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人教教案范文汇总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初三地理人教教案范文汇总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初三地理人教教案【第一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锋面、锋等基本概念。
2.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冷锋、暖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掌握生活中与锋有关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认识冷、暖锋示意图,分析某地天气变化趋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激发学生探究天气变化的兴趣,并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冷、暖锋及对应的天气特征。
教学难点。
冷、暖锋及对应的天气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图片导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身边天气变化的现象(12月份当地连续5天天气变化)。
为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过渡]。
要想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需要用到今天的知识。自然导入新课。
[新课推进]。
[提出要求]。
阅读课本第1、2自然段,找出气团、锋面、锋等基本概念。
[板书]常见天气系统。
[图片展示]气团示意图。
[提问]气团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比较均一的空气。
[师生互动]单一气团控制,大气稳定,多晴天。
[过渡、演示]冷暖气团的概念。
[提问]比较两种气团的物理性质?
[提问]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形成一个交界面,称之为?(锋面)。
[提问]锋面是直立的还是倾斜的?倾向哪一侧?
[学生]倾斜的。倾向冷气团一侧。
[提问]为什么倾向冷气团一侧?
[答案]暖气团密度小,冷气团密度大。
[过渡]。
单一气团控制,多晴天,那么锋面附近,天气又如何呢?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锋面附近有降水、风等天气现象。
[图片展示]锋面和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锋线和锋面统称为锋。
[提问]锋的移动方向有几种可能情况?(提示:若冷气团势力强,如何?)。
[学生]三种。
[提问]所以,锋的类型有几种?
[学生]三类。
[提问]哪三类?
[学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提问]冷锋的概念是什么?暖锋呢?准静止锋?
[学生]冷锋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准静止锋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来回摆动。
[动画1]。
教师强调:观看动画时请大家注意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气团主动移动?形成什么锋?
2.锋面附近天气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1.冷气团主动移动,形成冷锋。2.锋面附近出现大风、暴雨天气现象。
[图片展示]冷锋示意图。
[边问边讲,师生互动]。
(1)a、b哪个在锋前,哪个在锋后?
答案:冷锋锋面移动方向先画出来,以锋线为分界线,前面是锋前,后面是锋后。所以b在锋前,a在锋后。
(2)降水集中在锋前或锋后?
答案:锋后。
(3)冷锋的表示符号。
答案:三角形。
[探究1]。
以重庆为例,分析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边问边讲,师生互动]。
过境前:重庆受___气团控制,气温___,气压___,天气___。
过境时:_________。
过境后:重庆受___气团控制,气温____,气压____,天气____。
[提问]。
生活中哪些天气现象和冷锋有关?
[学生自由发言]。
[图片展示]寒潮、暴雨、沙尘暴。
[动画2]。
教师强调:观看动画时请大家注意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气团主动移动?形成什么锋?
2.锋面附近天气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1.暖气团主动移动,形成暖锋。2.锋面附近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渡]。
前面学习了冷锋的有关知识,暖锋的情况又如何呢?
[提出要求]。
与冷锋的学习方法对比,同学们自己完成暖锋的有关知识。
(1)锋前、锋后(a、b)。
(2)降水集中在锋前还是锋后?
(3)表示符号。
[学生讨论,发言]。
[答案](1)a在锋前,b在锋后。
(2)降水集中在锋前。
(3)用半圆表示。
[探究2]。
以重庆为例,分析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过境前:重庆受___气团控制,气温___,气压___,天气___。
过境时:________。
过境后:重庆受___气团控制,气温____,气压____,天气____。
[过渡]。
学习了冷锋、暖锋的有关知识,下面我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案例1]用锋的知识分析重庆天气变化。
问:5天的天气状况有什么变化,气温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学生发言。
总结:第1天属于冷锋过境前,晴天,气温高;后4天属于冷锋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并且降温。
问:预测第5天后天气变化?
学生发言。
总结:第5天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
[案例2]谚语。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如何解释?
学生发言。
总结:春季暖锋过境,过境时形成降水,过境后升温。秋季相反。
[案例3]音乐短片。
问:歌词“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下个不停”。与哪种锋有关?
学生发言。
暖锋。
[案例4]诗词与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什么锋有关?
学生发言。
答案:冷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什么锋有关?
学生发言。
答案:暖锋。
初三地理人教教案【第二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
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的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的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
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继续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提问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呢?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看课本资料。
(三)巩固提高。
要求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看图思考: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四)小结作业。
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说明作业任务:自然环境决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的经济状况怎样?请大家课下做一个调查。带着以下问题你们家有哪些日本产品?商店里有哪些日本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在价格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归类做个统计图表。
六、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2.大洲位置——亚洲东部。
二、地形特点。
1.岛国——四大岛为主体。
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3.山地地形为主---多火山、地震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初三地理人教教案【第三篇】
1.人口增长量庞大,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超过万,净增人口在1400万左右。每年有2000万以上人口进入劳动年龄等待就业,每年新增的国民收入有l/4以上用于新增人口。
3.近年来出生婴儿比例失调,男性比例偏高。
4.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社会抚养问题日益突出,1993年,我国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老年人口达7350万。在一些出生率较低的地区,如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地,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5.贫困地区人口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紧迫而又艰巨。我国目前没有稳定解决温饱的人口估计有近7000万。1993年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其中80%以上分布在农村、贫困地区。
初三地理人教教案【第四篇】
>
教学目标
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自然带的形成。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复习提问]。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
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
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
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讲授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图片“五带的划分”)。
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
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
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提问)陆地上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生: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师:请说一说,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动物、植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生讨论,师总结)在热带雨林中,长年高温多雨,植被常绿,树种繁多,层次复杂,生长茂盛,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森林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但茂密的森林使动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几乎没有善长奔走和长跑的动物,而多营巢树栖、攀缘生活、耐湿热的动物。
师:那么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动、植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生讨论,师总结)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典型植被为草类,耐干旱,根系发达。草原开阔而平坦,动物善于奔跑以逃生或捕食。
师:从对以上分析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但在某一地域范围内又表现为景观上的一致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辩证统一的。
(出示图片“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分析并观察这幅图片,归纳出“自然带”的概念。
生:在陆地上,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一种地域组合,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现象。
师:很好。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出示图片“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
师:请分析造成这两种景观差别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生:热量因素。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逐渐递减,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地区,苔原分布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
生: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都是横穿整个陆地的。
师:这三个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生: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在高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师:自然带在中纬度地区的分布有着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生:在中纬度地区主要是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并不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那样横穿整个陆地,而是在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
师: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一说在中纬度大陆东岸自然带的组合类型。
生:在中纬度大陆东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师:在中纬度大陆西岸自然带有着怎样的分异规律?
生:在大陆西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植被类型,而同纬度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师:那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
生: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
师:具体说有何不同呢?
生: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干燥。
师:不错。(出示图片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代表植物——橄榄的叶子和果实特征,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外表特征作分析比较)。
(生讨论,师总结)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大量散失水分,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硬叶林带的植物通常皮厚叶小,表面有腊质,果实的皮也较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较大,表面也无腊质,原因是这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植物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蒸腾作用。
师:中纬度的大陆内部又有着怎样的组合类型呢?
生:有着两种组合。中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师:对。这种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当然也有水分条件的参与。
课后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这种差异性是有规律的。我们这节课主要是认识到其差异性。
初三地理人教教案【第五篇】
播放近期江苏省天气预报(参考材料:2004年11月1日),提醒学生注意发生在江苏省的阴、晴、风、雨等天气现象。选取江阴市为参考地点,注意江阴市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天气现象变化。由对冷空气、暖空气的感性认识引入气团的介绍。
〔指导探究、讨论交流〕。
flash课件演示锋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锋的主要组成有哪些?结合图锋的形成,除掌握锋面、锋线、锋前、锋后等名词,对比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还应重点引导学生从动态的角度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观察冷暖空气的运动、锋的形成。
flash课件演示冷锋及其天气、暖锋及其天气、准静止锋及其天气,引导学生观察各个锋面中气团的运动状况、天气的变化情况及成云致雨的过程,结合图冷锋及其天气、图暖锋及其天气,对比总结冷锋、暖锋与准静止锋的差异,注意重点观察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及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差异。讨论完成填表:
锋面。
气团移动。
符号。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典型实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交流参考如下:
锋面。
气团移动。
符号。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典型实例。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阴天、降雨、刮风、降温。
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寒潮、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的大风、沙暴等。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多云、连续性降水。
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和湿度上升,天气转晴。
在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的暖锋。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晴朗。
持续阴雨天气。
天气转晴,具体情况受过境后的控制气团影响。
“梅雨”
〔交流点评〕。
突破这一重点难点,要抓住两个运动变化的关键:一是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冷锋,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暖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展开“拉锯战”而形成的锋面为准静止锋。二是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等差异明显,所以当锋面过境时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就冷锋而言,冷锋过境前天气晴暖,过境时出现降温、阴雨、大风天气,过镜后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的关系略。
〔知识运用〕。
小组讨论,完成p45活动。从锋面系统活动的一般分析过程,即先判断是什么锋面,其运动状况如何,从该锋面到之前、到之时、到之后的天气情况理解其动态演变过程。
〔联系生活〕。
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锋面系统活动及其对天气现象的影响。播放寒潮、梅雨的视频短片,结合案例2“寒潮及其危害”,了解寒潮、梅雨对我们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巩固拓展有关锋面的知识。
〔承转〕。
在秋季和春季,我们经常听到天气预报说寒潮来袭,造成大风、降温、冻雨等灾害;而在夏季,我们听到更多的可能造成大风、暴雨灾害的是台风。
播放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8月6日登陆浙江省的视频材料,引入对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介绍。
〔指导读图〕。
读图“2003年10月14日12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掌握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概念,明确低气压与高气压是指气压分布状况,气旋与反气旋是指气流状况,它们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指导探究、讨论交流〕。
flash课件演示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形成、发展及其运动变化,指导学生重点观察不同半球、不同气压系统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发展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合图气旋与天气和图反气旋与天气讨论完成填表:
系统。
气压状况。
近地面气流状况。
南北半球差异。
中心气流。
天气状况。
气旋。
反气旋。
鼓励学生从全面动态的角度进行交流,注意对比近地面、高空气流、气压差异,交流参考如下:
系统。
气压状况。
近地面气流状况。
南北半球差异。
中心气流。
天气状况。
气旋。
低气压。
中心。
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北半球逆时针旋转。
南半球顺时针旋转。
上升。
阴雨天气。
反气旋。
高气压。
中心。
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北半球顺时针旋转。
南半球逆时针旋转。
下沉。
天气晴朗。
〔交流点评〕。
水平方向上理解近地面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关键是根据气压中心的气压状况判断气压梯度力、所在半球判断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根据三个力的共同作用确定气流运动方向。另外需要指出在高空气流不受摩擦力的影响,最终的流动方向是与等压线平行的旋转运动。
垂直方向上理解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天气特点的关键是气流的垂直运动与气温的关系:低压中心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温度增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知识运用〕。
小组讨论,完成p47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对于学生给出的各种答案进行科学评价,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总结、从多角度总结。
〔联系生活〕。
初三地理人教教案【第六篇】
1、位置: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我国大陆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毗邻,北界长江入海口。
2、发展的有利条件: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我国大陆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为上海发展成为我国的工业城市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浦东新区:成为上海的经济增长点,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腾飞。
初三地理人教教案【第七篇】
本节的重点在于:
1.天体系统的层次性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本节的重点及难点:
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3.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具体知识点请点击:盘点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期中考试知识点。
三、地球的运动。
重点。
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内部圈层,二是外部圈层。内部圈层部分首先介绍了对地球内部探测的主要手段——地震波,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在这三个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地壳。外部圈层部分主要介绍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在这几个外部圈层中,重点介绍了大气圈。而且在大气圈中还介绍了大气的垂直分层,这是因为大气的垂直分层是地球大气最主要的特征,大气的分层结构与大气的热量、运动以及许多大气现象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在本教材中,将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合并,统称为高层大气。这样处理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为了更加突出与人类关系相对密切的对流层和平流层,二是因为影响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的电离层跨中间层和热层两层,很难将它划在其中的任意一个圈层,所以只有放在高层大气中讲述才显得较为合理。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尤以对流层最为重要,因为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而且对流层的天气变化,也是众多天气现象的发生地。
初三地理人教教案【第八篇】
本节内容的设计从教材结构上讲是用于回答本单元引言部分提出的两个设问:“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和“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危害”;也是在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理论基础上,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大气运动框架下对各地区常见天气系统的具体分析,完整了前面所涉及的知识,如高气压、低气压、极锋等;此外,本节内容的掌握更可使学生将地球上的大气有关知识学以致用,分析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要求:
1、掌握有关气团、锋面、锋线及锋的概念,理解气团、锋面的分类。
2、掌握不同锋面、同一锋面控制下的不同地区、同一锋面控制下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天气的变化特点。
3、理解低压、高压与气旋、反气旋的关系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技能训练:
1、培养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分析解读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关系图。
2、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带来的天气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近期天气变化状况引入主要天气系统的类型。
2、flash课件演示锋的形成、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运动变化过程,从动态的角度掌握锋的有关组成部分及其运动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3、读图“2003年10月14日12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并结合flash课件演示理解掌握高压(反气旋)、低压(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概念并从动态的角度理解气旋、反气旋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正确理解天气现象的发生、变化,树立物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2、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学习有用的地理,将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指导生活。