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评课稿最新5篇
【导言】此例“小学数学评课稿最新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数学示范课评课稿总结【第一篇】
在前面听了朱兰玲老师的《9加几》,陈移玲主任的《9的乘法口诀》以及钟海英主任的《合理搭配》三节课,我要感谢这三位老师,给大家带来这么精彩的公开教学课,让所有的数学老师特别是新教师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使得我们数学组在课堂教学上有了更高的提升。这3位数学教师,应该说是各自己的教学特长和特色,听了这3节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3节课,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9的乘法口诀》一课中,教师先复习8的乘法口诀,从而引导学生编出9的乘法口诀,在熟记9的乘法口诀时,并不是以一贯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要求学生背诵,先是要学生去发现隐藏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在创新性地使用手指记忆法教学生熟记口诀。使学生在探索实践活动中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9加几》及《9的乘法口诀》中,教师都从学生感兴趣的 西游记作为入题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合理搭配》一课中,教师以创设老师过生日这一情境,请学生帮老师搭配衣服开课,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处处存在。这三节课的情境创设都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
三、经历探索过程,培养创新过程
在《9加几》这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摆小棒;在《合理搭配》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摆学具,并提示学生怎样搭配才不会重复,不会遗漏。在孩子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思考、动手、实践及创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 教师的训练到位,练习有针对性。
这三节课都紧紧地扣住教学重点设计练习题,练习形式多样,通过练习最大化的巩固所学知识。
五 、常规教学稳抓不放。
这三节课是低中年级的课堂,从课堂中来看常规教学这项工作都做的非常的扎实,都能以较强的亲和力,丰富的语言和表情,来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得低年级的课堂都能做到活而不乱。
总之,这3节课,都上的非常成功,让公开教学活动目的真正发挥了实效。
小学数学示范课评课稿总结【第二篇】
在听课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在客观地考量着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在上课之前备课是否认真细致,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会在课堂上直接体现出来。在听课期间,我看到一些教师虽然年轻,经验也许不如老教师丰富深厚,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对课堂知识点的设计比较合理,在学生面前讲课时也显得思路清晰、井井有条,可见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对课堂纪律的组织是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对知识传授的技巧性固然重要。但从整体来看,如果课堂上没有良好的纪律做保障,或者说,教师不具备管理、驾驭学生情绪和行为的能力,那么就不可能顺利开展教学。在听课过程中,我看到一些优秀的`教师把对学生的纪律要求编成了简单上口的顺口溜,在课堂上用顺口溜的形式对学生提出纪律的要求,并与他们产生互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还通过及时地评比鼓励,给学生树榜样,督促一些动作慢的学生提高效率,使课堂组织整齐划一。这种办法同样比对学生直接严肃的提要求更有效果。
这次听评课向我们展示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从各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观,多媒体的运用不只是浮于表面,而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的差距。数学教师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以兴趣为先导,教师自己制作课件、卡片,为教学打下基础,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语言,要规范教学,苦练基本功。我应该积极投身到教学中,以合格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相信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总之,这次听评课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授课教师身上学到了一些教学技巧,这都会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注入强大的动力,将使我尽快走向成熟!
小学数学评课稿【第三篇】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同时能运用这一概念去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首先王老师把握住了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一特点,采用了直观的摆一摆、画一画等实际操作,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之后深化对倍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让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自我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在这些摆一摆、画一画环节中,我想在学生独自操作过程中,老师最好能给予必要的指导,比如两行图形的左端最好能对齐,画出的倍数关系要分明等,为今后线段图的学习作好准备。
现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是:对单一的、显性的问题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但在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只注重找到问题的答案,往往呈现出套用题型的现象,像今天的课《倍的认识》,学生已经找到了规律,都是用乘法计算,也许走出这堂课,很多学生又会感到无从下手,基于这种考虑,王老师把述说解题思路作为本节课解决问题实施的重要策略之一。“你是怎么想的?”“你能再把他的想法说一说吗?”等等,指名说,自己说,同桌互相说一说,让学生在阐述中检索自己的思考过程。
再来说说王老师选取的教学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活动。创设的猜年龄练习,起先只告知学生妈妈的年龄是小华的倍数,学生答案挺多,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条件猜,是5的倍数,不但让学生明白猜想是要有依据的,而且要符合实际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巧妙的对有关倍的知识进行了练习,学生这样学习的兴趣也是浓厚的。踢毽子的练习,让学生根据多个信息发现其中的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从而进行区分解决,这一练习开放性强,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并解决问题,更是拓展了思考的空间,使所学的知识向纵深发展。在解决的过程中,建议王老师让学生把选择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连起来说说,这样学生会更明确,也不致于一些中差生无从下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估算,并且在各个学段中都安排了估算的内容,但我们都知道,估算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和训练,在本节课的最后,出示“小芳跳的大约是小明的3倍。小芳跳了几下?”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学生稍一思考就说出小芳跳了18下。便没有了其他答案,由于下课铃声已响,王老师直接带领学生理解大约的意思,并告诉学生19下、20下都是可能的,应该说王老师的这种渗透思想是值得我们提倡的。
另外,在学生的练习反馈中,发现学生说xx是xx的几倍,依旧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如:跑步的6人,跳高的3人,学生说:跳高的是跑步的2倍,从这一回答可以了解到学生知道6和3是属于倍数关系,但究竟哪个是1份,还没更好的理清,建议王老师在前面的教学中再深化、强化一些。
小学数学评课稿【第四篇】
听了我们学校陈明东老师上的《圆的面积》这节课,深受启发,由于老师多次深入钻研教材,可以说准确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学生实验操作推理验证,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思考,在本课教学中,陈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注重实践操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其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其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紧紧抓住“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教学重点,就是利用把圆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归纳整理,通过学生的剪拼、转化,利用等积变形把圆面积转化成了其它的平面图形,例如,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等,进而归纳、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注重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应用转化的方法。
本节课中,教师着重想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即在求圆面积计算公式时,不是教师灌输式地教会学生求圆的面积公式,而是由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剪拼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整节课,始终围绕这个主题,从而创设生活情境,到提出研究的方向与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公式,教师只是作为学法的指导者,适当进行点拨,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
总之,本节课从设计到实施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自觉思考研究,领悟深化,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机会,让学生沉浸在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之中,使学生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节课充分体现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最后,我绝得这节课也有点不足之处:老师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方法过于简单,过程不太流畅,学生不易掌握圆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在导入新课部分不太自然,以上是本人对这节课的肤浅之见,如有不正确之处,请指正。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总结【第五篇】
非常高兴能够参与今年的规范课达标活动,感谢王主任给我一次这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活动自己感觉真的收获很多,对我们小学数学的各种课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听的是四年级的课,第四单元小数加减法,除了矫正课,包含了单元导学课、研讨课、综合课还有综合应用课四种课型。下面我想分各种课型谈一谈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单元导学课的教学环节非常符合单元导学课的教学模式。创设情景,导入课题;自主阅读,习练学法;师生交流,把握学情;梳理归纳,新授准备;各环节安排比较合理。特别是自主阅读,习练学法环节,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另外,课堂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粗读,初步了解单元内容;再次精读,标出收获和疑问;小组交流收获疑问;全班交流收获疑问;都是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作用。
学习优点的同时,也有一些疑问,评价在一堂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评价及时、恰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个别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评价比较少;包括后面的其他课型也有这种现象。另外,导学课目的是为研讨课做好知识、方法、能力、学具等各方面的准备,同时梳理归纳构建单元知识框架,确立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学会的知识可以及时巩固,研讨课时不再研讨;不能学会的知识不能进行深入引导,要作为研讨课的研讨目标,研讨课时再学习;教师如何把握好教学的“度”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研讨课一共听了是20节,占的比重比较大,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是上的最多的一种课型。这一单元研讨课的。主要内容是以计算为主的,听了以后感觉大部分老师们的课有这样一些优点。
都很注重知识的学习,引导的非常细致,学生学习的知识都比较扎实,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比较好;而且还应用儿歌或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能较好的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既理解题意又能理解算理,知识夯实的比较牢固。大部分教师对教材挖掘的比较透彻,设计的练习有层次性,题目比较典型,练习形式也比较多样。也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发现规律。
有两个问题应该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学习,既然导学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那研讨课该如何定位,起始点在哪?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需不需要从观察信息窗找数学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这样按部就班的上课呢?我觉得应该根据情况,即使这样上也要考虑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基础来设计教学。教学时,课堂效率也应该更高,练习量应该大一些,设计不同形式,层次性较强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有些老师因为前面的知识引导太细,导致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甚至基本没有了练习时间。
有一位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根据信息窗中的信息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出现了这样两个问题:“健健”和“壮壮”的体长一共长多少米?它们的身高一共高多少米?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单从列算式来说没什么问题,但是结合实际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能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数学就是单纯的数学,我们是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这种想法。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学习数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综合课都比较符合综合课的模式。大环节类似,小环节的落实情况却不尽相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环节有的老师确实比较务实,能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小组交流,形成比较条理的知识体系;个别老师还是在走形式,让学生整理时间才2分钟左右就开始交流,学生整理的比较匆忙,也不够全面。全班交流时,有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主动交流知识,而个别老师还是老师自己说得比较多,总是怕学生说不出什么,或说错什么。值得学习的是有些老师们能应用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也是很可贵的。
综合应用课,这种课平时听得比较少,每一册课本只有两节综合应用,因此上这种课型的时候也不多,老师们肯定有同感,上这样的课心里没底。
听了五位老师的课感觉还可以,从中也学到不少东西。内容是《饮食与健康》,老师们都是在课前布置学生制定了计划,并搜集了资料,课上只是对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得出结论,并写出调查报告。许善欣老师的课是从问题的提出到制定计划确定调查研究的内容,然后进行资料展示,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再提出建议,最后写调查报告。呈现了综合应用课的一个完整的思路,也教给了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思路或者说是一种方法,感觉整节课比较完整。自己对这样的课也不是很熟悉具体的上法有待探讨。
另外,还有一点感受比较深,每个学校都有年轻的教师,也有年龄比较大的老教师。年轻的教师有年轻教师的优势,接触的是比较现代的教学思想,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及时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老教师有老教师的优势,对整个教材的把握更有深度,对整个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更全面。从现在来看,可能很多老师认为年轻老师上课比较占优势,我觉得并不然。有一节课对我的触动很大,是杨庄的田深培老师,一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虽然年龄大,但思路清晰,方法得当,非常值得学习。导入,先让学生计算整数的简便运算,通过计算复习整数的运算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测:这些运算律在小数中能用吗?下面就来验证一下,这时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计算,而是先问学生:你能想出一个验证的方法吗?通过交流得出验证方法: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再用运算律计算,如果结果一样说明能用。得出方法以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验证,因为学生已经知道了验证的方法目的明确,因此小组合作就比较有实效,学生汇报时思路也非常清晰,表达准确。整节课田老师还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及时,到位;同时组织学生也非常有办法,学生汇报环节时,有几个同学在窃窃私语,老师没有直接说同学们要好好听等类似的话,而是对发言的同学说:你说的真好,可是有的同学没有听到,你再说一遍给他们听好吗?说话的同学听到后马上安静下来。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一个教案不同的老师可能会上出不同的效果,学无止境,我们还是要尽力对教学这门博大的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实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以上是我参与活动的一些感受,有不对的地方还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上一篇: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精编5篇)
下一篇:语文教案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