起来,在动作的配合下有节奏的读,学习有韵味的读,有感情的读,在琅琅的书声中,反复朗读成诵,在读中了解阅读乐趣,理解课文内容,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篇4
一、深情导入,营造气氛
(课前播放《松花江上》,大屏幕上展示东北原野富有地域特色的景物,以东北富有个性的景物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音乐结束后,师导入。)
师:著名诗人艾青曾这样深情地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以说,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当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的东北大地,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有家不能会的时候,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这就是《土地的誓言》。
二、听读课文,述说感受
师:听老师朗读课文,听读时请请勾画出生字词,注意老师朗读师的语气、语速和重音,然后用一句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学生认真听读,不时圈点勾画。)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文章很有震撼力,听后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②文章语言很有气势,不可阻挡。
③感觉作者的心在不停地跳动,好像是一口气写完的,或者说一气呵成的。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师: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并思考: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呢?建议用“这是一方____________的土地,表现在______________”的句式,把握作者故乡的特征。
(生齐读描写故乡的部分。)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表现在“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描绘出作者多姿多彩的故乡,令人喜爱。
②这是一方富饶的土地,表现在“黑色的土地”“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金块”“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可见作者的故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③这是一方广袤的土地,表现在“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可见作者故乡广阔无垠,一望千里。
④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表现在“孤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故乡充满了神秘色彩。
⑤这是一方和谐的土地,表现在山雕、鹿群、马儿在奔跑,而“秋天,银线丝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和谐社会。
(二)师:故乡真是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图呀!读着这两段文字,我们眼前会浮现美丽、丰饶、神秘而和谐的故乡!体会一下,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应该用自豪的语气,读出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
②应该用喜悦激昂的语气,读出作者作为一个东北人的骄傲。
③应该读出层次感,有的地方要一泻千里,有的地方需要深沉舒缓。
(此环节需要用实例来训练朗读,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四、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师:细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对家乡是无比的思念。正如文中所说,感情如同江河湖水决堤一样不可遏止,四处“泛滥”。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哪些?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思念家乡。
②热爱、赞美家乡。
③渴望尽快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
④对故乡惨遭蹂躏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的憎恨。
(此环节的重点在④,投影在哀婉的音乐中展示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图片。)
五、再读誓言,深化主旨
师:作者的家乡如此美丽、丰饶,令人难忘,不能割舍。可是现在,土地上却充满着蹂躏,充满着掠夺,多少人背井离乡,多少人妻离子散!美丽和丰饶成为过去,神奇和活力也只能留在头脑中。面对这厚重的土地,面对这多灾多难的家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誓言?誓言中表达了哪些决心?
(生找出并齐读誓言部分。)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作者想急切回归故乡。誓言说:“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②作者要为故乡的解放而战斗到底的决心。誓言中说:“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③作者要为故乡解放,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宝贵的生命。誓言中说:“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六、走出课文,延伸情感
师:列宁曾经说过“爱过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请同学们些一句与爱国主义有关的诗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简要说说理由。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我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文天祥的这颗心与端木蕻良对故乡的炽痛之情感将永远激励我!
②我选的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想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③我想选用鲁迅先生“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作为座右铭。尽管祖国处在黑暗中,仍然执着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奉献自己青春和热血,这是对祖国何等坚贞、热烈的爱呀!
师:同学们。黑暗已经过去,端木蕻良的誓言已经实现!中华民族正在走上伟大复兴,任重道远!祖国的腾飞需要在座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和拼搏。最后老师把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中部分语句送给同学们,愿你们铭记于心。
(生齐读投影文字)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篇5
教 学
目 标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1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 学
过 程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 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教学设计
习作
导语激趣,放飞想象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
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编写故事,独立修改
评议习作
选一至两篇优秀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
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
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我的发现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教学设计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故事。
每组2号同学展示本组摘抄的歇后语,比一比哪组的数量多,并背诵5个歇后语。
每组3号同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或歇后语典故。
每组4号同学用积累到的成语和歇后语各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b.组组织比赛:每组1号同学先来参加比赛。
c.总结比赛情况及结果。
4.拓展练习。
继续收集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典故。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
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
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结组。
要求“快、静”。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交流:
由组长组织活动。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这四个景物的图片,教师加以声情并茂的介绍。
3.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六.课外延伸,补充资料(师生共同交流)。
1.通过查资料,你还知道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2.老师也查到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一些景物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
3.学生把收集的资料贴到展板上。
4.小结:颐和园的景物真是数不胜数,各具特色,就是看上几天也看不完看不厌。
板书:……
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感受。激发热爱首都之情,产生自豪感。
八.了解本文写作方法:
1.二至六自然段与第七自然段都是在介绍颐和园的景物,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详、略。
2.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与《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有什么不同?
九.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抄在好词好句本上。
2.课下观看展板,交流体会。
板书设计:
29*颐和园
仁寿殿
佛香阁
大戏楼
长廊
十七孔桥
铜牛(详)
谐趣园
“买卖街”
廓如亭
知春亭(略)
……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
1、写字。
2、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准备】
字卡,插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2、学会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和它们的四声。
3、充分凭借教材中的情境图,通过看看、听听、读读、练练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学习拼音字母。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a、o、e的四个声调。(可以用说话来练习/也可以用开火车的形式)
2、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小院子里去看一看。请打开书本第8页。(最好有幻灯片)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
生:……
师:图上有什么呀?
生:……
师:这个小院子可真漂亮。今天在这个美丽的小元在里我们还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可丰富,可有趣啦!
师:我们先来看看“i、u、ü”这三个单韵母,在拼音里啊住着很多人家,有声母一家,韵母一家还有整体认读音节一家。今天我们要学的“i、u、ü”和我们上次学的“i、u、ü”都是一家人,它们都是韵母家的。
师:现在我们先来学韵母“”,小朋友们看,一根小木棍上面家一个小圆点,就是“i”了,是不是非常简单啊?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念。“”注意念的时候嘴巴向两边展。
生:……
师:好的,下面我们要在四线格里把“i”写漂亮。跟着老师一起写。
生:……
师:好了,然后呢,我们给“i”来标声调。该怎么标呢,它头上的小圆点要不要去掉呢?这个“i”啊可是个很有礼貌的`绅士,别人要给它戴上声调小帽子,它几赶紧先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所以标调的时候它的小圆点就没有了。我们一起来把标好声调的“i”分组来读一读,看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生:……
师:接下来看看第二个韵母“u”小朋友们自己能不能学会读,同桌可以互相读读看。
生:……
师:好,现在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
师:一边纠正一边带小朋友们读。这个“u”啊像什么呢?我们可以在图上找一找。
生:像乌鸦的巢
师:是的,小朋友们一下就看出来了。我们写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圆圆的,先写竖弯,然后再加上一个小竖。请小朋友们练一练。(老师巡视指导)
生:……
师:小朋友们这么能干,我想第三个韵母“ü”也一定能自己学会。好现在自己读,自己写。
生:……
师:好,我们看看哪些小朋友自己已经学会了,把你学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⑴积累词语、掌握炽痛、斑斓、怪诞、亘古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⑶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层体味作者的家国情、故园情。
⑵揣摩本文优美而富有激的语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同时进行仿句训练,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为家乡的富饶、祖国的腾飞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欣赏精彩句、段,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反复朗读、体味作者炽痛的家国情、故园情。
2、情境法:
课堂结束播放音乐,深刻体会作者的赞美、怀念、忧伤、愤怒之情并引起学生思想、心灵上的共鸣,形成余音缭绕之感。
3、讨论点拨法:
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美点寻踪法:
让学生主动进入作品世界赏析文章之美,真正成为鉴赏主体。
【教具准备】
多媒体、光盘、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屏幕出示四幅画面。
一、情景导入
辽阔美丽之景引入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作者的抒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解决字词。
2、教师范读文章第一段,出示思考题,学生合作探究:
⑴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
⑵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
⑶找出文中的排比句,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⑷从文中找出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请一个同学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3、学生齐读第2段,分组讨论:
⑴组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分析是什么季节的景物。你对这景物的感受是怎样的?引起你哪些联想?
⑵组找出回想起美丽的家乡,如此认为故园的命运必须应该怎样?(一个同学读,有感情)
⑶组,作者面对土地立下了怎样的誓言?(全班齐读)(体会作者忧伤、愤怒的感情)。
⑷组赏析第二段中优美的`句子。
4、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作业
1、用排比句:“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我想起……”仿写句子。
2、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描写出你的家乡美丽的景色。
四、板书设计
丰饶美丽的东北大地
春秋两季的美景物
土地的誓言
眷恋故土
保家卫国
五、音乐欣赏《松花江上》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流畅、灵性、扑闪、概念、弧线、飞翔、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鼓励学生用想象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教学环节】
一、角色转换,揭示课题
1、角色转换:
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的世界是怎样的。
2、导入揭题(板书:触摸春天)
3、由题设问:
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
4、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的感受。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安静)
三、自读自悟,理解词语
1、默读课文,边读边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寻找小伙伴帮助解答。
2、全班交流,解决字词。
3、文中的盲童安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合作研读,深入体验
1、默读课文,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2、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根据学生发言指导学生深入体验情感:
⑴ 安静闻花香:
① 读句子。
② 说感受。
③ 朗读感悟。
相机板书:鼻子、闻、花香
⑵ 安静拢蝴蝶:
① 理解奇迹,为什么说是奇迹?
② 朗读体会安静此时的心情。
相机板书:双手、拢、蝴蝶
⑶ 安静放蝴蝶:
① 安静为什么放蝴蝶?
② 放蝴蝶的一瞬间,安静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③ 蝴蝶飞走了,安静仿佛看到了什么?
④ 朗读感悟。
相机板书:心灵想、弧线
五、品评人物,升华情感
1、再次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触摸的含义。
2、这时,你对安静又有了什么新的印象?
3、你想对安静说些什么?
相机板书:热爱生命、创造世界
六、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热爱生活
创造世界
一、设计意图
该板书设计统领全文,层层递进,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思想与内在联系,有梯度地呈现出盲童安静触摸春天的全过程。能够引导学生感悟安静的心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激励学生去触摸世界,创造世界。同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把握课文主旨。
二、使用步骤和方法
揭示课题时同时板书触摸春天,初知课文大意后找出文中的主人公安静,并贴安静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文中触摸春天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
在合作研读、深入体验的环节中,逐步体验安静分别用怎样的方式触摸春天。在课文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以及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的句子中,首先引发学生思考:安静触摸到了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触摸到的?通过朗读,可以感受到安静是鼻子闻花香。此时,板书:鼻子、闻,并贴花的图片。紧接着,在第三自然段中,安静又触摸到了什么?她第二次触摸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到安静用双手拢蝴蝶后,相机板书:双手 拢,并贴蝴蝶的图片。最后则是本篇课文的重点,她第三次触摸到了什么?弧线通过什么方式触摸的?在安静放飞蝴蝶的一瞬间上升为用心灵去触摸弧线,触摸春天。这时,让学生感悟到其实心灵就是安静的眼睛。在朗读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子时,主要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去感悟,去体会。
在课文的末尾,引导学生进行认识与感情的升华。安静虽然双目失明,但她用自己的其它感官在触摸春天,最主要的是她借助想象的翅膀,创造一个缤纷美丽的世界。这就是一个盲童的心灵世界。最后板书:热爱生命,创造世界。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篇11
师:刚才姚老师欣赏了大家的画,发现小朋友画的太阳真是丰富多彩,有趣极了。我选了几幅,请这幅画的小主人站起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画。
[课前老师是如何让学生准备作画的,案例中没有体现出来,但看出教师是让学生有针对性准备的,画太阳与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这样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能更好的把情感迁移到课文的情境中,使之过渡自然,这也遵循了以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
师:(实物投影仪分别出示生A、生B、生C 的画)
生A:我画了个绿色的太阳,因为我们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非常刺眼,换成绿色的,眼睛看太阳时就会舒服一点,而且绿色是环保色,我希望地球在绿色阳光的照耀下成为绿色的地球。
生B:我给太阳长上了翅膀,因为太阳有了翅膀才能飞起来。
生C:我画的是太阳新娘。我在太阳的边上画上了五颜六色的小花,这样太阳就更漂亮了,地球在美丽太阳的照射下也会变得更美丽。
[ [展示学生作画的成果,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通过自我的欣赏,和他人的赏识,激发学生兴趣。孩子的心中有丰富的想象力,在他他们的心灵里,画的不仅仅是太阳,而是希望和憧憬,学生内心一定会有这样的情感,要让学生把他们独有的情感表达出来,相互的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出生命的活力。所以,老师让学生画太阳--展太阳--说太阳,环环相扣,情感不断的提升。]
师:小朋友把自己美好的心愿寄托在了画中,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喜欢画太阳,他呀,一口气画了(出示课题,并指课题)
[以赞赏的语言,联系到书中小朋友,然后切入课题导出正文,激发了读书的欲望。因为他们与书中的小朋友都做了同一件事,学生一定会产生好奇感,迫切的想了解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画太阳的,可谓是顺学而教。]
生(七嘴八舌):四个太阳。
师:谁能好听地读一读?
生:四个太阳。(阳字读成轻声)
师:你把阳读成了轻声,真好听,谁能再读读?
生:四个太阳。
师:真不错!一起读一读。
[教师备课很精细,太阳一词一般的学生不好把音读准,看来教师对学生有了解,所以,教师强调太阳的阳,读轻生,这也是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进而达到训练全体学生的目的。]
师:今天我们就去读读《四个太阳》。你想不想知道画太阳的小朋友心中藏着一个什么愿望?
生(齐):想。
教师的问题最能引发教学情境,但往往有的教师设计不好问题,故而起不到统领全篇的作用。老师就像拉满弓的弦,问题就像弦上的箭,一旦射出去要击中要害,并且要顺应学生的愿望,这样就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教师的这个问题看似朴素,却是一条放风筝的线,学生会依线而飞,驰骋蓝天。]
师:好,请你打开书,翻到81页,仔细地听姚老师读课文。(师有声有色地范读课文。)
(读完后生热烈鼓掌。)
[对于范读课文,因生而宜。如果学生喜欢,并且老师读得好,起到感染的作用,老师先范读会有好效果的。如果学生自读能力强,让学生自由的尝试读课文也未尝不可。]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画了怎样的太阳?
[这个问题简单了些,画怎样的太阳?老师不问也能读出来。如果教师这样问:听老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听懂了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有什么感受?这样问是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强调的是初步感知,关注的不是问题的结果,而是思考问题的过程。这样做也是训练了学生听读的能力和分析问题、整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在学生谈自我的感悟中,他们也一定能自然的回答出老师想问的问题,教师抓住时机 ,以反问或点拨的手段,引出下面的教学设想。]
生A:他画了个绿色的太阳,送给夏天。
师:请你把绿色的太阳贴到黑板上好吗?
生A:(上黑板贴绿色的太阳)
(生依次贴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
[把太阳贴到黑板上能激起学生兴趣,我想学生一定喜欢的。]
师:(指黑板上贴着的太阳)四个不同的太阳,多新鲜哪!这每个太阳里都藏着一个美好的心愿,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找一找美好的心愿指什么?拼一拼圈出的生字能读准吗?
(生自由朗读课文。)
[我想老师最好要提示一下,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愿意读什么就读什么。读书思考与识字联系起来,这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识字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教师不可让学生忽视。]
师:看来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读得那么津津有味。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画不同的太阳?他有什么美好的心愿呢?请你说给你的同桌听。
(生同桌互相说)
[同桌互说,强调合作互动,这样生成动态的课堂教学,学生可能提出问题,打破常规,重新建构课堂,这应是教师期待的。]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他为什么画不同的太阳?
[我觉得一堂课下来不应都是老师在提问,应把过多的问题留给学生。那么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呢?教师暂且不论,目的不是让学生提出老师要的问题,而是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敢于思考,敢于挑战的意识。假如教师这样问:刚才大家讨论得很好,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来,有的可能还不找边际,老师要梳理问题,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再补充问题也不迟。这样做的目的是优先考虑学生,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生:画红红的太阳是为了让冬天更暖和。
师:(移动红太阳)是这样吗?小朋友,请你从书上找一找,哪一自然段就是写红太阳的,找到后就读一读,看看刚才这位小朋友说得对不对。
(生找段落,自由朗读)
[读书读出来,还要读进去。学生读出了那样的感受,再通过读课文来品味,实现了情感与内容的统一,进而感悟了语言文字的精妙。]
师:刚才的小朋友说对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A:他说得对,因为课文中说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生B:他说得对,因为红红的太阳照亮冬天,小朋友们就不会觉得冷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请你闭上眼睛,寒冷的冬天,你穿着厚厚的棉衣站在操场上做广播操,这时候一阵寒风吹来(播放寒风声音),你感觉怎么样?
生A:我感到身上很冷。
生B:我觉得非常冷,快要冻死了。
生C:我觉得我的手好像要掉下来一样,做操都不能做了。
生D:我觉得腿也不能动了,脸上非常冷,都已经冻红了。
生E:我觉得整个人都动不起来了。
[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联系自己的生活来体验课文所表达思想,情真意切,感受极近。]
师:是呀,你的这种感觉就叫做(出示词语冻僵)
生(齐):冻僵。
师:谁会读这个词?
生A:冻僵。
师:后鼻音读得真准,可以当小老师了,我们一起跟小老师读一遍。
生(齐):冻僵。
师:还有谁会读?
生B:冻僵。
师:你还把冻僵时的感觉也读出来了。谁再来读?
(请数人读。)
师:真好!一起再读读这个词。
生(齐):冻僵。
师:站在寒风中你还有哪里也感到冻僵了?
(师指冻僵一词)
生A:我感到手、脚都冻僵了。
生B:我感到耳朵冻僵了。
生C:我感到全身都冻僵了。
生D:我感到脸也冻僵了。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会课文情感的同时,不能忘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语言规律的感悟是建构语文教学的基础。由此我想到:现在出现的倾向是,为了追求课改的形式,花费大量的时间搞说学逗唱,或海阔天空的联系,教学成了拼盘。]
师:(出示词语小脸)谁会读这个词?
(请数人读,男女分别读。)
师:脸字你是怎么记的?
生:他有月字旁。
师:那月字旁的字你还认识哪些?
生A:脚有月字旁。
生B:肚子的肚有月字旁。
生C:肩膀都有月字旁。
生D:背有月字旁。
生E:还有胖、脑也都有月字旁。
师:(依次出示脚、肚、肩、膀、背、胖、脑)小朋友认识的字可真多,还有肝、肠、腰(出示字)等字,也都有月字旁。你发现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
生:它们都和我们的身体有关。
师:是呀,月字旁的字都和身体有关系。那这个脸字该怎么写呢?请你先在书上描红一个,边描边看脸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描红。)
师:(课件出示脸字)谁来说说?
生A:月字旁要写得瘦一点、窄一点。
生B:右边上面的人要写得大一点,盖住下面。
生C:右边中间有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师:看来小朋友们观察得都很仔细,姚老师就按照你们说的在黑板上写一个,请你仔细看。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脸)月字旁像刚才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要写得窄一点,这个人的撇和捺写得大,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下面的第二点要写得稍微高一点,撇再高一点,让这三笔有一点变化。小朋友你看,姚老师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这个脸字写得就像小朋友笑眯眯的脸蛋。请你也在书上写一个,让自己的脸字笑起来。
(生书写,师及时提醒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篇12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
2、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自己或别人?
自由读课文,说说“我”指的是谁?王宁选自己做什么?为什么要选自己?
二、初读课文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读想想,说说读懂了什么?
(从王宁、全班同学和老师的不同角度谈谈看法。)
三、出示重点词句,体验性朗读
1、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大家都在想什么?带着你的想法读这句话。)
2、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想想王宁会用怎样的语气,读出相应的语气。)
3、大家都楞住了。
(读出吃惊的语气。)
4、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想起一片掌声。
(从“一片掌声”你体会到什么?)
四、分角色读课文
小组为单位或自由组合。
五、朗读写理由的那段话
就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一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句子训练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 )是( )。
七、实践活动
假如参加班干部竞选,你准备讲些什么?
【教学反思】
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读读悟悟中,自己解决疑问。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篇13
活动目的:
1.学生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学习识字,增加识字量,了解有关百家姓的一些知识。
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拓展学生知识面。初步学习搜集和运用信息,和别人交流信息。
活动重点:让学生认识自己班上同学的姓,了解有关百家姓的一些知识,了解综合性学习的一些学习方法与过程。
活动难点:学生解决问题是本课难点。
教学总课时:五课时。
活动准备:
教学总过程:
一、准备阶段(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激发学生对自己姓什么这个问题感兴趣。
2.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确定探究内容。
3.根据探究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组内分工。
4.指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数学老师姓XX,美术老师姓XX,我姓XX。
你们也有各自不同的或相同的姓,请大家介绍自己姓什么吧!教师随机板书学生介绍的姓,让学生自己教读黑板上的姓,让全班同学认识这些姓。对你们自己的姓想知道些什么,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设计理念:用学生自己的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去思考,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身边事物的兴趣。)
(二)确定探究话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归纳出几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自己跟谁姓?
2.自己姓的来历?
3.有关姓的趣事。
(三)寻求探究方法
既然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哪你们该怎么办呢?(众说纷纭)
老师归纳出可行的办法提出建议:
1.请相同姓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商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2.回去问家长,不懂就问长智慧!
3.上网查资料,勤动手,万事解决不用!
以上方法进行综合使用效果最好。
(设计理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尝试解决问题
1.每个同学都用上面三种方法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姓进行分组,同姓的分在一起确定组长。
3.指导组长根据同学的特长分工。
(出示要求:组长负责召集全体组员,安排具体工作;每组有资料收集员、资料整理员、成果汇报负责人等;做到每个组员有事做。)
(四)布置探究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任务搜集相关资料。
二、搜集整理阶段(两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根据内容来分类搜集整理资料;
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时逐步找出问题的答案;
3.根据学生资料内容,帮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经过辛勤的劳动,我们有了丰收的成果。
(二)学习方法
1.出示资料筛选标准(是否与提出的问题有关。)
2.教师以“王”这个姓为例教会学生如何筛选资料。
(1)“王”姓的来历?
(2)有关王姓的趣事。
要求:选择的资料必须与问题有直接关系,资料的排列要归类,要有序。
(三)筛选资料(小组讨论,共同决定。)
(四)形成观点
以“王”姓为例指导学生找出前面提出探究问题的答案。
(五)作业布置
利用课余时间修改并完善本组的探究出的答案。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篇14
一、教材说明
这篇儿歌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
儿歌共四节。第一、三节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究竟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一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看?第二、四节三句话,回答了第一、三段的三个问题。两问两答,像是猜谜语,又像是考别人,别人说不出答案,而是自己自己知道答案,于是迫不及待地说出这个答案。这首儿歌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这首儿歌还告诉学生,身边的事多么奇怪,有的尾巴长,有的尾巴短,有的尾巴像一把伞。有的尾巴弯,有的尾巴扁。还有哪些事物各不相同?需要仔细去察看。
学习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习难点是读好问句。
二、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斜钩"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媒体使用课件
五、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本课的12个生字,三个偏旁,一个笔画。会写"云、公、车"。
二、教学过程
(一)趣味揭题,学习生字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做裁判。它们比什么呢?
2、教师当堂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教师巡视,因材施教,注意读书习惯的培养。)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得是否达到了要求。
5、小组比赛,你问我答。
6、评议、讨论,指导朗读问句。
(三)认读生字、学写生字
1、(课件显红12个生字)这些红色的字,你认识吗?做小老师教教同学。
2、学写"云、公、车"。本课写字教学,可让学生在自己描红的基础上,点拨学生发现书写三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之处:"云"字第二笔横要写长一点,落在横中线上;"公"上面的"八"的开口度要适中;"车"最后一笔"丨"要压在竖中线上。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准确、有感情地背诵儿歌。
2、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课件,逐句认读儿歌。
2、卡片认读词语
比尾巴长短一把伞猴子松鼠扁尾巴看公鸡鸭子
(二)细读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特点
1、读课文,找找课文中讲了哪些小动物比尾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讨论。
3、课件出示文中六种动物的图画,看着图说说它们的尾巴的特点,尝试对读问答。
4、评议
(三)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以分组对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朗读全文。
2、尝试背诵。
3、课件出示牛、马、鱼、猫、猪的尾巴,说说它们的尾巴像什么?
4、完成课后"读读画画"练习。
5、课后延伸:大自然很奇妙,有兴趣再找找还有哪些动物的有它自己的特点。
教学反思
《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一、激兴趣,让学生在兴致勃勃中学语言。
课前,我跟孩子们做了个热身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头发”;“摸摸你的圆脸蛋”;“摸摸你的长尾巴”。“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你们有尾巴吗?”“没有。”“可我们身边很多小动物都有尾巴,今天,它们还要进行一场比尾巴大赛呢。”趁孩子们游戏时的兴奋劲还在,我趁热打铁,迅速把他们引进课文情境。
一开始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请孩子们来当裁判,把他们置于活动当中,让他们走进文本,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也始终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要想当一个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确叫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一名优秀的裁判,肯定不会被这些生字宝宝难倒。”“谁能用你的朗读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诉大家,比比谁是最出色的裁判。”这样,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识字、朗读都顺利过关。
二、多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中学语言。
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师生、生生引读、对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小组内评读、推荐读、“比尾巴”表演赛)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三、求统一,让学生在高效整合中学语言。
在完成阅读、识字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小小的一条尾巴,为何长得各不相同,有什么作用?孩子们在互相交流中增长见识,感受着动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畅所欲言后,我也相应地介绍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趁机我要求感兴趣的孩子在课外多多观察、收集小动物图片,去了解更多小动物尾巴的作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经历文本、超越文本的同时,通过拓展练说、模仿写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共振。
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体验着读的愉悦、交往的愉悦、探索的愉悦、成功的愉悦,语文,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篇15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二、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会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词,下面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同志 坚守 井冈山 粉碎 敌人 围攻
必须 生产 一块儿 山高路陡 翻山越岭
扁担 一担粮食(指名读、齐读)
2、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并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理解“坚守”:坚决守卫,不离开。坚守什么地方?)
三、细读课文:
1、过渡:这篇课文的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朱德军长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
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2、红军去挑粮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交流
(1)出示句子: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指名读、齐读)
(2)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可以画图)”、“非常难走”理解。“五六十里”会有多远?(把操场与六十里相比,等于300个操场)
(3)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_____________;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______________;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感情朗读这一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
3、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4、(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走在前面的是谁?你瞧,朱德军长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学生交流)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让学生完成填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齐读句子)
(1)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是的`,朱德军长没有因为自己是军长就穿的好一点,只是穿草鞋戴斗笠;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军长就挑的少一点,他挑的是满满一担;同样的,他也没有比别人少走一点路,他是和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可以画画)。你能根据插图和课文内容用“一样…一样…一样…”把朱德同志挑粮的场面描述出来吗?
(3)完成句式练习: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一样(挑起满满一担粮食),一样(翻山越岭走完一百多里的山路)。
(4)朱德同志虽然是军长,但他和战士们没有什么区别。他平易近人,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吃苦,真是“同甘共苦”。(出示卡片)
5、那么战士们看到敬爱的军长这样辛苦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请学生读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来说说。
6、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学生交流。(联系到挑粮的累)
7、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8、战士们的想法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9、朱德同志为什么不睡觉连夜赶做,还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记”三个字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10、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11、学到这里,你能说说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1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四、指导学习
1、生字:攻记劝
2、齐读生字
3、你发现了什么?
4、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五、作业
1、把《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认识个8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万物的变化,培养善于观察事物的.学习品质。
课型
新授。
教法
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柳树发芽过程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早晨谁叫你起床呀?轰隆隆,什么声音?是春雷来叫柳树姑娘起床了。
板书:柳树醒了。
二、学习新课
1、看图说话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⑴ 听老师朗读,展开想想
你想到了什么?
⑵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⑶ 在读课文,画出生字,认识生字
⑷ 交流识字情况
读词语卡片
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在读课文,深入理解
⑴ 朗读课文,思考:柳树醒了实质什么?
结合课文加上自己的想想说。
⑵ 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学习方法
想一想春雷怎样交流树起床,会说些什么?
小柳树醒了,它会怎样做?
⑶ 小组学习第二小结
体会怎么洗澡,软了是怎样?
⑷ 第3、4、5小结中,学自己最喜欢的重点朗读,遍读变相像,可以加生动做。
交流学习情况,体会课文。
学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4、赏读课文
5、作业:小组合作,表演课文
三、板书设计
柳树醒了
春雷 说话 醒了
春雨 洗澡 软了
春风 梳头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飞了
小朋友 玩耍 长高了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2、了解作者采用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的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3、培养学生眷恋故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2、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及背景介绍
1.直接导入
2.背景介绍:
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作的此文呢?——播放音频
二、知识检测
下面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看大屏幕:
(两生上黑板注音,纠正后齐读。)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看课题,提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两遍课题,读后讨论根据课题,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①这是的土地?②为什么要发出誓言?③谁发出誓言,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板书)
2、整体感知、品味情感
快速默读课文,品味文章字里行间包含作者怎样一种情感?
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归纳。
“爱”(板书)
3、品读赏析
解决问题①
现代文写作中抒发情感的方式很多,其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就是一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找出语段中描写作者家乡景色的语句。
稍停,指名朗读,学生评断。
(2)从第一段描写中,你看到了作者家乡的`哪些特有物产?用怎样的词语概括呢?
学生用笔勾画,提名朗读、回答。
(3)指一生读第二段中描写作者家乡的语句。
指名朗读,学生评断。
(4)第一段从东北的特有的物产进行描写,第二段呢?说出理由。
学生交流、回答。
(5)通过对这两段的学习,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块土地?“美丽、丰饶”(板书)
如此的土地,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呢?
小组讨论回答。
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解决问题2
4、展示“九·一八”前后图片
(1)请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完成后,学生朗读。
教师评议,给以表扬鼓励。
(2)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誓言了吗?
学生讨论回答。
(3)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九·一八”之后的情景吗?
学生讨论、交流。“凄凉、悲惨”(板书)
解决问题3
5、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快速找出誓言的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
(2)作者怀着一颗怎样的决心发出了誓言?“誓死保卫家乡”(板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讨论、回答。
(3)用什么语气才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呢?
小组讨论。
学生齐读。
6、小结:(教师结合板书)
四、以歌曲总结
下边咱们听一首歌曲《松花江上》,来进一步体会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