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优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第一篇】

近几年来,在牡丹江市教育局、牡丹江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的正确指导下,在海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全体同志锲而不舍攻坚克难,务实创新积极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可谓成果喜人。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更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海林市委 、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海林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海林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2011—2020)》等重要文件,同时制订了《海林市2011—2015年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海林市中小学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体系》的重要内容。

按照《海林市2011—2015年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具体部署,我市即时成立了由市政府主管教育副市长为组长的海林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中小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教育体育局安排一名副局长、各中小学安排一名副校长(或主任)主抓教育信息化工作,使教育信息化工作建立起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领导和组织机制,为我市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搞好教育信息化,资金和设备的投入是前提。在教育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市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全面开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2011年市政府又投入40多万元资金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目前,我市已实现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全部拥有计算机教室;43所中小学能上网共享网上资源,实现与教育局之间的网上办公;中小学农远一期工程实现100%全覆盖;2所中小学完成了“班班通”工程建设,4所中小学完成校园网建设。今年按照市教育体育局的工作部署,“校校通”和“班班通” 工程建设已全面启动,工程争取今年春学期全面竣工。以上投入和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现状,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狠抓管理,提高效益

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是保障。几年来,在上级相关部门指导下,我们狠抓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益,管理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我们为了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一是建规立制责任到人,目标分明任务明确;二是建立起教育信息化专业教师档案及教育信息化设备信息库,加强队伍和设备的管理;三是建立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教学管理的目标化、科学化。

为加强农远项目学校的安全工作,2011年我们对所有的模式二、模式三的项目学校,进行了逐一的安全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通报,要求市直各中小学、各乡镇中心校对所属学校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限期整改,确保校园安全,实现学校安全事故零纪录。

为了有效促进工作,我们定期逐校进行教育信息化工作调研,教育局副局长亲自带队,及时摸清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对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制定整改措施,为今后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铺平道路。

为鼓励先进,全面推进工作,2011年我们在“班班通”实验学校柴河中学,召开了海林市“十一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会暨农远现场会。会上,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农远教学应用的课堂教学及柴河镇中学农远工作的现场和相关材料,听取了柴河中学的经验介绍。认真总结了海林市“十一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布置了今后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

四、加强培训,夯实基础

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教师的素质是基础。为了使培训工作扎实有效,我们加强了培训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参训教师来得了、学得下、用得着。我们每次培训都先深入基层学校进行培训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同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座谈等形式,就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等方面征求意见,再根据调研情况制定可行性培训计划。

从农远工程启动至今,我市共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技术培训班10多个,共培训教师1500多人次,为我市农远工作的全面扎实开展夯实了师资基础。

今年,我市计划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采取集中面授和网络培训两种形式,既要确保培训质量、又要降低培训成本,确保高质量完成本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

五、推广应用,注重实效

我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设在教师进修学校,并配备有经验的教研人员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要求中小学教研活动必须要农远人员参与,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情况进行指导,农远教研活动,要求中小学教研人员配合,保证“整合”课的质量,使信息技术更好的同教育教学相结合、同学科教研相结合。

为促进农村远程教育工作,提高农远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我们除了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研培活动外,还每年开展一次农远教研活动。2010年我们举办了农远优质课竞赛,并组织骨干教师观摩优质课和农远先进学校现场。2011年度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展评活动。为增加广大教师的参与度,我们先在基层学校进行初赛,优选人员参加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组织的全市决赛,并将选手的参评材料下传至各中小学,再由基层学校组织教师观看和经验交流。以上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中小学农远课授课率和农远资源运用率,较好地发挥了农远资源的应有功效。

为提高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度和广度,2010年,我们在市直中小学和乡镇中心校,建立了网络研培教室(视频会议系统),并开展了各学科的网络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我们结合“校校通”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研培教室建设,提高质量、增加功能,更好地为今后网络研培工作服务。

高级中学利用学校网站平台,创建了多个专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师生互动平台”,搭建起联系教师、学生、家长桥梁和纽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高级中学的示范带动下,经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指导,目前,已有20多所中小学,建立了学校网站,创办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栏目,为海林市的教育信息化今后的发展,发挥了表率作用。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第二篇】

2003学年第二学期流溪小学信息技术科组工作计划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化,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要以信息化为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我校作为一所省一级小学,我们理应要走在教学教研的前沿,而信息技术科组肩负着为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的任务,使我校在现代管理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深化过程中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加强学科组的自身建设

2、树立良好的科组形象:本着信息技术科组要服务于学校管理、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的宗旨,我们要树立工作积极、主动、热情的良好形象。

3、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本科组人员要保持务实、求实、开拓、进取、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

4、要争创2003学年广州市优秀信息技术科组称号,本学期我校要申报广州市中小学优秀信息技术科组的评选。

二、做好学校现代教育媒体的维护工作

1、继续做好设备的使用指导和培训,引导教师正确用好设备。

2、加强与各级、科组和教师的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3、本科组老师在没课或无工作安排的时间,要在四楼的科组办公室值班,当接到有电脑等技术故障的电话请求时,要及时前往处理,对于不能直接处理的故障要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并填写一份故障处理意见的书面报告。在维修仪器过程中,要坚持节省开支的原则。

三、做好学校电子资料的整理工作

由于我校办公电脑较多,在工作过程会产生许多学校、年级和科组等的学期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阶段性工作意见、各种专项工作计划、各班级的成绩统计等电子文档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将来是十分宝贵的,因此,要及时做好对一些有用的资料的进行收集、整理和保管。建议每个级组在你们的级组办公电脑上建一个共享文件夹,文件夹名字统一叫《上传资料》,然后把你们级组老师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论文、每个班的期末考试成绩等放入里面,再由信息技术科组收集整理。请各年级把Teacher02电脑上把《上传资料》文件夹拷贝到各年级组办公电脑上,然后把你手头上已有的资料放入对应的文件夹。

四、做好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1、我们广大老师们必须要认识到建设和维护好流溪小学网站的作用和意义,把我校的常规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成果、学校的教学动态和学校的重要举措及时地在学校网站上反映出来,对上级教育部门、兄弟学校、社会、学生家长成为一个交流反馈的渠道方式,同时,也是我校对外的一个重要宣传窗口,网站建设得好就是一个正面的宣传作用,反之则起到负面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的网站是非建设好不可的。

2、为了保证网站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校要成立一个网页制作小组,并把网页的建设与维护工作落实到各学科组上,我们信息技术科组要负责网站建设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建议由孙楚志老师全面负责这项工作,并请孙教师尽快提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小组成员名单、网站的栏目设计、工作进程等交学校研究决定。

五、做好本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

1、本学年,结合学校及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实际,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为此我们要根据广州市教研室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三个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并争取在我市教研室陈榕权老师的指导下,及早形成书面材料。

2、积极参与广州市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开展以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探讨、研究。

3、做好第五周星期四上午教研室在我校进行的全市小学信息技术公开课的准备工作。

六、做好校级的学科竞赛工作

为了树立本学科在学校师生及家长心目中的良好地位,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形成特色课程,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索信息技术的学习动机,本学年开始,每年第二学期组织一次分年级校级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具体详见竞赛方案。

七、继续进行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工作

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现代化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它的正确使用和运行,将标志着一个学校的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使我校的校园网的作用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做好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工作,也是我校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八、整理教师制作的课件

上学期末,收集到许多老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我们要对这些课件做好整理归类存放工作,并对优秀课件进行评选,同时要对本次收集的课件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并把评析意见反馈给全体老师。

九、加强与校外的交流学习

本学期计划组织科组老师到广州等外地学校进行参观交流学习,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开阔我们的视野,找出我们的不足,寻求我们发展的出路。

十、主要工作的分工及完成时间表

序号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1

课件的整理

李建生

第二周2月20日前

2

优秀课件的评选

李健生、邓昔溪、孙楚志、李政

第三周2月27日前

3

信息技术校本教研的书面材料整理

邓昔溪、李建生

第四周3月3日前

4

学校电子文档的整理

邓昔溪

第五周3月12日前

5

全市公开课

李建生

第五周星期四

6

三、

四、五年级竞赛

邓昔溪、李建生

第六周星期四3月26日

7

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

孙楚志

第八周、第十四由学校进行检查

8

标准化信息管理数据的录入

李建生、孙楚志

第六周、第十二周由学校检查

9

外出参观学习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第三篇】

1.国际背景

20世纪80年代,信息化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演变为一次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全球正加速向信息社会演进。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无所不在的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带来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全面转变和提升。教育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及指标,并列入世界各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方案之中,还极大地促进了各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2.国内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韩国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为此,韩国政府试图通过发展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业来提升产业结构。另外,韩国政府还确立了未来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及目标。由于当时的韩国政府把信息技术看做是可以替代劳动力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手段,所以信息技术迅速扩散到韩国传统产业部门。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韩国中小学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教育环境变得非常恶劣。班级规模和师生比,与同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显著。

基于上述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韩国政府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实施了计算机教育。

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以及特点

韩国政府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培养信息社会所需的人才,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

1.准备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1)战略规划

1970年7月,文教部(指教育部)制定了“计算机教育计划”。1971年8月,文教部第286号令文件明确指出,在商业高中开设计算机必修课,还增设了COBOL、程序设计等四门与计算机相关的选修课。1971年12月,首尔德寿商业高中购买了KIST计算机终端设备,该设备被记录为韩国中小学最早引进的计算机。1974年12月,文教部对普通高中的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从此与计算机相关的内容开始进入普通高中。

20世纪80年代初期,韩国教育开发院开始着手研究各级学校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计算机教育的课题。例如,在德寿商业高中,对教师进行了信息处理方面的培训,还配备了8比特的计算机;在普通高中《产业技术》课程的“计算机”单元里,增加了“计算机概要”和“计算机应用”两个方面的内容;在高中《数学Ⅰ》中增加了“逻辑关系图与算法”,初中《技术》课程中增加了“信息社会计算机的作用”的内容。[1]

20世纪80年代中期,韩国政府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信息通信部门以及信息产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开始从国家层面上有计划地实施计算机网络建设项目。80年代后期,为了快速应对信息社会的到来,韩国文教部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增加了计算机相关的内容,还提出了“加强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方案”。该方案作为其实践方向指明了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从此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特点

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为了加强应对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国家竞争力,首先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计算机教育,还把无线广播和有线电视等新媒体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在教育领域引入新媒体来改革教与学的方法。而且,韩国部分高等院校该时期还设立了广播通信大学和广播通信高中,为今后构建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韩国政府为了快速应对信息社会的到来,在教育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都进行了积极的改革。首先,在教育领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方面的培训、增加计算机方面的教育课程内容、大学增设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设立教育审议会来提出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方案以及计划,如《加强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方案》和《支援以及开展学校计算机教育的计划》等;其次,在社会公共领域,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家基干网建设项目,而且还通过制定信息化相关的法律,如《普及与应用以及促进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法律》来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完成。

2.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

20世纪90年代初期,韩国政府在借鉴美国、英国、日本、苏联等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第六次课程改革。此次改革中,韩国教育部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主要的特征为增加了计算机相关的内容以及科目。即规定各级学校学生应达到的计算机素养水平以及所需开设的相关课程内容。

该时期,韩国政府以首尔大学为中心,构建了教育计算机网络,还制定了构建校园网的标准以及教育用计算机的规格。之后,韩国的中小学按照这一标准来构建校园网以及配备教育用计算机。

韩国政府为了更有效、更全面地促进国家层面的信息化项目,于1994年5月设立了以“科”为单位的信息化专业机构——电算责任官室,并由该机构来承担对计算机教育相关的基础教育研究和国家层面的执行业务。

与此同时,韩国教育开发院与韩国通信公司一起合作,构建了计算机通信学习服务系统,并通过EBS等专业广播媒体来播放教育相关的节目。1995年5月,教育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未来教育改革的基本构想,其主要内容为构建一个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开放教育的平台。同时,教育部还公布了信息化促进基本法。紧接着,韩国政府于1996年制定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该综合计划每隔五年制定一次,目前韩国已经完成了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计划。[2]该时期,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阶段:构建了教育信息化项目的促进体制、基础设施以及制度方面的建设。

从1996年至2000年,韩国政府完成了第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其取得的具体成果如下:第一,设立了教育与学术信息化专业组织——教育学术信息院;第二,开通了教育信息服务系统(简称RISS),设立了教育电视台;第三,通过构建世界先进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来扩大师生接触信息化设备的机会。[3]

第二阶段: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2001年至2005年)。

此阶段的重点为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上,[4]具体如下:第一,增加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教与学的活动;第二,向人们扩散和普及电子学习的社会意识;第三,通过升级教育行政系统(简称NISE)来提高教育行政的效率;第四,通过升级学术信息的流通体制来供给与扩大优质的学术信息;第五,正式开展消除信息差距的支援项目。[5]

第三阶段:升级和扩充信息化基础设施(2006年至2010年)。

此阶段的重点是构建了U-Learning(泛在学习)的教育体制,升级和扩充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另外,该时期韩国政府还通过国际协作,援助发展中国家教育信息化设备,此举既向世界宣传了韩国教育信息化的成果,还为今后进军海外IT市场奠定了基础。

3.成熟期(2011年至今)

2011年开始韩国政府正式实施了第四阶段教育信息化以及智能教育战略,从此韩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从快速发展阶段迈向了成熟发展的阶段。该阶段的特点为构建终身学习的智能型教与学体系。

(1)第四阶段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计划

该计划的重点如下:第一,克服之前普及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等技术本位的信息化政策,以促进增强国家竞争力和软实力为中心的“先进的教育与科学技术的信息化”;第二,促进以沟通和整合为基础的、支援积极参与和协助人才培养以及实现科学技术强国的信息化政策;第三,为了构建有利于绿色生长和终身学习的良好的教育循环系统,引入“数字学习与研究的生态系统”的概念,以此来调整整个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结构,推动教育与科学系统的信息化。[6]

(2)智能教育战略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指教育部)根据信息技术以及社会的变化,于2011年建立了智能教育促进战略以及实施计划,并从2012年开始有体系地实施该计划。韩国政府并行推进智能教育计划和第四阶段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计划,上述两个计划都属于教育信息化战略,因此都通过学校教育来具体实施其政策。而智能教育是指通过构建适合21世纪知识信息社会所需的智能型教与学体系,让所有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智能教育战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促进课题:数字教材的开发以及运用、网络教学以及评价制度的引进、自由地运用教育课件的著作权制度的改革、教师智能教育实践能力的加强、所有学校无线上网环境的构建。

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不同时期对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考察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制定较高的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

从韩国各阶段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中可以看出:政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信息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最终实现人才大国以及科学技术强国的强烈意志。

2.制定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应紧密结合本国经济发展需要

韩国政府根据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国内的经济发展需要来选择符合本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例如,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首先选择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计算机教育,然后逐步扩散到普通高中、初中以及小学。因此从各级学校开展计算机教育的顺序可以看出,韩国政府制定教育信息化战略时,比起教育上的需求,更关注了经济方面的需要。

3.较早出台相关法律以及标准,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韩国政府为了持续、快速发展基础教育信息化,较早地出台信息化相关的法律以及标准。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台了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普及与应用以及促进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法律”;20世纪90年代初,构建了校园网的标准以及教育用计算机的规格。

4.政府鼓励教育部门与信息产业部门之间的合作

韩国政府为了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鼓励教育部门与信息产业部门进行合作。例如,韩国教育开发院与韩国通信公司一起合作,构建了计算机通信学习服务系统,并通过EBS等专业广播媒体来播放教育相关的节目。

5.积极构建信息化社会环境[7]

韩国政府为了加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也为了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情况,从2001年开始,韩国教育部每年对900所学校的万名学生家长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并依此来扩大人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社会意识,从而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1998? ????? ??[R].??:???,

[2]崔英玉。韩国教育信息化最新发展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29-32.

[3][5]???.2011? ????? ??[R].??:???,

[4]崔英玉,孙启林,董玉琦。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新进展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7(1):37-41.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第四篇】

一、近年来主要工作

2012年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文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口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颁布了第一个全面部署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信息技术具有推动教育教学变革的巨大动能,对教师教育起着革命性的影响。近年来,我司在教师工作信息化方面主要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截至2012年底,培训中小学教师600余万人。

二是开展教师网络远程培训。推动网络远程培训试点,培训幼儿园、中小学教师300多万人,创新形成了“专家—资源—服务—教学—组织”一体化的远程培训模式。“国培计划”也将远程培训列为重要内容,为广大的农村教师创造了接受高质量培训的机会。

三是启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试点项目。委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在全国21省56个县市启动实施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项目,推进教师研修常态化,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四是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启动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2012年,“教师网联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六所部属师大通过此平台实现了跨校资源共享,开通了免费师范生“同步课堂”,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实现远程攻读教育硕士,教师职后教育在成员高校间开始进行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试点。

五是提高教师管理信息化水平。建成并投入使用了部分教师管理专项信息系统,提高了教师工作管理效率和水平。包括全国教师资格认定管理信息系统、“特岗计划”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特级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全国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申报评审管理信息系统等。

二、2013年总体考虑

在国家和各地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全国的教师工作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必须认识到,面对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推广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我国的教师管理信息化水平还不高,教师教育院校还在用工业时代的标准和方法培养数字时代的教师,不同教育类型、不同区域的发展还很不均衡,城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存在很大差距,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还不够,广大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观念、知识结构、信息技术能力还不能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必须提高广大师范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必须全面推动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2013年,教师工作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教师管理,提高教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推动教师教育创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建立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深化教师教育信息化

1.加强国际交流,高端引领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支持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和国内高水平教师教育院校举办国际教师教育研讨会,了解国际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发展,聘请国际专家为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出谋划策、指引方向,高端引领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

2.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为整合资源,发挥相关项目的整体效能,2013年,我司计划将目前正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微软携手助学项目、乐高创新人才计划、中国移动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等项目进行整合,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从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采用新型教师培训模式、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大纲、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部级培训、整合国际国内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合作项目、推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六个方面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专项培训,重点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基础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能力、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少于100学时的专项培训。

3.共建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一是启动教师教育资源技术、课程、质量标准研制工作,调动各地资源建设的积极性,筛选优质资源,促进资源共建。二是拟于2012-2015年间通过转型升级、立项建设和遴选准入三种方式,支持建设350门左右教师教育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提供优质教师教育教学资源。三是筹备建设教师教育资源交易的“银联”或“淘宝”,政府制定资源建设标准,资源提供方根据标准建设资源并定价,需求方购买并评价,实现资源优胜劣汰,促进优质资源进行学分互认。

4.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到2014年,建设一批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研修常态化,切实发挥校本研修在教师全员培训中的基础作用。

5.支持移动学习平台建设。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如此便捷的今天,以手机为终端的泛在学习、移动学习将带来教师培训模式尤其是远程培训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我司将继续支持基于手机终端的移动学习平台建设,支持移动学习软件开发,为每位教师提供移动的学习交流平台。

(二)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

1.建设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2013年,在信推办统一规划下,我司将与信息中心共同开发建设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是“全国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建设内容,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基本思路,建成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师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师基础信息数据库。二是以该数据库为基础,建设教师专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2.建立教师教育发展数据库。我司拟建立教师教育发展数据库,形成国内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平台,掌握国内教师教育发展动态,预测发展趋势;促进教师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进行教学改革,提升培养培训质量;开展教师教育政策研究,形成政策报告,提供决策参考。

三、进一步推动教师工作信息化的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将教师工作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来抓

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和任务的确定,掀起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高潮。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能否深度融合,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水平是开展各种教学信息化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希望各地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将教师工作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将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将建设与应用相结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快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为教育信息化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协同创新,推动教师工作信息化科学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新生事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将是一个重大的教育课题,信息技术怎样更好地与教师教育和教师管理全面深度融合,在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必须充分发挥各方智慧,共同努力,协同推进,促进教师工作信息化科学发展。希望各地加强对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并不断实践,积极探索数字时代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思路,探索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和交易机制,探索移动学习平台建设和软件开发,调动资源建设和共享的积极性,为全面推广总结经验。

(三)抓好落实,确保教师工作信息化重点工作取得实效

刚才我介绍的几项重点工作,我们将从政策、经费和项目方面尽可能争取支持。

——对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希望各地按照国家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制订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培训经费、加强督导评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切实提升1000多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对于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希望各省以国家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契机,认真组织实施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加强建设指导和资金支持。

——对于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这项工作是我们下一步推进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希望相关省和县(区、市) 积极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开展区域间教师网上协同研修,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我们将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经验,确保试点成效。

20 897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