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声声慢》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3、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析《声声慢》抒情主人公形象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这段文字写的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讨她的代表作《声声慢》,一起走进这位“乱世中的美神”。
对于作者,梁衡用“乱世中的美神”来界定,那么何谓“乱世”?又何谓“美神”呢?“乱世”是指金兵入侵、国土沦丧、家破夫亡、人民流离失所、朝廷腐败无能。“美神”指李清照在诗词、词论、史学、金石学以及其人格方面的突出表现。郭沫若在济南趵突泉公园中的李清照纪念堂中题有对联,可以显示其艺术女神的风采:“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后主”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词风婉约,有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声声慢》,也是写“愁”的经典作品,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二、阅读诗文,把握感情基调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要求揣摩语调,读准字音。老师最后明确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悲苦愁绝的,朗读时应用舒缓、低沉的语调。
2、听课文朗读,并在心中默读,把握节奏,感受词作的音乐美。
3、部分学生朗读,请全班女同学齐读课文,把对女词人感情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
三、研读诗文,探究问题
首先进行学情调查:同学们对本词有哪些阅读期待,想要学习哪些内容,掌握哪些知识。随后出示问题,让学生采用研读的方式分组合作学习,探究以下问题。
1、本词的主旨句是什么?在词中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的?
学生回答后由老师明确:本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诗中有如下表现:
①用“寻寻觅觅”这一动作行为表现愁情。这三句共十四个叠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等打击后,诗人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只有在漫无目的的寻觅中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的冷清而内心则充满惨戚。开头三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天气的忽暖忽冷,变化多端,亦暗示时局的纷乱,让人难以适应,更让诗人有说不出的苦闷和忧愁,进而抒发自己内心难以平静的心情。
③用一些物象来表现“愁”之深之重:
“淡酒/急风”:并非酒淡,而是愁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又让诗人意绪全无。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肠愁更愁。一个“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凄凉,心境的凄苦。
“雁”:秋天大雁由北往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故觉得大雁是旧相识,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从而抒发对家乡的怀念。
“黄花”:诗人任凭黄花盛开,此时也无心攀摘,甚至让菊花在枝头堆积,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来赏花,而今谁又有这兴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凄凉的心境与残秋败花融为一体,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细雨”:这些是惹人愁思的意象。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好不容易到黄昏,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诗人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那颗破碎的心上。
2、概括本词在表情达意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学生回答后由老师明确:
①运用叠词,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用法大胆新奇,工整得体,写出了由于寻而未得所引起的无限的凄苦忧伤之情。
②直抒胸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③借景抒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淡酒”“急风”“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像来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愁情。
3、结合词句内容,鉴赏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学生回答后由老师明确:一位孤独、寂寞而又愁绪满怀的漂泊者形象。
四、深化阅读,自主发现问题
根据学生学情的不同,让学生再回读诗文,鼓励他们去发现新的问题,提出后由大家分析、探究、解决。
五、强化练习
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声声慢》作了改写,标题也换成了《绝望》,阅读这首诗,比较两首诗在抒情的方式上的不同。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
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克洛岱《绝望》
学生回答后由老师明确:
《绝望》直抒胸臆,感情直露,也未选取任何意象。
《声声慢》较为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多借事借景抒情,讲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讲究意象的选择,含蓄蕴藉。
六、小结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位伟大的却又让人述说不尽的艺术女神,我们在对《声声慢》这首诗的学习中了解了她的痛苦和悲伤,也懂得了她的美丽与愁情!
七、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收集有关写“愁”的诗句,并体会这些诗句的不同之处。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醉花阴》)
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8、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毛泽东《虞美人》)
《声声慢》教案【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二、教学重难点
教育重点
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新课导入:
导入语:大文豪苏轼的词风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把词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来,苏轼可 以说是豪放派词人的集大成
者。今天,我们要接触到的是另外一种词风,与豪放词的特点截然相反。没错,就是有些同学
已经说出来的婉约词。
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以及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二)朗读词作,初步感知
1、作家作品简介:
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
(1)提问: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引导学生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蕴,和铺垫的感情基调:
PPT展示: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3)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
(范例引导) 师总结:韵律美;增强情感。
(4)结合诗作背景,说一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愁之一:山河沦陷 悲 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夫妻永别 悲 美
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难度)
(5)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过渡语:同学们找的都很对。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是结合过我们之前学习诗词的方法,通
过寻找词句当中的关键词或者是意象,品读出词人的愁绪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结合词句,联
系过去所学诗文,再次解读一下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词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
的?
(三)结合意象,体味情感
1、随同学口述,PPT展示
“酒 风 雁 黄花 梧桐 雨”
师总结,补充并板书:酒 风 雁 黄花 梧桐 雨)
2、意象分析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诗句体会词中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1)“酒”
ppt出示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艰难苦
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师总结:酒是“愁”的象征。
延伸:为何说是“淡酒”?
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
(2)“风”
ppt出示诗句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风
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师总结:以秋风渲染愁情。
(3)“雁”
ppt出示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云中谁寄锦
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师总结:过雁象征离愁。
延伸: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引导: “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在,而收信的丈夫却离别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声声慢》教案【第三篇】
《声声慢》教学简录
汶上实验高中 冯振启
设想: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解《声声慢》的思想内蕴,并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
多让学生活动,对学生的鉴赏活动多予鼓励,并激起学生自我研读、习诵中国文学作品的情致。
一:导入: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屈原到曹雪芹,历代都有不少优秀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灿若星辰,名垂青史。
请同学们猜猜看,这其中我最钦佩的会是谁?
那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由于中国文坛几千年来都由男性统治,这位女中豪杰就更加光彩夺目!
现在我先讲一个李清照的故事。
李清照的夫君叫赵明诚,是宋朝小有名气的金石考证家。他们燕尔新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只身外出做官,让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留在济南独守空房。李清照在寂寞难耐思夫心切时,常写些诗词寄去,一吐愁肠!那赵明诚忙于官场应酬,难得写出好诗词回应。李清照既失望又担心,怕丈夫长此以往,才思枯竭。赵明诚为了让爱妻放心,当然也怀有我堂堂大丈夫岂能须眉输于巾帼的念头,便闭门谢客,苦思三日,先成词50首,又选出20首加以精雕细刻,再把李清照刚寄给他的《醉花阴》重抄之后混杂其中。然后置办酒宴,特邀好友们来对这些词做些评价,并再加以精选。酒过三巡,众人传阅罢这21首词。商议毕,便推举某名士讲评。该名士抽出其中一首词,捻须夸赞道:“老兄真是奇才!虽说你的诗词大多平庸,但这一首确是沙里淘金、绝妙好词!其中有一句,真堪称千古绝唱,定将流芳百世。可喜可贺啊!”那赵明诚一瞧,乃是《醉花阴》,陡然红了脸,躬身一揖到地,喃喃道:“惭愧呀,惭愧!鄙人岂敢贪天之功。实话相告,此首《醉花阴》乃内人清照所作。我不该心怀忌妒,移花接木,做出东施效颦之举,以致贻笑大方……”
《醉花阴》是一首绝妙好词!而我们今天要赏读的《声声慢》也是一首流芳百世的词作。它的影响不止于中国,还漂向了国外……
二:先比较,完成整体诵读,整体感知。
找一个学生诵读克洛岱的《绝望》。(读得别扭,只因写得别扭_确实远不如中国古诗词的音韵)
然后全班齐背(学生已会背)李清照的《声声慢》。
问:1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痛苦、绝望、(至)愁 (“至”字空出)
2这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但表达的方式(或抒情的方式)很不相同。能说说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绝望》直露,号叫,直抒胸臆,声嘶力竭。未选取任何意象。
《声声慢》较为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借事借景抒情,讲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讲究意象的选择,含蓄蕴藉……
小结:改写的诗,完全抛开了原作所有的自然意象而只剩下抽象概念的声嘶力竭的呐喊,显得直白浅露,并显得情感“泛滥成灾”。尽管痛苦绝望的情感(愁绪)是相同的,但已面目全非了。倘若李清照知道了,一定不会承认这是自己作品的改写。
三:一般地说,诗歌讲究含蓄蕴藉,讲究把所要表达的情感艺术地表达出来。《声声慢》里词人要表达的情感是愁(痛苦、绝望),这在词里也有极明确、极直接的表达。
3 这是词里的哪一句?
明确:最末一句。
师结:这句也算得上是此词的关键句、主旨句。这一“愁”字算得上此词的词眼。
(需要插入背景――了解词人满腹愁绪的原因)
4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是意象的艺术。为写“愁”,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
学生齐找——
秋风,淡酒,征雁,黄花,梧桐,细雨。
5这些意象是如何体现出“愁”来的?
学生作答——
秋风:秋风砭骨,天寒心冷。
淡酒:举杯浇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作“伤心”泪。
雁:相思,想丈夫,丈夫已逝,飘零金陵。人不如雁!
黄花:繁盛,无心赏,无人一起赏。
(人):衬人憔悴,不止是“为伊(丈夫)消得人憔悴”,还有家亡,国破呢。
梧桐、细雨:“噼哩啪啦,虽细不断,落在叶上,打在心上。(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_温庭筠《更漏子》)
小结:风寒心冷,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添思乡之痛。征雁、黄花又引发词人“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的感伤;后又以梧桐、细雨渲染,这份愁思已浓得化不开。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比之克洛岱声嘶力竭的呐喊,能带给人更多的艺术想象、艺术享受!
6为了写“愁”,词人巧妙地撷取了人生岁月里的一个小小时段,这个时段从何时起,又到何时止?
学生齐答:早晨(起床),傍晚?__黄昏(采用纠错学习法——我觉得该从早晨开始,有道理吗?)
师问:怎么看的出是早晨?
明确:学生难答时,作提示“乍暖还寒”。
设疑引导学生辩识:不同版本:教材作“晚”字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作“晓”字,哪个恰切?为什么?
(讨论:不求一致,但求自圆其说)
师个人认为:“乍暖还寒”表明是“晨”;下片有“黄昏”,上片当有与之对应的时间,“晚”则重复,“晓”则呼应;古人有早晨饮酒的习俗(扶头酒);若是“晓”,则从早到晚,词人“傻愣愣”守着窗子,捱至天黑,加重加深了愁苦的表达!
7这首词中,有一句形式很特别,同学们注意到了吗?
(齐答)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描述词人起床后的情状。
点明:依次写及动作、结果、感受,词人尚未从梦中走出,含有双重的哀愁!(寻寻觅觅——词人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东张西望,要找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凄凄惨惨戚戚——是“寻寻觅觅”的感受。)
奠定了全词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与末句呼应)
8此词开篇就见愁,结尾又点愁,可见愁绪满溢于全词的字里行间。除了我们刚才提及的词句外,还有哪些词句彰显了词人的愁绪?
生答:最难将息——难熬啊!
独自怎生得黑——痛苦愁绝如不能捱至天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愁之少来写愁之多,可谓别出心裁
总结:同学们,我们整天嘻嘻哈哈不识愁滋味,难得李清照把这愁情描述得如此刻骨铭心,让我们看到了一颗痛苦、绝望、寂寞、至愁的心,而这份愁又体现了多少人的苦痛。也许正是因为词人把深藏心底的那份愁情推向了极至,也才有了这千古绝唱!
四 习诵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拓展学习领域。
1《声声慢》(寻寻觅觅)课本第34页
2《一剪梅》(红藕香残)课本第42页
3 如梦令 李清照
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_
思考:抓住关键句,深入思考领悟,判定:这首词应当写于______(早期/晚期),表达的是生活里的_____(忧愁/情趣)。(课外体会其中情趣)
4 _______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疏:疏放,疏狂。
问题:(1)请为这首词填上词牌名。
(2)在这首惜花词里,词人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此词中,最清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课下想想为什么)
5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瑞脑:香料 金兽:香炉 纱厨:纱帐 .
重阳:重阳节,古人常于这日亲友团聚,相携登高,配茱萸,饮菊酒。
问题:此词中,有一句堪称千古绝唱。这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琢磨此句的况味)
6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舴艋(zé mĕng):<书>小船。
写愁名句集锦: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3)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5)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问题:以上五句均用夸张的________来形容愁。(填一修饰手法)
这些优美诗句运用夸张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董解元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驼在马背上,到了王实甫,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来,装在车子上。多美的诗句啊!
好了,同学们。诗啊,是要用心来读的。
最后送大家两句话:现实生活中,但愿快乐幸福与我们永远相伴;阅读世界里,希望大家能走近李清照,真正体会到那份美丽的忧伤与忧伤的美丽!
7小资料:易安词在国外
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了改写,标题也换成了《绝望》。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8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优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天资颖悟
李清照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赞。
嗜书如饴
她与丈夫都喜好读书。他们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买书。他们起书库,造书橱,收藏之富,冠绝一时。于是买书、藏书、校书,几乎成了书痴。
生平际遇
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第二年金兵攻陷山东,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从山东流亡到建康,沿途风霜劳顿,使赵明诚病倒了。后来赵明诚为了哭奔母丧,旧病复发,建炎三年(1129)病死建康。那时李清照常47岁。在旧时代,丈夫几乎就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死了丈夫,就可以说完全孤弱无依了。
李清照的作品和她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是分不开的。她凝血泣泪的词作,表现的正是那受难者的国仇家恨。她的作品不只是生活的纪录,也还是一个不屈者生命的流露。这一切似乎注定了她必然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女词人
《声声慢》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的:
1.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景、叠字抒情的特点。
2.感受词人撷取意象表述情感的方法。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体味融情入景、叠字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了解柳永和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创作动机;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境,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会通过分析歌词意象来揣摩词人情感的方法。
一.导入:
前天我们学习了宋词中一首婉约派的作品,题目叫——《蝶恋花》,作者是北宋词人晏殊。
除了晏殊,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柳永和李清照。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体会婉约词的融情入境的特点,缠绵凄切的基调。
二.先了解两个词人的生平和词作的背景,以理解创作的动因。
1.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雨霖铃》,唐时旧曲,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她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卸任宰相王圭的长女。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当时宰相之子赵明诚,这是一个喜爱收集金石古玩的收藏家,夫妇俩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
我们学过她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就是表现了她年轻时无忧无虑,无端生愁的情愫。
但其后不久,金兵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举家南逃,开始颠沛流离。先是父母双亡,第二年赵明诚去世,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这我们在初中学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已有所了解。
《声声慢》就创作于这个时期。此时词人正飘泊江南,流落无依,形影相吊。
三.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提示:1、注意朗读时的重起轻落,语调舒缓。
2、注意通过准确的停顿、拖音传达出词人哀婉悲戚之情。
四.找出两首词的词眼,说说这两首词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愫。
……
《雨霖铃》: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教师解说:《雨霖铃》以一个冷落的秋景作为背景,表达了人间难以割舍的离情。上阕写了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的朋友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下阕写词人想象离别后孤独寂寞的清冷之情。《声声慢》写的是无法言说的“愁”,也是通过描写清冷的秋景来渲染愁情的,表现词人因国破、家忘、夫死而只身流落江湖的孤苦无依。
五.寻找归纳婉约词中典型意象,理解它们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一)《雨霖铃》
1.找出主要意象:
寒蝉、长亭、晚、骤雨初歇 长亭 兰舟 泪眼 烟波 暮霭 楚天 杨柳 晓风 残月
2.说说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
缠绵绯恻,悲苦凄冷,难舍难分……
3.哪些意象我们在以前的诗歌里面学到过?
(1)长亭
长亭:(看注解)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使古人送别的地方。
明确:古人常在长亭送别,此处用长亭,既交代了地点,又暗寓离愁别绪。
(2)兰舟
兰舟:“看注解”相传鲁班曾经刻木兰树做小船,后来“兰舟”变成了船的美称。
明确:本词中“兰舟”其实指的是“驾船的人”,即船夫,它在表达主要集中在“催”字上,本来应该上船出发的时候了,船夫催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在作者听来却是声声催心,让两人肝肠寸断。一个“催”字传神地写出了两人不忍分离,却又不得不分离的情景,把离别的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3)泪眼
泪,是中国古典诗词中“送别诗”一类的重要意象,绝大多数别离者都难免泪下沾巾。
如: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明确:泪眼,也就成了离别的典型意象,以致有了成语“挥泪而别”。
(4)清秋
清秋:本身就是万物调令,肃杀萧条的季节,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清秋意象就积淀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
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明确:“冷落的清秋”与上文“寒蝉”呼应,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浓。
(5)杨柳 残月
1.杨柳:古人便有折柳赠别之俗。柳成为寄别之物,自汉代始。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意,
中国古典诗词中“柳”意象在表赠别的诗歌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
例如:《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送别》“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残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例如:白居易:《琵琶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确:面对杨柳、残月,作者不禁黯然神伤。
本句堪称柳永词的千古绝唱,特别为人们所爱赏,甚至有人拿这两句词来代表柳词,原因在于这两句中集中了许多触动离愁的典型意象来表现他这次的愁怀。
(二)《声声慢》
1.请找出诗歌中的主要表现愁绪的意象
……
酒 雁 黄花
2.酒
酒:常言借酒消愁,特别是离人更爱饮酒。如: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李白《月下独酌》: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明确:常言道:借酒浇愁,愁更愁,本句中作者却不说此意,但言酒淡,不足敌急风,实则非指酒淡,更指愁浓,浓到任何烈酒都化不开,可见其词之含蓄婉约。
3.雁
雁:雁为候鸟,春日南飞,秋日北归,古人早把它作为秋季一种有特征性的意象,人们把雁与依恋故乡联系起来,或寄寓对故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音信的盼望。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明确:于是“雁”就成了诗人用于寄寓离别伤情的典型意象。
4.黄花
黄花:菊花。菊花给人以幽静清瘦之感,颜色比较朴素。中国古典诗词中也经常提到“落花”这个意象,用它暗示着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如:
李煜《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还有像“梧桐 细雨”等,诗人运用这些典型的意象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国恨家仇,表达了自己的孤苦寂寞。
六.小结。
婉约派词表达情感含蓄委婉,喜欢用典型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雨霖铃》和《声声慢》都是婉约派词的代表作品。
以后接触这些作品时,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分析理解。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背诵《雨霖铃》和《声声慢》;学习《雨霖铃》中“点染”法,理解《声声慢》中叠词的作用;再听名家朗诵《雨霖铃》和《声声慢》,感悟词人离别之苦和流离之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我们昨天学习了两首宋代婉约派词,它们的题目和作者分别是:
……
《雨霖铃》柳永 《声声慢》李清照
二.朗读背诵《雨霖铃》、《声声慢》
……
指名背诵。
三.理解《雨霖铃》中“点染”的作用和效果。
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比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中,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警务渲染烘托。请你在《雨霖铃》中再找出这样的句子1-2句,体会这样写的作用和效果。
……
(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留恋处”是“点”,“兰舟催发”是“染”。词人先用“留恋处”来说离别,再用“兰舟催发”来烘托离别的恋恋不舍。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别离”是“点”,“冷落清秋节”是“染”。词人先说出离别之苦古来如此,接着用“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已经超越了古人的。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是“点”,说明离别之苦,再用“杨柳岸、晓风残月”来渲染这种离别,让人更深切地体会词人的这种愁苦之甚。
归纳:如此写法,使得情与景直接交融,即事言情,情由景生,抒情与叙事相结合。
四.南宋文学批评家张瑞义在《贵耳集》中评价李清照的《声声慢》说:易安秋词《声声慢》, 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结合这段评价,讨论“声声慢”中叠字所包孕的情感内涵及其递进层次,并联系你所学过的古代诗文,说说叠字的修辞作用。
……
寻寻觅觅——反复寻找又找不到,渲染一种失落之感。
冷冷清清——这是寻觅不着的结果,这叠词给人一种渐次浓重的感觉。“冷冷”时外部环境,而“清清”却是内在感受。
凄凄惨惨戚戚——“凄凄”,是由冷清的环境凝聚在心而表现的,“惨惨”比“凄凄”心情更凄凉,而“戚戚”所表达的情感更甚,似乎已无法承受。这三个叠词有浅入深,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道尽了流离颠沛之苦。
点点滴滴——“点点”是雨声,而“滴滴”却滴在词人的心上。这个叠词也是逐层推进,道尽了人世沧桑。
课外举例: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叠词法形象写出了声音的逼真和自然流畅,显示了弹奏者高超的技艺。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写出了秋的肃杀气氛;滚滚写出了长江的浩荡。
还有语气词的重叠,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噫吁嚱,危乎高哉,这些叠词的运用或加重语气,或加深情感,起到很好的表达作用。
五.小结。
《声声慢》教案【第五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新课导入
导入语:大文豪苏轼的词风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把词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来,苏轼可以说是豪放派词人的集大成者。今天,我们要接触到的是另外一种词风,与豪放词的特点截然相反。没错,就是有些同学已经说出来的。婉约词。
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以及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二)朗读词作,初步感知
1.作家作品简介:
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
(1)提问: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引导学生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蕴,和铺垫的感情基调:
PPT展示: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3)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
(范例引导) 师总结:韵律美;增强情感。
(4)结合诗作背景,说一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愁之一:山河沦陷 悲 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夫妻永别 悲 美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难度)
(5)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过渡语:同学们找的都很对。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是结合过我们之前学习诗词的方法,通过寻找词句当中的关键词或者是意象,品读出词人的愁绪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结合词句,联系过去所学诗文,再次解读一下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词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三)结合意象,体味情感
1.随同学口述,PPT展示
“酒 风 雁 黄花 梧桐 雨”
师总结,补充并板书:酒 风 雁 黄花 梧桐 雨)
2.意象分析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诗句体会词中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1)“酒”
ppt出示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师总结:酒是“愁”的象征。
延伸:为何说是“淡酒”?
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
(2)“风”
ppt出示诗句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师总结:以秋风渲染愁情。
(3)“雁”
ppt出示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师总结:过雁象征离愁。
延伸: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引导: “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在,而收信的丈夫却离别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4)“黄花”
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
延伸: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
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5)“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
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四)再读全词,把握情思
小结:体会“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集聚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与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五)作业
1.依据赏析《声声慢》的步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拓展延伸)举例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的不同特点。
上一篇:我们大家跳起来教案汇总4篇
下一篇:《我的四季》教案【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