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方千米教案实用优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认识平方千米教案实用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认识平方千米教案【第一篇】

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1、交流预习作业。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平方千米。

2、探究1平方千米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导学要点:。

猜一猜1平方千米和1公顷,哪个大?说说为什么?

指出: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那么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学习材料自学.

交流探究成果。

板书:

导学单:

(2)1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

小结:1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

3.完成书本p17练一练。

自由读书本例9中的资料,了解平方千米的运用。

补充: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海等。我们的家乡海门的面积约有1002平方千米。

介绍足球场面积。

1.单位换算。

2.完成练习三第14、15题。

3.完成练习三第16、17题。

4、优生完成思考题。

5、课堂小结。

分层进行练习,然后全班校对,汇报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试生共同查找原因、研究对策。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补充习题》。

2、每日一题:

认识平方千米教案【第二篇】

1000米=1千米(公里)。

1000m=1km。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

回顾整堂课的设计,我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以上就是我对《千米的认识》的说课,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认识平方千米教案【第三篇】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设计巧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素材,注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于1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本身是枯燥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只是机械被动的去学习。然而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补充,教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以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如播放我国长江、雅鲁藏布江、火箭发射等图片,让学生对它们的长度、深度、高度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使学生自然就融入了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二)把已有的经验作为支点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培养空间观念要将教学拓宽到生活空间。教师能借助学生对100米的长度的认识作为“敲门砖”,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通过课前感知、课中回忆、推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逐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实背景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三)给学生充分的感性积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教师能从学生所熟悉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之间100米的长度入手,推想1千米的长度;接着,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物体利用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再让学生通过看摩托车行驶1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录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注重感性积累与体验,在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中建构新知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千米的长度时,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自己探索与交流,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教室门约高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冲天了!”“小朋友走1米大约要2步,1千米大约要走20xx步”……这一环节的设计提供给学生“再创造”的时机,形成学生思维碰撞的高潮,课堂显得真实而生动。

认识平方千米教案【第四篇】

1.对千米的认识;本节学习对长度的客观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然后才是千米;本节内容在教材中与前面的毫米、厘米、分米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不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所以认识难度较大。

2.本节主要学习对千米长度的具体认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学情分析

1. 通过作业练习和复习课对学生的了解表明学生对前面学习的毫米、厘米、分米、米已经完全掌握。

2. 学生已经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和实际长度,但千米和前面所学的长度单位之间进率较大且不能直接拿出1千米的实物,所以要多借鉴现实中的具体情境认知千米的观念。

3. 本节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是不能最直观的认知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使学生对1千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观念,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本课是系统学习长度单位在小学阶段的结束,学生能在已有知识对米的认识上,通过学习,找到米与千米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的选择:

1、汇报课前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如走、跑、看等),经历想象、推测等思维过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通过录象、照片,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较长的长度引出千米。接着,再次展示录象中1000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距离大约是1千米,怎么估计或是计算的,从而在学习4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新的千米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在旧知的回顾中找到新理知识的连结点。

3、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图片出示,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和千米的空间认识。

教学难点:千米的简单换算。

认识平方千米教案【第五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35页例。

22.能够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

3.在学习生活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1、边长是()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平方米7公顷=()平方米60000平方米=()公顷。

1.教学例2。

(1)谈话:同学们,猜测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

(2)说明: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

4.

1.教材“练习六”第5。

先独立填写,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强调填写的单位要与事实相符。

2.教材“练习六”第6。

学生独立练习,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比较、体会两种换。

3.教材“练习六”第7。

4.教材“练习六”第8。

5.教材第35。

6.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六”第9。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铁钩把莲蓬勾上岸,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

认识平方千米教案【第六篇】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平方千米”一节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后进行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材利用实物图片,呈现了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和我国完成的造林面积等一组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直接指出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以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告诉学生其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基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平方千米的表象。

2、建立空间观念,知道平方千米与公顷及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自然与社会.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平方千米,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说教法、学法。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以“联系生活,提炼新知——学习新知,建立表象——应用巩固,深化拓展——全课总结、深化认识”的四大教学流程展开教学,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第一、联系生活,感受新知。

第二、学习新知,建立表象。

(一)猜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三)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5公顷,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面积才是1平方千米呢?

(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发展)。

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

认识平方千米教案【第七篇】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分享的“认识平方千米教案实用优质8篇”,感受“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互动新授

1、感受千米。

(1)师: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多少圈是l千米?

(2)引导:同学们分组活动,15名同学在跑道上走5圈,5名同学记录他们走完l千米所用的时间;l5名同学在跑道上跑5圈,5名同学记录他们跑完1千米所用的时间。

2、体会i千米。

师:清同学们谈谈自己走或跑完l千米的感受。

3、估计1千米。

(2)引导:从学校出发到人民医院大约有多长?到图书馆大约有多远?……

学生通过“走”“跑”等活动体验l千米的长度。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1千米有多长,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结合学校周围交通图分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通过“走一走”“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在活动中思考。真实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体会出1千米真的很长。

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去估一估身边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理解,同时也真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平方千米教案【第八篇】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1、 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2、 口答:

50毫米=( )厘米 5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9厘米=( )毫米

3、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的长15( ) 门高2 ( )

橡皮长40( ) 课桌长60( )

1、 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 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3、 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做练习二第1、2题

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总结。

20 28956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